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沒有說話,也不需要說話,當然也不值得生氣。

府裡三四百人,十之八九是下人。先祖因是底層出身,體諒勞苦大眾的不易,升斗小民生存之艱難。所以對待下人向來寬厚。

然而這種治家文化傳承下來所造成的負面也逐漸堆積,甚至形成了各種有違初衷的風氣。

像那些逐漸退下來的老僕人,若進了管理層的還能參與具體家族事務的管理,比如母親身邊的周瑞媳婦兒。其他大多數按理應該辭退,可是府裡自來沒有這樣做。

祖上憐貧可憐這些老人,便分給各處,隨便給些活計,多少領些月錢也夠他們生活。每每有人去世,也都是府裡出銀子安葬,還會按例給他們家人一筆撫卹費。

在新舊人員交替的時節,他們往往還要承擔教習的工作,可以說丫鬟僕人小廝們的入崗培訓都是他們在做。

一旦交接完成,這些老僕人便沒了什麼利用價值,無權無職降了等級,跟在各處聽差事,上位的新人也逐漸不聽他們使喚,這往往給他們巨大的心理落差,但多數人貪圖王府工作的體面,養老送終的福利, 也不肯主動離開。

如此數十年來,府裡的“退而不休”的老僕越來越多,內心不服者更是不在少數。

我這奶母李嬤嬤便是這樣一位。不到四十的年紀,奶了我七八年才斷,我屋裡進來的丫鬟小子多是她調教出來的。如今個個不服她的話,自是每日憤憤不平。

我對她的感念自不必說,可近來越發感覺疏狂了。

我摔了杯子,眾人見我不高興了,便擁著將李嬤嬤“請”了出去。襲人擔心她轉告到老太太那裡,便一邊送一邊好言安慰。一等丫鬟的安慰,也不至於讓她徹底丟了面子。

也許眾姊妹很少見我如此,也一時沒了主意,只有黛玉在嗑著瓜子,其他人都沉默不語。不多時便草草散去了。

夜幕吃了飯,辭別老太太,剛要回到屋裡,只見李貴跪在院子裡。

這李貴是奶母李嬤嬤的兒子,長我3歲,可以說是我的大伴,人很憨直。

我見他如此,知道是因為白天的事,來給她媽討情,我一時不忍,便喊他起來。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這不關你的事,回去好生告訴你的母親,她也算府裡的老人兒了,要自顧體面”。

李貴跪謝便回去了。

來日秋高氣爽,北雁南飛。

鳳姐姐指派人打掃庫房,我稀圖熱鬧,便跟了去。

滿滿十大間的閣樓,分門別類,規放齊整。族裡家裡常用的靠外,各王公貴族送的禮裝封堆在中間,祖上的遺物堆在最裡面。

粼粼總總的傢伙事兒,我都不太感興趣。 正要離開時,三把黃羊皮包裹的什麼東西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命人開啟,原來是三把寶弓。我取來甚是壓手。

這時跟在後面管理倉庫的胡總管說道“二爺好眼力,這三把弓都是當年太祖的遺物,可是大有來頭啊!”

我一聽頗好奇,追問緣何此說。只見胡總管近前一一介紹到“這分別是靈寶弓,是漢武帝時期將軍李廣所用,能百步穿楊;這把是震天弓,唐太宗李世民的弓箭,隨他征戰一生;這最後一把是落日弓,是成吉思汗的武器,聖上所賜,都是傳世之寶啊,祖爺當年在世時, 視若珍寶啊,只可惜,太祖定鼎天下,四海太平,如今後代都用不到了。這把靈寶弓是當年珠大爺最愛,經常使用,只可惜……”,胡總管說到此處,竟哽咽住了,不禁嘆息不止。

看著眼前之物,真是令人唏噓。當年太祖軍中建功,開創祖業,可這後代兒孫哪個還能繼承遺志,富貴榮華安逸早就消磨了銳意進取的勁頭兒。可惜可嘆呀。

鳳姐見我久久盯著寶弓發呆,打趣道“寶玉若是喜歡,向老太太討了來,難道還不肯嗎?”

聽如此說,我只搖頭道“不不,我志不在此,給我更可惜了”。我回想著母親曾說過,哥哥最是弓馬嫻熟,當年在世時,時不時都要去郊外打獵,意氣風發,壯懷激烈,如今物是人非,內心不禁五味雜陳。

只見鳳姐命人抬了一扇天然瑪瑙炕屏出來,命人給東府裡珍大哥送去,跟送貨的小廝們說道“小心著點,要是碰破了一點,仔細你們的皮”眾人忙忙諾了離開。

原來這扇瑪瑙山水炕屏是當年聖上所賜,天然一塊瑪瑙切片,畫面山水渾然天成,珍大哥宴請一位王爺,要過去擺擺體面。

說話間,父親命人打發小廝過來找我,命抓緊趕往寧國府拜見貴人。我自是不敢怠慢,忙忙回去換了衣服,隨父親向東府趕來。

來至東府,眾人在大門前排排跪下恭迎。不多時一隊禮官開道,後跟一對十來個人的儀仗傘蓋,一輛龍紋華蓋金面棚頂的四乘馬車緩緩駛來。

珍大哥上前跪安,有人開啟車簾子,裡面下來一位王爺,面目白靜,身材高挑,約莫二十歲光景,通身素靜,手拿一把玉骨扇子,徑直向府內走去。

原來這是當年的總理王大臣,太上皇幼弟已故北靜親王之子,如今襲了爵位的北靜王水溶,當今聖上的表弟,太上皇的侄子。

我等起身尾隨至大廳,北靜王面北而坐,頭也不抬端起茶杯吹了一口對珍大哥說道“我此次前來,所為私事,不用如此,都下去吧”。

說著眾人魚貫而出,我跟在父親後面也回了府裡。

回想剛才所見,內心久久難平,好一幅皇家貴族氣派。

聽父親說,這北靜王自小天資聰穎,旁學雜收精通兵法,年紀輕輕便帶兵平了西北忽爾噶草原部落的進犯,回京後,交了兵權,辭了職務,如今在家做個富貴閒人。因自小與寧府有些瓜葛,偶爾不避身份過來做客。

好一個神秘的人物,與之相比,自已竟成了泥豬癩狗。不過,讓我好奇的更是他與寧府的關係……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梟雄劉備

青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