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七 感受態細胞的製備(Preparation of Competent Cells)

一、實驗目的

基因克隆過程中,常常需要用人工的方法將外源DNA 轉移至特定細胞,這些細胞往往需要經過一定的處理,使之更容易接受外源DNA,經過處理的這種細胞,叫做感受態細胞(CompetentCells)。本實驗主要學習掌握感受態細胞的製備,為克隆做準備。

二、實驗原理

基因DNA如克隆過程中人工構建的質粒重組體等,只有轉入特定細胞如細菌後,才能得以擴增或表達。在自然條件下,細胞外圍所存在的小分子DNA可以透過物理擴散而進入細胞,但對大多數較大的DNA 分子(如人工構建的質粒重組體)來說,透過此種途徑進入細胞的量很小,甚至不可能。此時,我們可以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對細胞(如細菌)進行某種處理(如輕微破壞細胞膜或細胞壁),使其很容易接受外源DNA。經過處理的這種細胞(細菌)便稱作感受態細胞。常用的方法,就是CaCl₂法。此處,便以此為例學習其製作過程。該方法的關鍵:在“冷”的環境下,對細胞以CaCl₂進行反覆處理。在“冷”環境下,對細菌進行低滲CaCl₂處理,造成細胞膨脹,同時Ca²⁺會使細胞膜磷脂雙分子層形成液晶結構,促使細胞外膜與內膜間隙中的部分核酸酶解離開來,離開所在區域,使細胞膜通透性發生變化,極易與外源DNA相黏附並在細胞表面形成抗脫氧核糖核酸酶的羥基一磷酸鈣複合物。

三、實驗材料

₂(50mM),冰,甘油,EP管,移液器(1000μl),細菌培養管及培養液(LB 培養液或培養基),液氮。

2.細菌: 一般來說,感受態細胞的最基本要求是:沒有質粒、容易被鑽進去(一般是G⁻細菌,細胞壁薄)、營養條件一般(非苛養菌)。目前常用的細菌為DH5α或DH10B。此外,用於製作感受態細胞的細菌,一般是限制修飾系統缺陷的變異株,即不含限制性內切酶和甲基化酶的突變體(R⁻,M⁻),它可以容忍外源DNA分子進入體內並穩定地遺傳給後代。受體細胞經過一些特殊方法(如電擊法、CaCl₂、RbCl(KCl)等化學試劑法)的處理後,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了暫時性的改變,允許外源DNA分子進入。

四、實驗裝置

落地式低溫離心機,消毒櫃,-80℃冰箱,液氮罐。

五、實驗步驟

1.準備:①將 CaCl₂溶液置於冰上預冷;②準備好碎冰;③已經接種並生長的細菌培養皿(供應菌落)。

2.在已經生長細菌(DH5α或DH10B)的細菌培養皿上(見上準備部分),挑取一個菌落,接種至5ml細菌培養管(預先加入細菌培養液),37℃培養過夜(約16h),並劇烈搖動(250-300rpm)。

3.第二天。取100μl,加入至200ml廣口培養瓶(預先加入100ml細菌培養液),37℃培養並劇烈搖動(250-300rpm),至OD值之間。一般培養時間在3h左右。

4.將整個細菌培養瓶置於冰上30min,冷凍離心(3000g)5min。棄上清液,溶於冰凍的50ml M CaCl₂,輕輕搖晃,置於冰上20min。

5.冷凍離心(3000g)5min。棄上清液,溶於50ml M CaCI₂輕輕搖晃,置於冰上10min。

6.冷凍離心(3000g)5min。棄上清液,溶於20ml CaCl₂,並加入15%甘油,分裝(40μl\/管)。

7.快速置液氮冷凍,然後放置-80℃或液氮儲存。

六、注意事項

1.溫度是影響感受態細胞感受能力的主要因素,因而千萬注意低溫(-80℃)儲存。

2.製作過程中要避免其他細菌等微生物的汙染。

七、思考題

1.對製備感受態細胞的細菌,有何要求?

2.感受態細菌製備好之後,最需要注意的是什麼?

