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冊封儀式在華蓋殿舉行,朱棣親自計劃了一切,朱棣是很高興的,畢竟困擾多年的問題解決了。

按照朱棣的指示,皇太孫朱瞻基的穿戴服飾與皇太子相同;象徵權力與地位的玉圭與親王的玉圭相同。禮部已事先佈置好了一切,朱高熾、朱瞻基在莊嚴而古老的宮廷音樂聲中,由禮部官員引導著,在華蓋殿內依次完成各項冊封儀式,解縉、楊士奇這些東宮的官員自是歡喜不盡。

當然朱高煦和他的擁護者是不高興的,朱高煦望著被眾臣簇擁而滿臉歡笑的太子就氣不打一處來,原本太子之位是自己的,想不到竟被這個整日病怏怏的朱高熾佔了去,一種惱怒與嫉妒的心火直衝頭頂,只是在這個歡快的氣氛中,朱高煦的惱怒便顯得不太重要了。

尤其是當朱棣親自將皇太孫之冠戴在朱瞻基頭上的時候,朱高煦更憤怒了,這本應是由禮部做的事,朱棣竟然去做,這不明顯在向眾臣暗示皇太孫地位顯赫嗎。

皇太孫是幹什麼的,就是皇太子的繼承人,就是未來的皇帝。未來的皇帝?他得有命做才可以呀。朱高煦恨恨的想著。

翌日早朝,群臣上殿。

太子身體肥胖,再加上昨日立為太子,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今晨仍是頭腦昏昏,雖有兩名太監攙扶,但行走極為吃力。

朱高煦看到太子狼狽模樣,又是高興又是憤怒。高興的是太子如此模樣必被朱棣責罵,憤怒的是如此之人竟做了太子。當下不禁譏笑道:“皇兄這般走路,是為臣弟探路嗎?哈哈。”

太子聽得朱高煦譏笑沒有說話。又能說什麼呢?走路都那麼辛苦,哪裡還有得力氣反駁。

這是隻聽有人朗聲說道:“皇叔也是為侄兒探路嗎?”

朱高煦回身一看,原是皇太孫朱瞻基。

朱高煦哈哈一笑說道:“哈哈,本王只是開個玩笑。”

解縉、楊士奇等文臣看朱高煦無人臣之禮,不覺憤怒。

奉天殿。群臣肅立。

朱棣道:“朕雖是立了太子,但太子身體羸弱,你們要時時留心太子。皇太孫年幼,你們更要悉心督導。”

眾臣回道:“是,皇上。”

朱棣又道:“朕想了想,解縉、楊士奇、楊榮,你們三個各有所長,你們每天都要去為太子和皇太孫講學,邱福呀。”

邱福道:“微臣在。”

朱棣道:“邱福,朕讓你教教皇太孫行軍打仗,你可願意?”

邱福道:“皇上,微臣願意。請皇上放心,微臣會把一身本事都交給皇太孫的。”

這邱福本是純樸,跟了朱高煦眼中便只有一個朱高煦,現下朱棣讓他教皇太孫,自此眼中便只有了皇太孫一個。

朱棣也知邱福秉性,所以才放心的把皇太孫交給他。

眾臣見朱棣如此疼愛皇太孫,便知太子一位已是穩固,自此以後許多大臣依附太子。

朱棣接著又命詹事府詹事蹇義、兵部尚書兼詹事府詹事金忠、翰林院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胡廣、右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黃淮、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讀金幼孜、司經局洗馬姚友直等官員輔導皇長孫朱瞻基。

朱棣之所以選中丘福、蹇義等人輔導長孫朱瞻基,是因為這些人既是當朝重臣,又是皇太子高熾的輔導官員,並且具有較為豐富的政治與經驗。

朱棣說道:“你們的職責是輔導東宮皇太子,太子的兒子也要得到你們的指導與輔助,而且你們一定要為朕輔導好。”

眾臣跪拜:“皇上放心,微臣等銘記在心。”

朱棣又道:“我太祖皇帝在位時曾令史官編修《太祖實錄》,朕看後發現其中多有語焉不詳之說,朕便想重修《太祖實錄》,以完成我太祖皇帝夙願。”

朱棣之所以重修《太祖實錄》,原是這《太祖實錄》在朱允炆的時候重修過一次,裡面多有不利於朱棣的言語,所以朱棣便要重修,可見這朱棣很注意“宣傳”工作。

朱棣道:“李景隆、茹瑺、解縉”

三人走上前道:“微臣在。”

朱棣道:“李景隆、茹瑺,朕任命你們為正、副監修官;解縉,朕任命你為總裁,一同重修《太祖實錄》。”

