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毓的敘述中,林晚桐大致明白了一些目前的處境。

她身處的這個朝代叫燕朝,但並不是前世歷史上任何一個燕國。這裡的朝代也和前世不同,有一些歷史上的朝代存在,有一些沒有,而且年代順序也完全不同,林晚桐記憶中的歷史似乎毫無作用。

歷史人物也是如此,沈括在這裡已經是“古代人”,而東漢末年的趙爽還是在任的司天監。這裡的航海業已經發展起來,和鄰國多有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據說在沿海地區經常能見到金髮高鼻的外國人,說著蹩腳的漢語和讓人聽不懂的語言。各國通商頻繁,經濟也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態。

林晚桐的第一反應是,完了,作為一個穿越女,她沒辦法享受到任何先知者的優勢了。

林晚桐催林毓繼續說下去,林毓喝了口水,繼續敘述起來。

這個燕朝的國姓姓晏,已經存在了兩百年有餘。當朝君主正值壯年,子嗣繁榮,但最受皇上器重的還是皇后所出的大皇子和三皇子。大皇子三歲時被立為太子,此後宮中盛寵的雲貴妃才生下了二皇子。三年後皇后又陸續生下了長公主和三皇子,此後的皇子公主像石榴吐籽一般一個接一個降生。除了太子、二皇子和長公主外,其他皇子公主的年紀都相差不多。

聽到國姓“晏”,林晚桐的心不由得猛跳了一下。她想到當時自已是和晏時一起的,那自已來到了這個朝代姓林的人家,晏時會不會也投生到了姓晏的人家?

“那皇子們都叫什麼名字?”林晚桐插口問道。

“這……天高皇帝遠的,我也不知道啊!”林毓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地回答。剛剛還學著先生講課的樣子給妹妹講本朝歷史,沒想到被妹妹一問就答不上來了。

林晚桐也不介意,只催著林毓繼續往下說。林毓看到妹妹聽故事聽得急不可耐的樣子,也正了正神色,繼續往下說了下去。

這個朝代的地域劃分主要是州、域、縣三個層級。州又分為大州、中州、小州,主要依據是地域大小,同時也要考慮發展情況和富庶程度。比如除京都鄩陽之外最有名的城市溿州,本來只是一個縣,卻因為商貿發達、文人輩出而被破格提升為中州,可見其繁榮的程度。

林家所在的這個縣,是位於連州南域的胡安縣。連州是一個小州,地方比較小,經濟發展尚可,但跟京都、大州等無法相提並論。而林老爺,也就是林晚桐的父親,是胡安縣的縣丞,也就是縣令的副手,主理糧倉、徵稅、戶籍和巡視,屬正八品。

林家祖籍本在旗州,那是一個比較富庶的大州。但是三十多年前發了一場大水,幾乎淹沒了整個州,林家跟著人群逃難來到胡安縣。那時的胡安縣就像一個大村落,土地貧瘠,定居的民眾很少。南域的主事做主把一部分難民安置在這裡,改編了戶籍,林老爺的父親林太爺也在其中。

林太爺家原本是有幾分資產的,但是天災來得突然,帶出來的東西本就不多。加上一路逃難難免遇到盜匪,到了胡安縣時已經接近一窮二白。

林太爺逃難帶著剛成婚不久的妻子和一個寵妾。三人原本也是不缺人伺候的老爺夫人和姨娘,到了胡安縣也只能化身農夫農婦,每日開墾荒地,學著種米種豆,種菜編筐。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三人的努力下,溫飽總算不成問題。林太爺很有經商頭腦,他發現胡安縣各村的村民養雞幾乎都是隻供自家吃,但縣裡的有錢人喜歡吃鮮雞蛋的很多,縣城中雞蛋供不應求。於是他在農舍旁邊開了一個雞舍,專養母雞生蛋,再供應給城裡的大戶人家。

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城裡也有了賣雞蛋的固定客源。每逢月中和月末,林太爺和太夫人都一起運送雞蛋去城裡,林太爺負責趕車,太夫人負責和各府院的婆子稱數、收付銀錢和打點關係。生意慢慢穩定下來,總算吃穿不愁。

眼見著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林太爺的姨娘先生下了兩個兒子,太夫人隨即也生下了兒子,也就是林晚桐的父親。這日太姨娘在家照看小孩和雞舍,林太爺和太夫人照例趕車去城裡送雞蛋。回城途中,一群劫匪找上了夫妻倆。兩人赤手空拳,敵不過兇悍的劫匪,不僅被搶了銀錢,還被連人帶驢車推下了山崖。

此時已經有身孕的林太姨娘還一點不知情,帶著三個孩子在門口等了一晚上。直到同村人看到官府貼在城牆下的通緝文書和屍體畫像,認出是林家的人,才前來告知。林家人以往風評不錯,有雞蛋也會送一些給附近的孩童吃,又遭逢此難,大家都願意幫一把。

林太姨娘替兩人收了屍,以低廉的價格把雞舍中的雞都賣了。在大家都猜測她是不是要卷錢跑路的時候,她卻像往日一樣繼續帶著三個孩子生活,只是比往日貧苦了些。因為過度操勞,林太姨娘腹中的孩子沒能留下。不僅如此,她對待不是自已親生的林老爺與自已親生的兩個孩子並無任何差別,更是讓附近的村民刮目相看。

