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 清朝在英國的脅迫下 派遣李鴻章與英國代表

在山東煙臺簽訂了《煙臺條約》和《入藏探路專條》

1878年 左宗棠指揮西征軍成功收復了伊犁以外的全部新疆領土]

這位左宗棠大人實在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啊!

倘若我們對阿古柏的侵略行徑坐視不管、聽之任之,那麼後果簡直不堪設想——新疆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恐怕就真的要淪為他國的囊中之物了!

到那時,想要收復更是難上加難。

[1881年 45歲的慈安太后突然病逝,慈溪太后開始一人垂簾聽政]

關於慈安太后的突然病逝,老祖宗們皆感詫異,不禁紛紛猜測其中緣由。

有些老祖宗認為此事乃慈禧太后所為,畢竟若慈安太后尚在世,則意味著朝廷需分出一部分權力予她。

而今僅剩慈禧太后一人獨尊,加之皇帝年幼無知,如此一來,整個朝堂便成為了慈禧太后的一言堂。

想當初,兩宮皇太后共同輔佐新帝之時,雖偶有政見不合,但大體還算相安無事。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慈禧太后對於權力的渴望愈發強烈,而慈安太后則相對清心寡慾、與世無爭。

或許正是這種性格差異,讓慈禧太后動了殺機,欲除掉慈安太后以獨攬大權。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人們的揣測罷了。

[1883年 清朝和法國為了安南的主權 爆發了“中法戰爭”

此戰由法國強迫清朝簽訂中法新約而結束

1884年慈禧太后借中法戰爭戰局不利之機

發動“甲申易樞”將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部逐出權利中樞

安排自已的親信進入軍機處及內閣

從此 清朝成了慈禧太后的獨家天下]

康雍乾三代帝王本以為這位慈禧太后會如孝莊文皇后一般擁有卓越才能和智慧,但事實卻令人大失所望。面對眼前這般景象,他們不禁心生涼意,深感大清朝氣數將盡。

朝堂之上,竟然形成了一種一言堂的局面,毫無制衡之力可言!往昔那些能夠直言進諫、牽制權力的忠臣良將如今已不見蹤影;

取而代之的,則是阿諛奉承、趨炎附勢之輩充斥其中。如此一來,國家政事豈不成了個人私慾的舞臺?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康雍乾三位皇帝心中暗自嘆息:難道這就是大清朝的命運嗎?

曾經輝煌一時的王朝竟走到了這般田地!

眼看著江山社稷被其他國家瓜分,他們卻無能為力,這種無力感讓人痛心疾首。然而,作為歷史的見證者,他們也只能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

[1889年 18歲的光緒帝載湉開始親政

但是朝廷大事仍然取決於慈溪

1894年 日本挑起“甲午戰爭”

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清朝戰敗,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告終,而此時的慈禧太后正在過她的六十大壽

花費600萬以上白銀]

此時此刻,最為震驚和憤怒的當屬明朝皇帝了!

要知道,整個明朝每年的稅收不過區區 2000 萬兩白銀而已。

而這位慈禧太后竟然捨得在一次生日宴會上就耗費掉其中的三分之一!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更何況,當時正值甲午戰爭時期,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時候,慈禧太后卻依然如此鋪張浪費、肆意揮霍,怎能不讓人義憤填膺?

皇帝心中的怒火愈發熊熊燃燒起來,他無法理解為何會有這般荒唐之事發生。

[此時 歷時30餘年的洋務運動破產

次年清朝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在上一個影片中提到,清朝和日本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但最終清朝戰敗,並被迫與日本簽署了《馬關條約》。

這實在令人意想不到,而且更令人氣憤的是,這場失敗竟然發生得如此荒謬可笑!而最讓人心痛不已的,則莫過於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

在那個時代,北洋水師被視為清朝海軍實力的象徵,他們擁有著先進的戰艦和英勇無畏的將士們。

然而,面對日本對手以及一系列內外因素的影響,北洋水師終究無法抵擋住敵人的攻擊,最終遭遇滅頂之災。

這樣的結局無疑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沉重打擊,也讓人們對清朝政府的無能感到憤怒和失望。

[1898年 甲午戰爭失敗後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大清帝國的熱潮]

老祖宗們紛紛搖頭嘆息,表示這樣的局面實在令人痛心疾首!

