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嶼在宋朝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他開始嘗試理解這個時代的風土人情,努力融入其中。而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裡,他遇到的第一位重要人物,便是那位溫文爾雅的青衫文士——蘇子瞻。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池嶼漫步在汴京的街頭,欣賞著這座古都的繁華景象。街道兩旁商鋪林立,琳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行人絡繹不絕,或匆匆趕路,或悠閒地逛街。池嶼沉浸在這種古樸而寧靜的氛圍中,彷彿忘記了自已是一個來自現代的穿越者。

正當他沉浸在古城的韻味中時,一陣悠揚的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循聲望去,只見一座古樸的亭子裡,一位青衫文士正端坐撫琴。那琴聲悠揚動聽,彷彿能穿透人的心靈,讓人陶醉其中。

池嶼好奇心起,便走近亭子,想要一探究竟。只見那位文士面容俊朗,氣質儒雅,一身青衫更顯得他飄逸出塵。他專注於撫琴,彷彿整個世界都與他無關。

池嶼站在亭外,靜靜地聆聽著琴聲。那琴聲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沉婉轉,彷彿訴說著一段段古老的故事。他被琴聲深深吸引,彷彿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繁華與落寞,感受到了那種深沉的歷史滄桑。

一曲終了,文士抬起頭,看到了站在亭外的池嶼。他微微一笑,問道:“這位公子,可否願意共飲一杯清茶,暢談一番?”

池嶼欣然應允,兩人便在亭中坐下品茶。文士自我介紹道:“在下蘇軾,字子瞻,乃此間一介書生。”

池嶼心中一驚,原來這位文士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蘇軾!他連忙拱手道:“久仰蘇先生大名,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

池嶼站在熙熙攘攘的宋朝市集上,四周的古色古香令他目不暇接。他剛穿越而來,還未適應這陌生的時空,就被一個身著長袍、氣宇軒昂的中年男子所吸引。那男子正是宋朝的大文豪——蘇軾。

蘇軾手持羽扇,面帶微笑,正與人高談闊論。池嶼心中一動,緩緩走上前去,施了一禮道:“在下池嶼,來自三千年後,幸會蘇先生。”

蘇軾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笑道:“哦?不知公子對老夫的詩文有何高見?”心想,這小夥子真會開玩笑,且逗一逗他。

池嶼心中自知蘇先生不會相信他來自三千年後的話,便趁著這個機會表露自已的真心,道:“先生的詩文豪放灑脫,意境深遠,尤其是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讀來令人心潮澎湃,彷彿置身於那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之中。”

蘇軾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得意,道:“公子果然有見識。那首詞乃老夫在赤壁之畔,憶起三國英雄,感慨時光易逝,壯志難酬而作。不知公子對老夫的理想抱負有何看法?”

池嶼沉吟片刻,道:“先生的理想抱負,無非是致君堯舜,使百姓安居樂業。然而,先生身處宋朝,朝廷內外紛爭不斷,難以實現抱負。但先生卻能以詩文抒發胸臆,流傳千古,實乃不幸中之大幸。”

蘇軾聽後,長嘆一聲,道:“公子所言極是。老夫雖有一腔熱血,卻難以為朝廷所用。幸得詩文相伴,得以抒發胸中塊壘。不知公子對宋朝的人文有何瞭解?”

池嶼道:“宋朝人文昌盛,詩詞歌賦、書畫藝術均達到巔峰。尤其是宋詞,更是獨步天下,成為後世傳頌的經典。先生與諸多文人墨客共同開創了這一盛世,實乃功不可沒。”

蘇軾聽後,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道:“公子對宋朝人文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實乃難得。老夫雖已逝去多年,但能在千年之後仍有人記得老夫的詩文與抱負,實乃幸事。”

池嶼道:“先生之詩文,如同璀璨明珠,永遠閃耀在華夏文化的長河之中。今日得見先生,實乃池某此生之大幸。願先生在天之靈,安息。”

蘇軾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感激,道:“多謝公子美言。老夫雖已作古,但願我的詩文能繼續傳承,為後世子孫留下些許精神財富。公子既來自千年之後,不知能否為老夫傳達一些後世之事?”

池嶼點頭道:“當然可以。先生想知道些什麼呢?”

蘇軾沉思片刻,道:“老夫一生最大的遺憾,便是未能實現致君堯舜的理想。不知後世之中,可有英明君主,能夠實現天下大同的理想?”

池嶼道:“先生放心,後世之中,雖歷經波折,但終有英明君主出現,致力於國家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先生的理想抱負,並未白費。”

蘇軾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道:“如此甚好。老夫雖已作古,但心中仍牽掛著天下蒼生。願後世子孫,能夠銘記老夫的理想,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池嶼道:“先生放心,後世子孫定會銘記先生的教誨,繼續努力前行。”

兩人一邊品茶一邊聊天,池嶼從蘇軾口中得知了更多關於宋朝的事情。蘇軾博學多才,不僅詩文出眾,還精通書畫、音律之道。他的言談舉止間流露出一種獨特的文人風骨和豁達胸懷,讓池嶼深感敬佩。

聊了許久,蘇軾抬頭看向池嶼,眼中閃過一絲好奇,笑道:“少年遠道而來,不知對當今宋朝有何看法?”