眾臣見解縉如此受重用,不禁羨慕不已,這李景隆和茹瑺都是前朝重臣,位在解縉之上,如今卻只是副手,看來解縉甚得皇上歡心。

漢王朱高煦卻是很不高興,心下暗想看你能得意多久。

朱棣此番修史書,原是朱棣明白史書可以顛倒黑白,混淆視聽,透過重修《太祖實錄》,為朱棣即位製造合法性。凡是不利的,都一律刪除,凡是有利的則明目張膽進行偽造。

但解縉他們似乎曲解了朱棣的意圖。

在解縉看來,朱棣如此重用他,那他就得又快又好的完成這項任務。

很快,僅僅一個多月時間,初稿即完成。

可是看到初稿的朱棣動怒了,因為他看到了他極不願意看到的東西。

解縉他們重修的《太祖實錄》居然保留了建文帝的年號。

解縉、李景隆看到朱棣動怒,慌忙跪倒。

朱棣道:“解縉,你這個總裁官是怎麼當的,朱允炆本是僭越皇位,哪裡來的建文年號。”

解縉道:“臣糊塗,皇上恕罪。”

朱棣又對李景隆說道:“李景隆,你是監修之官,這麼大的問題,你居然沒有察覺?”

朱棣又道:“傳朕的旨意,革掉解縉內閣大學士一職,仍總裁《太祖實錄》,削去李景隆爵位,終生幽禁。”

這李景隆本是副職,如今怪罪下來卻比解縉嚴重的多。

原來,起初朱棣讓李景隆監修《太祖實錄》,便已動了處置李景隆的念頭。

李景隆是朱允炆眾臣,雖說開城納降朱棣,但朱棣對降臣始終不齒,又得知這李景隆依附漢王,離間兄弟,遂藉此緣由奪了李景隆的爵位。

到了這時,解縉才明白朱棣重修《太祖實錄》的真正意圖,自己原先太草率了,政治上太不成熟了。

當下,解縉便同眾人重新審定書稿。建文帝年間的事仍以洪武紀年,太祖朝誅殺功臣事蹟實錄全隱而不書尤其靖難時記載尤多不實。

當朱棣再次看到解縉完稿的太祖實錄時,果真高興萬分:“這才是朕想看到的,朕算明白前朝史書是怎麼回事了。”

朱棣又道:“解縉,你這次做的很好,回覆大學士一職,著賞金綺衣一件。”

這金綺衣就形同黃馬褂了,那是最高賞賜。

解縉慌忙跪倒:“微臣謝過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道:“起來吧。解縉呀,文淵閣的藏書多嗎?”

解縉回道:“回皇上,不太全。有些經典,在戰亂中散失,難以尋覓。”

解縉又道:“皇上,不如編纂一部文獻大成,將有書以來經史子集百家諸言,乃至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說,全部彙編成一本書,這樣查詢起來也很方便,還請皇上聖度。”

朱棣高興道:“好呀,這件事你去辦吧。這天下古今事物,散載諸書,篇帙浩繁,實不易檢閱。解縉,你的想法很好,這樣,傳朕的旨意,就讓黃淮、楊士奇、胡廣、楊榮、金幼孜、胡儼等人幫助你。如果你覺得還不夠,朕就把監修北京城的道衍也給你。”

解縉道:“謝皇上,臣定不負皇上厚望。”

朱棣道:“解縉,這件事情你們慢慢做,不要著急。朕要看到從來沒有過的一本圖書出現在我大明朝。”

解縉道:“是,微臣謹遵皇上旨意。”

再說徐皇后自從徐輝祖被削爵幽禁以來,一直鬱鬱寡歡,身體總不見好。這又見皇太孫已立,當下強撐病體,決定編一本書給皇太孫讀。誰知過度勞累竟一病不起,雖經御醫多方調製,終不見好,且日益嚴重,以致臥床不起。

徐皇后也自知命不久矣,當下便對朱棣說道:“臣妾能夠嫁給皇上,是臣妾的福分。如今臣妾不能再服侍皇上了,皇上以後自己要保重。”

朱棣本與徐皇后情真意切,當下聞之,哽咽不語。

徐皇后又道:“皇上,太子性格柔弱,秉性善良,無論他有哪些不好,懇請皇上不要廢去他的太子之位。皇太孫雖是年幼,但聰穎靈巧,若是悉心教育,當是一朝明君。皇上,一定要善待皇太孫。”

朱棣哽咽道:“皇后,朕知道了,你放心吧。”

不幾日,徐皇后終因病情過重去世。

朱棣對於徐皇后的死,十分傷心,為徐皇后舉行了隆重的大齋儀式。

群臣對徐皇后本是十分敬仰,聽到徐皇后去世的訊息,無不悲痛嘆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長生,趙姬當侍女

啵啵6

只想擺爛,卻讓我當絕世大帝

文哥愛吃蒜

穿越逆反岳父:天命所歸攜美歸隱

一個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