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要求

(一)透過對動物、植物細胞的觀察,掌握光鏡下細胞和細胞器的基本形態結構。

(二)初步掌握臨時製片的方法。

(三)學習生物顯微繪圖的方法。

二、實驗用品

(一)材料:蛙表皮玻片標本、神經細胞玻片標本、卵巢切片標本、人精子塗片標本、平滑肌裝片標本、脊神經節切片標本、大白鼠胰腺切片標本、馬蛔蟲子宮橫切片標本、洋蔥鱗莖、大白鼠精子塗片、口腔上皮細胞。

(二)器材:光學顯微鏡、解剖刀、鑷子、剪刀、解剖針、載玻片、蓋玻片、牙籤、吸水紙、擦鏡紙、紗布。

(三) 試劑: 2%碘液、Giemsa染液。

三、內容與方法

(一)臨時玻片標本的製片與觀察

1.洋蔥鱗葉表皮細胞製片與觀察

取一洗淨的載玻片,以左手拇指及中指夾住載玻片的兩端,右手拇指及食指夾住紗布,輕輕擦拭玻片的兩面,直到透明為止。

蓋玻片的擦拭方法與載玻片相同,但蓋玻片小而薄,擦拭時須格外小心,用力要均勻,否則容易破碎。

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洋蔥地下莖鱗葉的內側面(即凹的一面)有一層膜狀的半透明的表皮,用鑷子輕輕撕下2~3mm²大小的表皮一塊,置載玻片水滴上,鋪平,輕輕蓋上蓋玻片(加蓋玻片的方法:用鑷子輕輕夾住蓋玻片的一側或用拇指、食指夾住兩側,使蓋玻片的另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後逐漸放下蓋玻片,至完全平放在標本上為止)。置顯微鏡下觀察,先用低倍鏡再用高倍鏡觀察,可見許多長柱狀排列整齊,彼此相連的細胞,其內有時可見到圓形的核。

在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加碘液1滴(注意:不要將碘液加在蓋玻片上),用吸水紙從相對的一側吸水,引染液入蓋玻片內,在低倍鏡下選擇一個較典型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再轉換高倍鏡仔細觀察以下結構:

(1)細胞壁(cell wall):為細胞最外面的一層由纖維素組成的較厚的壁(它是植物細胞的重要特徵之一)。細胞膜位於細胞壁內側並與其緊密相貼,光學顯微鏡下不易分辨。

(2)細胞核(nucleus):多位於細胞中部,染為深黃色的圓形或橢圓形結構,核內有一個或者幾個顆粒狀的核仁(nucleolus)。

(3)細胞質(cytoplasm):是細胞膜與細胞核之間的區域,其中有時可看到點狀或泡狀的液泡。

2.人口腔黏膜上皮細胞製片與觀察

在清潔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用牙籤的寬頭輕刮自已口腔下唇的內側或兩側頰部的上皮,將刮下的黏膜細胞洗於玻片碘液中(可能肉眼覺察不到),輕輕攪動,使細胞散開。蓋上蓋玻片,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不能有氣泡,也不能讓碘液溢位蓋玻片,如有多餘的碘液,用吸水紙吸去。

將制好的臨時玻片標本置於顯微鏡的載物臺上,先用低倍鏡觀察,可見被染成黃色的細胞,成群或分散存在。選擇完整而輪廓清楚沒有重疊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再轉高倍鏡觀察以下結構:

(1)細胞膜(cell membrane):細胞呈扁平形,細胞的外面有一層薄膜叫細胞膜(如鋪展不好,則細胞膜會出現皺褶)。

(2)細胞核:位於細胞中部,染色較深,呈圓形或橢圓形,核中可見一致密的結構,即為核仁。

(3)細胞質:是細胞膜與細胞核之間的區域,染色較淺。

3.大白鼠的精子塗片及觀察

取大白鼠的附睪頭從中橫切為兩段,用鑷子夾住,讓切面在載玻片上輕輕塗(用力均勻不要太大,否則易使精子頭部掉脫)。待幹後,用吸管吸入Giemsa染液,不同種類脊椎動物的精子滴於塗片上,染色20分鐘,用水沖洗,然後插入玻片板上,待幹進行觀察。鏡下可見,大白鼠的精子由頭部、中部和尾絲三部分構成。

4.蟾蜍(或蛙)血塗片的製備與觀察。

將蟾蜍用乙醚麻醉後,剪開胸腔,開啟心包,取心臟血滴一滴在潔淨的載玻片一端,另取一塊邊緣平整的載玻片照做成較薄的血塗片晾乾。先在低倍鏡下,再用高倍鏡觀察。辨認紅細胞,呈橢圓形,淺橙紅色,中部可見一橢圓形的核。其他細胞不辨認。