實驗八 細菌轉化、接種及陽性克隆的篩選(Transformation, Inoculation and Screening of Positive Colonies)

一、目的要求

1.熟練掌握熱休克法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運用PCR方法對陽性菌落進行篩選,以及對篩選過程中出現問題後的處理。

二、實驗原理

1.細菌轉化:重組體(recombinant)如質粒等只有轉入到相應的受體細胞(最常用的如細菌),才能實現其不斷地乃至無限地擴增的目的。將重組體轉入細菌的過程叫做細菌的轉化。細菌的轉化首先要使細菌成為感受態細胞(competent cell,見實驗七感受態細胞的製備),當細菌成為感受態細胞後,比較容易接受外源的DNA。細菌轉化有多種方式,例如熱休克法、電擊法以及化學法等等。這裡介紹比較常用的熱休克法。熱休克法簡單實用,而且易於操作。其原理就是在感受態細胞易於接受外源DNA的基礎上,使其處於短暫熱休克狀態,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從而使重組體DNA進入細菌。

2.細菌接種:轉化的細菌,需要恢復,然後接種於含有相應抗生素的細菌培養皿。由於線性的DNA分子不能複製(只有環狀DNA分子才能複製)。因而,理論上,經過酶切的目的基因以及載體,若沒有連線上並重新成為環狀的,在細菌培養皿上便不能生長。

3.細菌陽性克隆的篩選:如上接種部分所描述,在細菌培養皿上能夠生長的,說明細菌已經轉入了環狀DNA質粒分子。但環狀DNA分子中,一種是目的基因與質粒連線形成的,而另一類則很有可能是載體DNA自連形成的。所以,實際上能夠在細菌培養皿上生長的菌落,只有一部分是我們所要的正確的菌落(細菌含有已經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組體),所以還需要對菌落進行篩選。篩選的方法,有很多種,這裡以PCR方法為例說明之。所謂PCR方法,就是用PCR方法檢測某菌落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的片段。

三、實驗試劑

感受態細胞,質粒重組體,能夠探測目的基因的PCR引物。

四、實驗器材

水浴槽或電熱模組,溫度計。

五、實驗操作

1.細菌轉化

(1)準備好碎冰、42℃水浴及計時器(timer)將EP管置於冰上、準備好37℃ LB細菌給

(2)將感受態細胞自-80℃冷藏櫃取出,置於冰上。至融化後,取40μl感受態細胞,置於已在冰上預冷的EP管。

(3)取重組體50-100ng,加入感受態細胞。置於冰上30min。

(4)看著計時器,快速將EP管移入42℃水浴,計時開始,90s時,快速將EP管移入冰上。

(5)加入LB細菌培養液200~300μl,37℃水浴,1h。

2.接種

(1)取含有相應抗生素的細菌培養皿(預先製作並存放於4℃),將轉化菌倒入培養皿,並以滅菌的玻棒鋪勻。

(2)倒置放於37℃搖床,1h。1h後翻轉,繼續置於37℃搖床過夜。

3.陽性菌落篩選

(1)第二天檢查菌落。準備10個細菌培養管,並各加入5ml LB培養液及相應抗生素,挑選10個菌落,每個加入一個細菌培養管。37℃搖床劇烈搖動約24h(過夜)。第二天用QIAgen質粒提取試劑盒(見實驗四質粒DNA的擴增及提取)提取質粒。

(2)用能夠探測目的基因的PCR引物對以上10個菌落提取的質粒進行PCR(見實驗三PCR獲取目的基因)

(3)凝膠電泳,若有目的基因條帶的就是陽性菌落。

六、實驗結果及分析

陽性菌落的篩選過程中,注意分析PCR結果。若PCR結果為陰性,考慮幾方面的原因:一者,可能是PCR本身的問題,如引物不合適或者PCR的溫度等引數不合適,所以可以調整引數或重新設計引物,再次PCR。二者,重組率較低或轉化率太低,遇到此種情況,可以選擇多個菌落進行PCR篩選。

七、注意事項

1.熱休克轉化,注意溫度及時間一定要準確,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會導致細菌死亡。溫度過低或時間太短,重組體不易進入細菌。

2.陽性菌落的篩選,一般選擇10個菌落,但有時重組效率很低,可以選擇10個以上的陽性菌落進行PCR。

八、思考題

1.由於用於克隆的質粒一般帶有抗藥基因,因而克隆過程中,轉化後,接種於含有相應抗生素的培養皿,若能夠在培養皿上生長的菌落,都是重組體。此種說法正確與否?為什麼?

2.陽性菌落篩選過程,挑選10個菌落,經過PCR探測,並沒有發現陽性菌落。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下一步該怎麼辦?

