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陛下,不偏不倚,老臣認為甚妥!”

因事先有過商議,所以方從哲率先站出來贊同。

其它幾人也紛紛附議,賞賜的東西不多,而且不涉及實權,眾人也就順其自然,沒必要跟新君抬槓。

“好,那就讓吏部與禮部儘快辦理此事!元輔,你跟諸位說說遼東之事!”

緊接著,轉身朝一旁的劉時敏道:“時敏,將《大明一統圖》掛出來!”

等劉時敏掛好地圖後,方從哲躬身行了一禮後,開口說道:“是,陛下,自從薩爾滸之戰後,我大明先是失去邊牆之外的土地,接著是撫順關,再接著是清河堡、鐵嶺與開原。原遼河套附近的內喀爾喀五部與建奴作戰失敗後,紛紛開始了西遷。而原屬於察哈爾蒙古的科爾沁諸部,在敗於建奴後,則是選擇了投靠建奴,尤其是其中的布和部最為積極!”

在方從哲介紹的時候,朱由校站到了地圖邊,用指揮棒比劃著方從哲所說的位置,其他幾位閣臣見新君站起,只得紛紛跟著站了起來。

只聽方從哲繼續說道:“截止目前最新訊息,廣寧、瀋陽以北與威子營以東,現在都在建奴的實控之下!前兩天,行人司已經前往遼東宣讀熊廷弼為總督遼東兼登萊天津的聖旨,並且要求他穩定現有局面,以守代攻!”

待方從哲介紹完遼東軍情後,朱由校放下指揮棒,看向眾人,“說說吧,都有什麼好的平遼建議!”

劉一燝率先站出來表態,“啟奏陛下,臣反對元輔的保守之策。大明地大物博,擁有億兆生民,而且兵甲百萬,不能因一時的戰事失利,就過早採取消極防禦之策!”

“哦?劉閣老認為,該採取何種策略?”

對於這種盲目自大的觀點,朱由校發自內心的鄙視與厭惡,但表面上還得裝作一副感興趣的樣子。

“回陛下,臣以為,當採取攻勢,熊廷弼經略遼東一年,寸功未立,無收回一處失土。當選擇積極進取的遼東總督,再調集全國精銳前往遼東平叛!”

劉一燝採取主動進攻的策略,並不是他真有多麼熱愛遼東的失地,而是他要在少年天子面前表現出他積極進取的態度。

“嗯,劉閣老認為,當派何人?”

朱由校沒有急於反駁劉一燝的觀點,而是繼續套出他的目的以及同黨。

“回陛下,臣認為三邊總督張鶴鳴非常合適,可令其率西北精銳前往遼東平叛。三邊歷來民風彪悍,而且多善戰的騎兵,能很好地與建奴對抗!”

“其他人呢,都說說吧,說錯了也沒事,朕不治其罪!”

朱由校很想試探下有哪些人贊同劉一燝的觀點,這種快速消耗大明實力的觀點。

“啟奏陛下,臣贊同劉閣老所言,除了三邊精銳,還可以派宣大精銳前往!”韓爌站出來附和劉一燝的觀點。

韓爌的話音剛落,就傳來了孫承宗的高聲辯駁,“啟奏陛下,臣反對再派西北邊軍精銳前往遼東平叛。三邊與宣大精銳之前已經派了不少去遼東支援,若再派,三邊與宣大漫長的邊關將由何人鎮守?”

“三邊與宣大有幾十萬衛所兵,加上西北歷來民風彪悍,外加蒙古現在四分五裂,虛弱不堪。南下小打小鬧可以,但再想大規模入寇,已是不可能之事,西北剩下計程車兵足以應付寇邊的蒙古散騎遊勇!”

對於孫承宗的反駁,劉一燝自然要據理力爭。

“啟奏陛下,孫閣老既然擔憂三邊及宣大空虛,還可調浙兵、廣西狼兵與四川土司兵前往遼東平叛!”韓爌補充道。

若朱由校不是來自後世,明白現在的大明早就四處漏風,或許就同意了劉一燝及韓爌的建議,奈何他倆遇到了他這個歷史Bug。

看徐光啟一直未說話,朱由校問道:“徐先生可有其它建議?”

徐光啟躬身回道:“回陛下,臣贊成元輔的穩守之策。先不論從各地調兵是否能徹底平定建奴,就說這龐大的軍需糧餉該從何而來?若萬一又是一場薩爾滸之敗,我大明該如何應對?”

“徐子先,你這是長建奴志氣,滅大明威風,敢戰計程車氣乃取勝之關鍵!”

韓爌的高聲駁斥,就差罵徐光啟懦夫了。

面對韓爌的駁斥,徐光啟只是淡淡地回道:“孫子云,未慮勝,先慮敗,故可百戰不怠矣!”

面對徐光啟的淡然姿態,韓爌氣得用手直指道:“你!”

面對僵局,朱由校不得不出面,“好了,只是討論,韓閣老何必如此動怒!既然內閣五人,三人贊同穩守為主的策略,那就採用元輔之策!方略已定,希望諸位能團結一心,好好配合元輔,爭取早日平定遼東建奴之亂!”

見朱皇帝已做決斷,劉一燝與韓爌無法,只得同其他三人一道,躬身回覆道:“是,陛下,臣等遵旨!”

朱由校接著說道:“既然平遼之策已定,時敏,派人通知即將去遼東赴任的袁可立,讓他明早巳時來乾清宮一趟,半個時辰後再接見新任河南巡撫顧秉謙,元輔作陪!”

“是,陛下(皇爺)!”方從哲與劉時敏一同回道。

“好了,今天先到此,諸位都退下吧,元輔留下!”

眾人豔羨地看了眼方從哲,然後躬身回道:“是,陛下,臣等告退!”

待眾人退出東暖閣後,朱由校開口道:“元輔請坐,有些話朕當著眾人不太好說,特留下元輔詳談!”

“是,陛下,老臣洗耳恭聽!”方從哲拱手回道。

朱由校組織了一下語言後,緩緩說道:“除了剛說的穩守之策,遼東還應結合小規模的主動出擊,不以追求大勝為目的,而以破壞對方糧草與消滅分散的建奴人丁為目的,建奴人少耕地也少,經受不住長期的損耗。”

“此外,嚴防對建奴的走私,一個是邊關走私,另一個是海上走私。邊關走私以嚴控大規模糧食與鐵器為主要目的,對蒙古人的糧食交易採取量少多頻次的方式。至於海上走私,則嚴令天津及登州水師打擊來往遼東的商船。另外,再讓兵部下一份調令,任命山東副總兵沈有容為登萊總兵兼提督登州天津水師!”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這個建造師實在是太穩健了

莫逍遙遊

青梅竹馬之我是明星弟弟

只識彎弓射大雕

全球末日之突變來臨

秋風度河上

死不掉怎麼辦

醍竹

小馬寶莉:橫跨千年的約定

一位不會寫小說的人

畢業後,我靠養豬致富

小荷卷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