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栩走出亭子,正好有一個賣茶的大叔,祝英栩忙上前問道:“大叔,你這個茶水怎麼賣呀?”

“一文錢一碗。”賣茶的大叔悄悄打量了一下祝英栩道。

“大叔,我看你剩下的茶水不多了,我把剩下的茶水全包了,可以麻煩你把茶水挑到亭子裡嘛?我們在那裡喝。”祝英栩不好意思的說道。祝英栩知道自己的請求有一點過分,但是中午的陽光太曬了。

“好,這位公子,我剩下的茶水一共二十文錢,挑過去要十文錢,一共三十文,公子,你看這個價格可以嗎?”大叔笑眯眯的說道。

“好的,謝謝大叔。”祝英栩帶著大叔往亭子走去。

“英栩,你快來。”祝英臺準備好乾糧,招呼祝英栩。

“大叔,如果你不嫌棄的話,可以坐下來和我們一起吃一點。”祝英栩拿出一塊餅遞給大叔道。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大叔接過餅道。

吃過飯後,祝英臺已經恢復了些許元氣,看著祝英栩道:“英栩,你說陶先生到底在哪裡呀?”

“大叔,你是一直在這裡賣茶水嗎?”祝英栩好奇的問道。

“我一直在這裡賣茶的。”大叔回答道。

“那大叔你知道五柳先生陶淵明嘛?”祝英栩詢問道。

“你們找不到的。”大叔看祝英臺和祝英栩喝完茶後,上前收拾茶碗道。

“大叔,你為什麼這麼說。”祝英栩不解的問道。

“五柳先生只是陶淵明自己封的封號,你們怎麼可能會找得到他。”大叔笑著說道。

“大叔,你常在市井之中,不知道五柳先生在讀書人之中的名聲是正常的。”祝英臺反駁道。

“大叔,不好意思,英臺只是太過於敬佩陶先生了。”祝英栩幫大叔整理好東西,大叔挑著擔走了。

“英栩,你怎麼攔著我呀?我還想跟他理論呢?”祝英臺不服氣道。

“好了,英臺,五柳先生好酒,我們去問問這裡最後的酒鋪在哪裡?再問問來買酒比較頻繁的人有誰,看看有沒有陶先生的線索。”祝英栩笑著安撫祝英臺道。

另一邊,梁山伯與陳子俊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由於君臣父子的觀念差異,梁山伯與陳子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陳子俊為了給梁山伯一個教訓,特意安排他去照顧一位名叫王卓然的考官。這位王大人是個極其挑剔的人,以刁鑽古怪而聞名。陳子俊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借王大人的手,給梁山伯一個難堪。

王大人大張旗鼓地來到書院山門口,看到鋪設的紅毯不夠長,不能延伸到轎子底下,便執意不下轎。此時,秦京生為了討好王大人,不惜將自己的學子服脫下來,鋪在王大人的腳下。

最終,王大人滿意地下轎,一個有著陰柔之氣、臉上敷著厚厚粉脂的中年男子走出了轎子。馬文才與王大人早已相識,王大人點頭致意後,梁山伯便護送他前往廂房休息。

祝英臺與祝英栩跟著線索深入山林,天色漸晚,兩人都有些疲憊。

“英栩,我實在走不動了。”祝英臺在馬上喘著氣,略顯疲態。

“英臺,你先找個地方休息一下,我來找找附近有沒有可以借宿的人家。”祝英栩同樣體力不支,但仍然堅持要找到過夜的地方。

祝英栩眼前一亮,她發現前方不遠處有一個美麗的桃花林。

“英臺,你看那邊,好像有一個桃花林!”祝英栩激動地指著前方,祝英臺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眼中也閃過一絲驚喜。

兩人催促著馬兒,來到了桃花林中,他們發現桃花林中竟然有幾間精緻的竹屋,竹屋的院落整潔有序,顯然是有人居住的地方。

祝英臺上前輕輕叩門,不一會兒,屋主走了出來。出人意料的是,屋主正是白天賣茶給他們的那位大叔。

“大叔,真巧啊,我們又遇到了。”祝英臺驚喜地說道。

“哎呀,原來是你們兩個年輕人啊。快進來坐。”大叔熱情地招呼著他們。

祝英栩和祝英臺走進了竹屋,屋內佈置簡樸卻別有一番風味。他們與大叔聊起了天,得知大叔姓孟。

夜幕降臨,孟大叔為他們準備了簡樸的晚餐和舒適的住所。

吃過晚飯後,祝英臺在整理行李時,意外地發現了梁山伯偷偷塞進她包袱裡的香蕾引。她嘴角微微上揚,心想著:“他還是擔心我睡不著。”於是,她笑著走出屋子,準備泡一壺茶。

與此同時,祝英栩在拿換洗衣服的時候,發現了幾張銀票。她拿起銀票,仔細端詳,心中猜測這應該是馬文才偷偷放進去的。她覺得既好笑又好氣,想著:“真不愧是馬文才,這種事也只有他才做得出來。”