附:免疫學實驗

實驗一 結核菌素試驗

一、實驗目的

掌握結核菌素試驗的原理、方法和結果制定。

二、實驗原理

結核菌素試驗是最常用的遲髮型超敏反應面板試驗,是體內測定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狀態的方法之一。結核菌素是結核桿菌的菌體成分,注入機體後,如受試者曾經受過結核桿菌的感染,則結核菌素與致敏淋巴細胞特異性結合,釋放淋巴因子,在注射區域性形成遲髮型超敏反應性炎症出現紅腫、硬結。如受試者未受過結核桿菌的感染或未接種過BCG,則無超敏反應發生,故結核菌素試驗可用來測定機體是否有過結核桿菌的感染或BCG的接種效果,亦可用於檢測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狀態。此外,用動物檢查結核標本時,在接種前或後也常用此試驗來測定動物對結核桿菌的感染狀況。

三、實驗材料

豚鼠(約250g)、舊結核菌素、注射器、碘酒、酒精、針頭等。

四、實驗方法

1.取白色豚鼠(約250g),從皮下接種卡介苗1~2次,一個月後取同一豚鼠,剃去腹部一部分毛,用碘酒、酒精消毒後,於皮內注射 1:1000稀釋的結核菌素。

五、實驗結果

注射部位有紅腫、硬結,其直徑超過1cm時,即為陽性反應;無任何變化者,則為陰性反應。

六、注意事項

1.本試驗不宜用於結核活動期患者,特別是結核活動期的嬰幼兒。

2.常規試驗陰性者,可分別再用1:1000、1:100舊結核菌素作皮試,若仍為陰性者方可判斷為陰性反應。

七、思考題

為什麼結核菌素試驗可用於檢測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狀態?

實驗二 實驗動物過敏症

實驗動物過敏症屬於Ⅰ型超敏反應,與臨床常見的青黴素和異種動物血清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相似。透過實驗可進一步加深對I型超敏反應機理的理解,提高醫護人員對人類過敏性休克重要性的認識。

一、實驗目的

熟悉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理和常見臨床表現。

二、實驗原理

先給動物注射異種蛋白,經過一定時間後,動物產生的IgE類抗體結合於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上,動物處於致敏狀態。當第二次給動物注射較大量相同抗原時,抗原與IgE結合,導致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脫顆粒,釋放活性介質,作用於效應器官,產生嚴重的過敏性休克。

三、實驗材料

1.動物:豚鼠(250g左右)。

2.抗原:人血清、雞蛋清。

3.無菌注射器、針頭、碘酒、酒精等。

四、實驗方法

1.取健康豚鼠2只,以甲、乙編號,分別從甲、乙2只豚鼠的腹腔或皮下注射1:10稀釋的人血清,使動物致敏。

2.致敏後14~21d,取甲豚鼠給以心臟注射未稀釋的人血清1~2ml,乙豚鼠給以心臟注射未稀釋的雞蛋清1~2ml。

3.注射後,1~5min觀察動物的狀態。

五、實驗結果

1.注射人血清者經幾分鐘之後,即出現煩躁不安,抓鼻、聳毛、咳嗽、打噴嚏等現象,繼而發生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全身倒向一側,休克死亡。而注射雞蛋清者無任何症狀出現。

2.豚鼠解剖觀察肺臟的變化,可見甲豚鼠肺臟極度氣腫,而乙豚鼠肺臟正常。

六、注意事項

1.致敏途徑除皮下外,還可以採用腹腔免疫,一般在注射後2~3周,動物即可達到高致敏狀態,並可維持幾個月。在此期間用相同抗原進行再次注射時,可引起休克反應。

2.作抗原再次注射時,應採用靜脈或心內注射的途徑,使抗原直接進入迴圈,才能引起明顯的休克反應,如採用腹腔或皮下注射,只能產生延緩性休克,甚至不發生休克反應。

七、思考題

結合動物實驗,解釋Ⅰ型超敏反應發生的機理,並說明為什麼乙豚鼠無超敏反應發生?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絕配,我最愛的眸色

勿柑

月光下的沼澤地

菜瓜c

清蝶

陳思卿

落晴鳶

醉落拓

鬥羅之虛無稱王

漢堡莫有肉

離大譜!重生八零我成了前夫後媽

隅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