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農村老家上小學,冬天是極其難熬的。西北風呼呼的颳著,坐在教室裡,腳是麻的,手是僵的,連讀書時哈出的氣都是白的。

那時,對我們小學生來說,最難最怕的就是早上穿衣起床上學。大家都不願意從那溫熱的被窩裡出來。但沒辦法,書總是要念,要讀的,學總是還要上的。從早上起來,大人一遍又一遍的先是叫,然後是喊,最後是吼,再不起來就是直接從被窩裡拎出來。

就在家家為早上叫不動孩子而感到頭疼時,我的奶奶卻想出了一個讓左鄰右舍都拍手叫絕的辦法--麵疙瘩湯引誘法。

奶奶早早起床,做美味的麵疙瘩湯。我一聞到麵疙瘩湯的香味,不用大人叫,自己就從被窩裡爬出來,穿好衣服,喝奶奶親手做的美味撲鼻的麵疙瘩湯。家鄉吃飯有吃飯的規矩,不準趴在被窩裡吃飯!如果起不來床,奶奶也不會慣著我,不會留飯。

麵疙瘩湯做法極簡單。用碗或小面盆加適量麵粉,將適量打散的蛋液加入麵粉中,用筷子或手將面拌成麥粒大小麥豆狀的麵疙瘩,然後入鍋煮熟,加入適量食醋、食鹽、蔥花、香油即可食。

做麵疙瘩時,一定要用涼水,水要一點點地倒入碗內,一邊倒,一邊攪拌,做到邊倒水邊不停地攪拌,這樣麵疙瘩才會做得又小又細,入鍋即熟。疙瘩湯下鍋,千萬不要煮得時間太長,否則不但顏色全失,而且香味打折。

奶奶還會把新鮮的蔬菜切成細絲或者小塊放入鍋中,與麵糰一同沸騰著。那些小小的麵糰被放入滾水中,迅速膨脹起來,在鍋中跳躍著。看著這些可愛的麵糰在湯中飛舞,彷彿一群快樂的精靈在玩耍。

這樣一碗疙瘩湯,既有面食的香氣,又有蔬菜的清新。每一口湯都帶著奶奶的愛心和呵護。

有時奶奶還把芝麻在鍋裡炒炒,用短擀麵杖把碾碎,做成芝麻面,散在熱騰騰的麵疙瘩湯上,讓麵疙瘩湯的香味更加濃郁。

我作為家裡的“文曲星”,疙瘩湯裡還比其他人多了特別的配料——鹹鴨蛋。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鹹鴨蛋的鹹味與疙瘩湯的清淡相得益彰,使整碗湯更加美味可口。那金黃色的蛋黃和晶瑩剔透的蛋白讓我感到無盡的滿足和幸福。

我太禁不住這個誘惑了!

喝了奶奶的麵疙瘩湯,渾身上下都熱火了起來,一點都不覺的冷了。高高興興背起書包一蹦一跳的上學去了。

白天女人們圍在一起幹活時,大家話題又扯到說娃娃早起不來的事,奶奶就把我們家的麵疙瘩湯的辦法,介紹給他們。

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好。既省糧食,又省精力,還壯身體。奶奶的經驗得到了推廣,家長省心了,與兒女關係改善了。連學校的王老師都伸出大拇指,連連誇讚奶奶,說學生早上的到校情況好了許多。就因為奶奶被誇讚這個事,我在學校自豪了好久。

麵疙瘩湯還有一段傳說:北宋著名將領楊業抗擊遼國入侵,率領楊家將兵馬在雁門關外駐守,與遼軍對峙,北方下起了暴雪。冰天雪地裡,誰也沒有先動手,雙方都以逸待勞,旨在消耗對方,趁機一舉拿下。

冬天來臨了,軍糧不能及時送到。天寒地凍,眼看就要斷糧了。士兵們肚裡少食,如何上陣抗敵?心急如焚的楊業來到中軍伙房巡查。

管後勤總務的糧草官告訴他:麵粉只夠吃一週了。楊業一夜未眠,第二天親自找來伙伕問:“如果吃稀的呢?想一切辦法等待軍糧”。

聰明伙伕靈機一動,有了辦法。他先把一些土豆、蘿蔔、雞蛋、大蔥、香菜切丁放入鍋內煮熟,然後把白麵粉盛到碗裡,加入少量的水,用筷子攪拌成小碎疙瘩糊進鍋裡,最後再放了點胡麻油加入鹽等佐料,便做成了一鍋不稠、不稀,香噴噴的湯飯。

當伙伕小心翼翼地端給楊業品嚐,一碗疙瘩湯下肚,楊業品覺得熱乎乎的,渾身來了力氣,一點都冷了。

楊業讚不絕口,為這個伙伕記了一大功。由於伙食把麵粉由“幹”變“稀”,本來只能堅持一週,結果堅持了十多天,還有剩餘。此時,對面掐著指頭算宋軍斷糧的遼軍,倒是自己先挺不住嚴寒,先撤退了。

宋軍凱旋而歸。皇上要論功行賞,問楊業取勝的原因,楊業說是因為吃麵疙瘩湯。從此,麵疙瘩湯名聲大噪,從軍中傳入民間,麵疙瘩湯風靡三晉大地,迅速進入了普通百姓家。

現在,每當我回到家鄉探親,奶奶還會為我做一碗疙瘩湯。那份滋味卻有著無法言喻的美好。每次吃到這碗疙瘩湯時,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時光。

現在,在城市生活中,我也開始學著做疙瘩湯。雖然沒有奶奶手藝好,但透過自己動手製作這碗美食,能夠勾起對家鄉和童年的回憶。每次吃到自己做的疙瘩湯,我都會感到一種滿足和成就感。

童年的那碗疙瘩湯,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它不僅帶給了我美味,更讓我明白了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重要性。無論走到哪裡,這份美食散發著家鄉的氣息,讓我時刻懷念著那段純真而快樂的時光。

那是家鄉的味道,愛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

它不僅滋養了我的身體,更滋養了我的心靈。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成為炮灰,我手拿劇本躺平

君臨JUN

行醫奇遇傳記

清風書齋

國運,千面萬相

風從林

糙漢的腰不是腰,總裁奪命的彎刀

國服貂蟬富得流油

黎明陷落前

齊殊

攤牌了,我掉進了大佬窩

是幻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