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沮授在呂布出城後,迅速聯絡忠於袁紹的軍士,控制鄴城,誅殺呂布舊部,一時間血流成河,沮授來到呂布府邸,見人就殺,最後見到鄄宓,沮授罵到:“汝自嫁於二公子以來,未嘗受半點委屈,二公子對汝百依百順,寵愛有加。逆賊呂布盡誅袁氏,而汝卻委身此等敗類,直為三姓家奴之婦,汝可知羞恥二字為何物,似此等不知廉職之人,有何面目苟活於世!”直罵得甄宓掩面而泣,羞愧難當,只嘆亂世佳人,生不由己,亡不由己,長嘆一聲,自盡而亡,嗚呼哀哉!

呂布敗回,沮授拒不開門,導致呂布被捉。

劉辯知沮授忠義,欲招降於他,可沮授寧死不便對鄴城圍而不打,這時,夏侯惇、夏侯二人從晉陽率軍趕來,太史慈也從遼東歸來。

劉辯便讓曹操率夏侯惇、夏侯淵及劉備兵馬趕往南皮追擊袁紹,公孫度知袁紹兵敗,便攻下北平,也出兵南皮。

太史慈念及與沮授情義,決定前往鄴城勸降。太史慈來到鄴城與沮授見面:“沮兄,如今袁本初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兄何苦愚忠於他?”

“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嫁二夫,授忠且忠爾,何愚之有?’’

“袁本初本為漢臣,兄仕於本初,亦漢臣也。本初四士三公,名望冠於天下,不思忠於漢室,反而舉兵反叛,方有此敗,使袁氏蒙羞,兄與之俱叛,已經錯了一次,豈可一錯再錯。”

“漢祚將終,桓靈以來,上失其道,政出多門,黃巾亂國,宦官亂政,民不聊生,天下死變,天子不道與獨夫何異。袁本初四世三公,士族之望,振臂高呼,撥亂反正,何言為叛。”沮授憤然言道。

“桓靈之時,兄言或許不差,但自陛下登基以來,誅權宦、戮董卓、撫青州、平西涼,詔拓荒,撫育萬民,開互市,恩澤夷狄,民心思安,邊禍消弭,大有中興氣象,兄以桓靈論之,豈不謬哉。”太史慈義憤填膺的說:“袁本初借四世三公之名,行背主篡漢之事,為天下所不容。”

“授自知大錯已成,但忍為三姓家奴乎。授有眼無珠,不識明主,方有今日之禍,咎由自取,授受之而已,君勿再勸。”沮授心意已決。

“兄以為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如何?”太史慈轉移話題。

“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養天地浩然之氣,行光明磊落之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舉手慨然道。

“可還有其他?”太史慈追問。

“除此者,皆小節也。”沮授豁然開朗。

“兄即知此,何執著於過往!兄歸於漢,乃天意使然,何愧於天。既然不愧於天,又何愧於人。”太史慈說。

“授茅塞頓開,君受一拜。”沮授大禮參拜太史慈。

“兄折煞慈了。”太史慈趕忙上前攙扶。

“授有一事,望陛下應允,陛下若允,授即刻投降,否則授寧死不降。”沮授又說道。

“兄但講無妨。”太史慈說。

“我要親手殺了呂布那個卑鄙小人。”沮授恨恨的說。

“好,慈向陛下稟報,想必陛下定會答應。”太史慈胸有成竹的說。

太史慈回去向劉辯一彙報,劉辯答應了沮授的請求,沮授開城投降,劉辯如願以償進入鄴城,心中可惜甄宓已死,後宮又少了一美女,心裡沮喪了好久,只得把鬱悶發洩在馬兒身上,搞得馬雲祿以為劉辯終於打敗了袁紹,興奮再加上數月來的高壓生活,需要解壓,所以表現得如此粘人,心中母性大發,心中心疼這個男人,又有點小確幸,如果她知道劉辯是因為沒有把甄宓收掉才這樣,怕是心中會鬱悶很多。

沮授親手斬了呂布,劉辯任命他為鄴城太守。沮授沒想到劉辯如此信任自己,心中感激萬分。

不久,曹操班師回來,袁紹在曹操和公孫度的夾擊下兵敗如山倒,最後帶著袁譚袁熙袁尚三子自盡身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

子虛笑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