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且說葛先翁見到這怪物,不禁大喜過望,原來這怪物正是那盜走長生不老丹方的山魈,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卻未費功夫,尋他不著,找他不到,卻在此處相遇。

葛先翁大喝一聲:“好山魈,偷了俺的秘方,今日看爾還往哪裡逃,快快將仙方交出,本道爺有好生之德,便饒爾一條性命,如若不然,休怪俺仙術無情。”

那山魈知他道法高深,便跪倒叩頭,央求道:“求仙師饒吾一命,那長生不老丹方現存放在牛角洞中,本是俺在守護,是那蜈蚣大王差人找吾來助他一臂之力,說已尋到煉丹的藥引,俺卻不知是道爺您來到此地?”

葛先翁問道:“那蜈蚣精現在何處?那些被捉之人現在如何?如實道來,本道爺就饒爾一命。”

山魈答道:“這樹洞下便是那天龍洞入口,原本那蜈蚣大王做法,將這裡變成華麗宮殿,現在才是原般模樣,道爺要想尋他只可從這裡入洞。”

葛先翁尋思片刻對山魈道:“那你就前面帶路,記住,休耍甚花樣,如若不然,俺便一佛塵要爾性命。”

那山魈眨眨小眼,縮縮脖徑,轉身便往樹洞中鑽去,葛先翁不敢怠慢,隨他鑽入洞中,在洞中穿行一段,前方豁然開朗,葛先翁抬眼觀瞧,原來正是前番那座洞廳,只不過現在已在地下,只見燈火依舊通明,卻不見了木娃等人的蹤影?

葛先翁停住腳步,向那山魈詢道:“那些人都去了何處?那蜈蚣大王又在哪裡?”

山魈詭秘一笑,指指這空蕩蕩的大殿,說道:“蜈蚣大王就在這大殿之上,難道葛先師還未看到?”

葛仙翁不禁四處尋望,卻不見那蜈蚣精的蹤影,便轉首欲對那山魈斥罵,誰知這一轉首,不禁大驚,卻原來那山魈已然不見,站在他身前的竟是那蜈蚣精,葛先師大驚之下卻未慌亂。手中拂塵隨即揮出,直搗蜈蚣精面門。

那蜈蚣精化道紅影避開佛塵,陰惻惻笑道:“葛老仙師,何必如此,依我看咱還是化干戈為玉帛,你老還是助我煉那長生不老丹才是正道,如若不然,憑你那點道行,恐不是吾的對手,豈不枉丟了性命?”

葛仙翁怒道:“好妖孽!竟敢變作山魈欺哄本道爺,太也的可惡,如不能降服爾這妖孽,俺還算得甚麼仙師?休走!看吾手段。”

話聲未斷,葛先翁右手拇中二指一掐,口中唸唸有詞,說聲變,霎時身旁的青毛獅,立即變成一隻巨大啄木鳥,張開巨喙,猛啄蜈蚣精,蜈蚣精大驚,伸開十八隻腹足,一陣亂竄,鑽入洞壁的石縫之中,不見了蹤影。

葛仙翁見又跑了那蜈蚣精,不禁有些氣惱,收了青毛獅原形,又在洞中仔細尋找一番,想尋到其它路徑,卻是一無所獲,正欲從原路退出,忽見從四面八方飄來陣陣霧霾,陣陣香氣也隨霧霾鑽入鼻孔,葛仙翁猛然驚醒,道聲不妙,急忙從兜囊中摸出一粒丹藥,放入口中,又給那青毛獅吞了一粒,這才盤腿坐在地上,調息運功,正在此時,只聞一聲轟然巨響,葛仙翁與青毛獅所待之地,突然塌陷,人獅一同落入陷阱之中,此時那蜈蚣精咯咯笑著來到大殿之上,四周排列眾小妖,蜈蚣精仍是那嬌女模樣,命小妖將木娃等眾人重新押上大殿,木娃等再看,不光摩羅娃已被擒住,就是那葛仙翁和青毛獅也已被繩捆索綁,成了階下囚,木娃不禁搖首嘆息,暗道慚愧,未料到這蜈蚣精妖法如此厲害,空有一身本領,難以施展。

