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錦興一看第一招雙方竟然平分秋色,不由得心中重視起來,他腰背一擰,左腳前跨一步,使了一招“山崩地裂”,這是五行中的土屬性攻擊,這招用的是橫字訣。他右手向左橫掃,左手前衝一拳,威勢十分驚人。

李行素一看這招力量太大了,也不敢硬接。他後退一步,躲過他右手橫掃過來的一拳,然後身體左側,試圖躲過他左手前衝的一拳,結果阮錦興前衝的一拳由前衝改為左勾拳,直奔他面門而來。

李行素一看躲是來不及了,連忙雙手前伸,豎在面前,試圖擋住這橫勾過來的一拳。阮錦興的左手勾拳砸在李行素的雙臂之上,李行素後退了一步。阮錦興的右手拳又從他左側橫抽了過來,李行素一看不好,身體連忙後仰,躲過來拳,同時害怕對手這時候的腿上動作,身體朝右側貼地一滾,接著翻身站起。

阮錦興沒想到李行素竟然能夠躲過自已的這招“山崩地裂”,這招在土屬性的招式裡面算是速度最快、威力最大的一招。這一招連續三拳,暗含變化,加上最後一腿橫掃,最後這橫掃的一腿被李行素翻身滾出去而沒有使的出來。在他以前使用這招基本上跟他同等級的對手通常都會吃虧,而李行素僅僅只是在地上打了個滾,略顯狼狽,處於下風而已。

接下來李行素跟阮錦興拳來腳往,打在了一起,李行素只是略微落在下風,一時之間竟然不分勝負。

阮錦興招式純熟,架勢規範,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動作虎虎生風。他能攻善守,劈、鑽、崩、炮、橫五式,招數變化多端,技法發力規矩。攻時如潑出的水拳腿漫天飛舞,防時似撐起的傘拳腿四處封堵。

李行素雖然沒有學習過什麼拳法,打起來也沒什麼章法。但是勝在打架的經驗豐富,應敵手段更是層出不窮,手腳步伐身法靈活多變,經常不按常理出牌。一旦處於不利情況,就以傷換傷,敗中求勝。每到這種時候,阮錦興都會退讓一步,不會採用兩敗俱傷的打法,而李行素的敗勢就被扳了回來。

兩人過了十幾招之後,李行素由於久攻之下不能產生效果,漸漸地被阮錦興摸透了打架的野路子,漸漸越來越落入下風。一個漏洞被阮錦興抓住,李行素登時陷入被動,他剛要採用兩敗俱傷的打法,結果被阮錦興搶先一拳打在肩頭,接著一腳將李行素踹倒在地。

阮錦興這才抹了抹頭上的細汗,長出了口粗氣,他慶幸自已至少沒有在陰溝裡翻了船,輸給一個九歲的孩子。

這個小孩子可不好打,他這種打法雖然不能算拳法,但是全部都是應敵非常有效的手段,連自已都很受啟發。跟真正的拳法比起來,李行素的差距不在進攻,主要是防守漏洞較大。如果不是因為李行素反應快,一旦出現不利局面,就連連採用以傷換傷蠻不講理的打法將局面扳回,恐怕早就輸了。

李行素狼狽地從地上爬了起來,拍了拍身體上的塵土。他明白,就憑他的這套三腳貓的打架功夫,真的遇到高手還真的拿不出手,至少自已連這個在江湖上不入流護院都打不過。因為修習內功的武者是不會自降身份去給地主富戶做看家護院的。

他知道阮錦興出手的時候明顯還是留手了,沒有真正跟李行素硬拼,否則硬抗一下李行素的拳頭打在自已身上不重要的部位,頂多輕傷,而他一下就能將李行素打成重傷。畢竟兩敗俱傷的打法,弱的一方可能就是重傷失去戰鬥力。每到這樣的時候,阮錦興就讓李行素一把,這才打了這麼長時間。

李行素心想,自已是不是也應該考慮拜個老師學習學習外家功夫。當然這個護院這種層次,自已肯定是不會考慮的。

傅世保連忙跑過去,一雙小手幫助李行素撲打身上的塵土,連連問道:“素兒哥哥,你摔痛了麼?”

在他眼裡李行素在一群孩子裡就是神一樣無敵的存在,是他心目中真正的偶像。能看出來,傅世保跟李行素的關係相當不錯,當然這跟傅士義整天抱著他出來跟李行素一塊兒玩有關。

考慮到李行素就是個小孩子,這個戰績也很驚人了,至少把傅士義和傅家夫人兩個人都驚住了。尤其是傅家夫人,由於從來沒見過李行素打架,因此覺得這個小孩子也太厲害了,不由得問起這個孩子的來歷。

一聽說是殺死李正財一家的劉啟先的孩子,傅家夫人沒有顯得害怕,因為她跟李正財相處的時間很短,並沒有什麼感情。她沒有把自已算作李正財的家人,現在一直認為自已就是傅家人,已經脫離了跟李家的關係。她不由得點了點頭,心想,這還真是虎父無犬子啊,自已以後還是儘量跟他們家把關係處理好,即使不是朋友,也不應該是敵人。

李行素此時已經年滿九歲,李雙兒比他大半歲,也是九歲多,李長山和李文忠兄弟倆分別是十三歲和十一歲。這哥兒倆和李行素已經幫父母在地裡幹活幹了好幾年了。此時李行素身高已經比這哥兒倆低不了太多,並且力氣很大,甚至超過普通的成年人。就算身體小影響幹活的效率,幹起活來也不比成年人弱到哪裡去。

由於家裡可供耕種的土地有限,租種地主的土地又實在是無利可圖,而這麼多人不可能一直從這一塊地裡刨食吃。李行素雖然年齡小,個子不高,可是看體魄比一般的十三四歲的小夥子差不了多少,而且手腳麻利,勤勞肯幹,自然也是出去找工作最合適的人選。

他一跟姑姑提出這個想法,姑姑、姑父兩個人馬上就同意了,並且建議他去泰州興化白駒場找他父親的好友張士誠幫幫忙。他們家是鹽販子,自然人多可以幹人多的事,不必圍著這點地刨食吃。

他本身也考慮過這個事,由於泰州興化距離高郵李家莊大約也就一百多里,不算遠,坐馬車過去也就需要一天多的時間。由於自已並沒有錢坐車,因此他只能選擇步行。不過還好,按照自已的腳力每天走五六十里綽綽有餘,最多三天也就到了。

於是姑姑給他準備了足足五天的乾糧,讓他一早就上路了。這一路上風餐露宿,這樣一個小孩子自已走路,也沒有哪個不長眼的強盜去搶劫一個九歲的小孩,李行素無驚無險地一個人來到了泰州興化境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風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