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迅速整裝待發,率領著他的西涼大軍飛速賓士,直奔京都,他們的行進速度讓人瞠目結舌。路上,他讓李儒起草一封信給何進。

信中寫道:“那些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靠著陛下的信任,把這天下搞得烏煙瘴氣。就像俗話所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瘡癰雖痛,總好過它往內侵蝕五臟六腑。昔日趙鞅領軍掃清晉陽的禍患,今日我董卓,擂鼓進軍洛陽,協助大將軍擒拿張讓等人,肅清朝廷奸佞!”

董卓以此信為據,不但送到何進手上,還分發給那些已被他賄賂的官員,讓他們在朝廷會議上公開這份信件,使他的行動得以合理化。

收到信後的何太后,結合最近幾天的形勢變化,看穿了何進心中的盤算,但她並未同意這個計劃。她深感不安,於是當天便派遣何苗去說服何進改變主意。

何苗抵達何進府邸,何進靜靜地坐著等他,沒有起身迎接。兄弟倆因之前的分歧明顯產生了隔閡。何苗自行坐下,直言不諱地說:“大哥,當年我們從南陽一起來到京都,地位卑微,多虧郭公公的幫助才有了今天的富貴。現在你卻要反過來對付郭公公,無論情理,都不應如此,你難道願意背上忘恩負義的罵名嗎?”

“即便背上忘恩負義的名聲,我也一定要徹底剷除宦官!”何進斬釘截鐵地回應。何苗搖搖頭,繼續勸說:“大哥,你可真糊塗啊!國事複雜,豈能輕易行事?一失足成千古恨,你應該慎重考慮。目前應當先和宦官和解,招董卓進京,猶如引狼入室,望大哥三思啊!”

何苗涕淚交加,但此時的何進早已聽不進任何勸告,儘管沒有公然與弟弟鬧翻,但也並未採納何苗的意見,僅僅是派人客氣地送走了他。

緊接著,尚書盧植匆忙趕來何進府邸,力主不能召董卓進京。然而何進依然未接受盧植的建議,盧植失望地離開,他是受好友鄭泰之託前來遊說何進的。在得知何進心意已決後,鄭泰黯然辭職,離開京都返回家鄉。

臨行前,鄭泰找到荀攸並勸誡他,說何進不易輔佐,讓他好好考慮一下。荀攸聽後,深知何進已無法改變心意,便決定跟隨鄭泰一同離開了京都。

雖然一兩個勸說者並不能動搖何進的決心,但在何進門下的十個幕僚中有九個都在勸他不要召董卓入京。正所謂“三人成虎”,即使堅定如何進也開始有些猶豫不決。此刻,董卓已經帶領軍隊到達澠池,其行軍速度之快,令人驚歎。

何進的猶豫更加重了,周圍的人都在勸他不要召喚各地將領,特別是董卓。與此同時,負責召集曹操和鮑信的任務也在進行,鮑信按照指令來到了陳留。曹操得知此事後,氣得臉色鐵青,一怒之下竟將手中的珍愛琉璃盞砸了個粉碎。

“何進真是昏庸啊!在這個節骨眼兒上,他竟然廣招天下豪傑進京,尤其是董卓,這不是引狼入室嗎?進了京想再出來,那就難了!”曹操憤怒至極,鮑信雖然內心同樣反對,但他身居低位,只能遵令行事。

鮑信離開後,曹操急忙趕往秦毅府上尋求對策。秦毅聽聞此事,嘴角勾起一抹微笑,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

“孟德兄,既然天下英雄都要齊聚京都,那我們怎能不去呢?當然要去,不僅要親自去,還要帶上咱們的羽林衛隊一起去!”秦毅話語間充滿深意。

曹操一聽,先是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秦毅話中的含義,不由得笑道:“子陽兄,老話常說‘老奸巨猾’,你年紀輕輕的怎麼就這麼狡猾呢?”

秦毅聽罷,差點笑噴出來,咳嗽了幾聲,然後一本正經地回答:“咳咳,孟德兄這話可就說錯了,這叫策略,略施小計罷了。”

兩人相視而笑,舉杯共飲。而在另一邊,董卓的大軍正在澠池停留,由於何進的猶豫不決,何進出動了種邵這位諫議大夫來阻擋董卓前行。為了能讓董卓停下腳步,何進甚至特意跑去找何太后要來了聖旨。

種邵帶著黃帝的詔書來到了董卓面前,試圖阻止董卓進京。然而董卓並不買賬,非但拒絕接受詔書,反而繼續挺近,直至進入河南境內。看到種邵攔截無效,何進又去請示何太后取得聖旨在手。

種邵這次在河南地帶再度攔住董卓,他放棄了先前強硬的態度,轉而慰勞董卓的部隊,並勸他退兵。董卓生性多疑,見到種邵前後不一的做法,更加疑竇叢生,懷疑洛陽的政局發生了變故,頓時勃然大怒,下令手下將種邵捆綁起來,威脅他讓開道路。

種邵見狀大怒,藉著黃帝的名義,再次出示詔書警告董卓。董卓一時之間被震懾住,他的西涼士兵雖然勇猛,但在沒有董卓命令的情況下,加之對黃帝的天然敬畏,一時間混亂不堪,未能制止種邵掙脫束縛。

種邵再次走上前去,當面指責董卓。董卓面對種邵的質問,一時間啞口無言,既理虧又詞窮。加之瞭解到洛陽政局並無變化,董卓這才下令撤軍,回到了夕陽亭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夏天子

土豆吃番茄

家父曹操,字孟德

雲開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