再說蜈蚣精坐在大殿之上,洋洋得意,命小妖重新給丹爐加火添柴,把那水燒得鼎沸,又命將木娃等四個娃娃灌了迷魂湯,剝去仙衣,扔到池水中清洗乾淨,便欲投入沸水中煎熬,製成藥引。正在此時,忽聞洞外傳來一陣歌聲,那歌聲唱道:

天下奇事多又多,老鼠拖貓上燭桌。書痴滿山掠海馬,雞仔倒步踩死鵝。尼姑背嬰埂間走,道士厝頂摸田螺。和尚偷葷窺婦澡,爹孃乞討兒安樂。­道高一尺魔一丈,冬去春來不開河。

蜈蚣精聞聽,不禁怒道:“何人膽敢在吾門前如此放肆,小的們!給我到洞外拿來這唱歌之人。”

話聲未斷,只聽有人答道:“不勞大駕,俺自來也!”

隨著話聲,只見兩人走進洞內,一個小童子,另一個乃妙齡少女。四個娃娃一見這二人,都不禁精神一振,知這二人非是凡人,定是仙道一族。

只見那妙齡女郎對蜈蚣精一笑道:“俗語說得好,多行善事少作惡,一切生靈都遵照,作惡太多終有報,如今時辰正正好!爾這妖孽,在此地殘害生靈,不知多少男女老少慘死你口,不知多少飛禽走獸牲畜牛羊吞入你腹,這雲臺境地被爾糟蹋的屍橫遍野,白骨如山,方圓數百里荒無人煙,爾更在此豢養毒蟲,吞吃路經行人,從不放過,而今又要煉甚麼長生不老丹,還要用這四個娃娃做藥引,當真是惡貫滿盈,罄竹難書,今日恐就是爾的大限之日。”

蜈蚣精衝那女郎陰笑道:“好個不知天高地厚之輩,休在此大言不慚,亮出爾的身份,吾倒要看看爾是何方神聖,能有如此大的口氣?”

那女郎一聲輕笑,與那童子二人把面一抹,現出真身,但見她二人:

頂戴寶冠左手拳,右掌屈臂置胸前。拇指中指無名指,執持藥樹三昧鮮。曩(nǎng)莫三曼部馱囊,訖叉拏多羅閻劍。眉間毫相琉璃色,如摩尼珠八萬千。身紫金色四八相,皆悉影現嚴天冠。方身丈六如釋迦,雨諸七寶十指端。兩修臂如百寶色,面如彩虹掛天邊。和合為相同幻化,身諸毛孔射光藍

修善娃首先叫道:“原來是藥王、藥上菩薩現身,兄弟們咱們有救了!”

木娃一見,也不禁大喜,歡呼道:“原來是大羅金身現世,定是佛祖知曉咱們遇有大難,特差遣二位菩薩下凡,助咱們鏟妖除魔。”

那蜈蚣精一見二位菩薩現身,也是大驚失色,便要化一道紅煙,逃之夭夭,怎奈那藥王菩薩佛法高深,手中藥砵丟擲,霎時一道金光從缽中射出,照在蜈蚣精身上,這蜈蚣精霎時現了原形,只不過是只寸長大小的多腿蜈蚣。

藥王菩薩將它收入缽中,笑笑說道:“這隻蜈蚣修煉多年,已然成精,帶回去定是一味最好的藥引,可用它給天下蒼生醫患治病,好贖它作惡之罪。”

此時那藥上菩薩念動咒語,說聲“斷”,眾人的繩索應聲而斷,四個娃娃各持兵器,將洞內小妖盡皆誅之。悟能、悟淨對二位菩薩深施一禮,謝過解救之恩,藥王菩薩又起在空中,掌中一把樹種撒向四方的群山峻嶺,霎時漫山遍野生出無數三味藥林,這藥林頓時長葉生果,果落滿地,發出陣陣香氣,頓時便見無數毒蜈蚣從洞穴中湧出,到處亂竄,藥上菩薩口中吹出叄味真火,將所有毒蜈蚣盡皆燒滅,二位菩薩又同時吹口仙氣,往昔美景便又回到這雲臺境界,有詩為證:

鳥語雀聲蕩簫竹,花香嵐氣沁肺腑。

天上白雲朵朵飄,山間水色浮彩霧。

蒼翠山巒墨綠染,層林似錦滿山谷。

深邃幽靜溝溪澗,千姿百態瀉流瀑。

眾人齊齊跪倒,謝過二位菩薩點化,那藥王、藥上菩薩,口誦阿彌陀佛。

對木娃等道:“如今妖精已除,你等好自為之,休耽擱了傳經之事,吾等告辭。”

話聲未了,兩位菩薩亦然化兩道金光而去。

悟能、悟淨又謝過葛仙翁相助之恩,四個娃娃也都給他施禮!

葛仙翁苦笑道:“二位天尊,四位仙童,羞煞老朽矣!要沒有二位菩薩相助,恐連本道都難躲一劫,說來慚愧呀!”

此時,四個娃娃已然重整衣衫,憨娃對葛仙翁道:“道爺法力高深,即便遭那蜈蚣精暗算,恐也無性命之憂,可道爺還有正事未辦,難道忘了不成?”

一句話提醒夢中人,葛仙翁猛醒,衝憨娃道:“無量天尊,謝謝仙童提醒,俺這就去收服那山魈,奪回長生不老丹方。”

憨娃笑道:“讓俺助道爺一臂之力,俺曾被那蜈蚣精關在那牛角洞中,被那山魈看押,正好領您老前去如何?”

葛仙翁聞聽大喜,連連點頭。

悟能笑道:“咱們這麼多人,閒著也是無事,不如都去湊湊熱鬧!”

眾人都拍手稱是,憨娃便在前引路,眾人隨後,向山後行去,行不多時,但見前方現出一座石崖,高有百丈,石崖如刀切般直上直下,崖面光滑似鏡,並無可攀之物,崖壁的正中有一洞口,離地有數十丈高下,此時只見洞口處有一黑影。

葛仙翁一見,精神大振,點指罵道:“呔!上面的山鬼聽真,俺葛洪來也!快快將長生不老丹方交回,本道爺有好生之德,可饒爾一命,如若不然,休怪本道爺不留情面,取了爾項上鬼頭!”

葛仙翁話聲未斷,只見一道黑影從高崖上直瀉而下,眾人大驚,四面散開,各持兵刃凝神戒備,只見那黑影飛降而下。

來到葛先翁面前撲地跪倒,口中告道:“俺山魈該死,盜了您老人家仙方,其實俺已修煉千年,已有半仙之體,本對這仙方不感興趣,只是看你煉丹甚是有趣,一時頑心大起,才盜了此方,本想過把癮就還與道爺,不料見道爺心中憤怒,大有誅吾之勢,俺便趕緊逃之夭夭,卻不想在此處被這蜈蚣精打敗,為保性命,只得獻出此方,還望道爺饒過,也莫讓俺修煉千年的道行毀於一旦,這是長生不老仙方,請道爺收回。”

說著雙手捧著仙方獻上,葛仙翁伸手取回仙方。

打輯首道:“無量天尊,爾這山魈既知罪,又將仙方歸還,本道爺有好生之德,就既往不咎,但爾今後休再行這不義之事,逃命去吧!”

山魈聞聽如釋重負,又連連叩頭,謝葛仙翁大赦之恩,隨後一溜煙奔下山去,不見蹤影。

憨娃湊到葛仙翁近前,故作神秘問道:“道爺爺,你這仙方真能讓人長生不老嗎?看你們偷過去,搶回來,好像真是個寶,要真如此,能否請道爺給吾等也煉一爐長生不老丹,豈不美哉!”

葛仙翁笑道:“你這娃娃,此言差矣!雖說這不老仙方人人慾以獲之,但它卻是可遇不可求矣!一般人等服此丹丸,也就能延年益壽罷了,但想長生不老卻是不可,除非你已具半仙之體。”

憨娃聞聽,不禁嘆口氣道:“看來俺憨娃是沒此福氣了,俺又沒這半仙之體?但俺這三個兄弟還是有的,你能不能給他們服用一些?”

