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天剛矇矇亮。

永興帝就抱著沈雲瑤去上朝了。

永興帝踩著紅地毯,抱著沈雲瑤金步搖前往大殿上朝。

他身穿金衣,頭戴玉冠,幾近走過大堂時揚起的煙塵都被他的氣場瞬間鎮壓。

而沉默的沈雲瑤則被束縛在他的懷中,顯得既無助又嬌弱。

大殿裡肅殺而又莊嚴。宏偉的柱子和富麗堂皇的壁畫,在永興帝的身邊去失去了本該有的浮誇和華麗,而是展現出更為嚴肅的一面。

就連西牆上哪一尊主持賢文的像頭也是精神集中,嚴肅端莊地佇立在那,似乎對於屬下的臣民們已經不容有一絲的半點的寬容。

永興帝抱著沈雲瑤走過殿前,士兵也都豎立方陣,沉莊而又不失威懾的氣息散發了出來。在滿朝文武的注視中,永興帝站在金龜椅上,展現出了一襲的沉穩。

當初永興帝抱著三歲半的九公主沈雲瑤去上早朝,這個場景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陣微妙的騷動。儘管如此年幼,沈雲瑤已經因其出身和地位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永興帝的意圖很明顯,他希望從小培養女兒對國事的敏感度,儘管她還只是一個稚嫩的孩童。

可是現在,沈雲瑤已經是北昭的驃騎大將軍,加丞相。

是故再也沒有人懷疑什麼。

滿朝文武低著頭,誰也不說話。

生怕說句話,就九族不保。

是故朝堂內,文武百官肅立兩旁,每個人的表情都盡力維持著嚴肅和莊重,但內心無不破口大罵:陛下這個孫子,被皇后拿菜刀追了三十六公里,還沒出氣呢!

今天上朝,果然又把沈雲瑤給帶來了!

陛下不開心,我們滿朝文武就得九族的腦袋搬家唄!!!

憑什麼?!

永興帝的目光如同往常一樣銳利,他環視了一圈,似乎在無聲地告誡眾人,即使在他最近身體不太行的情況下,他的權威和對國事的關注絲毫不減。

沈雲瑤坐在父皇的懷中,小手緊緊抓著永興帝的龍袍,她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周圍這些穿著華麗官服的大人們。她的稚嫩之聲不時響起,問著一些童真無邪的問題,而永興帝則耐心地為她解答,試圖讓她理解這些複雜的政務。

隨著朝會的進行,大臣們開始彙報國事,從稅收到農事,從邊疆防禦到內地治安,每一項議題都需要永興帝的審視和決策。沈雲瑤聽著聽著,漸漸地,她的小腦袋靠在了父親的肩膀上,睡意朦朧地閉上了眼睛。

永興帝感受到女兒的體重輕輕地靠在自己身上,他的心中湧起了一股莫名的柔情。他知道,沈雲瑤還太小,無法真正理解朝政的複雜,但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她將清楚,什麼才是帝王之術!

朝會結束,永興帝輕輕抱起熟睡的沈雲瑤,緩緩站起身來。他的動作溫柔而緩慢,生怕驚醒了這個小小的夢者。他對著大臣們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可以退下。

“諸位愛卿,今日的朝會就到此為止。”永興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希望朝堂的袞袞諸公記住一句話: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百姓吃不上飯,就會用腳,來決定他愛不愛北昭!辦不好事,朕拿爾等狗頭祭天!”

大臣們齊聲應諾,紛紛退出了朝堂。永興帝抱著沈雲瑤緩步走回後宮,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對女兒的無限愛意。

日子一天天過去,沈雲瑤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

學會了裝孫子……

她才不想學什麼狗屁的帝王之術,帝王之術說白了就是愚民。帝王和普通人區別又不太大,皇族和百姓區別也不太大。

都是為了生活,皇族也會和門閥世家聯姻。

說白了,就是貧賤夫妻百事哀。

百姓如此,北昭也是如此!

有錢才能一起玩耍!

雖然沈雲瑤很不滿意這樣,但是也沒有辦法不是?

和永興帝上朝,起碼不捱揍呀!