也是因此,林家三個孩子雖是同父異母,關係卻如親兄弟一般和諧。在林老爺考上連州舉人成為胡安縣丞之後,也並未忘記兩個哥哥。兩個哥哥讀書並不出彩,沒有考上舉人,但各有各的長處。大哥做算術快且準,林老爺把他安排進了縣倉司。二哥身材挺拔孔武有力,則被安排進了縣巡司。

自此,這個外來的家族才算在胡安縣站穩了腳。而那位含辛茹苦三十年的太姨娘,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卻來不及多享享福就病逝了。林老爺做主以林太爺的平妻之禮把她風光下葬,墳墓和太夫人分居林太爺兩側,牌位亦是入了祠堂,接受後代子孫香火供奉。

這段家族歷史林毓顯然很熟,講得繪聲繪色,聲調起伏。林晚桐聽著心裡有些奇異的感覺。作為一個現代人,心裡早就接受了一夫一妻的制度,對這種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沒有辦法心安理得地接受。加上現代的影視多把小妾和妾生子刻畫成小家子氣的形象,小妾為了爭寵和鞏固地位大多隻會使些不入流的手段,這位林太姨娘卻是完全不同,好得不似真人。

不過看著林毓一臉敬畏的樣子,林晚桐只當故事聽,沒作評論。

林毓看到妹妹一臉認真地聽自已講述朝代歷史和家族歷史,滿足感油然而生。他也不管自已講這麼多才三歲多的妹妹聽不聽得懂記不記得住,自顧自地繼續講吓去。

父親任胡安縣的縣丞已經四年,想當年也是轟動了連州的人物。只因為父親屢考屢中,從童生,到秀才,再到舉人,沒有一次是重複參加考試的。

燕朝的科舉要求十四歲以上方可參加,三年一考,而林老爺二十歲時便已是連州選拔出的十八位舉人之一。當年十八位舉人站成一排,有的已是雪鬢霜鬟的老人。而意氣風發的少年,挺著瘦弱的脊背站在了首位,不可謂不讓人印象深刻。

按燕朝的規定,科舉者考上舉人後可以繼續到都城鄩陽參加三輪考試。這三輪考試每次只留五成參加下一輪考試,而被排除出的人會按照對應的輪次安排對應品級的官位任職。

舉人也可以選擇留在地方做官,只是未來的升遷速度會慢很多,升遷的高度也有限,因此大多數舉人都會選擇繼續參加考試。但出乎人意料的是,最讓人看好的林老爺卻選擇了留在胡安縣,被安排了品級不高的縣丞一職。

在林老爺任縣丞的第二年,林太姨娘就去世了。按照燕朝的規定,母親去世,舉子需停學三年守孝,而已經在位的官員只需要素服一年、齋食三月,避免人員空缺引起政務擱置。但前提過世的是家中的主母或者平妻。

這個時代的小妾雖說不像歷史中的古代王朝那樣如同貨物可以隨意贈送,但地位仍然是低下的。小妾死後哪怕是親生子女也不用為其守孝,因為子女在族譜上必須記名在嫡母名下,有子嗣的女人,可以把名字用小字記在子女的旁邊,算是上了族譜。

大家為林老爺惋惜了一陣,但終究不是自家的事,閒話說說也就過去了。直到林老爺入職半年後,這位太姨娘便過世了,而林老爺將其抬做父親的平妻,併為其素服食齋的訊息傳出來,大家才明白當初林老爺的用意。只怕林老爺是早看出太姨娘身子已經不行,而且一早就有心給她一個正式的名分,所以才不願繼續參加科考。

於是這樁母慈子孝的故事又成了一段佳話,林老爺因此在胡安縣也頗具盛名。林老爺本身也是有才能的,在胡安縣的工作也做得井井有條,很得民心。

唯一的一個小汙點,怕就是林晚桐這個從小被燒成痴傻的女兒。不過如今林晚桐也好了,還被傳成是神仙啟智,更加讓縣裡的人覺得林家是有福氣的人。

林晚桐聽著哥哥的敘述,漸漸明白了很多關於這個國家、這個朝代、胡安縣、還有林家的事情。她聽著聽著開始打起了哈欠,小小的身體開始有些體力不支了。林毓看著妹妹快要合上的眼皮,也想到她才大病初癒,連忙把妹妹扶躺下來,看著妹妹又沉沉睡去。

回過頭來一看,才發現自已一刻不停地給妹妹講了整整兩個時辰,小廝已經來到門口叫開飯了。他噓了一聲,不讓小廝吵醒妹妹,一邊退出了房門。

往外走的時候,林毓還在想著,妹妹聽得太專注,讓他都忘了妹妹才不到四歲,他講的很多話都不一定聽得懂記得住呢!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這輩子就靠你了未來的魔尊大大

起個名字耗費腦細胞

校草大人我錯了!

涵晴O

末日逃到對家大本營

澈澹

榆笙!

白棲折月

一號奇蹟

喵麗娜

有時需盡歡

巫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