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八年冬月,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大風裹挾著指甲蓋大小的雪花,發了瘋似的砸向了大地,正值大雪節氣,天氣越來越冷,地上的雪也越發的厚了。在這齊魯大地,嚴寒而漫長的冬天才剛剛開始,而真正的嚴寒遠未到來。像這樣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裡,如果不是為了生計,那潔白的大地上怎會被踩出沾著泥土的腳印?那些個腳印有一多半是去城裡售賣白菜,土豆,紅薯……的鄉下人留下的。積雪上的泥腳印也讓這個死寂的冬天有了一些生機。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早晨,瀦河的岸上卻蹲坐著一老一少,年長的今年五十五歲,叫作李武。年輕的是李武的兒子李達,他今年二十三。只見李武手裡拿著菸斗,指指點點的說著什麼。原來在父子倆眼前有一大塊地,這地是李武和去世的父親李念慢慢地掙下的。地是長方形的,東西約一百二十九丈,南北約三十九丈。在此地的西南角有三間草屋,西北角是場院,場院是當地的叫法,就是打糧、曬糧的地方,場院大約佔地二畝,在茅草屋的東側還有一畝地空著,等春耕的時候可以種旱稻,其餘的地則都已經種上了糧食。透過雪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一點綠色,現在這個的季節,種過莊稼的人都能看的出,這是一片麥田。李武說:“看看這大雪,明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是啊!爹,看著真讓人高興。等過了年暖和一點的時候,咱們把瀦河裡的壩修整一下,等春汛來的時候再灌溉幾遍,我看明年的收成絕對沒有問題。”李武聽後非常贊同的點了點頭,就在這時遠處跑來一個人來,個子高高的,大概二十來歲的樣子,口裡喊著“東家,東家。”說話間,這個叫李有根的年輕人喘著粗氣來到了他們倆面前說:“東家、少東家,太太讓你們快家去,少奶奶怕是要生了。”“李有根你說啥。”少東家李達聽清楚後又興奮地問道。“少奶奶怕是快生了,太太叫你們快回去。”只見李武站起身來,把菸斗在腳底下磕了磕說:“咱們回家。”

三人急匆匆的回到家,見後院西屋暖炕上躺著一位滿頭大汗,表情猙獰痛苦,大約二十歲的少婦,少婦旁邊坐著的一位老夫人握著少婦的手說:“別怕,有娘在呢。”老夫人的旁邊侍立著一位年輕的丫鬟——姜雪雁。雪雁見東家他們進來,急忙對旁邊的老夫人說:“太太,東家他們回來了。”老夫人轉過頭來,那少東家李達剛要喊娘,老夫人卻先說:“兒啊,別在那傻站著了,你跟有根一起去把你李大嬸的請來,姜琴眼看著要生了。”少東家李達應了一聲“娘,我馬上去。”便和李有根出去了。

