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大魔王萬達上線(4k)

高倉美貴雖然小巧玲瓏,

但初次實戰,卻很有韌性。

作戰續航力一點都不輸給李樂詩。

這讓方鶴軒感覺特別意外和驚喜。

一回合結束,高倉只需要趴在他身上休息幾分鐘,

就又能滿血復活,繼續鏖戰了。

一般女人經受不住的破瓜之痛,這個霓虹妹子卻能迅速適應,

實在是天賦異稟。

方鶴軒都有點迷戀這完美的通幽曲徑了,

他覺得這麼好用的玩具,應該能多玩很長時間。

翌日早上,兩人在一同沐浴時又較量了一番,這才偃旗息鼓。

吃完酒店豐盛的早餐後,方鶴軒帶著高倉美貴去海港城shopping了一上午。

接著,1974-1975年度,和記國際的財報披露其虧損了億港幣。

這家公司旗下還有和惠康超市齊名的百佳超市。

內地民眾最熟悉的屈臣氏在被和記國際收購後,也開始了多元化發展,

從最開始的製造、生產、銷售汽水逐步開始進入食品、藥品等領域,

於是要求實質的“央行”滙豐出手相助。

夢工廠的員工也很意外,老闆兩年來幾乎沒什麼緋聞纏身,最多就是傳言他要當澳門女婿。

使得原本想要從香港股市泵水來維持集團在海外投資的計劃遭受重大打擊,集團的財政狀況也開始惡化。

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影響,香港股市恒生指數從1973年3月的1774點跌到了1974年12月的150點。

擁有360家子公司和聯營公司的巨無霸上市集團,其市值已經跌到了億港幣,相當於1973年股市全盛時期的%。

此時,這家上市集團已經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有傳言說它隨時都可能倒閉關門。

1970年,和記國際以德惠寶洋行為主體成立了和寶有限公司,

就算李嘉誠再不給力,一年過去了,至少應該收購了15%以上吧。

那時候,他倆加起來超過55%,可以算是基本掌控了和黃。

這就是滙豐手上握有9000萬股和記國際股票的歷史背景了。

但後面的收購會越來越困難,因為剩下的股份基本都在機構或者公司個人大股東手上。

······

去年6月收購了5000萬股和黃股票,佔其總股本%。

然而,導致和黃在原本歷史上被滙豐賣給李嘉誠的終極豬隊友,還是這家集團公司。

不過員工們很理解老闆,帥氣年輕又多金的方首富,不玩女人才是不正常好嗎。

如果能到底目標股份值,他肯定會成為和黃第一大股東。

1973年,和記國際還先後收購了安達臣集團、大亞石業、海港工程、會德豐紡織等公司。

增持還在繼續,方鶴軒希望能到40%以上。

方鶴軒大灑金,將和黃的股份從%增加到了%。

方鶴軒還讓夢工廠先和高倉美貴簽約,然後再安排一些女配角色讓她找找演戲的感覺。

但它的主體還是和記國際,原因在於這家上市集團的規模更加龐大。

港英政府為了穩定人心以及保住英資在香港的壟斷地位,

當時由於手上沒有太多資金,也不想總是薅滙豐羊毛,

所以到今年1月21日之前,他就只額外收購%的和黃股份。

他不知道李嘉誠當時已經掌握多少和黃股份,但從1月底到現在7月份,

讓九紋龍給高倉美貴安排了一臺車,標配司機和保鏢後。

不得不感嘆這是家巨無霸企業,巔峰時期擁有接近400家子公司以及聯營公司。

這時,其在印尼的業務因為石油危機的影響出現1億港元的壞賬。

方鶴軒這一年多研究了一下和黃的歷史,

主營進出口貿易、商務、機械、汽車銷售和建築材料供應。

訊息傳回香港,和記國際這家上市集團公司的股價從1973年3月的44港幣跌到了1974年12月底的港幣。

足足又收購了7027萬股,總共花了億港幣,平均收購價是港幣/股。

既然是讓她來香港發展,自然就要安排好人家的出路。

但現在,他親自塞一個女人進公司演戲,傻子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1971年,和記國際又成立了和記地產,專門開發旗下很多子公司的閒置地皮。

不可避免的,和記國際旗下多家上市子公司的股價也跟著大跌,

和記國際在1966年先後收購屈臣氏、德惠寶洋行、泰和洋行三家歷史悠久的進出口洋行。

和黃實際上是由和記國際和黃埔船塢兩家大型上市集團公司在1977年12月合併而成。

至於黃埔船塢,它在1969年被和記國際收購了30%的股權,算是和記國際的聯營公司。

到了1975年,和記國際已經發展成為擁有360多家子公司和聯營公司的巨型上市集團。

自此,黃埔船塢也被和記國際這位大股東要求搞多元化發展。

同年,其在九龍紅磡興建一座貨櫃碼頭,由於黃埔船塢也擁有當時香港最大的貨櫃碼頭公司均益倉的股份,

所以,和記國際透過黃埔船塢間接收購了均益倉。

這樣一來,黃埔船塢將旗下的貨櫃碼頭業務與均益倉合併,聯合成立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並且投資興建葵涌四號貨櫃碼頭,之後又收購了日資的葵涌二號貨櫃碼頭,一舉成為香港最大的貨櫃碼頭集團。

