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減數分裂過程及各主要時期的形態特點。進一步理解染色體減半的機理和意義。

(二)瞭解蝗蟲、小鼠、蛙等動物生殖細胞減數分裂標本的製備方法。

二、實驗用品

(一)材料:蝗蟲精巢固定標本或切片標本,成熟雄性小鼠,活雄蛙,蛙精子形成過程中減數分裂玻片標本。

(二)器材:顯微鏡、離心機、冰箱、恆溫水浴箱、解剖器械、酒精燈、普通天平、載玻片、蓋玻片、吸管、離心管、擦鏡紙、吸水紙。

(三)試劑:乙酸地衣紅,濃度為\/L的KCl溶液,甲醇、乙醇、冰乙酸,磷酸緩衝液,100μg\/mL秋水仙素,Giemsa染液。

三、內容與方法

(一)蝗蟲精巢生殖細胞減數分裂標本製備及觀察

雄性蝗蟲二倍體細胞染色體為23條,性染色體為XO型。雌性蝗蟲二倍體細胞染色體24條,性染色體為XX型。

1.取材

夏秋季節,採整合熟的雄性蝗蟲,剪去背部翅膀和後肢,剪開腹部背中線,取出腹腔中的兩個精巢(每個精巢由許多精小管集合而成,精小管一端遊離,另一端通人輸精管)。將精巢放入卡諾氏固定液(甲醇3份,冰乙酸1份)固定24小時,然後放入95%、80%乙醇中各30分鐘,儲存於70%乙醇(4℃冰箱)中備用。

2.蝗蟲精巢小管的壓片

用小鑷子取1~2根精小管,置載玻片中央,滴加一滴乙酸地衣紅,染色30分鐘,再滴加一滴乙酸地衣紅,將精小管分成若干段,蓋上蓋玻片,上面覆蓋1~2層吸水紙,用手指輕輕一壓,吸掉多餘染液,再用右手拇指用力一壓:使細胞和染色體鋪展開,然後鏡檢。

3.蝗蟲精巢切片標本觀察

將切片標本置於低倍鏡下觀察,可見標本中有呈長橢圓形的縱切面和呈圓形的橫切面,排列著不同發育階段的生殖細胞。在低倍鏡下選擇減數分裂區,再轉換高倍鏡,觀察各期的形態學特徵。

(1)精原細胞(spermatogonium):精原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核大且染色較深,核內染色質呈團塊狀,不規則排列。細胞質和細胞膜染色較淺。

(2)初級精母細胞(primary spermatocyte):由精原細胞經過生長期發育而成。每個初級精母細胞經過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

第一次成熟分裂,根據細胞形態變化分為前期Ⅰ、中期Ⅰ、後期Ⅰ、末期Ⅰ四個時期。

前期Ⅰ(prophase Ⅰ):持續時間最長,染色體變化比較複雜。根據染色體特徵和行為分為五個分期:

細線期(leptotene):構成染色質的DNA分子螺旋化程度不高,呈特別細長的線狀,稱染色線,其上可見很多染色深的顆粒,稱染色粒(chromomere)。染色線互相纏繞成線團樣形態,有的核中可見核仁。

偶線期(zygotene):同源染色體在此期配對,又稱聯會(synapsis)。可見染色體一端常聚在核的一側,另一端散開,呈花束狀。配對是沿著染色體縱軸從某些部分開始,後漸擴充套件至整條染色體並排在一起,一般仍見不到雙重結構。聯會的結果是每對染色體形成一個二價體(四分體)。

粗線期(pachytene):同源染色體完成配對,因此時DNA雙鏈已漸螺旋化,染色體不斷變粗短,使二價體中的四條染色單體相互扭絞在一起,呈粗線條狀,因此整個核中染色體分佈較為稀疏。

雙線期(diplotene):此期染色體顯得更粗短,二價體中的同源染色體互相排斥並趨於分離,在某些點上相互連線,形成各種交叉影象(由於同源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互換所致),二價體中形成“0”、“8”、“X”、“V”、“+”等不同形態。

終變期(diakinesis):二價體變得最粗短,核膜、核仁消失,但染色體仍在一個核的範圍。

中期Ⅰ(metaphase I):二價體移向細胞中部,排列在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同源梁色體的著絲粒分別與紡錘絲相連。

後期Ⅰ(anaphase I):同源染色體受兩極紡錘絲的牽引彼此分離,分別移向細胞兩極(各為2個二分體),一極得到11條染色體,另一極為11+X。

末期I(telophase I):染色體到達兩極後開始解螺旋成染色質,核膜、核仁出現。細胞膜中部縊縮,胞質分裂,形成2個次級精母細胞。這時的染色體數目減少了一半。

