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好啊,想不到太子也開始培養自己的親信了,不錯。”

“這些人能力如何?各有何過人之處?”

朱元璋對這個太子黨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朱標在眾人的簇擁下顯得愈發得人心,這讓朱元璋心中滿是寬慰。

身為一國之主,朱標必須要具備攏聚人心的手腕。

朱元璋暗自期盼,朱標能如同趙行一般,掌握那統領全域性的高超技藝。

聞聽朱標已悄然形成自己的勢力團體,對朱元璋來說,無疑是個意料之外的喜訊。

看起來,朱標並非那般迂腐不化。

須知,朱標自幼沉浸於儒家文化的薰陶,深受孔孟之道的影響。

若非這些年在趙行身邊耳濡目染,他或許至今仍堅信儒家之道無可挑剔。

郭英見朱元璋面露喜色,連忙添言:“陛下,方孝孺,黃子澄他們均為儒門出身,還提議請來了有功之臣齊泰,以及方孝孺自己做皇長孫的導師。”

“太子聽聞方孝孺跟齊泰才情過人,便欣然應允了。”

然而,郭英話音剛落,朱元璋的眉宇間便浮現出一絲憂慮。

怎麼這儒生的影子又冒了出來?

這群儒生,還真是糾纏不休。

早年未能徹底清理門戶,難道還真有死灰復燃的一日?

此刻,朱元璋終於領悟了趙行昔日的忠告。

儒家思想千年流傳,豈是朝夕之間就能連根剷除?

此事需徐徐圖之。

“有趣,嶄露頭角的又是一群儒生。”

“不過,他們也並非全無可取,只要其行為未觸及朝廷根本,姑且留他們一命!”

“但督查司務必加強監視,一旦發現不軌,即刻處置,不留情面。”

既然他們擁護的是朱標,那就暫時留下。

朱元璋此舉,意在借他們之力平衡朝綱,制衡趙行一脈的勢力。

無論官有多大,權有多重,都需有所約束,朝堂之上,絕不容許一家獨大。

這,便是帝王的權謀之術!

朱元璋心中漸漸有了譜,對那些讀書人心中所想,他已然揣摩得八九不離十。

留下他們,不過權宜之計,倒並非真把他們視作不可或缺的瑰寶。

“再者,那幫藩王的動向要盯緊了,半分鬆懈不得。”他又補了一句。

藩王私自帶侍衛超標之事,如鯁在喉,始終讓朱元璋難以釋懷。

若非當時不在現場,他寧願親自給那些藩王一個難忘的教訓,哪裡會像趙行那樣輕輕放下。

然而此刻,他無意舊事重提,但若再犯,絕不輕饒。

“微臣遵旨。”

郭英正欲退出,不料與進門的朱標迎面相遇,隨行的還有趙行和工部尚書刁光鬥。

朱元璋見朱標到來,便打發郭英離去,無需久留。

他的一系列安排,不願朱標知悉過多細節。

隨後,朱元璋目光轉向趙行和刁光鬥:

“太子監國期間,你們兩個怎麼來了?”

“難道有什麼是太子處理不了的難題?”他眉間微蹙。

朱標監國已有時日,處理政務井井有條,朱元璋心中頗為滿意。

朱標連忙施禮回答:“父皇,工部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經六部及內閣審議,均認為可行。”

“特請父皇過目稽核。”

紡織業在趙行指導下實現自給自足後,朱元璋早聞大明織物遠銷四海,此時聽聞工部又有新策,不由興起。

“看樣子,你們是預備全面開花,但利弊皆思量周全了麼?”

作為帝王,朱元璋慮事周全,從不盲目跟風。

刁光鬥趕忙回道:“六部審議時,已詳盡考慮各種可能,且預設了應對方略。”

“此次推動的產業,直接關聯民間生活之根本需求衣食住行。”

“唯有民眾基本生存無憂,大明的根基方能更加牢固。”

“根基固,則大明邁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指日可待。”

談及大明未來,刁光鬥難掩喜悅之情。

工部的規劃顯然勾起了朱元璋更深的好奇。

大明現今主要依靠海外貿易支撐經濟。

而今,隨著趙行的引導,重心漸轉至國內產業的培育。

紡織與旅遊業的興起,已成大明經濟的兩大柱石。

但這顯然遠遠不足。

大明人口激增,物資需求也隨之劇增,意味著發展速度必須超前於人口增長率。

住房短缺已現端倪,連新城區的樓盤一開盤便被哄搶一空

。加速發展,迫在眉睫。

“甚好,看來趙行在北平之言,諸臣確有聆聽入心。具體是哪些產業關乎民生基本需求?”

朱元璋對刁光斗的能力深信不疑,對其發展目標並無異議。

刁光鬥見朱元璋興趣盎然,心中歡喜:

“陛下,此番發展的關鍵,在於糧食生產。”

“土豆引入後,產量確有顯著提升,但面對人口暴漲,糧食依舊捉襟見肘。”

“且大明糧食種類單一,故工部擬拓展糧食產業。至於詳情,請趙大人向陛下細說,因這需科技支援。”

提高糧食產量?

大明竟面臨糧食不足?

朱元璋一時錯愕!

在他的印象中,大明國泰民安,糧食問題從不曾成為困擾。

為何竟嚴重至此,需當作重大課題對待?

朱元璋一直堅信,大明如此繁華,不應遭遇如此危機。

況且海外貿易暢通,何以糧食問題需如此大費周章?

朱元璋疑惑不已:“大明之繁榮,遠勝古昔任何盛世,彼時未聞饑荒,何以今日大明卻現糧荒?”

“是不是你們統計有誤,抑或戶部早有問題而不自知?”

朱元璋神色嚴峻,語氣凜冽,幾近質問。

刁光鬥等臣子面面相覷,皆無言以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質疑令他們措手不及。

此時的朱元璋,幾乎是無人敢攖其鋒。

就連太子朱標,在這當口也慎言謹行,不敢多有議論。

然而,他人內心的畏懼,並不代表趙行會有所退縮。

或許在整個大明王朝之中,唯有趙行敢於在朱元璋怒火中燒之時,毅然挺身而出,仗義執言。

“陛下,查無實據前,不要輕率定論哪。”

“陛下自是無需憂慮皇宮食材,但戶部之統計,乃是歷經周詳查證方得出的結論。”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世綠林傳

易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