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2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在沒有遭遇任何強烈抵抗的情況下佔領了埃及。駐留埃及期間,他修建了亞歷山大城,並將其作為埃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部將托勒密為埃及總督。公元前305年,托勒密效仿馬其頓的其他總督,宣佈自已為埃及國王,即托勒密一世(前305一前285年在位)。自此,埃及開始了希臘一馬其頓人統治的時代,也即托勒密王朝,直至公元前30年被羅馬帝國征服。

托勒密王朝的統治

托勒密一世及其繼承人托勒密二世和三世統治時期,埃及國力強隘,背蘭尼(希臘人在利比亞建立的殖民城市)、努比亞、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塞普勒斯和小亞細亞等許多城市皆歸埃及統治。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埃及成為東地中海世界的強國。

在政權組織上,托勒密王朝的國王們保留了埃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系。正如埃及法老那樣,托勒密諸王總攬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等各個部門,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托勒密王朝時期,王權得到了進一步深化。除祭司外,希臘學者也加入了神化王權的行列。他們竭力宣揚人間秩序是天國秩序的反映,君主制度是最好的最完善的人間政權。托勒密王朝諸王往往在他們原有的名字外又加上了一個稱號,如“拯救者”(托勒密一世)、“愛兄弟者”(托勒密二世)、“燦爛”(托勒密三世)、“愛父者”(托勒密四世)、“神選者”(托勒密五世)等。

托勒密王朝沿用埃及原有的行政區劃,即以“州”或“諾姆”為地方行政單位。“州”的首腦是“將軍”,代替埃及原有的“州長”在地方行使軍事、行政和司法權力。州分為若干“縣”,“縣”下為“村”。“縣”和“村”皆由中央行政機構所委任的官吏管理,“村”的最高官員是“村長”。托勒密王朝的財政自成一個獨立部門,由“財政大臣”掌管。

公元前2世紀是托勒密王朝政治和經濟的衰退時期,王室內部政變迭起,與此同時,南部埃及人的反抗從托勒密四世(前221一前205年在位)開始不斷升級,到公元前85年達到頂峰。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埃及失去了許多屬國,甚至被敘利亞的安條克王國征服。

公元前1世紀,托勒密王朝的衰落局面繼續加劇。諸多的因素有利於埃及人擺脫希臘人的統治。然而希臘衰落的同時,另一個強大的勢力羅馬正悄然興起,它後來成為埃及新的主宰。

托勒密王朝的社會經濟生活

托勒密王朝的頭三位國王統治時期是埃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期。國家對經濟實行壟斷,一年兩熟的農業生產模式在希臘世界廣泛傳播。托勒密王朝時期,土地按使用情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王室土地,直接由王室支配;一類是可轉讓的土地,包括國王賜予官員的土地,即御賜領地、神廟土地和軍事移民的土地。大部分王室領地和御賜領地被租給“國王佃農”耕種,他們要交納沉重的租稅,生產過程處在國家官吏監督下,不得自由遷徙。

軍事移民的土地,即歸農兵的土地不託勒密王朝時期,埃及手工業繁榮。手工業門類齊全,有亞麻、羊毛和絲的紡織業,珠寶加工業以及玻璃、紙草、木器、青銅器、黃銅器和鐵器等製造業。由於規模的擴大和從業人數的增加,手工業行會開始出現。行會會員繳納一定會費,遇到急需時,會員可從中獲取資助。行會有固定的集會時間和地點,會長由會員選舉產生。這一時期,商人、軍人和諸如教師等知識階層也組織了自已的行會。

托勒密王朝統治下的埃及商業貿易發達。亞歷山大城成為東地中海世界最大的商業貿易中心,它不僅與埃及其他城市進行國內貿易,而且與其他國家進行國際貿易。埃及主要出口穀物、紙草、香料等,同時也從昔蘭尼進口馬匹,從努比亞進口黃金,從塞普勒斯進口銅和錫。這一時期埃及商業勢力擴充套件到地中海的非洲北岸、愛琴海、亞洲沿岸,直至黑海。法洛斯島上的巨型燈塔見證了托勒密王朝對外貿易的繁榮。

托勒密時期埃及的文化

托勒密王朝是埃及文化和希臘文化的融合期,並集中表現在宗教上。作為統治者,希臘馬其頓人力圖將他們的文明強加給埃及人。但是埃及不僅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而且還具有數千年的文化傳統。為了穩固在埃及的統治,托勒密諸王不得不在推行希臘文化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接受埃及文化。與此同時,由於希臘宗教走向衰落,希臘人開始尋找新的精神寄託,這就為他們接受埃及傳統宗教提供了可能。

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希臘埃及混合體的新神——薩拉皮斯神誕生了。它不僅是埃及公牛神阿皮斯和冥界之神奧西里斯的結合,更是希臘主神宙斯、太陽神赫利俄斯、冥王哈得斯、醫藥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和酒神狄奧尼索斯等諸多希臘神明的結合體。因此,薩拉皮斯神擁有豐產、喪葬、康復等多重職司,是這一時期埃及最偉大的神明。薩拉皮斯神的崇拜中心是亞歷山大城。羅馬統治時期,薩拉皮斯崇拜傳播到整個羅馬世界。

托勒密諸王不僅尊重埃及的神明,把埃及傳統神明供奉在他們的萬神殿中,而且還在埃及各地建造或修復埃及傳統神廟,對當地原有的神明崇拜予以財政支援。他們在法尤姆地區、西部沙漠地區的黑比斯、卡爾納克、菲萊島和伊德富等地為埃及諸神建造神廟。

托勒密王朝時期,埃及的官方語言有三種,即銘刻體埃及語、世俗體埃及語和希臘語。也就是說,任何一塊石碑、銘文、佈告、敕令都同時使用這三種文學寫成,其中最著名的是羅塞達石碑,它是公元前196年由托勒密五世頒佈的敕令。為了便於掌握古埃及語,托勒密王朝還創造出一種希臘字母化的埃及語——科普特語。科普特語繼承了古埃及語的語法體系,但是卻以希臘字母為其書寫形式。

托勒密王朝時期,希臘文化和埃及文化的融合還表現在藝術上。這一時期的藝術風格秉承了埃及傳統,但是在具體人物形象的描繪上卻帶有濃厚的希臘元素。

亞歷山大城的博學院和圖書館是希臘文化和埃及文化融合的載體。博學院最初是一個繆斯神廟,托勒密一世倡導學術研究,遂把它建成了廣招希臘世界學者的博學院。博學院免費為學者提供膳食住宿,並免除他們的賦稅。博學院相對寬鬆的研究環境成就了一批極具影響力的學者,如阿基米德、阿波羅尼烏斯、忒奧範裡圖斯、歐兒裡得和埃拉托色尼等。

透過接集、購買和有計劃地抄寫原稿,亞歷山大城圖書館藏書達到50多萬卷,幾乎包括了所有古代希臘著作和部分東方典籍。圖書館還對圖書進行整理、註釋和校勘,為繼承和傳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山河美豔之偃花

亭亭玉立的東平懷王

快穿之炮灰以抱制暴整頓位面

餘暉璃茉

從小說變成現實開始

末班

相逢便夠

澤小光

清冷仙君俏公主

有點麻了

Z總駕到,嬌妻腐乳哪裡逃

東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