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邊剛露出一抹淡淡的晨光,東方的天空還帶著一絲暗淡的白色,一行人就已經踏上通往皇宮的旅程。昨天找到了劉辯的董卓,今天一大早便把劉辯等人喚醒,匆匆趕往皇宮。

路上,劉辯依然睏倦不堪,在盧植的懷中半夢半醒。董卓幾次想從盧植手中接過劉辯,但都被盧植婉拒了。董卓便這樣守護著劉辯和劉協兄弟倆,返回了洛陽城。在城外,董卓遠遠看到一支浩浩蕩蕩的迎接隊伍。

站在前列的是司徒崔烈,他也一眼就看見了醒目異常的董卓。崔烈身為忠臣,立即上前來到董卓面前說:“董將軍,你是外臣,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好別進城,免得引起他人誤會,你可以……”

然而,崔烈的話還沒說完,董卓瞪了他一眼,非但沒有停下坐騎,反而直衝崔烈而去。崔烈忙躲避開來,才躲過了董卓的衝撞。然後驚訝地看著董卓,沒想到他在大庭廣眾之下竟然敢縱馬撞人。

董卓昨晚因為劉協的事氣得胸悶,正愁找不到地方撒氣,現在崔烈主動送上門來,當然不會錯過機會。崔烈剛想責備董卓,卻被董卓指著鼻子大罵:“老子星夜兼程去救陛下,你當時在哪兒?現在你說讓我回避,我有什麼好迴避的?信不信我現在就把你的頭砍下來當尿壺!”

董卓這句話一出口,周圍立刻鴉雀無聲,崔烈被嚇得連動都不敢動,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完全被董卓的威勢鎮住。

董卓不再理會他,轉而面向那些前來迎接的大臣們,厲聲呵斥:“你們這群朝廷大臣,不但沒能輔佐王室,反而使得國家動盪不安,以至於皇帝流離失所,你們有什麼理由叫我回避?在我看來,你們這些人早就該退休回家,還有什麼資格在這裡指責我?”

確實,董卓這位梟雄,自身散發出的強大氣勢讓人難以抵擋。

此時,曹操和秦毅——兩位由當今皇帝冊封的外臣,也在迎接隊伍中。浩浩蕩蕩的迎駕隊伍前行著,董卓下馬走到隊伍最前端,先是參拜了劉辯,接著又參拜了劉協,並大聲宣佈:“虎牢關守將,陪同陛下和陳留王回宮!”

隨後,整個隊伍也跟著喊出了同樣的話語,劉辯和劉協在大批隨從簇擁下進入了皇宮。在朝堂之上,董卓問起劉辯事變的過程,但劉辯仍沉浸在驚嚇之中,語無倫次地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反倒是年紀尚小的陳留王劉協能夠清晰地講述事情的始末,這讓董卓對劉協另眼相看,包括他對劉協昨天臨危不懼的表現也印象深刻。

很快,劉協以劉辯受到驚嚇為由,早早結束了朝會。群臣紛紛退朝後,李儒悄悄走到董卓身邊,建議道:“主公,屬下昨日就看出您對陳留王的態度有所不同,剛才又見您對他寵愛有加。他是由董太后一手養大的,被稱為董侯,您與董太后同為一族,若是可行,助陳留王登上皇位,您便是扶持新帝的重要人物。”

李儒這番話讓董卓陷入了深思。他一直以董太后同族自居,聽了李儒的建議,不由得心動起來。

就在這時,曹操和秦毅恰巧走在李儒和董卓的背後,但他們並非出於這個原因而來。他們實際上是來找一位中年儒雅男子的,而秦毅身後還跟著兩個人,一個手裡握著長槍,另一個則揹著一張長弓。

“荀先生,請多考慮一下。”

“秦兄,還請移步。”

這位中年儒雅男子正是準備辭職離開的荀攸,這樣的智囊,秦毅自然不願錯過,哪怕將來他是屬於曹操的人,但早點拉攏總是好的,畢竟世事難料。

秦毅與荀攸一起走向偏殿的翰林院。而剛才站在曹操和秦毅身後的那兩個男子,那個只拿著長槍的人眼神堅定、雙臂肌肉發達,一看就知道是個精通武藝之人,此人正是趙陽招攬來的,曾經魏國五良將之首的張遼。張遼在歷史上堪稱曹操晚期的第一猛將,不僅曾重創東吳軍隊,更是險些活捉孫權,以一已之力守衛一州之地,被孫權譽為“張遼止啼”。

另一位揹著長弓的少年,滿臉稚氣未脫,他的雙手垂至腰部,眼睛猶如鷹眼般犀利,這就是以箭術聞名的太史慈。

另一邊,退朝後的袁紹動作也十分迅速,立即派手下去加強對皇宮各大門口及重要位置的防守。可是,當袁紹的手下抵達時,卻發現各個關鍵地點已被董卓的親兵搶佔。

袁紹對此無可奈何,卻又拿董卓沒什麼辦法。

當天夜晚,一個壯碩的身影離開了董卓的府邸,身形猶如小山一般,這個人自然是董卓。他來到了京城一處別院,敲響了別院的大門。很快,大門開啟,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身材魁梧的壯漢。

“我聽說呂布將軍英勇無比,特意前來拜訪!”董卓說道。

“原來是董將軍來訪,在下未能及時迎接,還請將軍原諒。”呂布向董卓行了個禮,他在丁原手下僅是個小小的將領,地位遠不及董卓。

“哈哈,將軍無需這般客氣。我聽說將軍武藝超群,乃當世無敵,因此心中嚮往已久,所以深夜前來打擾,還望將軍海涵。”

“董將軍多慮了,在下得知您親臨拜訪,心中歡喜還來不及呢。”呂布回答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南北英雄本

籍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