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出了帶方城,一路南下,日行50裡,徐徐進入馬韓地界。

此時,馬韓王已經被嚇破了膽,丟下了自己的都城,頭也不回地往南逃去。

馬韓的普通士卒從各個方向逃回家鄉,心有餘悸的講述此戰的兇險,講述漢人的高大威猛,講述他們的殺人如麻。

各地百姓和官員都被嚇的瑟瑟發抖。

當馬韓王帶著王室族人往南逃跑的訊息傳到各地。

地方官和馬韓百姓更加驚懼。

因此,當漢軍還沒抵達伯濟時,就遇到大批的土著官員和所謂大族人士。

阿斗見他們畢恭畢敬,也沒有什麼反抗能力,便接受了他們的投降。

派遣軍中文書進駐伯濟,組建府衙,整理戶籍冊和地契簿子,清點府庫、糧倉。

這就算是接管了。

這座後世的首爾城,正式成為劉備治下的邊陲小城。

大軍沒有理會這種小地方的治理,馬不停蹄地向前進發。

在一天後衝進月支城,由於三韓之地邑落雜居,各地皆無城郭,漢軍翻過柵欄便佔領了馬韓的都城。

牟水城、怒藍城、萬盧城、冉路城、古離城等十多個城池自知沒有抵抗能力,望風而降,紛紛派人送來降表。

阿斗將城中未被運走的王室財富,盡數賞給了麾下將士,留下200人管理附近的城寨後,繼續向南征伐。

馬韓王眼見漢軍要趕盡殺絕,連忙派人運了大批財物北上投降。

與此同時。

辰韓和牟韓得到了大漢王師遠征的訊息,更知道了馬韓3萬大軍被數千漢軍打敗的訊息。

紛紛派出使節,請求歸附。

阿斗一概不準,只是一味地率軍南下。

辰韓王第一個反應過來,拿出國庫中一半財富獻上,請大漢天子冊封。

此時阿斗已經勢如破竹的走到了馬韓的捷盧城。

他看著辰韓王的“誠意”,很是滿意,喚來陳道遠,道:

“辰韓已經投降,你帶1000精銳前往辰韓都城,接收王室治權。另外派人護送他北去遼東郡汶縣,做個侯爺享福。”

陳道遠點頭問道:“他要是不去呢?”

“不去?”阿斗笑道,“他若是不識抬舉,就問他一句:爾視我之劍不利否?”

陳道遠興奮道:

“這句霸氣!末將這就去!”

“等等。”

阿斗叫住他:“這個你拿著!”

陳道遠接過,見是封自己為臨屯郡太守的文書,不禁大喜過望,叩拜而去。

**********

又幾日。

漢軍偏師一步邁過矮牆,玩兒一般拿下了牟韓國的甘路城,劍指半路國。

牟韓王大驚,只得投降。

此時,嚇破膽的馬韓王在港口乘船,往東逃去。馬韓各城得知後,立刻遣使投降。

阿斗設立鎮韓郡,任命闞禹彤為太守,讓他治理牟韓和馬韓南部的十幾個城寨。

又把馬韓北部和帶方郡東部的土地整合在一起,重新設立真番郡,任命沈託尼為太守,築城修路,建造港口,開拓農田不在話下。

並將牟韓王室遷徙到遼東郡平郭,坐等封侯。

自此,三韓之地盡數納入大漢治下。

三郡府衙快速組建起來,一份份文書發到阿斗案頭。

沈天際不辭辛苦,將各地的公文細細整理統計,頂著滿眼的紅血絲彙報道:

“殿下,經過這十幾天的努力,被曹彰裹挾過來的百姓已經清點完畢,並就地安置。

三韓王室舊有的戶籍冊也統計完畢。”

阿斗點頭:“有多少人口?”

“統算的話,真番郡現在有民7萬餘戶,臨屯郡有民3萬餘戶,鎮韓郡有民3萬餘戶,男女老幼加一起,三郡能有70餘萬人!

另外,各地有大量村寨並未編纂戶籍,土地也只有王室和一些文武的資料。

全部統計完,可能還需要半年時間。”

阿斗點頭:“估計真實人口還要多出很多!”

沈天際道:

“末將本以為這種蠻荒之地,有十幾萬人就不錯了,沒想到這麼多。殿下竟然說還能多出很多?”

阿斗笑道:

“周武王伐紂後,箕子率領商朝遺老故舊和文藝百工總計五千人,來到此地定居,被周武王封為朝鮮侯。

此後數百年沒有大的戰事,到了秦末,朝鮮侯收納了從齊、燕兩國逃亡的流民,後來武帝在這裡設立了漢四郡,生活日趨安定,人口一再增多。

再加上前些日子曹彰裹挾來的人口,這三郡的人口怕是會超過百萬!”

沈天際點頭,又道:“按殿下這麼說,樂浪、帶方和新設立的三郡,其實都是中原人的後裔嘍?”

阿斗點頭予以肯定,心道:

“後世的基因學家指出,漢族中y染色體中,佔比最高的是O系,超過85%。

朝鮮半島的y染色體中O系佔了70%。這種極高的佔比完全能證明一點:朝鮮半島的居民有七成是漢族。”

二人正說著,楊卓林急急走來,抱拳道:

“殿下,諸葛恪的船隊來了!”

阿斗聞言站起身,讚道:

“軍令才發出去十幾天而已,他的動作還挺快!走,去看看!”

*********

兩刻鐘後。

眾人來到港口,看著10艘大船,沈天際笑道:“太好了,有了這些船,我們就能渡海追擊馬韓王了!”

阿斗扶起參拜的諸葛恪,沉聲道:

“雖然你剛剛抵達,但是任務還沒結束,我們這邊已經準備妥當,你即刻安排士卒登船渡海吧!”

諸葛恪鄭重抱拳:

“殿下,末將知道戰事急,早已經安排完畢。

今日搬運軍械和糧草,明日一早將士就可以登船,然後就可以發兵邪馬臺了!”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夫人一開直播,全城都心慌了

娓娓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