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早教中對兒童先學走路還是先學讀字一直有爭議。無論如何,恆予之是先學會認字,再學會走路的。在上幼兒園前,她就能舉著家裡訂的報紙從頭讀到尾了。

進入中學前,恆予之身邊沒什麼親密的同伴,家裡管得嚴格,她接觸不到電子產品,讀書似乎是唯一的消遣。但她確實喜歡看書,沒有因此產生逆反心理。

恆予之閱讀量很大,範圍更廣。不止是平易近人的童話故事,散文、小說,再枯燥些的報紙她也喜歡。隨著年歲的增長,單向攝取故事已經不能滿足她,恆予之開始創造自已的故事。

從口述轉向落筆,創造的過程像描骨畫肉,需要漫長的時間磨練技術。需要情節的精巧,也需要文筆的細緻,恆予之享受將自已精心打磨的想法呈現給別人,以她最喜歡的形式。

所以【執筆者】這個能力,即使只是給了名稱,恆予之本能地感覺到親切。她感慨萬千,在腦海中對著光屏又戳又點,上下翻翻劃劃,沒有更多的東西了,試圖找到這個能力的使用詳情。

“這就結束了?沒詳細描寫了?”這是疑惑

“沒了啊。”是為平靜。

“就這?”此乃震驚。

“不然?”其甚不解。

恆予之…恆予之沉默了。

“你別告訴我,我的異能還得自已琢磨具體效果?”

“差不多吧,”系統大大方方承認,“沿用你的話,【人生得要自已做決定】,得充分認識你自已才行吧,指望我們給出答案,太懶惰了。”

6,我又不是蘇格拉底。真的不是原著偷懶不想給描寫嗎?恆予之默默吐槽,暗自對筆者豎了箇中指。

“對異能和個人能力這方面不清楚嗎?”系統突然發問,預期外的字幕存在感十足。是要主動給資訊?這可少見,先前一撥一動的系統這會格外友善,這反而讓恆予之警覺起來。

“你知道標準答案和參考答案的區別嗎?個人經驗可能是錯的,可官方設定不會,不是嗎?”

恆予之意有所指的回覆系統,不掩揶揄的意味。她其實在虛張聲勢,但她明白自已不能表現出任何怯懦。

系統0618出現時表現出了十足的攻擊性,即使是終止了抹殺她的任務,不代表它就無害。雖然系統本人(姑且稱作人)表現得有點傻,被懟了像個氣鼓鼓的包子,但它的立場從未變過。

系統會被派發給所有異能者嗎?不會。系統教恆予之使用個人面板,因為這無傷大雅;但在涉及原著設定的方面,她不相信對方會那麼好心。恆予之不信任這些服務於原著——那個她悽慘萬分的結局——的機構。所謂派發任務不是系統的活計,系統待在自已身邊是為了監視。

監管部門並沒有因她重生的合理性而放棄針對和打探,就像恆予之想方設法從它口中挖取資訊那樣,系統也在暗戳戳的試探她。

沒關係,都可以利用,心眼子大賽罷了。

不過恆予之倒是對關於個人能力和異能的差異有了更多的猜測。

系統是不願意告訴她個人能力怎麼使用,還是說它也不知道呢?個人能力要自已挖掘,全靠自已對自已的瞭解,那就有無限可能。據此推測,相對於可塑性較強的個人能力,異能則是固定的。

在想到這塊內容時,恆予之隱約記起了一點原著的情況。為了追求平衡,前者也有侷限性。個人能力非常弱小,因為和多數人想象中炫酷的超能力相去甚遠,以至於能順利的運用在平常的生活中,比如說吃東西速度變快,記憶稍微好一點點啥的。

在大多數獲得了個人能力的人眼中,這玩意相當雞肋。除了改寫了他們的生活模式,把日常生活變成了大型虛擬3D遊戲外沒有任何作用。個人能力是個特殊的東西,但也因為只能用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依舊是普通人,不會變成藏匿的英雄。生活沒有任何改變,在欣喜過後,所有的一切依舊。

“玩家”是恆予之這個世界的異能者對自已身份的戲稱。人生變成了遊戲,卻還是那麼平平無奇,讓人失望。

恆予之不認為如此,任何東西都能在計算下發揮更大的價值,她是堅信人定勝天的那一掛。

日常生活中是平常的,那麼,什麼情況下它會變得不平常呢?能力要自已挖掘,沒有保底,也沒有上限,那豈不是能不斷發展?

退一萬步說,讓自已原本的生活更特別、更舒適,不也是很棒的能力嗎?人生從來都不是遊戲,也不是所有人都得去當英雄,平凡的人會有平凡的快樂。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要匡扶的正義,當過多的表現欲和超乎常人的能力一起誕生時,那便容易滋生邪惡。

原本以為只是一個小細節,現在看來應該是個很重要的點。另外值得慶賀的是又挖掘到了一點原著劇情。雖然原著中自已的結局多半不妙,但恆予之不排斥瞭解相關資訊。利用已知,創造未知,物盡其用才是真。

個人能力多半和異能者的個人經歷、愛好或天賦有關,最後也會發揮在這些方面上。應該是能讓自已寫出更多故事?那真的挺棒的。恆予之又看了一遍個人天賦的描述語,然後退出。

我會的,她想,寫出最棒的故事,寫出期望的人生結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只偷親你一下

糕冷企鵝醬

半夏初宜的新書

半夏初宜

四合院:重生何雨柱,收拾眾禽女

今夢

在吞噬星空簽到成神

不吃香菜吃大蒜

相親當天,千億總裁拉著我去領證

Z飄

噢吼?!錢丟了誰是小偷

四葉不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