西方列強認為,既然已經到了這般田地,若不對你採取行動,還能找誰下手呢?

就連區區一個彈丸之地的日本竟然也能將龐大的清朝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如今清朝雖然疆域遼闊、地大物博,但面對那些實力遠勝於日本的強國虎視眈眈,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現在只能坐等被他國蠶食鯨吞了。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畢竟弱肉強食乃自然界不變的法則,國與國之間亦如此。

當自身實力不足以抵禦外敵時,割地求和或許成了無奈之下的選擇。

然而,這無疑是一種屈辱和痛苦的決定,意味著國家尊嚴受損、民眾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雖然此時的清政府早就沒有了尊嚴可講。

[光緒帝為了救亡圖存,任用康有為和梁啟超進行變法史稱“戊戌變法”

但因變法 遭到慈禧太后與守舊派勢力的反對

最終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將光緒帝囚禁了起來

至此 歷時103天的戊戌變法失敗]

一些老祖宗感慨道:“這光緒莫不是個蠢貨?慈禧年歲幾何,他又年紀幾許?只需靜心等待些許年月,慈禧太后自然便會歸西。”

此外,眾人亦認為作為一名毫無實權的帝王,竟然妄圖推行變法改革,無異於痴人說夢。

畢竟手中無權無勢,如此冒進之舉到頭來只可能招致無謂的犧牲罷了。

[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重新掌權

1899年 戊戌政變後,中國北方興起義和團運動

一開始以反清復明為口號,但是遭到鎮壓和近代形式的發展

義和團開始支援清朝抵抗西方

並把反清復明的口號改為“扶清滅洋”]

不得不說,這義和團確實機智!

起初他們倡導“反清復明”時遭遇打壓,原因顯而易見:清朝豈會甘願讓自家王朝毀於一旦?

然而,後來他們巧妙地改變策略,打出“扶清滅洋”的旗號,一下子將自身地位拔高不少。同時也向清朝表明態度:咱們共同的敵人乃是那些洋鬼子們!

自 1840 年起,清朝便屢遭列強欺凌,苦不堪言。如今竟有人站出來,表示要協助清朝剷除這些外敵,清朝統治者自然喜出望外,就算不去大力支援他們,起碼也不會再去壓制了。

[1900年 由於義和團到處殺害洋人及教徒

帝國主義要求清朝派兵剿滅義和團,但是慈禧太后素來對洋人不滿

於是產生了利用義和團對抗列強的想法,並同時對11個列強宣戰

同年清軍對列強的作戰,一路敗退

八國聯軍逼近北京時 慈禧太后率光緒皇帝逃往西安

慈禧太后在逃往時,認為此貨乃義和團引起,於是頒佈剿滅義和團的命令

最終義和團運動,在清軍與八國聯軍的聯合下失敗]

老祖宗們氣得七竅生煙,破口大罵道:“這算哪門子正常的王朝軍隊?竟然放任外人和自已人勾結,一同剿滅親手培養起來的軍團!”眾人議論紛紛,義憤填膺地表示,這個大清已經無藥可救,趁早滅亡了事!

