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螻蟻,蚍蜉撼樹,自取滅亡。”

張繡神色傲然,鋒利的眼神如刀一樣落在蹇碩的身上,冰冷無比。

隨後,張繡望著身旁計程車兵眼中滿是恐懼,原本圍了上來計程車兵也皆忍不住隨著張繡的目光連連後退。

“敵將蹇碩已死,還不速速投降。”

張繡手中的虎頭金槍微微傾斜,槍尖朝下,有著鮮紅的鮮血從槍尖一滴滴落下,低落在地面,讓得人看著膽寒,身上的銀色戰甲也被鮮血染紅,輕輕舔舐了一下唇邊的鮮血,張繡圓目大睜,掃視著周圍計程車兵。

一身殺氣,氣勢沖天。

周圍的羽林衛和西園軍被張繡的氣勢影響,早就已經心生膽怯之色,現在見到張繡一槍封喉,將自家將軍斬殺,更加無心念戰。

突然,有著一人丟下武器,雙手舉過頭頂,投降了。

緊接著便是更多的西園軍和羽林衛投降,最後全部投降。

黎明前的黑暗,總是更加漆黑。

灰藍色的穹窿從遙遠的天際染來,逐漸淡下來,變成天邊與地平線交接的一縷青煙,一片薄霧。

李儒靜靜地站在宮牆城樓之上,望著遠方的一片寂靜,享受著最後一刻的寧靜。

張繡手持虎頭金槍,站在李儒身後三步的距離,守護著李儒,盡到自己作為部眾的職責。

這時候,董卓、曹操、袁紹以及鮑信也都陸陸續續登上了宮門城樓之上。

“文優,此戰你當居首功待我等平定叛亂,便親自向陛下為你請功。”

董卓走到李儒身邊,哈哈大笑起來,捋了捋自己頜下的鬍鬚,看著李儒眼中滿是笑意。

李儒聞言,急忙朝著董卓抱拳拱手道:“岳丈大人,小婿哪兒敢居首功,此戰能夠大獲全勝,全靠岳丈大人指揮得當,曹將軍、袁將軍以及鮑將軍等一眾將軍鼎力配合,我方將士才能從正面攀登上這城牆,若要論功勞,岳丈大人當居首功,其他將軍亦是功勞不小。”

李儒的話說的很漂亮,將功勞都讓給了其他人。

這番話一出,李儒頓時獲得了其他人的好感。

曹操看著面前的曹操面色和善,笑著道:“文優兄,依我來看,此番攻城除了董刺史的英明指揮之外,你的功勞最大。”

李儒見曹操開口,知道這是曹操的善意,臉上也掛著笑意道:“孟德兄,若無眾位將軍同心協力,此戰也必然不會如此輕鬆,儒確實不敢獨居功勞。”

袁紹站了出來,臉上掛著冷意,語氣不善地道:“你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若是沒有我們這些大將牽制,哪兒能讓你搶的先機,僥倖將這蹇碩斬殺。”

說完頭顱高高抬起,似乎對李儒很是不屑。

而後輕聲細語,嘴中喃喃道:“一不知道哪裡蹦出來的小廝,要不是董刺史的女婿,哪兒有資格與我等說話。”

在場的眾人都不是聾子,袁紹的聲音雖小,但是眾人皆是聽到了袁紹的話。

頓時,長中瀰漫著沉重地氣氛。

董卓的臉色也是有些陰沉起來,畢竟李儒是自家的女婿,這袁紹不知天高地厚,嘲諷自家女婿,這完全就不給自己面子。

隨即,董卓腦海之中閃過一道精光,臉上恢復了正常,他沒有說話。

曹操聽完袁紹的話,臉色也有些不好,他沒有想到這與自己從小玩到大的袁紹心胸如此狹隘,豈能在這場合說出這樣的話。

有心責備,但是想想袁紹的性格,想了想還是算了。

再加上他也很是好奇,李儒會怎麼處理。

鮑信心中對李儒還是有些好感的,但他與袁紹的關係也不差,現在也不好說什麼。

每個人的臉色都不一樣,因為袁紹的一句話,整個場中陷入到了一片寂靜之中。

反觀李儒似沒事之人一樣,好像這件事情與自己無關。

見到有人羞辱自家主公,張繡瞬間憤怒起來,手中的虎頭金槍輕輕一震,槍尖指向袁紹,喝道:“嘚,鼠輩焉敢羞辱某家主公,看槍。”

話畢,手中的虎頭金槍自手中旋轉而出,直接刺向袁紹。

袁紹大驚,他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話會引發李儒麾下將士的出擊,倉皇之下,只能快速抽出長劍抵擋。

臉上也滿是怒氣,袁紹朝著李儒喝道:“李儒,莫不是想與我一戰。”

李儒站了出來,笑道:“袁本初,我念你是一介英雄,本不想與你計較,你辱我可以,但是你不該辱我岳丈大人。”

“生我者,父母也,岳丈大人乃我父,你辱之,我當以命相搏。”

袁紹面色鐵青,身體顫顫抖抖,氣得火冒三丈,他沒有想到李儒居然如此伶牙俐齒。

但是作為四世三公的他,卻不屑於解釋。

眼中兩人劍拔弩張起來,董卓這時站了出來,吼道:“住手,你等都是我的大將,莫要因此傷了和氣。”

“哼。”

袁紹冷哼一聲,一甩頭直接離開了,看得李儒一陣好笑。

董卓也被袁紹氣住了,他沒有想到袁紹居然如此不識抬舉,便不再理會。

這時候,李儒站了出來,朝著董卓躬身行禮,道:“岳丈大人,事不宜遲,咱們是時候清君側,誅殺十常侍,震朝綱了。”

“岳丈大人,麾下戰士也皆是準備妥當,只等岳丈大人一聲令下。”

董卓聞言,重重的點了點頭,眼中那抹隱藏在最深處的野望,也是慢慢地浮現出來,道:“如此甚好,誅殺奸佞,還大漢一個朗朗乾坤,出發。”

隨著董卓一聲令下,餘下近千人計程車兵看守投降的西園軍和羽林衛,其餘還有近五千將士浩浩蕩蕩地朝著皇宮殺去。

卯時,破曉之刻。

此時的皇宮顯得格外的安靜,雖然之前的喊殺之聲使得眾人感覺有些心驚膽戰,但是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之後,一切又顯得是那般的平靜。

皇宮,那個深宮大院的地方,沉浸在一片寂靜之中,偶爾會有著幾隻找不到家門的老鼠吱吱亂叫,剩下的便是太監宮女打盹的鼾聲在這安靜的時候響起。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

自知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