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不重要了,我忙活這麼久,不就是要掙錢嗎?”

宋文遠道:“把這些粗鹽都給收好了,全都給我帶回去,接下來,我要好好嘗試一下,怎麼給這些粗鹽提純。”

粗鹽提純的工藝,宋文遠記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大概知道,是跟豆腐有關。

既然是跟豆腐有關,那就先打豆腐來試試了。

“宋兄,我聽說你真的把海鹽給折騰出來了?”

宋文遠剛回到石頭寨,紀行知就靠了過來,一臉激動地說道:“厲害啊,宋兄,你不但會作詩,還會種地,不但會種地,就連製鹽都會。

我還真好奇,有什麼是宋兄你不會的嗎?”

“這有什麼好奇的?生孩子我就不會!”

宋文遠給了紀行知一個白眼。

“咳咳,宋兄,我不跟你開玩笑,我真的覺得你是個天下難得的奇才啊,你真的不想報效朝廷,用你的能力,替天下百姓做點兒事情嗎?”

“我現在不正在做嗎?”

“呃……這倒也是!”

紀行知點了點頭,繼續道:“宋兄,我已經知道,安東衛和倭寇的目的是哪裡了!”

“什麼目標?”

“你之前不是說了,安東衛要跟倭寇和番人裡應外合,劫掠一個地方嗎?現在我們已經有了眉目了。”

“哦哦哦,知道了又怎樣呢?”

宋文遠道:“黃兄,不是我說你,你說一個商人之子,讓你跟我製鹽,好好計劃一下掙錢的事情,你沒有興趣,反而對那什麼安東衛的事情那麼起勁兒,你這是圖個什麼呢?”

“我就圖個心安!”

紀行知道:“安東衛的事情,我要是不知道也就算了,既然知道了,我一定是要弄清楚的,我不但要弄清楚,還把安東衛要造反的事情,直接上報給了羽林衛。”

“你就瞎折騰吧!”

宋文遠搖了搖頭,對安東衛的事情,並不感興趣,他現在一心想要提純海鹽,然後好拿著精鹽,去找那股倭寇做買賣。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要對付倭寇,首先得先了解倭寇才行。

而要了解倭寇,最好的辦法就是跟他們建立起商業上的往來。

用精鹽去探路,先跟倭寇建立起關係。

然後等到番薯種植成功了,就可以用曬乾的紅薯幹去跟倭寇交易,用番薯製成的粉條去跟倭寇交易。

甚至可以讓倭寇去海外捕魚,來跟石頭寨換番薯乾和番薯粉。

倭寇嘛,常年在海外飄著,最缺的一定是糧食了。

等到跟倭寇的交易穩定之後,慢慢兒地摸清倭寇的老巢。

到時候石頭寨這邊有錢有糧,還有足夠的人手。

再想辦法多製作點兒火藥,如果能夠煉製幾支火槍就更好了。

加上海邊那艘番人的戰艦。

找一個合適的機會,石頭寨就可以主動出擊,找一個合適的目標,把一夥倭寇給幹掉,搶了他們的地盤。

給石頭寨在海外建立一個基地。

這就是宋文遠的計劃,他誰都沒有說,反正說了也沒有人會當回事兒。

宋文遠把自己關在屋裡又忙活了好幾天,當他再次走出房門的時候,給等在外面的杜雲天遞上去了一碗純白的精鹽。

“嚐嚐!”

“這……你真的把精鹽做出來了?”

杜雲天有些不敢置信地伸手蘸了一點兒鹽,放進了自己嘴裡,然後一臉享受地道:“好,好哇,真的是精鹽。

宋兄弟,你真的是神了啊。

你到底是怎麼辦粗鹽變成精鹽的?”

“秘密!”

宋文遠一臉臭屁地回了兩個字。

“呃……知道,我知道,這提純精鹽的本事,肯定是不可外傳的秘術。”

“屁!什麼秘術!”

宋文遠道:“這不是什麼狗屁秘術,我不想隨便說,只是因為這精鹽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我們石頭寨的經濟來源,不能有半點兒閃失。

所以,提純精鹽的技術,必須要掌控在少數的信得過的人手裡才行。”

“是,宋兄弟你說得有道理。”

杜雲天連忙點頭。

“所以……杜大哥,人手的事情就交給你了,給我幾個年輕聰明,而且又絕對忠誠於石頭寨的人,到時候我會教他們提純精鹽。”

“放心吧,宋兄弟,我立刻就去給你找人!”

杜雲天聽說宋文遠願意把提純精鹽的秘術教授給石頭寨的人,立刻就一臉激動地跑去找人去了。

石頭寨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手。

所以,接下來的幾天,宋文遠又忙著教授石頭寨的人提純精鹽。

忙的是不可開交。

紀行知這邊,除了時而關注安東衛那邊的動靜之外,就是偶爾到宋文遠這邊看看,見到宋文遠把粗鹽提純成了精鹽,他這個太子都一臉的震驚。

按照他的瞭解,精鹽可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做出來的。

如果真的能夠把粗鹽提純成精鹽的話,京城裡面的精鹽也就不用賣那麼貴了。

可連大雍朝廷中那麼多的製鹽能手,都辦不到的事情,宋文遠卻是做到了。

這能不讓他驚訝嗎?

“呂先生,你說這宋兄真的是天上下凡的謫仙人嗎?他怎麼好像真的是什麼都懂啊?”

回到住處,紀行知忍不住對呂蒙吐槽道:“製作火藥就算了,他現在連精鹽都可以做出來,他還知道西方世界的事情,甚至懂那些番人的語言。

而且我看他說起經商來,也都頭頭是道。

這石頭寨原本就是一群苦哈哈的軍戶,這些人除了打仗,什麼都不會。

在我們來這裡之前,他們為了吃飽,都得跑出數百里遠的距離,跑去打劫商旅。可自從宋兄來了之後,這石頭寨就變了。

不單單是石頭寨的衛軍變得更加有軍隊的樣子了,就連石頭寨的百姓們,都變得更加精神起來。

他們開始跟著宋兄去海邊曬鹽,甚至都開始主動開著船去海邊打漁了。

剛剛我都看到有人,真的在開始嘗試醃製鹹魚了。

有精鹽,有鹹魚……還有畝產千斤的紅薯。按照這麼發展下去,要不了多久,石頭寨就能夠吃飽穿暖,像宋兄之前說的那樣,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下攻防

寒月蕭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