而此刻最為悽慘的莫過於無辜的老百姓了。

無論是之前的洋務運動,還是後來的割地賠款,受苦受難最深重的始終是他們。

這些所謂的改革和妥協,無非是對百姓敲骨吸髓般的壓榨與剝削罷了。整個王朝陷入一片黑暗,看不到絲毫希望的曙光。

[1901年 慈禧太后派李鴻章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進行談判

並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1905年 清朝迫於形勢的壓力,對教育進行一系列改革

頒佈“新學制”廢除“科舉制”

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

[同年 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國同盟會,

並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

突然間一個嶄新的名字出現在眼前——孫中山,

老祖宗們在聽到提出的綱領,感覺可能不是特別現實。

但是在這60多年列強對於中國的慘無人道戰爭,

以及清王朝的腐敗無能。

儘管深知要想將這件事變為現實可謂困難重重,但內心深處依然抱著那份渺小卻堅定的期望——成功或許並非遙不可及!

[1908年 在位34年的光緒帝載湉 在涵元店駕崩,時年38歲

因沒有子嗣慈禧太后立年僅3歲的溥儀為皇位繼承人,是為宣統帝

由隆裕太后和載灃攝政

次日,前後掌握晚清政權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在儀鸞殿病逝,終年74歲]

許多老祖宗目睹這位慈禧太后如此長壽,無一不感到驚愕與崩潰,要知道人生七十便已稀有至極。

然而,這位慈禧太后居然能夠存活如此之久!

這使得眾多胸懷大志、雄才偉略的皇帝們早早離世,實在令人不勝唏噓感慨。

此外,古訓有云:“老而不死視為賊”。

即便是再聰慧睿智的君主,步入晚年後也難免會犯下些許過錯,更遑論這位本就才能平庸的慈禧呢?

歲月的流逝並未賦予她更多的智慧和洞察力,反而可能令她愈發固執已見,誤國誤民。

在這種情況下又立了一位年僅3歲的皇帝,這隻會讓朝政更加混亂。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爆發後

各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獨立,同年 清朝任命北洋新軍統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成立內閣並統領清軍

袁世凱一方面壓迫革命軍,另一方面卻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形成“南北議和”]

袁世凱這個人啊,那可真是個兩面三刀的角色!

他表面上為清朝官員,內地裡又與革命軍聯絡。

[1912年一月一日 中華民國於南京宣佈成立

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同年2月12日,在袁世凱的勸說和逼迫下,宣統帝溥儀,頒佈退位詔書

至此 國祚276年的清朝和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結束]

看到最後一句話的老祖宗清楚了,後世之人已無皇帝。

然而,人們愈發期望,若再有類似清朝的統治者出現,那麼受苦最深的仍將是底層民眾。正如元朝張養浩所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然而,那種不真實的感覺始終縈繞心頭,畢竟封建帝制已延續兩千餘載,如今卻也畫上了句號。

此時的嬴政,也正在仰望著天幕,他也未曾料到,自已所創立的皇帝制度,竟能傳承如此之久。

時光荏苒,歲月悠悠,無論何種制度,都需適應時代的發展,如同封建帝制取代了分封制一般,順時應勢,方能長存。

[同年2月13日 孫中山被迫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呈

將臨時大總統的位置讓位袁世凱,在此後的十幾年的時間裡稱為“北洋時期”

該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也被稱為北洋政府

同年8月,同盟會改組成國民黨

孫中山被推舉為理事長,宋教仁出任代理理事長]

這豈不是,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無情地竊取,大概也是因為袁世凱牢牢地掌控著北洋的軍權。

所以只能逼迫孫中山交出臨時大總統的位置,由袁世凱進行繼任。

[1913年 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

孫中山認為是袁世凱所為,主張武力討袁,發動二次革命

同年 二次革命在袁世凱的鎮壓下宣告失敗

孫中山和黃興等人被迫流亡日本]

老祖宗們無奈嘆息,如今內有戰亂,外有列強虎視眈眈,袁世凱似乎並非引領中國復興之良選。中國之未來,路在何方?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月流煙渚

by不語

萬人迷美神總是修羅場中心

拖稿一萬年

開局成海軍,我墨鏡一戴誰也不愛

阿熙吃胖了

送你一束白山茶

溫昀晗

全球靈異:十人求生小隊

聞情泣血

異氣世界

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