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王宮,長樂宮內。

日漸西斜,一束餘暉透過窗欞,灑在大殿的地磚上。在溫暖的蜜黃色日光映照下,空氣裡的塵埃似乎跳起了舞,上上,下下,翻飛著,跳躍著。

究竟它們是一直不停的舞動著,只是從未有人注意到,還是因為這束光才活了過來呢?

將軍朱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寧柔公主的身影。

那一年在西山別院,十五月圓之夜,皎白的月光灑滿庭院,公主著一襲紫衫裙靜坐在廊下撫琴,一曲瀟湘水雲,琴聲如山澗清泉,裹挾著桂花香氣,汨汨流淌進他的耳中,心裡。萬物寂靜,連林間的流鶯和草窠裡的促織似乎也噤聲聆聽著。

這時候一口氣忽然從朱昑的胸腔湧上來,打斷了他的回憶。再次恢復呼吸後,他大口大口地、貪婪地喘息著,等心跳平復下來,耳邊卻傳來一陣女子的歌聲,像那晚的琴聲一樣揪動他的心絃。

他全神貫注聆聽著,歌聲也越來越真切:

“……

我願與君共孤光

悲歡終不似

天上玦月

破鏡難重圓

夢景皆虛謬

怎知莊周化蝶

抑或蝶化莊周

了斷塵緣夢

吾心始歸鄉

……”

是她在唱歌嗎?

不會的,她從來沒唱過歌。甚至,他從未聽到過她的聲音。

可是,為什麼他會從歌聲裡看到她的臉?

朱昑拾起自已的佩劍,緩緩站起身,向殿外走去。他決心要循著歌聲,找到唱歌的人,看看這天意弄人究竟要到何等地步。

朱昑並非出身武將世家。他自小跟著父母逃荒投奔河間府的親戚,後來父親積攢了一些錢置辦了一間小藥鋪,還送他進學堂讀了幾年書。本以為日子就要好起來了,誰知,在他十二歲那年,北方的韃靼部侵犯邊境,把去販藥的父親擄去了,母親在悲傷和驚懼之下很快便生病去世了。世態炎涼,親戚也不再收留他,朱昑無以為生,最後流落到西山一帶討生活。

有一天,西山別院的和尚明一師傅下山辦事,回來時路過城隍廟,正好看見朱昑伏在廟門前乞食,黝黑的皮下包著骨頭,整個人已經瘦削嶙峋如同一具有氣息的屍骸。

明一師傅見狀,連忙解下自已的包袱,取出水袋給朱昑喂水。他還想喂一點吃的給朱昑,可是包袱裡一點乾糧都不剩了。災民都在等著朝廷發賑災物資,可糧米遲遲未見蹤影,明一師傅回來這一路上,將自已的盤纏和乾糧都分給了路邊的饑民,只是,僅憑他一人之力,並不能使所有人都渡過難關。

喝過水後,朱昑狀況並沒有好起來,他的嘴微微張了張,只說了一句“師傅,救救我,我餓”,便昏死過去了。

明一師傅急忙檢視他的情況,又從路邊折了一把野枸杞葉子,嚼碎後塞進朱昑的嘴裡,讓他吃下,然後背起他急匆匆上路,心中祈求著佛祖保佑能把這個小子活著帶回西山別院,這樣還可一救。

西山別院,位於西山南側的山嶺之上,掩映在一片松林之中。它既非尋常的寺廟庵堂,也不是商賈官宦在京郊置辦的家院。因遠離村鎮,附近鮮有鄉民涉足,自然也很少有人知道,住在這裡的是當今皇帝的女兒——寧柔公主。公主貼身隨侍的只有乳母和丫鬟兩個人,明一師傅負責保衛別院的安全和做一些粗使的活。至於堂堂一國公主為何隱居在這種偏僻山野裡,這是宮中的一段秘辛,連明一師傅也不甚清楚。

明一師傅揹著朱昑上山,入夜時分才趕回別院。他將朱昑放到客堂的床上,隨即將手搭上他的手腕,竟然一絲脈搏都無。又俯身探聽朱昑的鼻息,若有似無,情況十分不妙。

正當明一師傅取出針具,要為朱昑施針時,忽聽到公主的乳母王嬤嬤在外面問道:“是明一師傅回來了嗎?出什麼事了?”

王嬤嬤本來要伺候公主就寢,聽到院門口的動靜便出來檢視,公主跟在她身後一起來到客堂。

明一師傅見公主和王嬤嬤,忙把事情經過告訴他們,此刻躺在床上的少年恐怕凶多吉少。

公主聽罷,默默走到床前,看著昏迷中的朱昑,雙眼緊閉,嘴唇乾裂毫無血色,脖子和裸露在外的手臂上生出了紅疹。

公主伸出左手,幼小的手掌輕輕覆上朱昑的雙眼,然後慢慢向下撫過他鼻和口,直到前胸,手停留在他的心臟處片刻。隨後,她從明一師傅的針具裡找出一枚三稜針,將針頭在床頭油燈的火苗上燎了燎。

王嬤嬤見狀,忙走到公主的身邊蹲下來,擔憂地看向她,問道:“公主這是要做什麼?”