祝英臺端著香蕾飲來到祝英栩的房間門口,輕輕問道:“英栩,你睡了嗎?”

“英臺,門沒有關,你進來吧。”祝英栩忙著將銀票塞進包袱裡,頭也不抬地說道。

祝英臺走進房間,遞給祝英栩一杯香蕾飲,憂心忡忡地問道:“英栩,你說山伯現在怎麼樣了?你說我回去後應該拿什麼態度面對山伯呀?”

祝英栩接過香蕾飲,目光與祝英臺對視,真誠地說道:“英臺,我也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是,我覺得你應該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你離開書院不到兩天,已經多次提起山伯了。你應該問問自己,你究竟對山伯是什麼感覺。”

祝英臺低下頭,沉思片刻,然後反問道:“英栩,那你呢?你和馬文才呢?”

祝英栩微微皺眉,語氣中帶著一絲迷茫和不確定:“英臺,我也不知道。我感覺我的心被文才兄牽動著,但是我害怕我的身份被揭穿。文才兄太聰明瞭,我擔心他遲早會發現真相。我們找到陶先生回去後得想辦法把我們倆的宿舍換在一起,減少和他們兩個人的接觸,避免暴露。”

兩人互相傾訴心事,祝英臺的心事主要集中在梁山伯身上,而祝英栩則對馬文才有了些許心動卻又擔心身份暴露。兩人決定在找到陶先生後去找師母調整宿舍,減少與對方的接觸,以避免更多麻煩。

書院裡,梁山伯看著祝英臺塞在他床邊的的餅傻笑。

馬文才看著祝英栩的床鋪發呆,他在書案上發現祝英栩給他做的茶點,默默塞進嘴裡,想著祝英栩。

第二天一早,祝英臺和祝英栩看到孟大叔正在修補漁網,兩人異口同聲道:“大叔,我們來幫你吧。”

“好啊!”孟大叔微笑著遞過修補漁網的工具給祝英臺和祝英栩。

祝英臺和祝英栩好奇地觀察著孟大叔的動作。孟大叔用剪刀將漁網剪開了一個口子。

祝英臺疑惑地問道:“大叔,你這是?”

祝英栩試探地問道:“大叔,你這是網開一面嗎?”

孟大叔微笑著回答:“你們說得沒錯。我們捕的魚又吃不完,抓來幹什麼呢?人要懂得知足才能常樂。”

孟大叔用讚許的目光看著祝英臺和祝英栩,兩人也領悟到了孟大叔智慧和豁達的人生態度。

孟大叔剪好網後,將漁網放入河中。

祝英臺和祝英栩在桃花林附近找了一上午,卻仍然沒有發現陶淵明的蹤跡。

中午,他們在孟大叔家吃完飯後,孟大叔問道:“你們還在找那個叫五柳先生的人嗎?”

祝英栩有些失望地問道:“大叔,你真的不知道五柳先生的下落嗎?”

孟大叔沉默片刻,然後說道:“你們跟我來。”他帶領著祝英臺和祝英栩來到了桃花林的深處。在一處開闊的地方,立著一個墓碑,上面刻著“五柳先生之墓”。

祝英臺愣住了,她不敢相信地看著墓碑,喃喃道:“五柳先生已經死了。”

孟大叔喝了一口酒,問道:“你們找五柳先生做什麼?”

祝英臺黯然神傷地回答:“我們對五柳先生的品行和學問非常仰慕,原本打算請他上山講學的。沒想到……”她的聲音逐漸低沉下去。

孟大叔灑脫地說道:“生老病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人總有一死……”

祝英栩略帶疑惑地問道:“孟大叔,五柳先生真的死了嗎?”她觀察到孟大叔與五柳先生一樣都有嗜酒如命的習慣,小酒壺從未離身。這讓她不禁懷疑五柳先生是否就是孟大叔,但孟大叔似乎不願承認。

孟大叔打了個哈哈,巧妙地轉移了話題:“你們是從哪裡來的?”

