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詞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燭酒喜相逢。

古今多往事,笑在付談中。

某往年有諺語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宋太祖匡胤出生於夾馬營,天生一條杆棒,兩個拳頭,打下四百座軍州,創立三百餘年大宋,定都汴梁,後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周皇帝恭帝禪讓,即位北宋開國皇帝,後雙龍同朝,宋太宗光義斧聲燭影,政變殺兄奪位,在位二十一年,又傳位三子趙桓,是為真宗,恆御駕親征,挫敗遼軍於澶淵,最後與遼達成“澶淵之盟”,實現兩國百年間的和平。泰山封禪,後又傳五帝,分別是:仁宗,英宗,哲宗,神宗,徽宗。朝野上下巨憝專權,外族入侵,君主常年送歲幣議和,後靖康之恥,徽欽兩帝北狩,徽宗九子康王構建炎南渡,於應天府稱帝位,是為南宋,仍不思悔改,自毀長城,毫無進取之心,偏安一隅,蒙古鐵騎踏破臨安,崖山海戰,陸秀夫背宋末帝投海自盡,至此宋運告終。

某字號言射君,四川本地人氏,祖貫豫東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氏,據說乃康樂公(謝靈運)之後輩,只因侯景之亂,陳郡謝氏由此走向衰敗,餘下族人四處漂泊,某祖輩原居於湖北襄陽,後因四川戰火紛飛,天災等一系列原因,四川人口流失,某玄祖父定居於巴城。

二十一世紀初期,某降生於齊魯,求學於陝秦,自幼酷愛古典名著文學,家中藏書頗多,常常打扮成少年遊俠模樣,耍槍舞棍,行俠仗義(其實作者兒時,常常惹禍),與同村人比試武藝(這該如何解釋,作者拿個掃地棍亂舞,作者父母經常訓斥作者,不務正業,但亦想兒時時光)

公元戍戌年,某年方僅十歲,同學(李栩,原名李旭)贈送咱一本小說,名字喚作《水滸全傳》,咱到處翻了翻,覺得回味無窮,認真閱讀了起來,尤其崇仰箭法無雙花知寨(大鬧清風寨),血氣方剛的史二郎(大鬧史家村),嫉惡如仇的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光明磊落的武二郎(大鬧獅子樓),拔刀相助的石三郎(大鬧翠屏山)。

巧好偶然一次夢中成為梁山好漢黑旋風李逵,統率百餘個小嘍囉,手拿一對車輪板斧,殺向汴京城,殺了四大奸賊(分別是: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奪了鳥皇帝(宋徽宗趙佶)之位,推舉宋公明為帝,建元洪亮,盧員外為兵馬大將軍,吳加亮為丞相,公孫勝為護法國師,梁山好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愜意。

後又讀了陳忱先生的《水滸後傳》,知道混江龍李俊等人打造船隻,出國海外,於暹羅國稱王,梁山好漢的另一種結局。

後小升初前夕不久,某上電腦程式設計課,百度偶然得知一本小說,名喚《蕩寇志》,購買了回來,仔細揣摩了起來,知道了蕩寇志是由金聖嘆先生腰斬的七十回本而續寫,本書三十六雷將故意醜化貶低梁山好漢,某眼裡,這班狗男女止不過一盤散沙而已,想這雲天彪等三十六部神將,如此利害,何來靖康之變,徽欽兩帝蒙塵北狩,目的是為了鞏固當今王朝統冶,永保清朝萬年太平,某君氣的摔書而怒,正是:

萬春拿筆著結傳,安佑清朝萬年平。

小可持筆反蕩寇,心中之火難平熄。

滅雷平散北抗金,起兵南下轉洞庭。

梁山威名千古讀,水滸全傳流萬芳。

又隔一年半載,某與一名女生相戀(書中已然透露),同年二月初加入蕩寇志讀者吧,同年六月份,某更加有幸與圈內知名作品《續義傳》和《討孫平叛傳》的作者滅雷金仙結為同姓兄弟,又榮獲初中各位同窗好友秉力支援,最終因思路線不夠和儲備量知識不足,暫時放棄了著作一段時間,仔細瞭解了蕩寇志,明白此書諷刺當今起義軍不要當強盜,當強盜沒有好下場,可笑這忽來道人。

某不忘初心,仍然記得立志寫本反蕩寇小說,心意已決,於初三上學期,著作一本反蕩寇小說,創作中途期間,某費盡心思,女朋友足智多謀,亦特來相助,六月初先思索各位同窗名單,八月初起人物綽號,十月初正式整理完畢。

中考期間,某考上普通高中,選了文科專業,更加深入瞭解歷史典故與大宋背景,又與《平雷復義傳》作者滅雷平散稱兄道弟,又有兄弟團得到許多兄弟支援,有很多兄弟願意友情客串,貢獻自家人設,某願意努力創作,爭取不負期望。

普高期間,某同桌亦秉力相助,出謀獻策,書中亦有人設,廢話不多說,同桌亦痛恨蕩寇志作者,願意和某一起共同創作一本蕩寇志小說。

後於十二月底,與老三國吧群鄧艾相識,約定一齊共創比書,又與著名畫師于禁相識,我等一齊構想思路,一起努力加油,但願一齊著一本反蕩寇小說。

某一開始著這本反蕩寇志小說時,初名喚作《續蕩寇志傳》,意思是繼續蕩寇志之意,後遭人嫌棄唾罵,後更名為《討蕩水滸志》,書名意思為滅雷平散,續梁山大義的故事,某這本書不敢與鄆哥、客星吧主、滅雷老兄、南征老哥等一眾反蕩前輩,所著的小說相提並論,只是為了彌補當年幼時遺憾,發洩當年對蕩寇志一時仇恨。

某所著這本小說時,講的是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將被張叔夜剿滅之後,殷浩為首的新梁山好漢,重舉梁山大旗,重新聚義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與“忠義愛民”的宗旨,滅雷平散,北上抗金,歸京受封,汴京一別,之後分為三派【詔安派、主戰派、歸北派】,古言道:“人各有所志,不必強求!”梁山好漢至此分道揚鑣,對應現實中眾位同窗分別,去往全國各地學盡知識,抱拳辭別場面。

本人文筆有所不佳,還望眾位反蕩寇志前輩有所諒解,某改日定會提升,提出意見,正是:

萬春提筆著蕩寇,討好朝廷反唾棄。

誅雷除散報世仇,今日吾等報血仇。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歷史直播:歷朝各代幫我寫論文

廁所裡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