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1月1日晴

邁入1661年,這一年地球的另一邊,民族英雄鄭成功在臺灣登陸,成功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同年南明永曆帝被俘,漢民族最後一個正統政權覆滅。

這也是來到這個時代過的第一個元旦,魯斌覺得有必要慶祝一下。

並且以後每一個法定節假日都得給自己放個假休息一下,這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懷念過去的方式。

作為一枚996社畜,好像大部分節假日都與他無緣。無論是學校內還是公司裡,都像是為了放假而放假、總能在其他週末把這幾天找補回來。

學生時代如此,而到到了打工時代更是喪心病狂、變本加厲,老闆都直接幫你把藉口找好了:自願加班,來去自由…

“蛙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21世紀沒資格過的節假日反而在17世紀過上了……”

……

———————————————

開啟那袋一直捨不得吃的麵粉,魯斌準備給自己做一碗麵條。其實麵包和餅乾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消耗殆盡了,一直把棕櫚樹芯作為碳水的補充。

舀出一小碗麵粉放入陶盆中,撒少許的鹽,再把面和成絮狀,加水揉成麵糰,和成的麵糰揉五分鐘後,用手指蘸些水再用手背擠壓幾分鐘。

擠壓好的麵糰拿到案板上用力搓成長條,對摺再使勁搓,搓成長條,再對摺。大概這樣來回10分鐘的時間。(搓的時間越長面越勁道)

直到搓到麵糰上沒有蜂窩狀的氣孔後,餳15分鐘後,擀成餅狀,正反面都刷上一層羊油,再餳15分鐘。

餳好的麵餅再切成筷子一樣粗細的長條,把切好後的麵條再次搓成長條狀,放入陶盆,裡面刷上一層羊油,把搓好的麵條盤成筷子粗細的長條放入餳20分鐘。

最後慢慢拉成中細的麵條放入鍋中,丟一段海帶絲、幾隻小蝦蛤蜊,一丟丟鹽。

靜待燒開,一碗海鮮拉麵便做好了,這個做法是魯斌唯一會做的麵食,也是前世媽媽經常給他做的麵條…

……

———————————————

三兩口嗦囉完麵條,連麵湯都喝得乾乾淨淨。

“呼~這久違的碳水啊,果然碳水才是真愛,一直啃棕櫚樹芯都快給我吃吐了…”

棕櫚樹,屬於棕櫚科常綠喬木,原產地西非,世界各地都有廣泛分佈,它的生長速度並不快,特別是幼苗期的棕櫚樹,主要是消耗前期儲存的光合作用產物進行生長,生長速度更為緩慢。

棕櫚樹採用的繁殖方式是播種育苗法,從播種到莖千長出地面這個過程就需要3到5年的時問,形成掌狀深裂的葉片至少需要3年左右,整個投產時問長達8年。

隨著堡壘附近的棕櫚樹被魯斌蒐羅一空,現在營地周圍棕櫚樹都快絕種了。

魯斌不得不盤算著接下來的碳水來源。這種事就不能多想,想想就頭疼。

“麵粉還有30斤,離大麥收穫至少還有4個多月的時間。按每天二兩半的攝入量應該能維持一個最低的碳水需求吧?”

……

想辦法去弄點椰肉,再往農場那頭找找看有沒有棕櫚樹…

———————————————

分裝好半袋麵粉放進推車裡,又帶了一些木工工具、和一部分的彈藥踏上返回農場的路程。

路過磚廠又順便裝上滿滿一車板磚,人形牲口的荷載量大大提升。

“推上我心愛的小推車,他永遠不會堵車~”

有了小推車之後腰不酸了、腿不疼了、搬磚更賣力了。一趟運送的板磚足夠之前跑兩三天了。

果然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雖然這個推車比較簡陋,但是這環境還要啥腳踏車?低速狀態下結實可靠、相對輕便就足夠了。

又不是秋名山車神過髮卡彎……

用了幾天的時間把磚廠裡燒製的磚頭、瓦片全部拉到了農場裡,農場的二期工程正式啟動。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吃陰齋人生

花仕象

萌娃來襲:拐個影后當媽咪

豆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