船底結構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加高兩舷了,相對來說,兩舷的強度比下方的要求要弱一些。

畢竟船底泡在水裡,怎麼花心思都不為過。

兩側船板搭建完成,魯斌開始蓋甲板,其實就是在內側船肋之上搭建幾根粗壯的橫樑,然後在上面像鋪設地板一樣鋪設甲板。

甲板從船艏和船艉向中間開始鋪設,在船艏、船艉的甲板處都提前留有方形洞口,可以加一個蓋子。

因為水密隔艙的設計,前後兩個艙室在甲板下並不能連通,所以只能從甲板上預留洞口。

前艙因為顛簸會非常劇烈,所以魯斌並不準備在前艙放啥東西,當一個應急艙室放點繩索啥的就行。

而後艙因為要安裝尾舵的原因,得開一個洞口方便檢修,到時候一些工具啊、備件啥的重物都可以放在這裡。

因為要保證船艉的重量大於船艏,這樣船隻才能更好的剪浪,為此,魯斌在設計製造船艏龍骨的時候專門加大了船頭的弧度。

而在甲板舯部靠後的位置開了一個甲板洞,這裡以後會在上面搭建一層甲板建築。

從甲板通向船艙就是從這個洞口下去的,所以魯斌把這個口子開的很大,方便日後補給的搬運。

而四根按“井”字排列的大梁在船舯部預留出了安裝桅杆的位置。

把所有的甲板鋪設完成後,魯斌繼續往舷柱上增加一圈船板,這層船板用的搭建方式是先在舷柱上安裝好一圈護欄,護欄相對下方的船板比較外飄。M..

然後在外漂的護欄上用短木板豎方向釘一圈船板,外漂的好處是防止浪打到船艙內,豎板可以增加橫向抗浪能力。

同樣做了兩層船板,只不過內層船板並不是豎向的,而是以橫向結構錯落加固,留出一條條長方形凹口。

這些凹口緊靠甲板處,還開了一些排水洞,方便把雨水或者打到甲板上的海水排出船體。

而這些橫木板還可以起到固定攬繩、船槳等作用。

當所有的船板全部安裝完成後,魯斌開始在船的舯後部搭建上層建築。

長寬各約兩米,是直接用整根的木料架在兩舷之間,比兩舷抬高約1米,加上舷高90公分左右,剛好碰不到腦袋而已。

這個船艙是用來當作廚房和臥室使用的,在兩側開了窗戶,窗板是向外支起的,在大浪中可以合上防止海水濺入艙室。

艙室前面安裝了一個木門,木門下方做了高高的擋水沿。至於艙室內部的裝修就暫時不管了。

給裡面的甲板洞做了一個樓梯,下層艙室只有米高,得彎腰才能鑽進去,裡面有一個6平方大小的船舯艙室,這是存放主要物資的地方。

……

然後就是安裝桅杆了,魯斌選用的是一根6米長的杉木,這種木材韌性極佳,非常適合當作桅杆。

把桅杆底部刨削成立方體,用自制吊車吊起卡在船舯“井”字槽中,然後爬到船艙內用榫頭把桅杆和龍骨連線到一起。

整根桅杆外面裹了一圈一圈的麻繩,這是為了增加桅杆的強度,魯斌還專門用青銅打造了一圈銅箍箍在桅杆頂部。

銅箍上面可以綁帆具和繩索,而船帆魯斌打算採用的是三角縱帆,這樣會比較靈活,也適合一個人操作。

三角形的船帆,最早是由阿拉伯人發明,通常用斜三角帆。

大型阿拉伯三角帆船的主帆遠大於後桅帆,逆風行駛的三角帆船,與橫帆不同的是,他可以在船的橫位上做幅度大得多的轉向。

直到它和船本身的長軸線形成一線為止,於是有人把他稱作縱帆船,歐洲人原來使用的一直都是“橫帆”,即橫向安置的方形帆。

在公元6世紀時,由於歐洲橫帆船舶在印度洋、紅海和波斯灣地區航行,看見阿拉伯人的獨桅三角帆船使用三角帆,便在西方輕型多桅帆船上採用。

輕型多桅帆船通常有三根桅杆,前桅和主桅掛橫帆,後桅掛三角縱帆。有的還立了第四根桅杆,也掛三角帆。

公元886年,出現了可逆風行駛的三角帆船。

據說,這種帆船是東印度群島人發明的,帆呈三角形。與橫帆不同的是,它可以在船的橫位上做幅度大得多的轉向。

甚至可以與船的長軸成一線,有人稱之為縱帆船。縱帆船逆風行駛時,先向一方轉,然後再轉向另一方,象盤山公路一樣沿“之”字型蜿蜒向上。

……

———————————————

不過現在還沒到下水的時候,所以魯斌暫時沒有安裝帆具,倒是提前把索具安裝到位了,這一次基本梭哈了,把所有的麻繩消耗一空。

這得感謝之前沉船上的那一堆三眼滑輪和各個型號的繩索。

不然全島沒有劍麻植物的情況下,搞不定麻繩還造個屁的帆船,坐個小舢板去海上等死吧。

……

……

———————————————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給漢武帝講我的男神霍去病

小雪獅

覺醒神話級守護靈,鎮壓當世!

靈珂兒

誰讓他們有眼不識泰山

梁園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