葛仙翁微微一笑,並未應答,八戒對憨娃瞪眼道:“爾這夯貨,敢對道爺如此無禮,你以為那長生不老丹是隨便甚麼人都能服用的?道爺是煉丹大師,他所煉丹藥給誰人服用,自有他一番道理,休再胡言,否則看打!”

憨娃伸伸舌頭,做個鬼臉,不敢再言。

此時沙僧對木娃道:“娃兒,如今妖孽已除,吾和你們的二叔父也要走了,不知你們欲往何方?”

木娃應道:“此處被這妖孽禍害的荒無人煙,方圓百里都不見人影,吾等也只好去往它方傳經了!”

那葛仙翁突然說道:“娃兒們如若不嫌棄,可否到吾的葛公鎮一遊?”

憨娃聞聽喜道:“那地方離此多遠?能不能馬上就去,俺可是飢腸轆轆矣!您老人家一定給頓飽飯吃,這才顯得盡了地主之誼。”

葛仙翁正道:“俺葛洪出身於一個沒落官吏之家,少時家境貧困,但勤奮好學,常常白天上山砍柴,賣錢後再買紙筆,晚上就用柴火秉燭,學到深業,讀書甚多,自負學富五車,後科考中第,卻只當個小官吏,晚年來在羅浮山,修道煉丹,雖大有成績,且名揚天下,被稱作煉丹大師,但那年丹爐被毀,仙方被盜,煉丹不成,便雲遊天下,一是尋找山魈奪回仙方,二是再尋一塊風水寶地,重設丹爐,設立道場。幾年前,來到這雲臺地界,尋得一處好地方,那裡河道交錯,四處丘陵,濃蔭之下得一佳泉,其水清冽,可以煉丹,後登聖頂,覺此崗巍然高聳,遙望東南,則平疇如鏡,其崗巒起伏,宛若游龍,群崗重疊,萬木陰森。聖頂山環水抱,群鳥和鳴,百花齊放,實為煉丹勝地,於是俺便舉鋤劈灶,從佳泉取仙水,在聖頂燃起爐火,開闢新道場。也是這妖孽橫行,雲臺山界的百姓,都知道俺這道場,便都逃居在此,逐漸形成了一個方圓數十里大市鎮,百姓們將吾當神供奉,吾也懸壺鎮裡,替百姓分憂解難,大家便把此鎮取名葛公縝。此鎮雖隱於深山,卻是生活安逸,不受干擾,公買公賣,恬靜舒適。怎樣?不知各位可願賞光?”

修善娃上前一躬道:“葛老仙翁盛情邀約,吾等豈能違拗,恭敬不如從命,吾等就打擾了!”說完轉向木娃道:“大師兄你看如此安排如何?”

木娃向葛仙翁一揖道:“多有打擾,還望您老見諒!”

葛仙翁手捋鬍鬚笑道:“幾位仙童能光臨俺這葛公鎮,是吾求之不得之事,不必多禮,咱這就出發如何?”

四個娃娃這才向悟能、悟淨二位拜別,悟能、悟淨又與葛仙翁拱手告辭,駕雲而去便不再提。

只說四個娃娃牽了小河馬和神鹿,鹿背上馱著被蜈蚣精至傷的藏獒犬,隨在葛仙翁身後,走下雲臺山,行有半日,見前面出現一座城鎮,待走到近旁方能看清,這是在一片山坳中建起的市鎮,鎮口有一牌坊,上書“葛公鎮”三個藍底金字,走過牌坊,便見房屋鱗次節比,街道整齊,買賣店鋪興隆,人群摩肩接踵,人們見到葛仙翁都熱情招呼,顯得對他十分尊敬。

憨娃看著街上那麼多飯堂吃鋪,更感飢腸轆轆,眼睛不離那些美食,一邊走還一邊嘟囔:“這家家飯館怎麼都有那白方糕,俺從未見過,不知是甚好吃食?咱可得好好嚐嚐!”

修善娃也湊到木娃近前低聲說道:“大師兄,你看這家家飯店門前都擺著張桌子,桌上都放著竹板,主機板上放著熱氣騰騰的白方糕,還都拿白布覆蓋,人們都拿著盆碗,採買這白方糕,真不知這是此地的甚麼特產吃食?咱們得問問葛老仙師,這到底是甚物事?”

