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接過朱允炆遞來的靈茶,細細品味,動作間透露出一種沉穩與睿智。朱允炆則在沉思中緩緩開口,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大明未來的深思熟慮:“我國的政治體系,無論是何種類,都不應成為阻礙修煉之道的障礙。如今,皇室的後代都已各自立足,保護大明的修煉之途,然而這僅僅是開始。這個時空的靈氣之稀薄,修煉之艱難,與我們原先的世界無異。

因此,我打算在近期內遊歷這個時空,尋找在大明領土上佈置‘聚靈陣’的可能性。這個陣法,能夠吸納此時空的靈氣,輸送到大明,讓我們的子民有機會踏上修煉之路。

然而,這還不足以讓大明長治久安。如果我們能找到時空壁壘的薄弱之處,引入混沌中的靈氣,即便修煉天賦不足的人,只要堅持‘勤’字,也有可能追求長生。那時,大明將真正達到永恆的境地。

我計劃那時制定一條家規:掌管皇位的皇室後代,其在位時間不得超過五十年,之後需禪讓於太子,自已則進入皇室長老院專心修煉。一旦大明遭遇皇帝難以應對的危機,長老院的元老們就必須挺身而出,為國家的穩定貢獻力量。

我還打算讓現下的十二位皇室弟子,一旦他們全部達到金丹境界,便離開皇室,在大明的不同地域創立十二個修煉門派,廣納弟子。

這樣,他們既可作為皇室的眼線,監督外界動態,又可作為皇室的強大外援。一旦皇室遭遇困難,這十二個門派的力量將是皇室最堅實的後盾。當然,現在討論這些還為時尚早,但皇室必須早做準備。若是有的皇室後代德行有虧,在吸納混沌靈氣時圖謀不軌,乃至篡位謀反,就必須嚴加防範。”

崇禎皇帝聚精會神地聆聽,內心深處權衡著科技發展與修仙之道的利弊。目睹朱允炆短暫的停頓,他沉思片刻,謹慎地發問:“尊敬的祖先,若皇室的後代在修仙有成之後,竟生出裂土封疆乃至篡位奪權之心,我等應當如何是好?”

朱允炆含笑作答:“若有此等不肖子孫,我必不會手軟,定將運用我朝古法予以懲戒。此外,我的首徒,你的公主薇兒,她憑藉出眾的天賦,在全民修仙的大明背景下,其修為必將更上一層樓。即便我身處異地,僅憑薇兒一人,也足以庇護大明江山。”

“再者,我的二徒劉袱亦非等閒之輩,他的成就絕不亞於薇兒。有這兩人為大明守護,期望達成永續繁榮的目標,應是穩妥無虞。若他們仍無法解決問題,屆時我自會親自降臨。”

崇禎皇帝緊隨其後,滿懷期待地詢問:“那麼,晚輩亦有望達到長生不老之境嗎?”朱允炆微笑著答覆:“若我為你佈置了聚靈陣,即便你天資並非頂尖,在退位後勤奮修煉,機遇來臨時,追求長生也是可行的。”

一時的喜悅過後,崇禎陷入沉思,心中充滿矛盾。他不禁疑惑,既然建文帝的祖先已有帶領大明全民修仙的打算,為何還要費心改革現有的政治體制?當整個國家的人民都能修仙時,現有的政治制度還能適應嗎?

或許,在祖先的引領下,皇室依舊能夠統治大明。但無疑,大明的官員選拔將不再僅僅依賴於文學造詣,修仙能力亦應成為重要的考量標準。

朱允炆見狀,崇禎皇帝陷入沉思之中,並未打擾,只是靜靜地微笑。說時遲那時快,他已身形一晃,乘著雲霧緩緩升空,漸漸消失在宮殿之上。

在第二天的曙光中,朱允炆,一位長年累月仰望星空的智者,自雲端緩緩降落,他的腳步在泰山之巔停歇。泰山,作為五嶽之首,不僅是自然景觀的象徵,更是佈置大明靈氣陣法的不二之選。若要匯聚整個世界的靈氣於大明,非五嶽不可——東方的泰山、南方的衡山、西方的華山、北方的恆山以及中部的嵩山,這五座名山將作為大陣的基石,表面上看是一個巧妙的五行佈局。

而在大明境內,洪澤湖、巢湖、鄱陽湖和洞庭湖宛如四象星座,居於陣法中心,它們與貫穿南北的長江和黃河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個陰陽交泰的二儀陣,作為靈氣流轉的脈絡。這不僅是一個巨大的聚靈陣,更是一個守護大明國土的護靈陣,它有能力將整個時空的靈氣匯聚並匯入大明。

然而,要將混亂空間中的靈氣引入這個時空,朱允炆深知需要一個更宏偉的計劃——以一個星球為中樞,構築一個更為複雜的陣法。但考慮到所需的材料和目前的情況,他決定先不必引入外時空的靈氣,而是應該先將這個時空的靈氣凝聚在大明,讓國度的人民率先開始修煉之旅。

就在他打算深入洞天珠準備佈置陣法的材料時,一個驚訝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哎呀,這個時辰竟然還有人在泰山之巔?哦,原來是一位道長啊,請問您也是來此觀賞日出的嗎?”

“啊,這個時間點還有人在泰山?真是不簡單。道長,我兄弟陳子生與我一同來訪。請問,您是否也是來山頂迎接朝陽的呢?”

朱允炆稍顯驚訝,他發現自已已經很久沒有被如此禮遇了。他瞥了一眼自已的裝扮,身著道袍,身為道家修煉者,道長的稱號確實恰如其分。

在從山頂緩緩降落之際,他的神識已經輕掃過半山腰那兩個緩緩登山之人。起初,他並未太過留意,卻沒想到他們一路堅持,最終在這麼長時間後與他相遇。

朱允炆面帶微笑,轉身望向那兩位身著學生服飾的年輕學者,他們向他微笑著致敬,“我是流浪雲,一位謙卑的道人,非常榮幸能遇見陳先生兩位。”

陳致關帶著驚喜的微笑揮了揮手,“道長您太客氣了,我們都是為了觀賞山頂日出的美景而來,命運使我們有緣相遇。來,來,尊敬的道長,我兄弟帶了一些美酒。山頂寒風刺骨,讓我們用佳釀溫暖身心,一同靜候日出的到來吧。”

朱允炆含笑點頭,不再急於進入洞天珠,而是跟隨兩位陳學者一同坐在地上。

“來,來,如今大明國內安寧,沒有了強盜的肆虐,關外的女真人也已歸順,遼東得以恢復,當今皇上勤於政事,明察秋毫,使得百姓安居樂業,不再流離失所,國境更是擴張數萬裡,真是一位聖明的君主。在大明繁榮昌盛之際,讓我們為大明的輝煌乾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從成為李承乾老師開始

大毛山的山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皮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