池嶼沉思片刻,道:“宋朝文化繁榮,經濟昌盛,實乃盛世。然而,在下也看到了些許隱憂。”

蘇軾聞言,眉頭微皺,道:“哦?願聞其詳。”

池嶼道:“宋朝雖重文輕武,文化昌盛,但這也導致了國家在外交與軍事上的弱勢。例如,與遼、金等國的交往中,宋朝常處於被動地位。”

蘇軾聽後,長嘆一聲,道:“少年所言非虛。老夫雖以文為業,但也深知國家安危的重要性。只可惜,朝廷之中,文臣武將各執一詞,難以形成合力。”

池嶼點頭表示贊同,繼續道:“此外,宋朝雖經濟繁榮,但百姓生活卻並不富裕。土地兼併嚴重,許多農民失去土地,淪為流民。而朝廷的賦稅政策,也使得百姓負擔沉重。”

蘇軾聽後,臉色凝重,道:“少年所言,皆是朝廷之弊。老夫雖多次上書,希望能改善百姓生活,但終究無力迴天。這也是老夫心中的一大遺憾。”

池嶼道:“在下理解先生的苦衷。然而,歷史總是在不斷前進的。儘管宋朝有諸多不足,但也孕育了無數文化瑰寶,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蘇軾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道:“少年所言極是。雖然宋朝有其不足,但文化繁榮、科技進步,都是不可忽視的成就。希望後世能夠吸取我們的教訓,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池嶼道:“在下也相信,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宋朝的成就與不足,都是後世應當銘記的寶貴財富。在下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改革與創新,讓國家更加強大,百姓更加幸福。”

蘇軾聽後,哈哈大笑,道:“少年有志,實乃國家之幸。願你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為實現理想抱負而努力。”

池嶼聽後,深受鼓舞,道:“多謝先生鼓勵。在下定當不負所望,努力前行。”

池嶼沉思片刻,道:“那先生對宋朝的科舉制度又有何看法呢?畢竟,這是宋朝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

蘇軾沉思道:“科舉制度確實為寒門子弟提供了晉升之途,使得更多有才華的人能夠為國家效力。然而,科舉之弊也日漸顯現。許多人為了應試而埋頭苦讀,忽視了實際能力的培養。此外,科舉考試中的舞弊現象也時有發生,使得人才選拔並不完全公正。”

池嶼感嘆道:“原來宋朝的盛世之下,也隱藏著諸多隱憂。那先生認為,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使宋朝更加繁榮昌盛呢?”

蘇軾搖頭道:“這並非易事。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朝廷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加強軍隊建設、改革科舉制度、減輕百姓負擔……這些都是必要的措施。然而,朝廷中的權力鬥爭、利益紛爭往往使得改革難以推行。老夫雖有心報國,但終究力有不逮。”

池嶼聽後,深感蘇軾的無奈與悲涼。他敬佩蘇軾的才華與品格,也理解他在宋朝這個特殊時期所面臨的困境。他安慰道:“先生不必過於自責,歷史總是由眾多人共同創造的。雖然您無法改變整個宋朝的命運,但您的詩詞歌賦、您的思想精神,都已經超越了時空,成為後世的寶貴財富。”

蘇軾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道:“少年郎,你說得對。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教訓,為未來的世界貢獻自已的力量。

在聊天中,池嶼也向蘇軾透露了自已的一些經歷。雖然他沒有直接說出自已來自現代的事情,但蘇軾似乎從他的言談中察覺到了什麼。他並沒有多問,只是微笑著點頭,表示理解。

兩人相談甚歡,不知不覺間已是夕陽西下。池嶼起身告辭,向蘇軾表達了自已的敬意和感謝。蘇軾也回以微笑,並邀請他日後常來相聚。

這次與蘇軾的相遇,讓池嶼對宋朝的文化和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獨特魅力,也結識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自已將會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已的位置和價值。

從此以後,池嶼經常前往亭子與蘇軾品茶論道。他們或談詩詞歌賦,或論天下大事,或賞書畫音律。池嶼從蘇軾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也逐漸融入了這個時代的文化氛圍中。他們的友誼日漸深厚,成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相雨時春的新書

相雨時春

重生:從精神病院調戲美少女開始

不會說話的崇凜

願見綠葉入紫海

請叫我小憨

穿越到悠古世界

姜上闕化

穿成青蛇,嫁給法海生崽崽

君九依

再見葉之安

毛豆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