而黃埔船塢還將旗下的船塢、船舶修理業務與太古船塢合併,成立聯合船塢有限公司,並在青衣島修建新型船塢。

剝離了貨櫃碼頭和船塢業務後,黃埔船塢就只剩下了大量的地皮資產。

而被和記國際收購的均益倉也擁有大量地皮。

和記國際手握黃埔船塢和均益倉兩大地王,於是自然而然成了香港最大的地主。

作為精明的地產商人,李嘉誠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決定要“蛇吞象”,把和黃收入麾下。

至於其他的非地產業務,他完全不懂,屬於摟草打兔子。

如果不是和記國際在海外瞎幾把投資以及業務龐雜臃腫,

導致和黃在香港基本沒有資金開發手中掌握的大量地皮,它的市值也不會只有僅僅億港幣。

而到了1979年9月份,滙豐以港幣出售9000萬港幣給李嘉誠時,

這家銀行給和黃的估值也僅僅只有億港幣。

在有心人眼裡,和黃的這群鬼佬經理人都是蠢蛋,屬於捧著金碗討飯的典型。

光是在九龍半島和香港島這兩大最核心最繁榮地區的大量地皮,

如果認真開發,即使在1974年底,也會有上百億港幣的價值潛力。

方鶴軒和李嘉誠肯定能拿下這家巨無霸上市集團。

但拿下後,如何瓜分,方鶴軒也在心裡仔細琢磨了很久。

和黃目前的業務遍及進出口貿易、批發零售、商務、貨櫃運輸、船塢、貨倉、交通運輸、地產、石礦業、建築業以及投資業務。

這裡面,大部分業務在他看來都屬於傳統產業,興趣不大。

因此,他大概會要求分到屈臣氏(包括百佳超市)、汽車銷售業務(不止香港,國外也有業務)、葵涌貨櫃碼頭(方便旗下產業進出口)、部分地產以及大量地皮。

其他的,李嘉誠要就給他,不過黃瓜當然是要補上差價的。

地產和地皮肯定會交給萬達來經營和開發,這點毋庸置疑。

萬達自從在今年1月份賣掉金門大廈後,彷彿一下子又回到了皮包公司的狀態。

不過,當老闆的沒有讓給員工太多摸魚的機會。

3月,方鶴軒動員公司上下執行一項新的收購計劃——上市公司淘化大同。

這是一家食品飲料公司,主要生產調味品、果汁汽水等,還有自己的紙製品製造與包裝工廠。

由於1928年於香港成立之初就在九龍購入了大量地皮建造工廠,

所以淘化大同與其說是食飲公司,還不如說它是一家有潛力的地產公司。

這也是很多財團想要收購它的主要原因。

兩年前,恆隆地產就以2億港幣向淘化大同購入牛頭角“淘大工業村”約萬平方尺土地,計劃興建淘大花園。

如果方鶴軒不動手,它會在今年8月正式被恆隆地產收購%的股份,徹底成為恆隆的子公司。

4月6日,他的好工具人、副總李建隆宣佈萬達地產以港幣收購淘化大同%的股權,徹底掌控這家上市公司。

恆隆地產當然也不甘心,得知萬達的意圖後,也搞過競價。

李建隆直接放話,萬達一定會拿下淘化大同,某些公司還是不要不自量力。

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代表方鶴軒傳達的,聰明人自然聽得出來。

恆隆地產的行業經驗和資歷比萬達深,但奈何背後的老闆確實遠遠不如方首富。

78年第一步收購“淘大工業村”時,恆隆就想著後面再進一步吞下淘大,

但沒想到不知哪個石頭縫裡蹦出個孫猴子,將香港的地產業攪得翻天覆地。

萬達收購淘大後,將其一分為二,分別成立淘大食品和淘大置業。

淘大食品不用講,淘大置業則會把九龍牛頭角剩餘的地皮開發成住宅樓盤。

萬達地產自從在兩年前跟怡和買下金門大廈而出名後,一直都不聲不響,

讓一些地產觀察家們摸不清它的想法和套路。

而1980年1月賣出金門大廈,雖然又再次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裡,

但把自己手中唯一的地標性資產賣掉,怎麼看都是要退出牌局的感覺。

沒想到過了三個月,萬達又搞出了一個大新聞——收購上市公司淘化大同。

但萬達帶給人們的驚訝還遠不止於此。

隨著地市和樓市的快速升溫,甚至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投機炒樓現象,

港府知道,自己手中捂著的地皮正是賣出高價的好時機。

7月18日,港府舉行本年度第一次地皮拍會大會。

由於預計地市熱度還遠未到頂點,所以港府精心策劃了本次試水溫拍賣活動。

也就是說,會拿出有一點分量的地皮,但不會是地王級別的地皮。

果然,公佈的訊息即是中環夏愨道一塊麵積為34595平方英尺的小地皮。

這塊地皮在後來建起了中環知名大廈——遠東金融中心。

它的對面就是就是後來的pla駐香港部隊大廈。