公主向她微微一笑,搖了搖頭,示意王嬤嬤放心,然後將針輕輕刺向自已的手腕,鮮紅的血珠子瞬時間湧了出來。

“公主不可……”王嬤嬤見公主此舉,不禁驚呼,想要拉住公主的手。

只見公主將手腕湊近朱昑的嘴,讓自已的血滴進他的嘴裡。血從朱昑的唇上流過,將他的唇瓣浸得鮮紅。

明一師傅似乎明白公主的用意,他走到床前,扶著朱昑的頭將他的上半身輕輕抬起,好讓血能順著口腔流進體內。很快,就見朱昑突然咳了一下,口中未嚥下的血液隨著胸中湧上來的氣流一起噴了出來。他的胸口一起一伏,看樣子已經恢復了呼吸,眼睛也緩緩睜開,可能力氣還是不夠,又沉沉地閉上了。

公主欣慰地看向明一師傅和王嬤嬤,眼神中還有一絲得意。王嬤嬤連忙為公主包紮手腕,一邊埋怨道:“公主千金之軀,怎能這樣胡來?可嚇死嬤嬤了…”

公主笑著不理,用另一隻手嚮明一師傅比劃著“他沒事了,喂些吃的給他吧”。

明一師傅雙手合十,默唸了一句“阿彌陀佛”,也向公主打著手語:“我來照顧她,請公主去休息吧。”

公主點點頭。王嬤嬤起身,嚮明一師傅行禮,並囑咐他道:“今日之事還請師傅勿要向任何人提起,尤其是宮中。公主刺傷自已取血救人,雖是良善大義,不過,這種起死回生之事,要是傳到宮裡去,不知道會被有心之人編造成什麼樣的流言,於公主不利啊。”

明一師傅自然懂得。

十年前,明一師傅還在京中相國寺修行。有一天夜裡,住持在房間裡召見他,同在房間裡的還有兩名羽林衛。羽林衛將明一師傅秘密帶進宮去,穿過層層宮牆和曲折的甬道,最後來到一處宮殿前。

月華殿。

他還記得那天是八月十五,殿前庭院裡有一棵好大的烏桕,一輪圓月掛在夜空中,清冷的月光透過凌亂的枝椏灑在地上,留下斑駁的月影。兩隊羽林衛將他夾在中間,當他們走到月華殿門前時,大殿的門便兀自開啟了。侍衛不再往前,守衛在殿門兩側,並示意他進去。

明一師傅小心走進,看到殿內正中擺放著一架屏風,有一位婦人正跪在屏風前,低頭靜默著。屏風後面似有人影晃動,看不真切。他不敢再貿然往前,只得束手站在婦人背後,靜靜等待裡面人的吩咐。

只聽得屏風後傳來男子的聲音,似乎在與什麼人對話。

“……寧柔以後不會再開口講話了。朕答應你會照顧她,卻也不能不為社稷江山考慮……”

片刻後,屏風後傳來一陣窸窣聲,接著走出了一位身著金線繡雲龍紋常服的男子,懷中抱著一熟睡的女娃,女娃嘴角似淌著醬褐色湯藥。

“你便是智興大師關門弟子明一和尚?”

明一師傅低頭答道:“阿彌陀佛,在下正是明一。”

“聽著,”男子將女娃交到婦人手裡,對明一師傅說到:“智興大師說你文武兼修,精於佛理,又通醫術,所以,朕決定把寧柔公主交給你看護。門外的羽林衛會帶你們連夜啟程,在遠離皇宮的地方將公主撫養長大。”

他看了一眼婦人懷中的公主,對婦人說:“公主喝了藥,她醒來後便不會再開口說話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公主都必須服一次湯藥,朕會派人提前送藥給你。記住,關於公主的母親,還有公主不祥的傳聞,絕對不能讓她知道。”

他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如果你沒讓公主服藥,或是讓她知道了什麼,那麼不管是你遠在渤海國的家人,還是整個渤海國,都會為此付出代價!”說到最後,他聲音裡的狠絕讓人不寒而慄。

那天以後,皇帝派一隊羽林衛將明一師傅,王嬤嬤和寧柔公主帶到了西山別院。王嬤嬤的女兒阿平也跟著一起上了山,她與公主年紀相仿,陪著公主一起讀書,玩耍,幫著母親一起伺候公主的起居。羽林衛住在山下不遠的地方,喬裝改扮成山民和獵戶,表面上護衛著別院的安全,暗地裡監視著山上山下的人員往來。他們就這樣在西山別院生活了十年。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擁有他便是星辰

三七夜貓子

大涼山深處的女人

叔叔不吃蔥薑蒜

四合院:重生1950年何雨柱!

愛吃鮮奶的千紫藍

無稜之盒

素執血

知憶念昔夏

簡懷安

擊破循空

八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