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的熱潮尚未褪去,江潤平卻已經投身於新的挑戰。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剛剛灑在黃厝村,他就站在村中央的打穀場中央,準備發放他手搓的奇特種子——土豆、紅薯和玉米。

村民們以及周圍的百姓聽聞江潤平要分發新種子,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場面一時熱鬧非凡。男女老少擠滿了村口的空地,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江潤平站在一塊自制的高臺上,旁邊堆滿了裝有種子的麻袋。他揮了揮手,示意人群安靜下來,然後開始發言。

“親愛的鄉親們,我今天帶來了三種新的作物種子。這些都是高產的作物,種植簡單,抗病能力強,產量遠遠超過我們傳統的作物。”

“比如這個,是玉米,從種植到成熟大概為103天,株型半緊湊,植株高度約為10寸多一點(274cm),穗位高度為5寸不到(102cm),這種品種的玉米穗大,耐旱、抗倒伏、抗病能力強。每畝種植密度建議為4000株。畝產一般在5500斤以上(西晉換算不清楚,按照東漢1斤約合268克計算),它既可以當做主糧,也可以當做飼料,更可以進行釀酒!”

臺下一片譁然。

“我的天,有了它我們再也不怕餓肚子了,朝廷的稅也能交得上了。”

“大家稍安勿躁,這裡還有兩種高產作物,一是土豆,大家看就是這個東西,它長在地裡不怕蟲吃,兩個月就能收穫,四季都能種,一畝地輕輕鬆一萬斤以上。二是這個紅薯,與土豆類似,畝產同樣輕鬆過萬!口感還軟糯香甜”

臺下的村民們被江潤平的介紹深深震撼,他們交頭接耳,臉上寫滿了興奮和驚喜。一個身穿粗布衣服的中年男子忍不住站起來問道:“江小哥,你說的這些作物真的能夠這麼多產嗎?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的糧食,如果真的如此,咱們黃厝村不就要變成富翁村了?”

江潤平看著他,微微一笑:“的確如此,我從遠方學來這些種植技術,確保每一項都是經過驗證的。只要我們按照正確的方法種植,保證水源和肥料供應,收成自然不在話下。”

旁邊一位慈祥的老婦人則擔憂地問道:“可這土豆和紅薯長在地下,我們怎麼知道它們長得好不好呢?萬一到了收穫的時候,掘出來一看一個都沒有怎麼辦?”

“阿婆,這個您就放心好了。”江潤平耐心地解釋,“土豆和紅薯都會有地上的莖葉部分,莖葉旺盛就表示下面的塊根也在健康生長。而且等我們種第一次後,大家就都會有經驗了,今後種植就更有把握。”

一位年輕的農夫則好奇地問:“這玉米真能做酒嗎?那酒味道如何,能比得上咱們村的米酒嗎?”

江潤平笑著回答:“不僅能做酒,而且玉米釀出的酒口感獨特,香濃而甘甜,喝了還能暖身。以後咱們村的宴席上可以嘗試用玉米酒來招待客人。”

人群中傳來一陣陣竊竊私語,大家對這種新鮮事物感到既新奇又興奮。江潤平的這番話彷彿為村民們開啟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他們開始夢想著用這些新作物改變自已和家庭的未來。

江潤平看著興奮的人群,繼續鼓勵道:“大家想想看,如果每個家庭都能自給自足,還能多餘出糧食來賣,我們黃厝村是不是就能夠繁榮起來了?而且,我還會教大家如何用這些新作物做出美味的菜餚,讓我們的飯桌上也豐富多彩。”

“我願意先試種這些作物!”一個青年男子站起身來,聲音中充滿了期待和決心。

“我也願意,老子早就餓怕了,只要能吃飽,什麼都能種!”

“每個願意嘗試的家庭都會得到種子和必要的培訓。這不僅僅是我的計劃,而是我們所有人的計劃。我們將一起學習,一起努力,一起見證我們勞動的成果。

“這些新作物,一旦種植成功,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食譜,還能讓我們徹底擺脫飢餓,在未來,我們可以用它們作為商品,出售給其他地區,換取我們需要的其他資源。甚至有了它,我們能夠驅除一切的胡人,徹底終結這個亂世!”江潤平語氣堅定,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學習如何種植這些新作物,我決定開辦夜校,還要教給大家識文斷字,小孩也可以參與進來,所有人都可以免費參加學習。”

隨後,他指著一旁的黃厝村幾位身強力壯的青年,他們正在忙著將種子按份額分發給村民。“每戶願意試種的人家都將獲得足夠的種子。我們會詳細記錄每個家庭的產量,以確保咱們的作物能獲得成功。”

“下面咱們開始分發種子”發放種子的過程井然有序。江潤平不時向村民們解釋如何種植、如何施肥、如何收穫,每一個細節都講得清清楚楚。他還特別強調了土豆和玉米的高產性和紅薯的耐旱性,讓村民們對未來的收成充滿了期待。

在種子發放結束後,江潤平又宣佈了另一個讓人振奮的訊息:“除了種植新作物,我們還要擴大我們的生產範圍。凡是願意加入我們生產運動的家庭,都將獲得來自我個人的額外支援——包括資金、工具和額外的指導。特別是咱們的水泥工坊、紅磚工坊還有靈石礦脈,需要大量的人手來擴大生產,大家放心,糧食不是問題,很快還會給大家發銀錢呢!”

瞬間人群中爆發出一片歡呼聲。許多家庭立即表示願意加入這一生產運動,希望透過自已的努力改善生活。

為了支撐這一運動,江潤平還計劃將黃厝村作為生產和教育的中心,發展成為周邊地區的示範點。他詳細地向村民們解釋瞭如何利用村中的資源和人力來實現這一目標。

“我們不僅要讓黃厝村成為一個富裕的村莊,還要讓它成為周邊地區的燈塔,指引著其他村莊前進的方向。”江潤平的話語中透露出無比的信心和期待。

夜幕悄然降臨,在這個寧靜的夜晚,村裡的第一期夜校如約定般準時開課。

江潤平步伐堅定地走上講臺,他的身影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格外高大。站在講臺上,他目光慈祥而又充滿熱情,彷彿能夠點燃每一個人心中的希望之火。臺下,村民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擠滿了原本就不大的場地。他們或坐或立,有的還帶著孩子,但無一例外,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知識的渴望。

江潤平清了清嗓子,開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村民們詳細講解關於土豆、紅薯和玉米的種植技術。他聲音洪亮,語氣堅定,將自已在現代的所知所想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村民們則全神貫注地聆聽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關鍵資訊。他們時而低頭沉思,時而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在這片黑暗的夜色中,燈光顯得尤為明亮。這是一種靈能燈具,江潤平費了好大的功夫才搓出來的,隨著靈石開採的越來越多,靈能電廠應該提上日程了,有了電力,黃厝就將煥然一新,江潤平也會在即將到來的浩劫中獲得更多的獲勝砝碼。

為了支援江潤平的事業,老羅一家也都不顧之前不識字的人設,從老羅到驕陽都開始教村民們識文斷字。

接下來的幾周,村民們在江潤平的帶領下,開始了他們的工作。每個人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工廠規模在快速擴大,農田裡的幼年也在飛速生長,冬日之前還可以收穫一波。

與此同時,江潤平沒有忘記他的另一個計劃——將建材賣到縣城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開局向曹操自爆穿越者身份

子毅銘

坎坷的追夫之路,神君別跑從了吧

看不見的透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