李達和李大嬸兩家是鄰居,在李達家的西面是李大嬸的家,僅隔著一條四米多寬小衚衕。李大嬸是接生婆,周圍十里八鄉哪家有生小孩的,十有八九都會去找她,她有一雙能從鬼門關奪命的手,私下裡都稱李大嬸為奪命大嬸,不知救了多少難產的孩子,這個村裡的孩子都是她接生的,村子大約有一百來戶,三百多口人的樣子。據村口那塊“活了”五百多歲的石碑上記載“明朝時從山西遷來了十來個衣衫藍縷的人,定居於此。從那時起村子就叫了李孟村。”這李孟村地處齊魯大地的膠東道,也是塊風水寶地。說話間,李達和李有根便來到了李大嬸的家裡,少東家李達急急忙忙的衝進了屋內,只見一老一少坐在暖炕上,年長的便是李大嬸,她手裡正做著針線活,年輕的是李大嬸的兒媳夏雨沫,也是李達發小王大發的妻子。夏雨沫是李孟村裡最漂亮、最有文化的女人,雖然今年才十六,但上個月卻為王大發生了一個女兒。她正在給孩子餵奶,見李達風風火火的闖進來,夏雨沫不好意思的轉過身去了。緊接著李有根也跟了進來,對李大嬸說:“ 大嬸子,我家少奶奶眼看就要生了,您快過去看一下吧!”“是啊,大嬸子,您快去看一下,姜琴疼的撕心裂肺,我都嚇壞了。”李達緊接著說。李大嬸急忙放下手裡的針線活後說“走。”李達急忙上前,扶起李大嬸下了炕。夏雨沫也放下了正在吃奶的孩子說:“娘,我也去。”他們四人走出屋子,夏雨沫對著院內正在劈柴的王大發說:“大發,我和娘去李武大爺家,姜琴大嫂子要生了,我跟娘去幫忙,你先別劈柴了,回屋裡看著孩子。”王大發說:“我知道了。”隨口又對李達說:“李達,你不用太緊張。”李達邊走邊說:“王大發,我才沒緊張,你女兒出生的時候,你那熊樣才叫緊張呢。”眾人聽後,哈哈哈大笑,算是緩解了一下緊張的氣氛。李有根這邊也催促著李大嬸快走,李大嬸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她小時候是裹了腳的,走起路來特別的慢,李達他們跟在李大嬸後面急得滿頭大汗。李達突然感覺自已家二進二出的院子變大了,走不到盡頭。

四人來到後院後,李大嬸穿過正堂,快步走進西屋。躺在床上的姜琴看到李大嬸,額頭上的皺紋舒緩了許多,頓時感覺沒那麼疼了。李大嬸拉住姜琴的手說:“別怕,嬸子給你看看。”姜琴咬著嘴唇,對李大嬸點了點頭。李大嬸掀開被子,看床單已經溼透,說:“羊水破了,準備熱水、布、剪刀。”眾人聽到之後都忙了起來, 李達的母親劉氏吩咐說:“李有根你去燒熱水,雪雁去準備剪刀和乾淨的布。”李有根和姜雪雁齊聲答道:“好的太太,我們馬上去。”夏雨沫說:“雪雁姐,我跟你一起去。”李達和父親李武則在正堂裡焦急的等待,李達的母親劉氏則在西屋守著姜琴。乾淨的布用了一塊又一塊,熱水也用了一盆又一盆,姜琴疼痛的呻吟聲卻越來越大。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鮮血浸透了床單,早已辨認不出上面的圖案,由於失血過多沒有了力氣,姜琴早就喊不出聲來了。“孩子胎位不正,大出血,李達你去找一根胳膊粗細,一米多長的木棍,再弄根長繩子”李大嬸對站在正堂裡的李達大喊道。李達急忙去找了木棍和繩子,站在門口說:“李大嬸,東西拿來了,我要進去嗎?”李大嬸對李達說:“拿著東西進來,把繩子吊在房樑上,然後把木棍橫著拴在下面,調整好高度,讓姜琴可以站著把胳膊窩搭在木棍上。”李達按照李大嬸說的方法弄好了木棍,接著把姜琴扶起來,胳膊搭在木棍上站起來,這樣可以透過重力的作用幫助分娩,這些準備好之後,李大嬸對李達說:“李達,你出去吧,這裡沒你什麼事了。”隨後李大嬸對姜琴的肚子推推按按,儘量讓胎位歸正;緊接著,又對腳踝上側三陰交穴進行了按摩,按摩這個穴位可以促進子宮的收縮,利於分娩,此時李大嬸額頭上掛滿了汗珠,不一會李大嬸見自已的推拿按摩有了作用,便雙手攥著拳對著姜琴大喊:“使勁,加把勁。”在正堂焦急等待的李達和李武,忽然聽到一聲嬰兒的啼哭聲……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穿出ABO世界變成萬人迷

墨煙青花

我和他之間的青春

小星系

中州修真學院

欣悅奇蹟

寒門王爺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狗唄

年代文軍婚甜蜜蜜

熊貓犬齊

噓!吃瓜!女頂流孕期養護指南!

茉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