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天氣,已經很冷了。

洪水退去不久 ,有水的地方就凍上了。

在水裡的屍體,處理起來很不容易。

楊刀還是讓楊家兵砸開冰 把屍體弄出來燒了,以免屍體腐爛以後,出現疫情。

為此,他還讓人在峽谷內撒了生石灰,明確告訴初一他們,大洪水,大疫情發生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用生石灰消毒。

不管別人信不信,初一他們肯定是要相信的。

這一仗,打得北戎一下子老實了。

本來,太子與三皇子爭奪皇位,打了幾年, 北戎國力大減。

這五萬大軍,是太子東拼西湊,好不容易才組建起來的。

沒想到,一場洪水,幾乎傷亡殆盡。

當察裡雷帶著不足三千人,垂頭喪氣的回到了京城,太子當場氣暈過去了。

隨後,把察裡雷的職務撤了。

沒辦法,察裡雷的父親,是北戎的丞相,是太子打敗三皇子的最大功臣。

太子只好忍了。

他知道,風城,是沒有能力再攻打了。

不過,還是對外散佈,明年開春以後,太子將率十萬大軍,征伐風城,為北戎五萬將士報仇。

這話,北戎老百姓可能會相信。

他們總會認為,朝廷有無數的錢,還有無數的兵。

但北戎朝廷所有官員,都知道是虛張聲勢。

北戎,已經沒有能力再戰了。

至少,不能再進攻風城。

楊刀聽到傳聞,也不相信。

五萬大軍,以北戎區區三百萬人口來說,不是極限,也差不多了。

何況,他們已經打了三年。

十萬大軍,哪怕北戎人實行的是全民皆兵,也不可能很快就湊起來。

那是人,不是東西。

一個人不是說長大就能長大的。

這不是楊刀的胡亂猜測,而是有根據。

那幾百個北戎兵俘虜,十五六歲的孩子,都有七八十人,已經接近三成。

北戎朝廷,總不能把十三四的孩子都拉上戰場吧。

楊刀根本沒當回事。

等北戎兵再次打來,說不定他已經完成了自已設想。

這一仗,最鬱悶的是張樹。

因為要運投石車,連弩到風城,他緊趕慢趕,等到了風城,仗已經打完了。

他連個毛都沒有碰到。

後來清理戰場的事情,都是他的活。

初一,石虎看到他,就喊他收屍大將軍。

如果不是看他們兩人都傷的不輕,還有可能打不過,他非與初一,石虎比劃比劃不可。

張樹沒有在風城太久,就回到了臨城。

楊家軍大勝,北戎,大樹國來投奔的百姓更多了。

特別是北戎百姓,北戎打了三年仗,成年男子死了一大半。

十五六歲的男孩子,都要去當兵了。

再加上邊境的百姓,與大樹國本來說不清道不明。

到風城有房子,有糧食,不用捱餓,誰不願意。

到了年底,風城與臨城的人口,已經突破了十萬。

楊刀一算,風城官府,還有各位大仙囤積的糧食,供應十萬人吃喝,就有點吃緊了,最多支撐半年。

幸虧金子多,銀子多。

楊刀派人到各處聯絡糧商,只要把糧食送過來,公平交易,風城,臨城會照價全收。

只要是在新糧下來以前送到的,全部有效。

由於之前的幾次信譽良好,大樹國,北戎,大梁國,甚至是大烈國的糧商,都在想方設法的往風城,臨城販賣糧食。

到了之後,官府熱情招待。

價格還會比他們當地的糧價適當高一點。

每年冬天,人們都不願意出門。

但是今年,很多人都在往臨城,風城趕。

有運送糧食。

有來準備做生意的。

更多的,是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準備投奔平北王的。

畢竟,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窮人。

楊家兵會在地界,熬製有稀飯。

只要進入地界,就會有稀飯喝,讓他們先活下來,然後再繼續趕路。

邊界距離臨城,最近的也有七八十里。

這一決定,是因為楊刀得知,有一家五口,在距離臨城還有十里地的時候,一個老人再也支援不住,餓死了。

楊刀非常自責,發誓在風城,臨城的地界,再也不許餓死一個人。

於是,舍粥的大鍋,就支到了邊界。

本來這一規矩,執行得好好的。

可是在黃家坡舍粥計程車兵李大膽,感到這個規矩,很不合理。

因為黃家坡屬於臨城。

坡下面是大樹國的宓縣地界。

餓得渾身無力,累得精疲力竭的百姓,要到黃家坡,必須再走一里多地的上坡路才能喝道稀飯。

看了幾天,終於忍不住了。

很多人不知道爬了多久,才能爬到黃家坡。

在下面舍粥,難道就不行嗎?

咱們借用一下地皮,又都是大樹國的,不犯法吧。

於是,李大膽就私自做主,把粥鍋設在了坡下面。

這一來,效果果然好了許多。

周圍宓縣的百姓一看,這鍋都支到這裡了,不行,他們也要領糧食,領錢。

因為平北王說,只要進入支大鍋的地界之內,就可以領糧食。

大鍋支到這裡,他們已經在了,當然要領糧食。

於是,眾人就跟著村長,去了臨城。

發糧食一看這架勢,也不敢做主,就去問張霆。

張霆也不能拿主意,於是問張樹。

張樹直接過去問道:“你們是臨城人,還是宓縣人?”

村長也機靈,急忙說是臨城人。

於是,張樹當場給他們上了戶籍。

這一頓操作,把張霆都看呆了。

於是,村長就領著眾人開開心心的回去。

結果,一下子就傳開了。

第二天,宓縣的許多百姓,來到舍粥的大鍋前,求李大膽再把鍋向前移動個三五里地。

“兵爺,前面有一座房子,雖然破舊了一些,但是晚上好歹能遮一遮寒霜。”

“對,對,那裡提水,也是方便的,不像這裡,還要上下坡。”

連求了兩天,李大膽真是大膽,果真把粥鍋又向前挪了五里地。

於是,又有幾百口人領到了糧食。

這下子,傳得更遠了。

這天晚上,到了凌晨時分,確定不會再有人過來了,於是大家就睡了。

第二天,李大膽忽然被人搖醒:“大膽,大膽,粥鍋被人偷跑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山河美豔之偃花

亭亭玉立的東平懷王

快穿之炮灰以抱制暴整頓位面

餘暉璃茉

從小說變成現實開始

末班

相逢便夠

澤小光

清冷仙君俏公主

有點麻了

Z總駕到,嬌妻腐乳哪裡逃

東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