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裡,董卓的惡劣行徑暴露後,各地的英雄們都看不過去,紛紛站出來指責他。袁紹率先發聲,公開譴責董卓,接著眾多英雄豪傑積極響應袁紹的聲音。袁紹的堂弟袁術更進一步,提議聯合討伐董卓。

第二天,曹操又來到秦毅家中,此時的他也顯得頗為困惑,前來向秦毅請教:“秦毅兄,如今全國各路英雄都開始響應討董行動,咱們該如何應對呢?”

“既然大家都已經開始行動,我們也不能落後啊。”秦毅答道。

“那好吧,我們就按照你的建議來做。”曹操同意後,回到自家府邸。

過了三天,曹操一大早就再次登門拜訪秦毅,原來前一天袁術已正式發兵,並號召天下諸侯一起對付董卓,曹操就是為此事來找秦毅商量。

“秦毅兄,袁術昨天已經發兵,並號召天下諸侯共同討伐董卓了。”

“既然天下英雄都加入了,咱們也就順應民意吧。”

曹操手裡捧著一杯茶,那是秦毅遞給他、由貂蟬為秦毅泡的。稍作思考後,曹操決定起身響應,支援袁術的行動。

各地諸侯得知訊息後,也紛紛響應袁術,轉眼間,反對董卓的力量越來越壯大。

正當反董形勢愈發激烈之時,董卓竟下令讓弘農王郎中令李儒殺死劉辯,試圖藉此切斷袁術等人反董聯軍的政治意圖。

然而這一行為被曝光後,反而更加激化了反董勢力的情緒,引發了一場全民反抗董卓的熱潮。

廣陵郡功曹臧洪成功說服太守張超,連同其兄陳留太守張邈一同起義,兗州刺史劉岱也在酸棗舉兵,從此,關東地區反對董卓的力量猶如野火般蔓延開來。

共有十八支強大的軍隊響應了討董號召,其中包括:青州牧曹操、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西涼太守馬騰以及徐州刺史陶謙。

七日後,袁術公開發表《討董檄文》,並將響應的十八路諸侯統稱為“十八鎮”。

“第一鎮,交友廣泛,匯聚英雄豪傑,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字公路。

第二鎮,通曉諸子百家,博採九經之學,冀州刺史韓馥字文節。

第三鎮,口若懸河,見解獨特,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緒。

第四鎮,孝順友愛,謙遜待人,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

第五鎮,慷慨解囊,揮金如土,河內郡太守王匡字公節。

第六鎮,扶貧濟困,胸懷壯志,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

第七鎮,施恩惠於人,聰明睿智,東郡太守喬瑁字元偉。

第八鎮,忠誠正直,才情出眾,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

第九鎮,智謀過人,文武雙全,濟北相鮑信字允誠。

第十鎮,尊崇聖人,禮賢下士,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

第十一鎮,武藝超群,風度翩翩,廣陵太守張超字孟高。

第十二鎮,仁慈善良,德行深厚,徐州刺史陶謙字恭祖。

第十三鎮,名聲響徹羌胡,聲譽遍及四方,西涼太守馬騰字壽成。

第十四鎮,嗓音洪亮,儀表堂堂,北平太守公孫瓚字伯珪。

第十五鎮,隨機應變,遇事果敢,上黨太守張楊字稚生。

第十六鎮,英勇無畏,文韜武略,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字文臺。

第十七鎮,世代公卿,門生故吏眾多,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字本初。

第十八鎮,平定黃巾之亂,智勇兼備,陳留太守曹操字孟德。”

十八鎮集結完畢後,討董聯軍正式成立。這波強大的聯合陣勢震撼了整個天下百姓,遠在洛陽的董卓得知此事後,頓時心中恐慌。他手下雖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但還未強大到可以單獨應對十八路人馬的程度。

李儒聞訊立刻趕來,立即向董卓進言,建議暫避鋒芒,先撤退。董卓覺得李儒說得有道理,於是在第二天的朝會上提出了遷都長安的動議。滿朝文武之中,僅有兩位官員——太尉黃琬和司徒楊彪明確提出反對意見。董卓因未能殺掉兩人,便以反對遷都為由,將他們罷免並逐出京城。

黃琬和楊彪離開京都的當天,董卓借題發揮,殘忍地處決了周毖和伍瓊二人作為洩憤。為防止京兆尹蓋勳和左將軍皇甫嵩響應討董聯軍,董卓在當晚徵召他們入駐洛陽。

皇甫嵩和蓋勳連忙連夜趕到洛陽,並於次日在朝廷任職。由於董卓曾因黃忠的事遭到皇甫嵩的責罵,因此心懷怨恨,遂指使人誣陷皇甫嵩,意圖將其置於死地。然而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與董卓關係較好,親自找到董卓為父親求情,董卓最終答應釋放皇甫嵩。

提出遷都長安的計劃後,僅隔三天就開始執行,到了第四天,漢獻帝劉協及其他隨從均已離開洛陽,向長安進發。董卓留在洛陽畢圭苑,率呂布及其西涼親兵以及先前收編的一些士兵,準備對抗關東聯軍。

眾人離去後,董卓更加肆無忌憚。他在洛陽縱火燒燬宮殿、官署和民居,乘機大肆搜刮財物。他還指使呂布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盜取珍貴寶物,甚至連前朝皇帝的陵墓都不放過,悉數挖掘,將其中寶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夢靨千年

執於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