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報恩

眼見天色黑了下來,張嬸道:“我先去做飯,大牛,你陪林小哥說說話。”

張大牛應了一聲。

而林天從張大牛這裡也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資訊。

主要是這裡太偏遠了,而且又窮,再加上做為底層人士,哪裡有多少有用的資訊。

晚飯很快就做好了。

林天看到眼前的飯菜,內心不由得一苦。

這哪裡是人吃的東西?除了有一點野味外,其他的在林天看起來,拿來餵豬,豬估計都不會吃。

而一旁的小孩子則是都流起口水來了。

而一家人見到林天沒有動碗筷,他們也沒動。

張嬸也許是看出林天內心的想法了:“山野村夫,沒有什麼拿出手的,還請先生諒解。 ”

林天連忙道:“張嬸哪裡話,在下得你收留,已是萬幸。二牛還小,他正在長身體,應該多吃一點才對。”

說完把那盤野味向二牛身邊端了過去,而他自已也是盛了一碗野菜湯喝了起來。

二牛是張大牛的孩子,也就七八歲的樣子。

張大牛道:“這使不得,這要是傳出去,我們一家人還怎麼在這張家村立足?”

林天連忙道:“張大哥,小孩子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要跟上。”

林天喝了一碗野菜湯後,實在是沒有胃口了。

一頓晚餐就在這樣尷尬的氛圍中結束了。

晚上,張大牛給林天安排了一間茅草屋,讓他在這裡休息。

林天估計也是累了,也沒有推辭,於是向二人告謝後,則是去休息去了。

只是剛躺下去不久,就感覺到蚊子嗡嗡嗡的叫聲,讓林天感覺到了一絲厭煩。

從戒指拿出花露水噴了一下後,這才感覺差不多了。

林天趟在木板床上,開始思考起下一步的行動。

而自已現在在這個時空一無所有,而三國時期說是世家的天下也不為過。

寒門是很難進入世家的法眼的,哪怕你再有才,想要出人頭地,也是十分的難。

哪怕像鬼才郭嘉這樣的人才,在曹操那裡也只是一個謀士的身份,儘管曹操對他十分的倚重。

而自已想要在不久後的亂世生存下來,靠什麼?實力?名聲?還是其他的?

林天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點子,那就是名聲。

像劉備這人可是靠著自已的名聲,拐到了不知道多少人才。

所以,林天決定先試一下。

想完這些,林天終於呼呼大睡了下去。

第二天一早,林天道:“張大哥,我原本今天該離開的,但是以後還不知道有沒有再見面的機會,而我林天受了張大哥的恩惠,自當報答。”

林天還沒說完,張大牛道:“先生能來俺家,已是俺的福氣,何提報答之事?這是看不起俺們農民嗎?”

林天連忙道:“張大哥哪裡話?我本來身無長物,身上也只有從恩師那裡學來的一些知識,所以,我決定花一點時間教二牛幾天,希望他將來能也讀書識字。”

張嬸顫聲道:“先生,這如何使得?”

古代對知識的壟斷,底層農人想要讀書識字,那可是相當困難的,一般的家庭哪裡負擔得起?

林天道:“就這樣說定了,還望張大哥莫要推辭。”

似乎是看出了張大牛的窘迫,張大牛也是希望自已的孩子能讀書識字,這樣就有機會鯉魚躍龍門,改變自已的命運。

林天又道:“我教書不需要紙這些,張大哥給我準備一塊稍微平一點的木板或才石板即可。這個應該沒問題吧?”

張大牛連忙點頭道:“沒問題沒問題,娃他娘,快去準備。”

找了好一會兒,只文見他們拿出了兩塊半大的木板。

林天接過木板後,開口道:“我們去外面吧。”

林天從廚房那裡拿了一根燒了半截的小樹枝就帶著二牛去到外面。

而這時林天也看到有五六個小孩子也來到了這裡,估計是來叫張二牛玩耍的。

而張二牛顯然也是有一些異動。

林天笑道:“既然來了,那就一起學習吧。”

只見張大牛大聲道:“你們這群兔崽子,今天真是好運氣,有先生教你們讀書識字。”

只到能讀書識字,那群孩子明顯是十分的高興。

林天開口道:“好了,大家坐好。下面我開始講課了,課上不要交頭接耳。”

林天只見下面幾人在那裡坐得筆直,林天道:“我輩讀書識字的目的是什麼?”

下面的孩子明顯還不明白林天要說什麼。

只見林天一臉嚴肅的道:“那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也許你們現在不明白,但是希望你們能記下來。現在我教一遍,你們讀一遍。”

說完林天在木板上使用樹枝寫了出來。

寫完後,林天就讓這些孩子跟著他讀了起來,一直到背完後,這才下課。

這四句乃是張載《橫渠語錄》中的。

以前林天看小說的時候,無意中看到這幾句,覺得十分的不錯,於是就記了下來。

而且還專門去查了一下。

“橫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為天地立心”,程明道說:“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

又說:“天地無心而成化。”

天地本無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

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

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

《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透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已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

張載所標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

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

“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

“開”期待之謂。

“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迴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注:張載(1020-1077)字子厚,北宋大儒,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理學支脈“關學”創始人,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重樓

丘克

妹妹是萬界魔尊

墨商九黎

你我相遇之時

欣瑪

混沌之爭

玄天聽風

再次重生後,我開卷了

言成雨

重生仙王混都市

小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