“尼山書院。”祝英栩回答道。祝英臺仍然沉浸在五柳先生離世的訊息中。

“尼山書院?”孟大叔似乎想起了什麼。

祝英栩繼續追問:“孟大叔,五柳先生是你的知己朋友嗎?”

孟大叔長嘆一聲:“緣分的巧妙不在於過去,也不在於未來,而是在於兩個人的心碰巧相遇。我這輩子怕是不會有這麼幸運了。”他的話語中透露出淡淡的遺憾。

祝英臺和祝英栩因孟大叔這番話陷入各自的沉思中。

“孟大叔,如果你喜歡上一個人,但又害怕和他相處,那該怎麼辦呢?”祝英臺決定向孟大叔請教,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議來解決她內心的困擾。

“好小子,敢情你們倆不是來找人,而是來躲人的呀?哈哈哈哈哈。”孟大叔又喝了一口酒,調侃道。

祝英臺和祝英栩被孟大叔一語道破心事,一時有些尷尬,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孟大叔見狀,繼續說道:“如果心裡有了人,那就跟他肯定是如影相隨,你們躲得掉嗎?躲不掉的話,那就面對吧。”他一邊說一邊喝著酒,然後起身離開了。

祝英臺和祝英栩默默地站在那裡,回味著孟大叔的話。他們開始思考自己內心的情感,是否應該勇敢地面對而不是逃避。

在書院裡,梁山伯憑藉他的真誠和才華打動了王大人。王大人原本打算將他的品學評為優等,但這時陳子俊走了過來,告訴王大人梁山伯是謝安謝丞相看好的人。

王大人與謝丞相向來不和,聽到這個訊息後,他對梁山伯的品狀排行已經公示了,王大氣憤的將之前梁山伯已經公示的品狀排行撕掉了。

王卓然因此恨上了梁山伯,想盡辦法要將梁山伯趕出書院。

祝英臺和祝英栩來到五柳先生的墓地,為五柳先生清掃了墓碑,並敬上了酒水,以表達對這位賢者的敬意。在向孟大叔道別後,她們決定返回書院,去面對自己的感情。

在書院中,陳子俊與王大人聯手,為刁難梁山伯出了一道難題。他們要求梁山伯為王大人打洗澡水,卻把所有缸裡的水全部倒掉,將缸全部打破,再讓梁山伯一天時間內重新去山下取水。

祝英栩和祝英臺回到書院後,向山長和山長夫人彙報了陶淵明的死訊。這個訊息讓山長夫人悲痛欲絕,差點暈了過去。大家這時才知道,陶淵明竟然是山長夫人的表兄。書院裡瀰漫著一陣悲傷的氣氛。山長見狀,讓祝英栩和祝英臺先回去休息。

正當梁山伯一籌莫展的時候,祝英臺突然出現了。她走到梁山伯身邊,輕聲說道:“山伯,我來幫你。”

兩人互相傾訴了對對方的思念之情,祝英臺關切地詢問梁山伯為何在修補水缸。梁山伯告訴她,因為書院裡的水缸都漏水了,需要修補。祝英臺隨即表示願意幫助梁山伯一起修補水缸。

梁山伯感慨道,如果山上能有水源就好了,這樣大家就不用頻繁地上山下山去挑水了。祝英臺聽後,忙說她和祝英栩在回程時在後山發現了一處泉水。她提議帶著梁山伯一起去山上看看那處泉水。

到了山上,祝英臺帶領梁山伯來到了發現泉水的地方。梁山伯仔細觀察了泉水的流勢,然後有了一個主意。他想用繩子將一截截的竹子連在一起,形成一條管道,將泉水引入書院。

祝英臺非常贊同梁山伯的想法,兩人便開始動手實施這個計劃。他們找來足夠的竹子,用繩子連線起來,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管道。

而另一邊祝英栩和祝英臺分別之後就去找馬文才了。馬文才這個時候在蹴鞠場上踢蹴鞠。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漫威:開局涼冰,成為託尼乾媽!

水墨畫千城

鬥羅同人文之我是唐三的孿生兄弟

唐四

抗戰:開局百萬自爆無人機

我有話要嘮

公路求生:我有大黑牛

言九心

俠嵐之黑化輾遲

張玄舟

王者之世界冠軍

破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