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聞武當山,乃天地之奧區,神仙之宅窟也。峰插雲霄,巖懸日月,山勢崔嵬,氣象萬千。是以心嚮往之,不辭千里,躬登山巔,探其幽奇。於時春色已暮,夏令未興,山容靜穆,萬籟無聲。餘乃振衣危崖,拂塵深壑,恍如身臨太虛,神遊八極。

武當山者,古名太和山,亦曰仙室山。據《元和郡縣誌》雲:“以其非玄武不足以當此山,故名武當。”又云:“漢末有隱士居此,故名仙室。”斯山也,綿亙八百里,高插雲霄,勢壓江漢。峰巒疊嶂,如龍蟠虎踞;岩石峭壁,若獅蹲象伏。山間古木參天,煙雲繚繞,流水潺潺,鳥鳴聲聲。此乃武當山之大觀也。

夫武當之為山,非徒以形勝之奇而名世,亦以道教之盛而著稱。昔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傳太極之法,此武當道教之濫觴也。後世張三丰真人,修煉於此,創立武當派,道法獨步天下。至今,山中宮觀廟宇,尚存其遺蹟。太和宮、紫霄宮、南巖宮等,皆金碧輝煌,莊嚴肅穆。道士往來其間,誦經禮懺,修煉身心。斯乃武當山之道教文化也。

餘登山之日,正值春末夏初,山色青翠,花香襲人。先從元和門入山,歷經太和宮、紫霄宮,而至南巖宮。元和門巍峨壯觀,門前石獅雄踞,氣宇軒昂。太和宮居山之陽,背倚天柱峰,面臨丹江口水庫,氣勢非凡。紫霄宮則深藏幽谷,環境清幽,宛如世外桃源。南巖宮則懸崖峭壁之上,建築奇特,巧奪天工。餘徘徊其間,不禁歎為觀止。

斯山也,不僅以形勝之美、文化之厚而著稱,亦以仙蹟之靈異而傳奇。傳說中的真武大帝,即於此山得道成仙。昔者,真武大帝修行於此,歷經磨難,終成正果。至今,山中尚有太子巖、飛昇崖等遺蹟。巖上刻有“第一山”三字,相傳為真武大帝手跡。餘觀此字,筆力遒勁,氣勢磅礴,不禁肅然起敬。

餘在武當山之巔,俯瞰群山,雲海翻騰,如入仙境。心中不禁感慨萬分,嘆天地之浩渺,贊人間之奇偉。武當山者,真乃天地之奧區,神仙之宅窟也。是以餘不揣固陋,作此賦以紀之。辭曰:

巍巍武當,雄峙江漢。峰巒疊嶂,煙雲縹緲。仙室遺蹟,太極傳承。宮觀廟宇,金碧輝煌。仙蹟靈異,真武得道。山川秀麗,人文薈萃。登臨此山,心曠神怡。瞻彼群峰,俯瞰雲海。天地浩渺,人間奇偉。武當之山,真乃奧區。神仙宅窟,永垂不朽。

**註解**:

1. **奧區**:指神秘、幽深的地方。

2. **崔嵬**:高大雄偉的樣子。

3. **萬籟無聲**:形容非常寂靜,一點聲音也沒有。

4. **太虛**:指天空,也泛指宇宙。

5. **八極**:指宇宙的極遠之處。

6. **元和縣誌**:一部古代地理志書,記錄了當時的地方誌資訊。

7. **玄武**:四象之一,代表北方,常與道教中的真武大帝相聯絡。

8. **仙室**: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9. **廣成子**:傳說中的古代神仙,曾傳授黃帝太極之法。

10. **張三丰**:明代著名的道教人物,武當派的創始人。

11. **太和宮、紫霄宮、南巖宮**:武當山的主要宮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

12. **元和門**:武當山的一處重要門戶,也是登山的起點。

13. **天柱峰**:武當山的主峰,海拔1612米。

14. **丹江口水庫**:位於武當山附近的大型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

15. **太子巖、飛昇崖**:傳說中的真武大帝修行的地方。

16. **第一山**:對武當山的讚譽,意為天下第一山。

此賦以描繪武當山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為主,透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武當山的雄偉壯麗和神秘莫測。同時,也表達了對道教文化和歷史傳說的敬仰之情。賦中的註釋有助於理解古文中的地名、人名和歷史背景,增加了對文字的理解和欣賞深度。

本文寫作遵循了古風賦文體的特點,注重韻律、辭藻的運用,力求在表達上達到優美、流暢的效果同時,也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深度,力求透過文字展現武當山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山河美豔之偃花

亭亭玉立的東平懷王

快穿之炮灰以抱制暴整頓位面

餘暉璃茉

從小說變成現實開始

末班

相逢便夠

澤小光

清冷仙君俏公主

有點麻了

Z總駕到,嬌妻腐乳哪裡逃

東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