憨娃接道:“這有何難?”說著走到一個飯館門前,衝那看門的夥計問道:“這位小爺,俺們是從遠方來的遊客,來到這葛公鎮,見此地風景秀美,人傑地靈,但有一事不明特向小爺請教?”

那小夥計上下打量憨娃一陣,可能是看憨娃相貌奇特,便有些懼怕,磕磕絆絆的回道:“這…..這…..這位小爺,你有何事要詢?”

憨娃見他那樣兒,也不禁好笑,便用手指指那白色方糕問道:“這東西是甚麼?可否是你們的本地特色小吃?”

那小夥計見問的是那白色方糕,頓時來了精神,話說的也痛快了,只見他眉飛色舞的回道:“原來你問的是它!這東西可是俺這地方的一絕,別處難尋,聽俺給你說道說道。此物是種食品,取名豆腐,乃是葛仙翁親手研製,也叫葛公豆腐,那葛仙翁在煉丹時,偶爾將石膏點人丹母液中,經千般變化便行成了豆腐,豆腐從此問世,有詩為證。”

那夥計說著用手指指店內牆上題的一首詩,詩曰:

“煉作瓊漿起素衣,漉珠磨雪溼霏霏。

出匣寧愁方璧碎,憂羹常見白雲飛。

蔬盤慣雜同羊酪,象箸難挑比髓肥。

卻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歸。”

夥計接著說道:“葛仙翁發明豆腐之後,並未滿足,他經常同飽學之士一道研究豆腐製作方法和技巧,建了豆腐作坊,傳授豆腐制工,在製作中逐步完善工具,改進配方,提高品質,同時把豆腐製作方法傳授給當地百姓,本地百姓學會了製作豆腐之術,並代代相傳,不斷改進豆腐製作工藝,嚴格操作,精益求精,使葛公豆腐更具有自已鮮明的特色,尤其是水豆腐色澤白嫩、綿軟可口,並研製出各種豆腐菜餚,甚至可做豆腐全宴,幾位要有興趣可入店內一品。”

憨娃聞聽,興奮不已,自語道:“原來這就是豆腐的原樣,怨不得那麼多走過的地方都有豆腐製作的菜餚,俺只是品嚐,卻不知其原料是這般模樣?還竟然是葛老仙翁發明的!”

憨娃興奮之時便要入店品嚐,被摩羅娃拉住,笑道:“二師兄何必如此猴急,待到那葛老仙翁府上,還能不讓你一飽口福?”

憨娃這才對那夥計笑笑,一抱拳道:“多謝小爺指教,俺還要去那葛老仙翁府上,就不打擾,來日定會登門品嚐,告辭!”

幾人別了小夥計,匆忙跟上葛仙翁,穿過集鎮,來到距鎮不遠的一座山下,只見這裡別有一番景象,但見那:

林木繁茂藤蘿纏,葉蔭垂地雀鳴歡。青草如毯鋪滿坡,鮮花競開彩蝶翩。一樁茅廬圍竹籬,海棠花果墜枝間。門前一棵梧桐樹,枝頭孔雀彩屏展。一灣淨水成小湖,波光粼粼金燦燦。野鴨鷺鷥鴛鴦嬉,鵜鶘仙鶴魚鷹歡。屋後山峰呈妙色,層巒疊嶂雲繞纏。白瀑銀流瀉千尺,浪花飛濺好奇觀。

且說四個娃娃隨葛仙翁來到一間茅廬前,只見廬前,左有一眼泉井;右有一座丹爐,憨娃來到井旁,伸首向井內觀瞧,只見井水棕紅,水清石映,清芳浸肺,好不爽快;修善娃走到丹爐近前,只見爐火熊熊,四周青煙繚繞,香氣撲鼻。

葛仙翁開啟草廬門,請四個娃娃入內,來到屋內四個娃娃不禁眼前一亮,外面觀這草廬甚是簡陋,可裡面卻是清雅奢華,幽靜宜人。只見那:

