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先生是我散文的“啟蒙”老師,他的文章平和風趣,沒有晦澀詞句與故作深奧。他寫枸杞,寫山丹丹,用極致乾淨、簡單、真誠的文字描摹人世間的一草一木,去展現我們未曾發現的美,用淡然閒適的語言,點拔花草背後隱藏的真理,我只覺得心靈受到淨化。

初讀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端午的鴨蛋》,使我有一段時間對鹹鴨蛋產生了近乎狂熱的興趣;《昆明的雨》使我每次吃菌類食品的腦海中自動播放:青頭菌、牛肝菌、羊肚菌……味道鮮美,無可相比。

他寫槐花,不僅寫它的甜蜜、潔白,還寫了採蜂人漂泊又浪漫的生計,寫跨越秦嶺淮河,攪動二十年歲月的愛情,寫不圖功利世間至純的祖孫情。

他對待任何未知的人或事都有極美的想象,極浪漫的描繪。

在常人眼中,養蜂人生活東奔西泊,居無定所,整日為生計四處奔走,或許太累,有太多不定的意外,不值得去過。而他將其認為是在追求鮮花的路上,多麼美啊!因為知道前方一定有鮮花、希望,所以路上的坎坷也甘之如飴,一切小的挫折也成了一種享受,這更是一種積極陽光的人生態度。當下無論平淡、痛苦、居山巔或墜深淵,總要去發現未來的希望。正如汪先生言: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嘛呢!

汪曾祺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巨匠,他出生於一箇舊式的地主家庭,母親早逝,年幼的他深受祖父喜愛,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貢”,父親多才多藝,不但金石書畫精通還會國術,在父親的薰陶下養成了隨性且真誠的性格。沈從文曾評價汪曾祺是“一個純粹的文人”。

其經典作品《人間草木》被譽為散文中的珍品。汪先生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敏感的心靈,透過對草木之物的描繪展開了一幅幅別具特色的人生畫卷。《人間草木》是一部抒情、明朗的優秀隨筆,展現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傳達出哲學性的藝術思考。

崢嶸動盪的時期,即使苦難,一樣可以將生活過得活色生香。汪曾祺歷經坎坷,卻永遠像個孩子一樣,永遠用最童真、最純粹的眼光觀察世界。即使我與作者隔著時間的差異,但依舊會被那份欣喜所感染。“隨心、隨喜、隨緣”,以從容的心情對待萬物,以豁達的態度對待萬事,是汪曾祺一直以來追求的人生態度。這樣的人生態度,是《人間草木》的靈魂。

《人間草木》是一部生動的物語,其中的每一篇隨筆都有著獨特的風格和意境。汪先生以純熟的筆觸,深度觀察了大自然中的草木之物,並將這些物事所具有的生命之力展現給了讀者。他以細碎的生命點滴,描繪草木的生長、開花、結果、凋落,再賦予它們人類的情感、意義和價值。從草木的生命觀念出發,汪先生用自然萬物之形象,闡述了人的情感、生命與宿命的關係。

《人間草木》不僅僅是色彩斑斕、情感豐富的藝術品,更是一部對人生本質進行哲學性思考的隨筆。汪先生以對草木之物的敏銳觀察作為人類生命之旅的鋪墊,思考了人的存在、人命的意義、人生的幸福。他以草木植物的生命之旅迴響人類生命之旅,讓人們看到自然中的真善美,領略到生命中的溫暖與深意。在草木的生命之路中,汪先生反覆強調,不管是草木還是人,都必須承認自己本質上是有限而微小的,但也必須意識到萬物間相互依存、相互迴圈的真諦。

《人間草木》是一部既富有意境,又富有深度的文學作品,它以自然之物為載體,闡述了最為實在的人生哲學。它將繁瑣的人生道理濃縮成簡潔而深刻的文字,啟示人們如何在紛雜的人生道路上,得到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毫無疑問,《人間草木》是一部值得每一個讀者品味與細心體會的經典之作。

能遇好書,何其有幸。這本書帶給我的是如雨後新葉的清新、繁忙緊張中的閒靜,教會我的是用纖細敏感的內心去觸控世界,描繪世間各色。這些生活的箴言,最簡單,卻也最深刻。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後,我再也不當窩囊廢!

笑一笑就會好

在平行時空裡我找到了我的後半生

芋青

打倒賤狗資本家,紅翻絕美小糊咖

吾無二

名柯之你們不要靠近我啊

落月星野AAA

鬥破:蕭戰也有老爺爺

我想吃烤腸

喜歡雅羅魚的耶穌的新書

喜歡雅羅魚的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