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狗也很知趣,見好就收,沒再糾纏,轉身出了酒館,直接讓車伕往章臺宮趕。

得了好法子,自然得火速上報皇上。

回宮以後,李二狗把從趙安那套來的計策,原原本本跟秦始皇交了底。

當然,他只報了計策,別的沒提。

這是門說話藝術,尤其在皇上面前,李二狗得留神。

要是把話一股腦全抖摟出來,萬一皇上聽著不爽,那他李二狗不僅撈不到好處,還可能倒大黴。

現在這樣,先讓皇上樂呵,再提編故事的事兒,能大大降低倒黴機率。

“皇上,微臣有罪!”

瞅見皇上一臉喜色,李二狗趕緊拱手深鞠躬,一副認錯的模樣。

“儘管這計策是你從掌櫃那打探來的,但也算立了大功,何罪之有?”秦始皇笑眯眯地問。

隨後,李二狗把編的故事,從頭到尾跟秦始皇交代了一遍。

講完後,李二狗心裡直打鼓,頭都不敢抬。

這種時候,話音落了就不能再有任何動作。

必須表現得特真誠!

周圍靜悄悄的,李二狗額頭滲出汗珠,腰也疼得厲害,但他顧不上這些,保持著鞠躬的姿勢。

一杯茶工夫後,秦始皇扶起李二狗,笑著說:“愛卿言重了,這只是權宜之策。”

“等此事徹底擺平,咱倆一塊去趟掌櫃那兒,朕好久沒嘗他家的菜了,還挺想念。”

嘴上雖這麼說,其實對秦始皇而言,去吃好吃好喝只是捎帶手的事。

他真正關心的,是兩件事:

一是如何完美推進五項改革舉措;

二是摸清趙安的真實底細。

在聽到“堅壁清野”這招之前,秦始皇雖然也想去問趙安咋操作,但心裡總有點不確定趙安能否拿出個靠譜方案。

現在,他對趙安的信心蹭蹭上漲!

“多謝皇上!”

李二狗嚴肅認真地回應,心裡一塊石頭落地。

“傳馮去疾、王翦等人進宮!”

秦始皇衝門外的太監下令。

有了好主意,自然得跟大臣們合計合計怎麼具體落實。

很快,王翦等朝廷重臣紛紛來到秦始皇的書房。

這是他們每天開會的地兒,大家都熟門熟路,各自找好位置坐下。

大家偷瞄一眼秦始皇,發現皇上心情似乎格外好。

這是啥情況?

皇上轉性了?

見人都到齊了,秦始皇也沒墨跡,開口道:“李二狗從一位高人那兒討了個計策,你們聽聽,看行不行!”

接著,秦始皇詳細講述了趙安提出的“堅壁清野”。

聽完,王翦眼睛瞪得溜圓,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捉摸的神色,“皇上,此計妙極!”

王賁腦子飛快運轉,越琢磨越覺得這個法子比他們之前想的好太多。

文官這邊反應也相當激烈,個個瞪大眼睛,一時不知該說啥。

這計策太絕了,他們找不出半點毛病。

究竟是何方神聖,能想出這般高招?

馮去疾剛要起身發言,卻被一個聲音打斷。

“皇上,萬萬不可啊!”

這個聲音尖銳刺耳,瞬間打破了書房的寧靜。

秦始皇眼神冰冷,兇狠地盯著說話那人。

“王瑾,你為何阻撓朕?”秦始皇厲聲質問。

他語氣中滿是殺氣。

要不是念及王瑾往日功績,秦始皇此刻早讓人把他叉出去了。

王瑾瞬間冷汗如雨,心跳如雷。

他知道,皇上已對他動了殺心。

可即便如此,王瑾覺得自己仍應挺身而出。

他並非想捨生取義,也不是不怕死,只是要用這種方式捍衛自己所學之道。

為此,哪怕觸怒秦始皇,王瑾也在所不惜。

“孔聖人曰:‘有教無類。’”

“北方的遊牧民族,其中不乏與我中原同宗同源者。”

“史書記載,夏朝末代君主桀的一支後裔逃至北方,吞併其他部落後,形成匈奴族。”

“微臣認為,對待這類人,應當以教化為主。”

王瑾慷慨陳詞,據理力爭。

在他看來,匈奴人也是華夏的一部分。

對待同胞,

怎能採取“堅壁清野”這般殘忍手段?

滅六國時,王瑾多次反對他認為秦始皇過於殘忍的決策。

他與王翦素來不合。

皆因當年王翦滅魏,竟使出水淹城這等慘無人道的戰術。

“荒唐!王瑾,你真是老糊塗了!”

“朕讓你身居高位,不是讓你替我大秦的敵人著想。”

“而是期待你能為我大秦的利益獻計獻策。”

秦始皇猛拍書案,怒髮衝冠。

君王一怒,血流成河!

此刻,這股威勢在秦始皇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王瑾外,其他人紛紛低頭,不敢直視盛怒的秦始皇。

馮去疾也悄無聲息地退回座位。

“大秦利益固然重要,堅守道義同樣重要!”王瑾堅定地說。

“我看你是日子過得太舒坦了!”

“沒親自去過邊疆那種苦寒之地。”

“來人,傳朕旨意,將‘堅壁清野’的命令傳至邊疆各地,命蒙恬嚴格執行!”

“王瑾隨傳令兵一同前往!”

秦始皇青筋暴起,惡狠狠地盯著王瑾,冷冷地下達命令。

王瑾先前多次反對各類政令。

“堅壁清野”對邊疆無疑是一劑良藥,對大秦更是百利而無一弊。

王瑾又跳出來唱反調,真當他秦始皇沒脾氣?

“微臣遵命!”

王瑾規規矩矩地拱手行禮。

原本,王瑾已做好赴死的心理準備。

現在不過是隨隊去邊疆,也好,親眼見識見識那裡的艱苦。

隨後,秦始皇與眾臣商議具體實施方案,將指令交給傳令兵。

王瑾什麼都沒準備,

只換了身便服,跟著隊伍啟程前往邊疆。

此刻,他不再是朝廷命官,只是個普通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三位兄長無敵流,我呢?

日誦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