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

旗袍形成於上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在上世紀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旗袍曾於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四月十六日國民政府頒佈的《國民制服條例》中被定為國家禮服。《國民制服條例》第二條(女子禮服)規定:“一、衣式:齊領,前襟右掩,長至膝與踝之中點,與褲下端齊,袖長過肘,與手脈之中點,質用絲麻棉毛織品,色藍,鈕釦六。\" 新中國成立後,時任外交部長的周恩來總理曾於1950年7月12日下午召集即將赴任的大使們開會,建議外交官夫人們(服裝)以旗袍為主。

新中國成立後,旗袍漸漸被冷落,尤其文化大革命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古典旗裝大多采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鬆,兩邊開衩,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在當時,上海這個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誕生最初的民國旗袍的。在上海誕生的證據雖不甚確鑿,但依舊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近代旗袍進入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當今時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

旗袍歷經百年的演進,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樣式,讓人目不暇接。20世紀30、40年代旗袍發展的黃金時代,樣式變化多且非常豐富。

中國旗袍的領式經歷了交領、矩領、直領、盤領、圓領、立領等變化。旗袍的領型花樣百出,領的高度先高後低。旗袍的領型有元寶領、圓領、方領、低領、鳳仙領等,還有水滴領、V字領、連立領等款式。為了保證旗袍的領是硬挺的,師傅用漿糊將白布漿硬,放入領內。有些高階面料製成的旗袍,在低於領口處,手工縫上一條刮漿白棉布,便於拆洗。

中國袍服從商、周開始就習慣使用開襟形式,而且大多是右衽。旗袍衣襟的款式多種多樣,包括單襟、雙襟、斜襟、直襟、曲襟、琵琶襟、中長襟、如意襟、大圓襟、雙圓襟等。在製作旗袍上,雙襟比單襟複雜,雙襟旗袍在視覺上更顯美觀、高貴。

旗袍袖型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型、窄袖型、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等。袖型的花樣常隨潮流而變化,長至過手腕,短至露肘,這些都體現了女性對美的孜孜以求。

旗袍的裙襬有寬擺、直襬、A字擺、禮服擺、魚尾擺、前短後長、鋸齒擺等。裙襬的變化與旗袍腰身的變化有著緊密關係。清代滿族女子的旗袍不分上下,一件通身,長過腳踝,腰線較高,裙襬又寬又長,遮蓋了女性的曲線美。隨著旗袍腰身的變窄,裙襬也變得平直。

色彩最常見的大紅旗袍,絢麗醒目,款式別緻,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現代常見的旗袍織錦緞,圖案為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20世紀初期,旗袍的裙襬悄然發生了變化,透過老照片和老廣告可以察覺到旗袍的裙襬變短了,鞋子甚至小腿都露在裙襬外面。

20世紀20年代,上海流行起一款新式旗袍,類似無袖的馬甲,罩在短襖外,後來長馬甲與小短襖合成一件,長至腿部,大袖口,造型仍是直線型,腰線較低,曲線不明顯,下襬至膝。最顯著的特徵還有就是倒大袖的出現,袖長至肘部,呈喇叭狀,袖口滾鑲鋸齒形、波浪形、線香形的邊,或是襯著白色蕾絲花邊。在1927年的北洋畫報上,曾刊登了一幅時裝插畫,畫面上的女已經穿起時裝化的倒大袖旗袍,腰身略寬鬆,面料華美。

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流行短旗袍,下襬稍過膝蓋,裙襬收緊,凸顯出腰部曲線。20世紀30年代中期,來自歐美的高跟鞋開始與旗袍搭配,改變了旗袍的流行風尚,裙襬漸漸加長,精巧的高跟鞋更增加了旗袍的美感,使女性身材更顯纖細袖長、性感動人。隨著旗袍下襬加長,開衩也越來越高。旗袍收腰也愈加明顯,展現出女性玲瓏有致的曲線,袖子在裝飾上求新求異,出現了荷葉袖、開衩袖、鑲蕾絲袖等款式。

20世紀30年代後期,一些自省自覺的女子開始提倡低開衩,開衩僅到小腿,裙長也發展到了極致,蓋住了雙腳,裙邊及地,被笑稱“掃地旗袍”。

抗戰爆發後,各界女性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為了行動方便,裙襬逐漸變短,開衩也逐漸升高。

就演變過程看,袍服的演變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傳統的袍服演變基本是以漢族主流袍服款式為主,吸收其它民族好的元素而成,而今受西方文化影響深重,本未倒置,直至基本將傳統的全部丟掉了,文化的喪失對於一個民族無疑是一場重大的災難。呼籲對傳統的傳承,對傳統服飾的傳承無疑是每一位華人應有的責任,這需要民眾對傳統服飾文化的普及、執政者對服飾文化的重視以及文藝知識界的倡導。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娛樂圈的頂流夫婦

甜橙櫻桃

一覺醒來後,變成端淑女娘!

Y七點

四元解夢雜貨鋪

素素紫

小狼狗老公養成計劃

心情大好的天晴宇

病秧子想要活下去

倉鼠夢小澤

當光降臨

琳冧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