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年九月,漢國劉淵經過反覆商議,派遣大將軍王彌、石勒分南北兩路東出太行,進犯鄴城,此時鄴城已經防備空虛,幾乎守無可守,守將和鬱膽怯,見漢軍軍士如雲,遮天蔽日而來,棄城而逃。

朝廷聞之,盤踞山西的劉淵出兵了,有直取洛陽之勢,於是派出三路人馬進行阻擊。

詔令豫州刺史裴憲在白馬駐紮以抵禦王彌;白馬津其實就是鄴城的南大門,與鄴城的休慼相關。裴憲乃裴楷之子,書香門第之家出身,年少的時候就聰明穎悟性,喜歡結交俠士義氣之人,同時仗義疏財,崇尚儒學,精修禮儀。

雖然滿腹經綸,但是武略不足,和王彌對陣,連連敗北。

朝廷同時下令車騎將軍王堪在東燕駐紮以抵禦石勒;也是抵防乏力,被石勒率兵大破敗逃。

詔令第三路人馬平北將軍曹武駐紮在大陽以護備蒲子縣方面的援軍。

雙方交兵,焦灼拉鋸,最後晉軍失利,鄴城終於被劉淵佔領,以此作為根據地,整個中原地區都在漢軍的威脅之下。

此時晉朝朝廷內外如同一盤散沙,境內郡縣雖多,兵馬也不少,就是無法協調,再加上司馬越與懷帝不和,政令相左,更是無法統一迎敵。

此時朝廷內部還是崇尚清談無為,反對務實,誰要是勤政,就會被嗤笑是一塊汙泥,濁臭不堪。

也有多事者,跟司馬越說:“朝廷這些文官武將,都是喜歡看熱鬧的,因為朝廷有禍,皇室內鬥,無論誰上來,他們都被分官賞爵,於是沒事就架火撥油,盼著內亂呢,太傅你得處理這些人啊,都是禍害!”

司馬越一聽,有道理,這事他也經歷過,留著這些人挑撥離間,惹是生非,不知哪天又推舉一個什麼王爺鬧將起來,就不妙了,何況懷帝身邊也有些好事的武官,沒事慫恿懷帝與自已作對。

於是司馬越下令,大量裁撤武官。其中一個被裁撤者突然丟了職位和俸祿,內心不平,想到匈奴漢國正與晉朝交兵,就跑到劉淵處投誠。

劉淵擺酒宴請他,酒到半酣之時,這名武官道:“現在漢王去偷襲洛陽,保證能成功,城內武官大量被裁,心生怨恨,肯定無人防守,城防空虛啊!”

劉淵一聽,攆須微笑道:“此計甚好,你可願意為先鋒?”

武官道:“願往!”

劉淵大喜,遂派大將劉景帶兵奇襲洛陽。

於是劉景率大軍火速出發,強攻延津,守將王堪不敵,戰敗而逃。劉景將俘虜及百姓三萬餘眾全部溺死,震動四方。

訊息傳回漢國,劉淵震怒,擊案而起,憤然道:“我只想消滅司馬氏,匡扶漢室,開千秋基業,百姓何罪之有?為什麼都給淹死了?劉景有何面目來見我!”

於是將劉景火速召回,洛陽也不打了,劉淵之意很是明顯,打下洛陽,失了民心,有何助益?劉景至此被降為雜牌將軍,此生永不再用。

劉淵所屬部將見劉景被罰,雖然覺得古來爭戰哪有不死人的?屠城殺降者比比皆是,尤其大家大多匈奴出身,燒殺強擄本是數百年養成的習慣,但是劉淵三令五申,嚴肅軍紀,大家也都慢慢記在心裡了。

冬十月某一日,漢太史令鮮于修和劉毅前來,給漢王賀喜。

劉淵怔了一下,問道:“本王喜從何來?”

鮮于修拱手道:“我近期觀天象,發現白氣過天,黃天當立。而太白之星,一日出現多次,都在平陽上空,上天垂警,此處該出真龍天子,漢王該順應天命,登基稱帝了。”

劉淵還要推脫,劉毅道:“漢王不是您自已的漢王,是天下人的漢王,恐怕不是您自已說了算的。”

果然第二天朝議,眾大臣紛紛上表,請求劉淵登基稱帝。

劉毅帶頭上疏道:“如今晉朝德行已敗,天命難歸,宗室內鬥,兵戰不止,上天震怒,連年將災。

我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起義,國祚永續,四海歸心。所謂:`天命不能不應,祖宗基業不可久廢。’今全國仰慕唯獨漢王劉淵一人。漢王豈敢違抗天命,致使漢阼中斷無繼,罪莫大焉!故拜請慎選吉日,與百官登壇,祭告上天,領受皇帝印璽,以登基之事告示神靈,望神賜福於漢國,使天下安定,百姓歸心。”

劉淵聽後大為動容,道:“我雖不才,實在慚愧,奈何眾卿家如此推崇,我就勉為其難,敢不盡心盡力,匡扶漢室,安寧萬民!”

於是十月初三日,即劉淵皇帝位,宣佈大赦,改元永鳳。

十一月,任命嫡長子劉和為大將軍,四子劉聰為車騎大將軍,同族侄子劉曜為龍驤大將軍。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公主的和親之路

唯唯20061033

造夢師:這次是宮鬥

雪炒栗子

血戰1937

快樂旺仔

斷更後我穿書了

易安不是舔狗

凡人仙修之時間道祖

君子不貪三兩銀

穿越後解鎖隱藏結局

羅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