擺設致精精,書畫意濃濃。頂吊五彩燈,地鋪理石青。四面雕格窗,裡外卻不同。兩扇湘竹門,左右立雙童。花梨紫檀雅,銅爐飄香風。古玩滿架藏,玲瓏盆景憧。壁懸九宮劍,卦圖居地中。三位天尊像,供奉在清宮。

且說四個娃娃隨葛仙翁進到廬內,見這草廬一間客廳,一間臥室,一間餐廳,大家在客廳各分賓主坐定,葛仙翁命童男童女獻上茗點,並將那小河馬、神鹿好生照看,又給那藏獒服了療傷藥,這才與四個娃娃攀談起來,時光似箭,不多時已是夕陽下山,玉兔東昇,葛仙翁請四個娃娃到餐廳就坐,命人準備宴席,款待四個娃娃,不多時便見道道菜餚端上餐桌,四個娃娃不禁都看傻了眼,只見那盛菜器皿,古色古香,皆是頂上古瓷;那器中菜餚個個精美,雞鴨魚肉,蝦蟹菜蔬,湯羹小點,真是應有盡有,擺滿餐桌,只把個憨娃美得手足齊搖,讒言欲滴。

木娃疑惑的對葛仙翁道:“老仙翁不必如此破費,再者您乃三清之人,不食葷腥,吾等也是佛門弟子,不敢破戒,這豈不汙了您這道家之所?依娃兒所見您老還是收了這些佳餚,上些粗茶淡飯為好!”

憨娃聞聽卻插言道:“大師兄太也得迂腐,這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咱們又不是那真剃了度的僧人,只不過為佛傳經而已,又何必把自家搞得如此清苦,要俺說這葛老仙翁,盛情難卻,咱還是入鄉隨俗才是,再說道爺這裡都是不食葷腥之人,這麼多好東西撤掉,拿去餵狗?豈不可惜!你就行行好,讓俺飽餐一頓,解解饞蟲,不就罷了!”

木娃並未理睬憨娃,對葛仙翁道:“老人家休聽他胡言亂語,俺們都是佛門弟子,絕不敢破戒,您老還是撤去宴席吧!”

葛仙翁聽木娃與憨娃一番爭論,竟開懷大笑,笑畢說道:“二位休再爭執,吾乃是三清之人,也知幾位仙童乃佛門傳經特使,不會違佛門規矩,所以,不會給你們食那葷腥之物,這裡的所有食物都是用那豆腐材質仿製而成,你們看這桌上之菜,既是豆腐宴:

香酥豆腐羹,蕃茄燒豆腐。紅燴凍豆腐,青蒜熗豆腐。碎皮豆腐卷,香辣米豆腐。北菇燉豆腐,五花燉豆腐。鍋塌豆腐盒,泡菜燉豆腐。醬燒豆腐丁,椒鹽煎豆腐。蓮蓬豆腐缽,薺菜拌豆腐。

這些菜品清淡中藏著鮮美,品嚐時清爽生津,晶瑩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外脆裡嫩,妙不可言。還有那仿製佳餚:

蒜香雞翅翼,野鴨燒魔芋。吊爐鴨皮脆,水晶肘玻璃。紅燒獅子頭,冰糖淬元蹄。蠔油燜鳳爪,閘蟹似雪麗。朝珠虎皮鱔,燻烤河鰻魚。燒汁牛蛙腿,蝦球裹馬蹄。蔥油鵪鶉蛋,魚卷燒甜荔。香滷脆皮鵝,羊肉鍋料理。煎烤牛肉捲,肉丸裹糯米。糖醋松鼠魚,泥烤貴妃雞。

這些仿品形如真餚,栩栩如生,以假亂真,色澤鮮亮、味道香濃、軟爛滑潤、油而不膩,肉質鮮美, 口感豐厚,濃油赤醬,唇齒留香,端得是美味佳餚,回味無窮。再看這盆盆湯汁:

筍葉豆腐湯,雪菜豆腐湯,三鮮豆腐湯,絲瓜豆腐湯,姜蔥豆腐湯,冬菜豆腐湯,平菇豆腐湯,木耳豆腐湯,山藥豆腐湯,大醬豆腐湯,一品豆腐湯,番茄豆腐湯。

這些湯品風味獨具,味濃韻香,營養豐富,卻病養生,開胃促食,有詩為證:

清鮮絕嫩味道美,爽滑適口穿腸胃。

白玉方糕入湯水,酸甜麻辣敬味蕾。

四個娃娃聽葛仙翁一番言語,方自釋然,憨娃喜道:“這麼說俺憨娃可要大飽口福嘍!”