所以,就假裝認真學習學習。

其實也沒什麼好學習的,無非就是一些帝王權術。

今天早朝下的比較早,永興帝單獨留下一些二品以上的大員,其餘全部趕走。

至於沈雲瑤也被送回了未央宮。

永興帝盯著眾人,面色頗為喜悅。永興帝表示,這幾天自己突發奇想,突然瞭解到西邊的秦國就種植筱麥。

而那裡也盛產筱麥種子。

此刻,宮廷之外的百姓們因為上次朱顏那個飯桶導致的大冰雹,造成莊稼絕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農田荒蕪,糧倉空虛,飢餓和絕望在人們心中蔓延。在這樣的背景下,永興帝發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命令——他敦促滿朝文武去秦國買種子。

這個命令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文武百官,習慣了錦衣玉食,對於農事自然是知之甚少。

然而,永興帝的話語中充滿了力量和信念,他的聲音彷彿有一種魔力,能夠穿透每個人的心房:“種子,是希望的象徵,是我們未來豐收的起點。今日我們播下的每一顆種子,都是對抗災難、恢復繁榮的堅實基石。”

“不去的,朕保證讓你們過的舒舒服服的。”

滿朝文武被逼無奈,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關係,聯絡通了去秦國的路。

而且永興帝也開出了市場價十倍的價格,直接懸賞公告,購買筱麥種子。

一時間,北昭的道路上,都是疾馳而過的快馬和牛車。

一車車,一船船的筱麥種子,不到半個月,就到達了北昭的京城。

這一切沈雲瑤並不知道。

永興帝也是前幾天突然聽見了沈雲瑤在心裡叨咕著說,筱麥種子,秦國就有。於是永興帝便安排人八百里加急,去尋找,果然和沈雲瑤心聲說的一模一樣。

往後的日子裡。

永興帝不僅僅是口頭上的鼓勵,往後的幾天他還親自帶頭,走下御座,走進了田野。

他的動作優雅而堅定,親手將種子撒入泥土,那是一幅多麼動人的畫面!

朝臣們被這一幕深深打動,他們開始效仿皇帝,紛紛購買種子,甚至親自下田耕種。

這一行動迅速傳遍了整個國家,從京城到偏遠的鄉村,從富饒的平原到貧瘠的山區,每一個角落都響起了播種的聲音。人們的臉上重新綻放出笑容,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有了種子,就有了希望,就有了明天。

解決了京城周邊地區,百姓吃飯的問題,永興帝的愁心事也就沒了。

永興帝最近忙過了之後,休息了一番。準備開始著手解決幾個大的問題。

第一個就是拖了很久很久的科舉考試的問題,這個問題幾個月前,就提了出來,可是一來永興帝因為太皇太后的事受傷,因為許嬪的事勞累,因為被皇后爆發身體虛脫,又因為京城周邊顆粒無收而苦惱,故而科舉的事一拖再拖。

最近是要考慮一下了。

第二個就是三公主沈聞鶯和魏國皇子的事。

由於永興帝很忙加受傷。

魏國皇子在北昭京城已經住了小三個月了。

再晾著魏國皇子,多少有點說不過去了。

當初永興帝是動了心眼了,因為魏國和趙國的戰爭並沒有結束,所以他趁機自己受傷,選擇觀望。

此刻,兩方都已經筋疲力盡,趙國慘敗,但是最終守住了趙國的都城,魏國雖然奪取了很多趙國的土地,但是精銳傷亡也特別大,所以這會的魏國和趙國,都是急需休養生息的。

既然如此,永興帝討價還價的底氣就更強烈了。

第三個就是上次在忠王府,以及後續處理鎮國公的時候,加上後來華貴妃的生母東方大鵝,都不約而同的將唯一一個共同點,指向了京城外邊的大相國寺。

那個地方,很有問題。

而靈隱寺的苦無禪師,也同樣是大相國寺的苦若禪師的師兄弟。

這兩個禿驢,幾乎控制了整個北昭京城周邊的和尚,他倆問題很大,永興帝打算不太忙的時候,要收拾收拾情緒,對那群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和尚,進行一些思想上的教育,或者……

