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目的

(一)掌握正常人體細胞染色體數目及其形態特徵。

(二)掌握人類染色體核型分析方法。

二、實驗用品

(一)材料:人類正常體細胞染色體的玻片標片、幾種染色體病的玻片標本或照片。

(二)器材:顯微鏡。(油鏡使用時,可用無水乙醇擦拭物鏡頭)

(三)試劑:香柏油、無水乙醇、乙醚。

三、內容與方法

(一)人類正常體細胞染色體制片的觀察

1.染色體計數:用分片計數法,計數出人類正常體細胞染色體數目。

2.染色體形態:觀察每一條染色體的大小和著絲粒位置。標本中每條中期染色體都含有兩條染色單體(chromatid),透過著絲粒(centromere) 彼此相連。由著絲粒向兩端伸展的是染色體的臂,長臂以q表示,短臂以p表示。以著絲粒位置的不同,可將染色體分為三種型別:

(1)中著絲粒染色體(metacentric chromosome):著絲粒位於染色體長軸的1\/2~5\/8處。

(2)亞中著絲粒染色體(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著絲粒位於染色體長軸的5\/8~7\/8處。

(3)近端著絲粒染色體(acrocentric chromosome):著絲粒位於染色體長軸的7\/8至末端處。

(二)正常人核型分析

人的體細胞(somatic cell) 中包含46條染色體,相互配成23對,其中1~22對是男女共有的,稱為常染色體(autosoma)。X和Y染色體與性別有關,稱為性染色體(sexchro-mosome)。男性核型為46,XY;女性核型為46,XX。依染色體大小和著絲粒位置,分成A、B、C、D、E、F、G七組(Denver體制)。

A組:1~3號染色體。第一號最大,為中著絲粒染色體;第二號為最大的亞中著絲粒染色體;第三號略小,是第二個最大的中著絲粒染色體。

B組:4~5號染色體。均為亞中著絲粒染色體,短臂較短。

C組:6~12號和X染色體。均為中等大小的亞中著絲粒染色體。這組染色體較難區分可根據一些特殊特徵來鑑別。如6、7、8、11號染色體短臂較長;而9、10、12號染色體短臂較短。X染色體的大小介於7與8號染色體之間。

D組:13~15號染色體。中等大小,均為最大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短臂末端可見到隨體,彼此之間不易區分。

E組:16~18號染色體。體積較小,16號為中著絲粒染色體;17、18號為亞中著絲粒染色體,18號短臂較短。

F組:19~20號染色體。體積小,均為中著絲粒染色體。

G組:21~22號和Y染色體。是體積最小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21、22號染色體長臂常呈二分叉狀;Y染色體為該組較大者,長臂的兩條單體常平行伸展。可根據該組最小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的數目鑑定性別。女性具有4條最小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21、22號);男性具有5條最小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21、22號、Y染色體)。

(三)染色體畸變核型觀察 (示教)

三體綜合徵:通常核型為47,XX(XY)+13。又稱Patau綜合徵。在新生兒中發生率為1\/5000~1\/6000。

三體綜合徵:通常核型為47,XX(XY)+18。又稱Edwards綜合徵。在新生兒中發生率為1\/3300~1\/6700。

三體綜合徵:通常核型為47,XX(XY)+21。又叫先天愚型 (Down's syndrome)。在新生兒中發生率是1\/600~1\/800。

4.性腺發育不全綜合徵:通常核型為45,X。又稱杜納綜合徵(Turner's syndrome)。在女性活嬰中的發生率為1\/2500。

5.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綜合徵:通常核型為47,XXY。又稱克氏綜合徵(Klinefelter's syndrome)。在男性中發病率為1\/500~1\/800。

綜合徵:其核型為47,XYY。又稱超雄綜合徵。在男性群體中發生率是1\/1000,通常是新發生的。行為異常,易衝動和好鬥;輕度智力低下或低於家族成員中的智力。

四、作業與思考題

(一)作業

在油鏡下繪一個正常人類染色體核型圖,標註 A組1~3號及G組染色體,並標明男女核型。

(二)思考題

1.正常人體細胞有多少條染色體?分幾種型別?

2.什麼叫核型?人體正常核型分幾組?每組染色體有何特點?如何辨別男女核型?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崩鐵,但咒回能力

最喜歡希兒的銀狼

海賊:刺客信條

二七廣場

失憶後被全城追殺?

朝三暮亖

小師弟太健談了

七點的凋零

後宮登基

青色黛玉

心念嶼你

陽臺的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