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炆真是出息了!小小年紀,就如此知理明理,事關親人還能分析的如此全面透徹!”

朱柏向來是溫和的性子。

只是不觸及到他底線的事情,他都不太在意。

這次如此出言諷刺,也是令一眾兄弟驚詫不已。

要知道不看僧面看佛面,朱允炆畢竟是太子大哥的長子。

他們以後都要跟著太子混的。

說不定老年還有依靠這個長孫,未來的第三代皇帝。

所以,他們都清楚,雖然是叔叔輩,但是論地位,其實是排在這個長孫後面的。

現在朱柏對長孫如此諷刺,未來不想要了?

不過此時的朱柏再也不管那許多。

“那不知,將來大哥登基,你成為皇子時,被人如此彈劾下獄,相必那時也會如此知理明理呢?”

朱柏一臉戲謔。

如今的父皇還在呢。

還不是大哥上位,難道要從現在開始就看侄子的臉色?!

他做不到!

朱允炆被一席話,懟的臉色漲紅。

剛剛的氣定神閒,此時蕩然無存。

朱柏此話,不是咒他將來也會落得和朱權一般的下場嗎?

不可饒恕!

十二皇叔!好個十二皇叔!你等著,等我將來掌權那日,必將你知曉何為病死獄中!

朱允炆現在才剛剛十二歲,此時的他還不能完美的掩蓋自己的情緒。

臉上的怨恨、仇視,展露無遺。

在旁一直看著的朱椿,嘆口氣,剛要開口調解一番。

夫子來了!

“都在做什麼!準備上課!”

伴隨著夫子的不悅聲,眾人紛紛鬆了一口氣。

今日真是多事之日啊!

一向叛逆的十七弟竟然被疼愛他的父皇,剝奪權利軟禁宗人府。

一向溫和從不與人衝突的十二皇子,竟然在上書房公開與長孫比口角。

上課上課!

可是,哪裡還上的進課呀。

不管臺上的夫子如何滔滔不絕。

看看長孫,看看十二皇子朱柏,再看看那個常年空著的位置。

又是一個朝堂漩渦,不參與也罷。

這是大多數皇子的想法。

相信今日在上書房發生的事情,必定也會跟隨著伴讀離宮,傳到眾位大臣耳中。

處在事件中心的朱允炆,還未從剛才的怨恨情緒中出來。

他閉上雙眼,強迫自己狂跳的心慢下來。

今日的事,他其實早有察覺。

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這麼順利。

還有沒想到,事情還會波及到自己身上。

他沒有料到皇叔朱柏反應會這麼大。

今日的事情如果傳出去,會不會對他不利?

不行,待會回去要先去問問母親。

正好也問問,那個十分討厭的朱權,是不是真的再也翻不起風浪。

想到從來都是冷靜無比的母親,想到不管怎樣,他的身後都有母親可以依靠。

他狂跳的心慢慢的恢復正常。

重新睜開雙眼,目光盯著夫子,心中將自己方才的所言咀嚼再三。

“好了!知道你們現在也聽不進去,老夫就不再囉嗦。現在!下課!”

在這一聲中,朱允炆猛地起身,快步向著東宮而去。

其他人也不遑多讓。

均是步伐急促,對於今日朝堂的變故,他們都只是知道個大概,這其中到底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都亟待了解。

東宮離上書房很近。

步行不到一刻鐘,朱允炆就回到了東宮。

實際上東宮不止離上書房很近。

離朱元璋居住的養心殿很近,離朝會的奉天殿也很近。

太子宮殿,本身就是處在皇宮中心的所在。

“參加殿下!”

伴隨著侍衛的請安聲,朱允炆跨進東宮的大門。

進入東宮後的他,再也按耐不住急躁的內心,急走,就快變成小跑。

穿過第二道門,路過正堂。

不做停留,繼續向母親所在的內院急行。

“這麼匆忙,是去做什麼?”

一道溫和的聲音在背後響起,嚇了朱允炆一跳。

“父王!參見父王!”

原來是一直安靜的,待在內院必經地的太子朱標。

此時的太子身上透著一股濃濃的疲憊。

“嗯,如果沒有什麼緊要之事,陪我走走吧!”

朱標在自己的兒子面前,從來都是以我自稱,也努力向平常百姓家一樣,信奉簡單的父子情。

“是!父王!”

朱允炆恰到好處的露出一個乖乖笑容。

跟在父親身側,講述今日在課堂內學到的知識,近日新寫的文章。

“父皇,孫子兵法有云:先為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近日我讀到這裡,心生疑問,還望父親解答。”

“哦,說說看!”

“孫武的意思是,先使自己不可戰勝,之後,再等待敵人可戰勝的時機!但兒臣想不到怎樣使自己變得不可戰勝?如果敵人也學我們一樣,都變得不可戰勝,那又該如何做呢?”

朱允炆壓下心中急不可耐想要知道的朝堂之事,先提出一個學習中遇到的疑問。

其實他對這個問題,已經有自己的答案。

但他還是拿出來,問問父親。

畢竟父親監國十一年,其政治高度不是他能夠比擬的。

他認為使己不可勝就是防守,但有句話叫做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如果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就該率先動手,使敵人露出破綻,這樣就能保證己不可勝,敵不可勝這種僵持的局面。

二人此時走進一處涼亭內。

外面紛紛揚揚的大雪,只是淋一會就將大喙沾溼,還是涼亭內暖和。

“秦滅六國之戰中,你知道王翦是如何滅楚的嗎?”

朱標抖動衣襬,將沾染到身上的白雪抖落,隨口問道。

在上書房的事情,他是最早知道的。

對於這個長子他十分重視,用心培養。

“當然!王翦在當時秦國大敗的情況下,臨危受命,助秦王一舉拿下楚,可謂是國之幹臣,社稷棟樑!如果大明多幾位這樣的幹臣,父王和皇爺爺也不用如此勞心,每日都要為北方蒙古人發愁。”

朱允炆此話說的真心誠意,他覺得一個優秀的帝王,底下肯定是有無數個能臣輔助的。

而且必須君臣相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像秦王舉全國之力,交之於王翦手中,得到的是一雪前恥,吞滅六國的壯舉!

如果等到他繼承皇位,他必定也會開創不屬於秦始皇的偉大功績。

這時候雄心壯志的他,還不知道,在有記載的歷史中,在他往後不太漫長的歲月中。

他確實按照自己的意願,實行心中的抱負。

只是後果,一言難盡!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們馬甲又掉了

芒苒承雋

重生八零:我在商界當大佬

清心的向日葵

重生之文娛系統

千笙寒羽

雲之羽:嬌俏小花攻略遠徵弟弟

欲曉黎曦

我或我們的碎碎念

蘭津

關於我成了天理這件事

宵煙不吃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