全部弄死的生死教育。

這是幾個永興帝覺得自己要親自處理的問題。

還有一些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但是並沒有完全清除隱患。

諸如太師許家的問題,這個問題太過久遠,許家樹大根深,太皇太后雖然被永興帝軟禁了,太師許懋德也已經在家養老了,但是許家一天沒倒的徹底,就會對北昭形成威脅。

諸如華貴妃的問題,更是搞的一團糟糕。華貴妃的生母東方大鵝雖然被抓了,但是也沒有定罪呢,皇后那邊鬧得厲害,華貴妃同樣也鬧得厲害。

永興帝就很難抉擇。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以前遺留下來的一些歷史難題。

華貴妃的巫蠱之術,雖然傷害性不大,但是侮辱性極強。而且仗著父親是駐守邊關的撫遠大將軍,所以我行我素,根本不把皇后放在眼裡。

連永興帝也感受到了來自華貴妃深深的惡意。

但是很多時候,永興帝又有一些力不從心。他相信,只要自己還活著,華貴妃是折騰不起來的,可是萬一某一天永興帝自己嘎了,那麼北昭以後,仍舊會因為門閥世家的實力過於龐大,而陷入內耗之中。

但是處理有兵權的大臣,一定要慎之又慎,一不留神,就會出事。所以永興帝選擇隱忍,緩而圖之。

剩下的問題也還是有的,諸如四公主的問題,諸如丞相人選的問題,諸如很大大臣辦事不利的問題。

還有很多永興帝父皇留下來的爛攤子,真的很多很多。

而其中,最嚴重的便是門閥世家的問題。

門閥制度是一種以家族出身為社會分層基礎的體系,特別是前朝時期,這種制度尤為顯著。門閥世家因世代積累的政治、經濟資源而享有特權,這往往造成了社會階層的固化,導致非士族出身的人才難以獲得相應的社會地位和權利。

由於門閥世家的權力過大,可能會影響到皇權的穩定性,皇權過度依賴門閥世家支援的情況。

因此,永興帝試圖透過改變現有的門閥制度來集中權力,並選拔更多非門閥背景的人才進入官僚體系,以此來平衡和削弱門閥勢力。

總的來說,永興帝對門閥世家的不滿是基於維護皇權穩定、促進社會公平以及選拔人才的考量。

門閥世家往往擁有龐大的土地、財富以及由此衍生的影響力。這些家族世代沿襲,形成一種幾乎不可逾越的社會等級制度。對於永興帝這樣的帝王而言,門閥世家不僅是潛在的威脅,也是改革的障礙。

門閥世家由於其地方勢力龐大,有時會朝廷產生競爭甚至對抗,這對於想要加強集權的永興帝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而且門閥制度造成的社會不公使底層民眾不滿,有才能但出身低微的人難以獲得上升的機會,導致社會矛盾加劇。

門閥世家控制著大量的土地和產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社會經濟資源的壟斷,小農經濟難以發展,社會經濟發展缺乏活力。

並且由於過於依賴血統和家世的選拔機制忽視了個人能力和才幹的培養,這可能導致社會整體文化素質的下降和創新能力的缺失。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永興帝準備透過擴大科舉考試的範圍和影響,讓更多非門閥出身計程車子有機會進入官僚體系,打破門閥世家對高階官職的壟斷。

所以,針對這一個的情況。永興帝,對於這次科舉考試,格外上心。

他力排眾議,不再把科舉考試固定到鄉試等看文章的那種節奏。

而是出了一張特殊的考卷,誰都可以參與的考卷。

甚至已經為官的人,也可以參與。

完成那個永興帝設定的命題,都有機會參加秋闈。

考卷的題目比較簡單:如何國富民強。

這個題目一出來,朝野上下是議論紛紛。

上到滿朝文武,下到走卒販夫,都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

而且無論回答的如何,都可以上達天意,由永興帝作為裁判,來判決,回答問題的人,有沒有資格參加秋闈。

永興帝直接一個也不看,將數萬份關於如何國富民強的書信以及帖子,全部交給了後宮的八百個妃子,一個人分一百份,規定每個妃子一天看十份,並且要認真的寫出觀後感。

此事直接讓後宮的八百嬪妃直接氣的罵娘。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緣系開封

沐藍汐月

穿成惡婆婆後,我爆紅娛樂圈

阿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