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玩過帝成也不要緊,腦子寄存處友情提供)

(帝成世界觀,主角本體是個國,沒有固定形象哦,夾雜一點武功,時代背景相當於南北,作者帝成除充值卡全收集,有什麼套路建議還請諸位黃老爺添磚加瓦啦!)

新皇登基。

這臨時的宮殿內瀰漫著肅穆的氣氛,華麗的裝飾與璀璨的燈光交相輝映。

隨著他坐上那至高無上的位子,群臣們紛紛跪拜,高呼萬年,聲音響徹整個宮殿。

樂聲響起,莊重而激昂的旋律在空氣中迴盪,彷彿在向天下宣告新皇帝的誕生。

整個宮殿充滿了莊嚴肅穆的氣氛,每個人都心懷敬畏之情。

只可惜,美中不足的是,這個新興的政權地處南方,偏安一隅。

(以下為登基詔書,跳過該部分將直接介紹功能及部分設定)

“漢有天下,歷數無疆。

暴秦無道,天下苦之。高祖承天應命,起於沛,而有諸多豪俊景從,布衣三尺,數陷戰陣,伐武關,主咸陽,得幸就國於漢。然霸王無術,屢興刀兵,不得安寧。

高祖遂攜諸侯擊之,有軍略之偉曰淮陰,有治國之能曰文忠,運籌帷幄如留侯,查弊拾遺如獻侯,共歷七載,有得天下。

及至光武,雖有姦凶之輩,亦得雲臺諸勳相助,誅內清外,匡復社稷,漢祚存焉。後有昭烈,矢志不渝,性情貞貌,剛烈不屈。每聞臨表涕零之語,未嘗不泣下出聲。

天下安能至此乎?

漢失其命,群雄逐鹿,桓靈少獻,君臣離心,忠孝不存,亂命橫生。以至三國易主,竊國者侯,天子失德,世事汙濁,災禍滋生,顛沛流離。

人皆念其舊漢昌仁,革除偽晉。亦必雲素有德行,故諸賢皆舉必云為上,以期光復四海,再造河山。

必雲以邊遠即位,幸得諸賢,此皆行義修道之功,畏力威,有失先祖遺風,又建之吳楚故地,地小民薄,恐一生未能畢全功,是以建號曰楚,建制南朝。其諸去從,在必雲一人,兼有諸多賢良,當不墮先祖之盛名,無所保留,手足與共,存志北伐,親躬身先,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當此,皇天后土所共鑑,有如江水,祚於楚國,復土開疆,安民興邦。使河如帶,泰山若厲,眾聚一心,此誓不移。”

“陛下萬年!”

……

劉必雲,也就是新帝,姑且算得上天外來客了。

要說他最大的遺憾莫過於三家歸晉,洛水放*。

“要是給我一個南方,即便是開發不完全的,也絕對不會這麼憋屈!勢必與賊人抗爭到底!”

於是他就穿了。

但他除了一個能夠檢視自已和附近人屬性的面板外一無所有。

倒也不能這麼說,他還是摸索出一個功能,這個被分為了武力,智慧,治政,權術,軍略,魅力的模版,在別人認他為主之後,能夠給雙方各自帶來十點屬性。

嗯,忠誠和野心以及親密度另外顯示。

可惜,這也存在限制,在六項都達到93之後,就再也沒增長過了。

也幸好這個時間段大家都很爛,全93的屬性足夠他在南邊來去自如了。

二十多年下來,極力運作,最終在三國吳的地盤上,建立起了這個楚國。

也就是在登基後,他才發現了更多的用途,比如可以借用原歷史上皇帝們的天命(帝卡),或者是讓原歷史中的後世臣子降臨(訓卡),亦或者是那些有點水土不服的政令(策卡)。

想要嗎?

會有的,都可以有的!