(3)次級精母細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較初級精母細胞小,經過第二次成熟分裂後形成2個精細胞。這一過程也分為間期、前期Ⅱ,中期Ⅱ、後期Ⅱ、末期Ⅱ,但因持續時間很短,在標本中通常只能看到中期Ⅱ。

前期Ⅱ(prophaseⅡ):很短暫,染色體形態與末期I相似,不易區別。

中期Ⅱ(metaphaseⅡ):此時的染色體,由一個著絲粒連線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又稱二分體。二分體排列在細胞中部赤道面上。側面觀,染色體排列呈一直線;極面觀則排列成一圈,像花瓣狀。

後期Ⅱ(anaphaseⅡ):二分體由於著絲粒縱裂為二而使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分別移向兩極、形成兩組子染色體。

末期Ⅱ(telophaseⅡ):各組子染色體到達兩極後解螺旋成染色質,核膜、核仁出現,胞質分裂形成兩個精細胞。

(4)精細胞(spermatid):細胞形態同間期細胞,體積小,核較大,胞質較少。

(5)精子(sperm):精細胞經過變形期,形成精子。精子分為頭部,中段和尾絲三部分。頭部由圓形變化為橢圓形、長梭形,最後呈針形。中段位於頭部之下,極短。尾絲細長,是由鞭毛形成的運動細胞器。

(二)小鼠睪丸生殖細胞減數分裂標本製備及觀察

1.標本製備

(1)取材:選擇18-22g健康雄性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2μg\/g體重)作用4~6小時,頸椎脫臼法處死小鼠,取出睪丸(注意睪丸可位於腹腔或陰囊內),用生理鹽水洗淨,剝去睪丸被膜,除去附睪、脂肪及結締組織。

(2)低滲:將宰丸放人小培養皿中,加入少量 KCl低濾液,然後用小鑷子將成團的精細管分離開,加入預溫(37℃)的低滲液7mL、移人離心管中,於37℃恆溫水浴箱內低滲30分鐘。

(3)固定:取出離心管,勿搖動。用吸管吸棄低滲液,加人卡諾氏固定液6一8mL,固定20分鐘。

(4)軟化:勿搖動。吸棄周定液,加入60醋酸溶液約2mL,輕搖,見精細管溶化,立即加入固定液至5一8mL,用吸管混勻,離心(1000r\/min)8分鐘。

(5)再固定:吸棄上清液,加入5-8mL固定液,再固定一次。離心、吸棄上清液。視細胞多少加入適量新鮮固定液(~),製成細胞懸液。

(6)滴片:取潔淨冰溼的載玻片,滴2~3細胞懸液於載玻片上(滴片時,吸管與載玻片之間應有一定高度,為20一30cm,以利於染色體分散),遠火乾燥或自然晾乾。

(7)染色:用10%Giemsa染液染色10一15分鐘、自來水沖洗,空氣乾燥。

2.標本觀察

鏡下可見許多染色較深和處於有絲分裂過程的精原細胞,處於波數分裂各分期的細胞。(參考蝗蟲減數分裂時期形態的描述,仔細尋找並觀察前期Ⅰ的細線期、偶線期、粗線期、雙線期、終變斯及中期Ⅰ細胞的二價體形態,中期Ⅱ的二分體細胞、精細抱、精子)。

小鼠染色體相對較大,X染色體和Y染色體一端靠攏,端部聯會。終變期呈一特殊的“!”形態,中期Ⅰ時X染色體和Y染色體先行分離,精子呈鐮刀狀。

(三)蛙生殖細胞減數分裂標本製備及觀察

1.標本製備

(1)取材:將動物室供給的或由集市上買來的青、壯雄蛙,置於動物飼養缸培養24小時。

(2)注射秋水仙素:將培養的活雄蛙按體重100g注入腹腔%的秋水仙素。將已注射的活蛙置於盛有水~深的容器中,使其在30℃~35℃溫箱中培養24小時後,取出精巢(睪丸)去被膜,在 KCl低滲溶液中輕輕搗碎,(小培養皿中加入低滲液約3~5mL),使細胞充分溢位,用吸管將含有細胞的低滲液移至離心管內,再加低滲液7~8mL,室溫處理1小時,或置37℃恆溫水浴箱中處理45分鐘。

