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一份沉甸甸的奏章,我步入金碧輝煌的紫禁城。陽光透過琉璃瓦,灑在長長的朝會臺階上,我心中明白,這不僅是一份奏章,更是我對未來的一份承諾。

“陛下,微臣有本奏。”我在朝會上恭敬地向康熙皇帝呈上了我的奏章。

康熙皇帝接過奏章,目光如炬,他仔細閱讀著每一個字。朝堂上鴉雀無聲,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皇帝的臉上。

“李愛卿,你所奏之事,朕已略知一二。”皇帝的聲音在大殿中迴響,“教育興國,是長遠之計,朕心甚慰。”

“陛下聖明。”我回答道,“微臣願奏請陛下,任命微臣為教育總長,負責清朝大學的建立與運營。”

皇帝微微點頭,似乎對我的提議早有所料:“李愛卿,朕準你所奏。朕會下旨,由太子胤禛直屬,協助你完成這一重任。”

我心中一喜,太子胤禛的直屬意味著清朝大學將得到朝廷的高度重視和支援。

“朕相信你,李愛卿。”皇帝的聲音中帶著信任與期待,“你曾在戰場上為朕、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如今朕希望你能在教育的戰場上,再立新功。”

“微臣定不負陛下所望。”我堅定地回答,心中充滿了力量。

朝會結束後,我與太子胤禛在御花園中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李將軍,您對清朝大學有何打算?”太子胤禛問道,他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太子殿下,微臣認為,清朝大學應成為新思想的發源地,新科技的實踐場。”我回答,“我們將不分滿漢,不分貧富,向所有渴望知識的人敞開大門。”

“很好,本宮會全力支援您。”太子胤禛點頭,“教育是國家的未來,本宮願與您一同肩負起這份重任。”

我深感榮幸,有太子的支援,清朝大學的建立將更加順利。

在隨後的日子裡,我開始著手規劃清朝大學的藍圖。我計劃在貴州的山水之間,建立一所融合中西、文理兼備的現代大學。它將不僅教授傳統的經史子集,還將引入西方的科學知識,培養出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現代思維的人才。

我還將邀請西方的學者來華,與我們的學子交流,共同研究。我相信,東西方知識的碰撞與融合,將會產生新的火花,照亮大清的未來。

在太子胤禛的直屬下,清朝大學的建立將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援。我深信,這所大學將成為大清教育改革的典範,引領整個國家走向更加文明、更加進步的新時代。

朝會結束後,我被太子胤禛召至御書房。室內瀰漫著淡淡的墨香,太子正站在一幅展開的畫卷前,似乎在沉思。

“李將軍,你來得正好。”太子胤禛見我到來,便轉身相迎,“你對教育興國的構想,父皇已向我提及。你有何具體打算?”

我深吸一口氣,這正是我闡明自已意圖的良機。

“太子殿下,微臣認為,教育乃國家根本,是培養人才、傳承文明的關鍵。”我恭敬地回答,“清朝大學不僅是學府,更是新思想的熔爐,新科技的試驗場。”

太子胤禛微微頷首,示意我繼續。

“微臣建議,大學應設立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和醫學院,以培養多學科人才。”我詳細闡述,“我們不僅要教授傳統經典,更要引入西方科學,如數學、物理、化學等,以及實用技術,如農業改良、機械製造。”

“你的想法頗具前瞻性。”太子胤禛讚許道,“但這些西方知識,能否與我朝文化相融合?”

“太子殿下,文化之交融,正如水乳之交融,相輔相成。”我解釋道,“西方的科學方法,可助我朝學子開闊視野,而我國的傳統智慧,亦能為西方科學提供深厚的人文底蘊。”

太子胤禛沉思片刻,然後說道:“李將軍,你的遠見令人欽佩。本宮願全力支援你,共同推進這一教育大計。”

我心中一暖,太子的支援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太子殿下,微臣還有一請求。”我接著說,“為了確保教育質量,微臣希望能親自參與教材編寫,並邀請西方學者來華交流。”

“此事甚好,本宮會向父皇奏請。”太子胤禛應允,“教育之事,關乎國家未來,本宮定當全力協助。”

我深鞠一躬,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微臣謝太子殿下厚愛,定不負所望,為大清培養出一批德才兼備的棟樑之才。”

太子胤禛微笑著擺了擺手:“李明,你我都是為了大清的未來,不必多禮。本宮期待清朝大學能夠早日建成,為國家培育出更多的英才。”

從御書房走出,我心中充滿了力量和信心。有了太子的支援,清朝大學的建立將更加順利。我將親自投身於這項偉大的事業,為大清的教育興國貢獻自已的一切。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權臣

天_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