只要有國運,召喚出屬於本國的國靈,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只要有充足的國運,就可以在每月十五進行一次國運結算謀略值和召喚,能夠得到二十點屬性點或者福袋,屬性點只能給臣子用,福袋則能開出帝卡訓卡策卡之類,嚯,不錯不錯。”

至於國運要怎麼來,怎麼說呢,只要一個國家依舊存在,依舊有它的人民,就不能認為這個國家並不存在,國運也就在持續延伸。

而如何增長國運呢,這個劉必雲表示他非常擅長啊。

人口增長,開疆擴土,社會進步,範圍老大了。

而且他發現,自已的這項外掛能夠傳承給子嗣。

這把穩了啊,包贏的啊家人們。

完全想不到該怎麼輸啊!

......

“我大楚佔據大江下游,吳越之地,人口不過三百餘萬,帶甲之兵,不過四萬,而晉國是個帶甲數十萬,人口三千餘萬的大國,一步錯,便會是萬劫不復。”

(這裡對雙方都進行了加強)

劉必雲把他的這些大臣們都召集起來。

這些都是他自已的嫡系班底,而不是後來加入的那些有地方背景的,大族出身計程車子。

他對他們露出了自已最真誠的笑容。

或許各方面的屬性,他們比不上那些大族出身的人才,論忠誠,也不全是百分百的死忠。

但他們都是在劉必雲最微末的時候就跟隨了的,知根知底,可共患難,也能共享福。

僅這一條,就遠非別人所能比擬了。

“俺老陳還是那樣,讓打誰就打誰,不帶含糊的。”

“哎,老陳你也別一天到晚打打殺殺的,打架什麼的能吃飽飯嗎?多學學老三,什麼時候能把一個縣給管好,才是真的佩服。”

“是啊,有老三在,兄弟們就能放心了。”

“說來自從老三接手後勤後,我們就沒捱過餓了,只是可惜老二還是沒能挺過。”

話題變得沉重起來。

劉必雲的思緒也向過去延展。

他選擇了推翻這個由諸多大族把持的晉國,那麼就要做好與所有地方做鬥爭的準備。

這條路註定有很多犧牲,但不能妥協,至少他這代人不能妥協。

看著堪輿圖上的標註,如今的楚國雖然剛剛起步,但已經擁有了丹陽郡、吳興郡、宣城郡、鄱陽郡、毗陵郡、廬江郡、東陽郡、會稽郡、臨川郡、新安郡、吳郡、豫章郡、永嘉郡、臨海郡這些個地方。

換言之,幾乎整個晉朝的揚州,都在楚國手裡了。

即便是餘下的幾個郡,也可以說是望風而降的程度了。

畢竟朝廷太遠,楚國太近。

劉必雲很清楚,這個時代的地方官員都是個什麼德性,他們是不會輕易投降,但一定要他給個臺階下,這樣即便自已失勢,他們之後重回朝廷的時候,還能說一句非戰之罪。

當然,他們怕是沒有這個機會了,揚州南部,本來就地處偏遠,在這會也算人口稀少,更何況北邊的朝廷這會也自顧不暇了。

現在啊,可是永嘉四年(310)的九月,即便是按照正常的歷史線發展,等到明年,劉聰也要攻入洛陽了。

而懦弱的晉庭,在經歷了八王之亂之後,已經沒有直接隸屬於朝廷的可戰之兵了。

更何況,劉必雲一直關注著,這個世界的漢光文帝劉淵,可還活得好好的。

要按這個局勢發展下去,說不定真能三造大漢。

嘶,匈奴人的漢朝?

好怪哦,再看一眼。

雖然血統上來講沒有問題,但這高低也要來一個神聖大漢帝國了。

想到這,劉必雲露出一絲笑容。

想用自已這一輩子就統一,的確很難,但有了這個可以傳代的外掛,前路,已再無敵手。

這個國家雖小,卻有著偉大的靈魂。它不畏強敵,堅定地走在自已的發展道路上,將向這個世界展示著不屈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

再看他五十年!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曹操別再腦補,朕真是昏君

吾名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