(二)細胞形態的觀察

1.扁平上皮細胞

取蛙表皮玻片標本,在低倍鏡下觀察,可見染成藍綠色的薄膜,這是從蛙體表剝落下來的一層表皮。低倍鏡下觀察,可見染成深藍色的圓形或橢圓形結構,這是細胞核,圍繞細胞核的是細胞質,在細胞質的外圍有深染的線條,分隔各個細胞,可見蛙表皮細胞為排列緊密的多邊形細胞。

2.圓形細胞

取卵巢切片標本,置低倍鏡下觀察,在標本的外周部分可見到一些較普通細胞大很多的圓形卵細胞,呈淡紅色。換高倍鏡觀察,可見卵細胞被染色較深的透明帶包繞,透明帶外又被染成紅色的細胞圍繞,稱為放射冠。由於切片的原因,在視野中也可能看到沒有經過細胞核的切面,因而只觀察到細胞質而看不到細胞核。此外,成熟的卵細胞還可觀察到卵泡腔。

3.蝌蚪形細胞

取人精子塗片低倍鏡觀察、可見許多染成紅色的小粒,即為人的精子,轉換高倍鏡觀察,可觀察到很多蝌蚪形細胞的精子,著色較深的圓形部分為頭部,內有細胞核。細長的部分稱為尾部,在頭部與尾部之間有很短的頸部,但在標本上不易區分。

4星形細胞

取神經細胞染色標本在低倍鏡下觀察,可見許多分佈不均勻,著色很深並呈不規則突起的神經細胞,然後換高倍鏡觀察。

5.梭形細胞

取平滑肌分離裝片標本觀察,可見染成紅色的呈梭形的細胞,此為平滑肌細胞,細胞中央染成淡藍色的為細胞核,多呈圓形或橢圓形。

(三)光鏡下細胞器的觀察

1.高爾基複合體(Golgi complex)

取豚鼠或家兔的脊神經節切片標本,觀察高爾基複合體。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細胞質和其中的高爾基複合體著色,細胞核不著色。先用低倍鏡觀察,可見許多黃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神經細胞。找出細胞輪廓清楚的部位,轉高倍鏡觀察,可見細胞的中央有一個不著色的圓形區域,即為細胞核。有些細胞核中可以看到黃色的核仁。在細胞核周圍有些顆粒狀、斑塊狀及扭曲的條索狀結構,它們共同組成類似細網狀結構,分佈在胞質中,被染成黃褐色或棕黑色,這就是高爾基複合體。在視野中也可能看到沒有經過細胞核的切面,該細胞內高爾基複合體就好像散佈在整個細胞質中。

2.線粒體(mitochondria)

(1)勞弗氏快藍染色法

取用勞弗氏快藍染色的切片,先用低倍鏡找到有細胞處,轉高倍鏡觀察,可見核仁被染成紅色,核質不著色,線粒體則染成藍綠色。另外還可觀察到染成紫紅色或紫色的酶原顆粒,呈堆狀分散在細胞中。

(2)蘇木精染色法

取大白鼠胰腺切片,先用低倍鏡找到細胞顏色較淺處,細胞輪廓較清晰的地方(由於細胞膜不著色,細胞輪廓不易分清),轉高倍鏡觀察,胞核中有1~2個染成藍綠色的小粒,這是核仁,胞質中有許多染成藍色的細小粒狀或線狀結構,有的集中在細胞某一區域,有的分散在整個細胞質中,這就是線粒體。

3.中心體(centrosome)

取馬蟲子宮橫切片,觀察馬蟲子宮中受精卵分裂中期細胞,可見染色體染成黑色,呈粗線狀,排列於細胞紡錘體中間的赤道面上。在染色體兩側各有一個被染成黑色的小粒,叫中心粒(centriole),在中心粒周圍還有一團比較緻密的物質叫中心球(centrosphere),中心粒和中心球合稱為中心體。兩個中心粒之間絲狀的結構,稱為紡錘體。在視野中,有時觀察到只有一側有中心體存在。

四、作業與思考題

(一)作業

1.繪口腔上皮細胞、洋蔥表皮細胞圖,並註明各部分名稱。

2.繪所觀察的各種細胞形態圖,並註明各部分名稱。

3.繪脊神經節細胞圖,寫出各結構名稱。

(二)思考題

1.洋蔥表皮細胞在光鏡下,細胞核一般位於什麼部位?什麼形狀?染成了什麼顏色?

2.觀察平滑肌分離裝片標本,平滑肌細胞被染成什麼顏色?呈什麼形狀?

3.用勞弗氏快藍染色法染色的大白鼠胰腺切片中,如何區分線粒體與酶原顆粒?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舔了三年後,系統說我攻略錯人了

枝遼遼遼

如雲至

雙向解螺旋分子

狐小小狸

豬豬寶貝貓貓

孽徒你要當爹了

騎著蝸牛登珠峰

桃源聖手小神醫

淘氣的二寶

未晚z

南塘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