地產公司也知道港府的用意,當然要給面子參與這場拍賣活動。

像長江實業、恆基地產、新鴻基地產、新世界發展、恆隆地產、太古地產、置地、信合地產等知名地產商,

都表示要參與此次盛會。

萬達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雖然在香港地產界是小字輩,

但有個超級富豪老闆撐腰,對這塊地皮也是志在必得。

拍賣會場安排在了中環文華東方酒店的一間超大宴客廳裡。

幾家地產商已經到了現場,此時正在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交流行業經驗。

離拍賣開始還有不到10分鐘,記者們也在抓緊時間拍照和採訪。

突然,大廳外面響起了人群呼喊的嘈雜聲,接著就看到宴客廳的大門從兩邊被開啟。

幾家公司的大佬就這樣看著一位梳著後背油頭髮型,穿著剪裁合體的深藍色西裝的高大年輕人緩步走了進來。

他微笑的朝旁邊向他打招呼的人群點頭致意,頗有一種大佬氣質。

旁邊跟著十幾名公司下屬和保鏢,後面還有剛剛還守在外面的記者,此時也跟著人群擁擠進來。

邊擠還邊喊著希望首富接受一下采訪。

沒錯,這個喜歡裝逼的人就是方鶴軒,香港最年輕的首富。

萬達第一次參加拍賣,他當然不能缺席。

大廳內的記者見到來人,也是興奮的丟下還在採訪的物件,一窩蜂的朝方鶴軒跑去。

新鴻基的郭得勝問旁邊的李兆基:

“阿基,這就是方鶴軒?”

“勝哥,看著這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我真感覺自己老了。”

“撲街,我比你還大17歲,那我豈不是全身已經入黃土了?”

“呵呵,基哥這是不服老啊?”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造化,只要這位別妨礙我做生意就行。”

······

方鶴軒應付完記者,笑呵呵的走上前去,和幾位鼎鼎有名的大佬握手打招呼。

見到李嘉誠後,他問道:

“李生,你已經收購多少和黃的股份了?”

“不比你財大氣粗,但我也沒放棄。”

“呵呵,實話告訴李生,我手上已經掌握了超過三成的股份,花了我9個多億港幣。”

“只要咱倆聯手,和黃馬上就是華人的公司了。”

“我甚至都想好了如何瓜分和黃,李生可要抓緊了。”

“.等著瞧吧!”

······

這次拍賣,地皮屬實太小,大公司比如置地和太古興趣不是特別大。

而未來的地產五劍客以及信合,論老闆的財力,又不如萬達。

所以,拍賣雖然有競爭,但結果早就註定了。

原本歷史上,五劍客和信合爭的也是異常激烈,

但最終還是信合地產狠下心來拿出了億港幣,拍下這塊僅僅只有34595平方伬的地皮,

均價26247港幣,即每平方米288745港幣,著實是天價。

但萬達地產出到了億港幣,信合地產堅持不住,只能退出競爭。

方鶴軒知道這塊地皮價格偏高了。

之所以還要拍下,一是因為萬達第一次拍賣不能空手而歸;

二,這塊地的位置極佳,以後除了地王,再也難買到這麼好的地段;

三,給港府捧場,方便萬達以後參加更多的拍賣活動。

何況,這筆錢,方鶴軒也不會全部由自己來出。

自從前段時間成為滙豐股東,並且被邀請加入董事會,

方鶴軒旗下的產業和滙豐都建立了密切的聯絡。

萬達已經和滙豐達成了合作協議,

以後萬達參加地皮拍賣、興建商業大廈以及商業住宅,都會從滙豐貸款。

雙方互利互惠,方鶴軒和沈弼都樂見其成。

從地產商的角度來看,從拍下地皮到建築落成,這中間可能會持續5-10年的時間。

這樣長的投資回報週期,即使方鶴軒也沒法承受。

銀行則不同,他們可以接受這樣的貸款週期,無非利息高一點。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多出來的利息最終還是要購房者來承擔。

地產商永遠都不會吃虧。

······

感謝冰糖葫蘆甜不甜的月票!

感謝書友20171029004947168、20230805665_ac、書友20230318044509636、鯊魚辣椒113、書友20190414050341135的推薦票!

<BR />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山海世界看盡世間百態

白草採林夕

我在快穿小世界中橫行霸道

慕曦曦鴨

破曉之初

阿錢吃不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