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趙安便端著酒菜步入了雅間。

“老趙、老李、老馮、李兄,來嚐嚐我新研發的菜餚。”

趙安邊說著,邊將酒菜擺上了桌面。

他跟隨嬴政等人的叫法,稱李信為“李兄”,畢竟總得有個合適的稱呼。

總不能一直喊人家“大漢”或“客官”吧。

李信臉上並無特別反應,他已多次光顧此地,對這裡的酒菜品質心中有數。

馮去疾則不然。

菜一端進來,他就聞到一股直衝鼻尖的香氣。

再看那開啟的酒,比他以往所飲任何酒都要醇香。

單是看看、聞聞,馮去疾就已按捺不住,口水瘋狂分泌。

只是,皇帝陛下尚未發話,暫時還不能動筷。

嬴政察覺到三位臣子已急不可耐,笑言道:“那咱們就不客氣啦!”

說罷,他率先開吃。

其餘三人見狀,也迅速加入。

四人狼吞虎嚥,如風掃殘雲般進食,生怕慢一步,美食就被搶光了。趙安見此情景,生怕他們吃得過急,不小心咬到舌頭。

一杯茶的工夫,滿桌菜餚被吃得乾乾淨淨。

嬴政四人毫不顧忌形象,齊齊打了個飽嗝。

“掌櫃,您這手藝真是獨步天下,每回吃完都覺此生無憾矣!”

嬴政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讚美趙安的手藝。

總之,每餐過後,每當回味,總會讚不絕口。

李廝、馮去疾和李信三人連連點頭。

他們吃得又快又飽,此刻說話頗為費力,只好以動作表達內心的滿足。

“能得到諸位的認可,便是對我廚藝的最大肯定!”

趙安也開心地笑了。

老趙和老李向來是酒肆的座上賓。

李兄近來常來,已晉升為貴客,新面孔老馮顯然也被酒菜徹底折服。

從此,酒肆的貴客增至四位。

趙安離實現事業宏圖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實話實說,此番前來,一是為了感謝掌櫃先前提出的‘堅壁清野’之策,助我脫險。”

嬴政話音未落,李廝便從袖子裡掏出一個袋子,擱在趙安面前。

“這是我家老爺的一點心意,望掌櫃收下。”

趙安開啟袋子,只見金光耀眼,掂量一下,至少有十鎰,即二百兩。

“既是老趙您的答謝,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趙安將袋口紮緊,穩妥地放入袖中深處。

他如此小心翼翼,並非貪婪。

這筆錢來得太及時,能大大縮短他接下來諸多安排所需耗費的時間。

一直不明所以的李信,聽到這番話,正剔牙的手瞬間停住。

他難以置信地看著趙安,眼神中充滿驚訝。

儘管李信平日裡看似渾渾噩噩,但他對朝廷之事十分關注。

加上他在朝中也有朋友。

“堅壁清野”之策甫一推出,李信便得知其內容。

瞭解之後,李信驚歎不已,認為提出此策之人定是天才,甚至萌生了要一睹真容的衝動。

萬萬沒想到,曾幫助自己走出低谷的掌櫃,竟是他一直想見的人。

這真是……

太巧了!

李信心中對趙安產生了濃厚興趣。

究竟是何種原因,讓一位足以躋身三公九卿的天才,甘願在這小酒肆當一名掌櫃?

沒錯,在李信看來,趙安若入朝為官,未來必能位列三公九卿。

“只要對大秦有利就好!”

趙安回答得很簡單,他並未藉此機會長篇大論,以提升自己的形象。

並非他做不到,而是他不願。

在他看來,自己並不多麼高大上。他提出“堅壁清野”之策,首要目的是救老趙這個朋友;其次是老李給了豐厚報酬;

咳咳……

當然,最重要的是不想失去這兩位大客戶。

然而,正是這樣的態度,讓嬴政眼中趙安與那些追名逐利之輩截然不同。

獻出如此利國利民之策,最終卻輕描淡寫地說了這麼一句。

看啊,這才是真正淡泊名利的名士風範!

“掌櫃高義!”

李廝看出皇帝陛下對趙安這句話的認可,趕忙奉承了一句。

馮去疾臉上的笑容也愈發燦爛。

最初,他見趙安年輕,以為會是個狂傲之人,如今看來竟頗有古代賢者的風範。

若非皇帝陛下事先有交代,不能暴露身份,

馮去疾都想直接推薦趙安去當官了。

這就是第一印象的力量。

給人留下好印象,對方往往會預設你是個好人。

“老趙,你剛才似乎只說了一半。”

“大家都是朋友,有話直說便是。”

趙安給自己斟了杯酒,豪爽地對嬴政說。

李廝、馮去疾和李信見狀,嘴角微揚。

敢與皇帝陛下稱兄道弟,

這位掌櫃恐怕是舉世無雙。

更難得的是,皇帝陛下對此並無慍色。

這份受寵若驚,若讓旁人知曉,只怕會嫉妒得發狂。

“掌櫃高見,在下確有事相詢。”

“請掌櫃不吝賜教!”

嬴政以請教的語氣說道。

“說來聽聽!”

趙安飲盡杯中酒,放下酒杯。

嬴政也不再客套,徑直道出了心中的困惑,“居家期間,我在反覆思慮掌櫃之前提出的五項改革舉措。”

“咣噹!”

李信聞聽此言,手中的酒杯失手滑落,整個人從座位上彈起。

五項改革舉措,他自然從好友處聽說過。

那是能消除六國遺患,使大秦穩固的重要策略。

這簡直是擺在明面上的陽謀,讓六國舊地百姓及潛伏的六國餘孽不得不接受。

若有人膽敢從中作梗,那就試試大秦鐵騎的鋒芒!

沒料到,這般令人擊節讚歎的策略,竟然也是出自這位掌櫃之手。

李信一時之間,竟不知該說什麼。

難道,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奇人?

此刻,李信心中湧起的就是這樣的疑問。

這也難怪他會有此感慨,趙安所提的種種實在太過震撼。

縱使飽讀詩書,即便如李廝、馮去疾這般智謀過人,也不一定能提出如此完整且精妙的計策與措施。

而趙安究竟多大年紀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逃離大英博物館,璽說華夏意難平

林中聽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