(3)離心:在1000r\/min下離心5~7分鐘後去其上清液。

(4)固定:加(甲醇3份,冰乙酸1份)固定液7~8mL,固定25~30分鐘(並用吸管輕輕地充分將細胞衝散)。

(5)離心:與第三步一樣,如此重複固定2次即可。

(6)將上清液去掉,留下含有細胞的固定液1~2mL。

(7)滴片:用冰凍的清潔玻片,滴細胞懸浮液1~2滴,使細胞充分分散。

(8)空氣乾片法:將已滴的玻片置於室溫中乾燥。

(9)染色:將已全部乾燥的玻片置於Giemsa染液中染色20一25分鐘(Giemsa染液應調至)。

(10)沖洗:用蒸餾水徐徐沖洗染料,待玻片乾燥後,再用顯微鏡觀察。

2.標本觀察

低倍鏡下可見到許多染成紫藍色梭形的東西,即是精子的頭部,細絲的尾部因製片過程被去掉了。另外還有深藍色的小圓球是未分裂的精原細胞和較小的精細胞,仔細尋找減數分裂過程中幾個主要時期。

(1)精原細胞分裂中期:這一時期染色體形狀和數目,和一般有絲分裂一樣,有大小長短不同的染色體13對(26條)(即2N=26)。

(2)第一次減數分裂前期:這一時期,根據染色體的形狀特點依次又分五個階段:細線期、偶線期、粗線期、雙線期和終變期(又叫濃縮期)。

細線期:從分子水平來看,染色體中的主要物質DNA雙鏈螺旋化不太高,整個染色體已有一定的濃縮程度,這是減數分裂第一階段,染色體成細絲狀,盤繞在核的範圍內,有的可看見核仁和核膜。

偶線期:這一期為同源染色體配對或聯會的階段,染色體配對從某些部分開始。以後整條染色體相互並排一起。這一時期染色體仍細長,相互盤繞在核的範圍內,在某起部分可看到染色體互相併排,此期,很難和細線期區別,可從略不看。

粗線期:DNA雙鏈已有較高的螺旋化,而且四條DNA雙鏈分子即4條染色單體互相扭絞一起,所以這一階段染色體明顯變短變粗,在某些區域仍可看到染色體成對的現象。

雙線期:這一時期染色體顯得更短更粗,同源染色體已開始分離,這一時期每對染色體含有4條染色單體,但分開不完全,因此在某些點上可有交叉現象,由於製片的原因,這些特點在有些玻片上沒有顯示出來。

終變期:這一時期,由於染色體高度濃縮顯得更加粗短,即DNA雙鏈分子高度爆旋化而且在某些點上仍有交叉聯絡,這一時期多數染色體成環狀,有的標本可清楚數出3條環體(即13對染色體)是為終變期。

(3)第一次減數分裂中期(中期Ⅰ):終變期完結後就進入這一時期,每一對同源染色體有四條染色單體(因染色體濃縮不易分辨單體,但四條染色單體只有兩個著絲粒,13對染色體都排在細胞中央,此期核仁、核膜都已消失。

(4)第二次減數分裂中期(中期Ⅱ):第一次減數分裂完成後經過很短時間就進入第二次減數分裂。它也分前、中、後、末四個時期,不過我們在玻片標本上只看到中期,到這一時期末染色體已由原來26條減去了一半(即同源染色體減去一半,N=13),可清楚數出13條染色體,每條染色體由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以一個著絲粒相連。

四、作業與思考題

(一)作業

繪製觀察材料生殖細胞減數分裂各時期圖。

(二)思考題

1.與有絲分裂相比減數分裂有哪些重要變化?

2.減數分裂有何意義?為什麼說它是遺傳三大規律的細胞學基礎?

3.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兩次連續分裂的哪一次?

附錄 試劑配製

(一)乙酸地衣紅的配製:地衣紅(orciene)2g,冰乙酸45mL,充分溶解,再加入55mL蒸餾水,配好後,使用之前過濾。

(二)Giemsa染液的配製:Giemsa粉1g,甘油(AR)66mL,甲醇(AR)66mL,先將Giemsa粉溶於少量甘油中,用研缽研磨成勻漿,將全部甘油倒入。放入56℃恆溫水浴箱中2小時,取出,將甲醇加入,混勻,即成原液,於棕色瓶中密封儲存備用。用時以磷酸緩衝液稀釋即成。

(三)磷酸鹽緩衝液的配製:

甲液濃度為1\/15mol\/L的KH₂PO₄,加蒸餾水至1000mL。乙液濃度為1\/15mol\/L的Na₂HPO₄,加蒸餾水至1000mL。

取甲液,乙液,混勻後調pH至,放冰箱內儲存備用。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舔了三年後,系統說我攻略錯人了

枝遼遼遼

如雲至

雙向解螺旋分子

狐小小狸

豬豬寶貝貓貓

孽徒你要當爹了

騎著蝸牛登珠峰

桃源聖手小神醫

淘氣的二寶

未晚z

南塘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