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安向外瞅了瞅,發現時辰已晚,酒館裡的客人幾乎走光了。

“老趙啊,天色不早啦,再聊怕是要趕上宵禁了。不如咱明兒個再細談,您看如何?”

趙安臉上浮現出一絲無可奈何。

這真不是他不願意搭茬兒,實在是情非得已。

想當年他剛穿越過來時,就在家門口親眼見識過宵禁時巡邏兵如何盤查行人。

那場面,光是回想一下就足以讓趙安頭皮發麻,他可不想親自領教。

那滋味,忒難受!

嬴政長長地撥出一口氣,點點頭:“那過幾天我再登門叨擾您。”

隨之,他帶上李廝、馮去疾和李信離開了酒館。

剛跨出酒館大門,嬴政臉上的帝王威嚴瞬間恢復如初。

李廝等人自覺地落後了半步。

“李信,你怎會在這兒?”

儘管嬴政語調平平,但言語間流露出一股無法抗拒的威壓。

面對皇帝的詢問,李信向前邁一小步,縮短兩人距離,恭敬地回話:

“稟皇上,微臣碰巧路過此地,聞到酒香,嘗過一次覺得味道不錯,於是常來光顧。”

講到這兒,李信自己都覺得有點尷尬。

未等嬴政開口,李信搶先表態:

“皇上放心,經過掌櫃一番勸導,微臣保證以後不再借酒消愁,願為皇上排憂解難!”

若不是剛離開酒館怕暴露身份,李信此刻定會做出某種舉動來表達決心。

嬴政駐足,目光銳利如劍,彷彿能穿透人心。

片刻後,他繼續朝章臺宮走去,邊走邊說:

“選好試驗地點後,你率軍保護前往官員安全。遇到緊急情況,你可以自行決斷,務必確保五項改革順利推進!朕期待你的表現!”

李信立刻欠身應答:“微臣遵命!”

隨後,他轉身離去,並未隨皇帝一同返回章臺宮。

離正式下令還有一段時間,他得抓緊改掉之前的萎靡狀態。

李廝和馮去疾沒來得及跟李信多寒暄,忙快步跟上皇帝。

他們清楚,接下來要商量選址和派誰去執行。

對於李廝這種級別的人而言,宵禁只是條必須遵守的命令,無緊急事務時按規矩行事即可。

很快,接到皇帝指令的大臣們紛紛來到嬴政的書房。

“李廝,你先說說看。”

待眾人到齊,嬴政發話。

李廝走上前來,詳述了趙安提出的“以點破面”之策。

王翦、蒙毅等人聽罷,皆大感驚訝。

之前,為了能讓五項改革措施順利實施,他們絞盡腦汁想了諸多辦法,卻始終不盡人意。

如今一聽李廝所言,頓覺此法甚妙。

“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嬴政穩坐其位,詢問眾人。

蒙毅率先起身,言道:

“微臣認為,李大人提出的策略確實高明。一來,可以觀察各國百姓對此事的抵抗程度;二來,也能借此機會看那些一直煽動山東、企圖顛覆我大秦的人是否還在暗中活動。”

王翦和馮去疾坐在前排,聽罷亦點頭贊同。

五項改革措施,實乃一招陽謀,旨在探查六國餘孽是否仍在暗中搞鬼。

緊接著,嬴政與眾大臣圍繞具體選址和實施方案展開了深入討論。

此事絕非易事,眾人一直議到二更天,因天色實在太晚,嬴政才令眾臣散去,明日再議。

但他留下了李廝和馮去疾。

嬴政並未留在書房,而是帶著二人走向扶蘇閉門思過的宮殿。

“二位愛卿如何看待長公子?”

嬴政突然發問。

李廝與馮去疾一愣,互望一眼,從對方眼中看出一絲困惑。

皇上為何有此一問?其中有何深意?

一時之間,二人不知該如何作答。

嬴政久未聽到回應,語氣轉冷:

“怎麼?莫非你們認為長公子不堪大任?”

此時,一陣寒風吹過,李廝和馮去疾不禁打了個寒戰。

“臣不敢!”

兩人異口同聲,身體微微躬下,雙眼緊盯著地面,不敢抬頭。

“說!”

嬴政停下腳步,背對著他們。

李廝遲疑片刻,不再顧忌,挺身而出:

“微臣以為,長公子性情寬厚,待人處事皆寬容有加,加以栽培,定能成才,符合皇上期望。”

這段話模稜兩可,“寬厚”、“寬容”,換個說法即“仁慈”、“心慈手軟”。

李廝並未把話說死,特意補充了“加以栽培”,暗示扶蘇年紀尚輕,需悉心教誨。

“長公子年少,易受外界影響,皇上不必過於憂慮。將來尋一位良師,必能迅速成長。”

馮去疾的回答與李廝如出一轍。

儘管二人均為大秦丞相,但此事關乎皇室家事,他們只能含糊其辭,不敢妄下定論。

哪怕李廝秉持法家觀念,與扶蘇的儒家理念有所衝突,此刻也絕不能故意詆譭。

畢竟,這是關乎大秦未來儲君的大事。

任何膽敢輕易插手其中的大臣,結局都不會好。

嬴政聽懂了李廝與馮去疾言外之意,內心充滿無奈。

早先,他讓王琯教導扶蘇,本指望他能成為合格的接班人,然而現狀卻與初衷大相徑庭。

嬴政很早就有意為扶蘇另覓名師,只是後來政務繁忙,此事便被擱置。

今日聽馮去疾提及此事,才又想起此事。

嬴政緊鎖眉頭,繼續向宮殿走去,腦海裡思索著朝廷中哪位更適合。

突然,他眼前一亮,問道:

“你們覺得讓掌櫃做長公子的老師如何?”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靠系統登高位

悲鳴詠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