葛仙翁笑道:“幾位仙童不必客氣,現在就可開席了。”

說著從桌上拿起一把瓷壺,給每個娃娃斟了一杯白色濃漿,四個娃娃從未見過此液。

憨娃問道:“這是甚麼好酒?俺可要好好嘗上一嘗。”說著舉杯便飲,可杯中之物一入口中,憨娃便驚道:“這是何物?怎沒有酒的味道?倒是甘甜清香,好好味道!”

三個娃娃見憨娃如此,也都難耐好奇之心,舉杯品飲,頓感此液甚是好喝。

葛仙翁手捻長髯笑道:“幾位仙童雖見多識廣,卻不會知曉這瓊漿玉液是何物?它就是用豆子磨成的瓊漿,名為豆漿,這鮮豆漿四季都可飲用,春秋飲豆漿,滋陰潤燥,調和陰陽;夏飲豆漿,消熱防暑,生津解渴;冬飲豆漿,祛寒暖胃,是養生的好物事,可多多飲用。”

眾人邊談便開始享受這滿桌的豆腐全宴,憨娃更是吃的興高采烈,摩羅娃惦記那藏獒犬的傷勢,吃了幾口,便去看望藏獒,這頓餐直吃到夜深人靜時,待大家漿足飯飽,葛仙翁讓人撤下殘席,獻上香茗,又閒談一陣,葛仙翁便問木娃還有何要他協辦之事?並盛情邀請四個娃娃在這葛仙鎮多住些時日。

木娃起身謝過他盛情款待,並請他相助在葛仙鎮傳播因果徑,葛仙翁欣然應允,便命小童兒給四個娃娃安排住處,四個娃娃也是乏累,便向葛仙翁告退,隨小童子出了草廬,繞過一片竹林,來到一處小院前,這小院四周是竹子圍得院牆,院內是木製小屋,建的十分精緻,小童兒告訴他們,每人一間房,床鋪已然鋪好,有甚麼事可喚他,說完告辭離去。

一夜無話,翌日清晨,那小童兒早早來到小院,給四個娃娃送來早餐,幾人梳洗完畢,用了早膳,便來到草廬見葛仙翁,進得門內見有幾位書生模樣的人在座。

葛仙翁笑著給娃娃們引見道:“這幾位都是這葛公鎮有名的飽學之士,請他們來就為助你們傳那因果真經。”

木娃聞聽急忙躬身施禮,口中言道:“謝過幾位先生相助!”

那幾位書生急忙還禮道:“不敢!不敢!四位仙童乃是神仙下凡,能到吾們這窮鄉僻壤,送來佛祖真經,吾等受寵若驚,區區抄經之事,乃份內之責。”

此時修善娃取出因果真經遞到葛仙翁面前,葛仙翁接過,轉交給一位書生,那書生雙手接過真經,恭恭敬敬放到桌案之上,幾人又對真經連拜三拜,這才捧著真經去到書房抄錄。這裡木娃等與葛仙翁閒談,又聽葛仙翁說他那神奇傳說,無不驚歎,對他更是敬仰有加。

一連三天,如此度過,待到第四天清早,幾位書生捧著一摞摞抄寫完的真經,來到葛仙翁草廬內,交予四個娃娃,葛仙翁又領著四個娃娃來到鎮上,搭起講壇,由修善娃登臺講經,並分發真經抄本,眾人紛紛領取,不過兩個時辰,經卷便已發放一空。

眾人迴歸草廬,木娃向葛仙翁告辭,葛仙翁誠心挽留多住些時日,木娃說傳經之路不能耽擱,還是就此告辭,葛仙翁也未強留,便拿出幾種丹丸送與四個娃娃,憨娃問是何仙丹妙丸?

葛仙翁笑道:“這些都是些療傷避毒之靈丹,你們一路之上定會有用到之處,又將丹丸的使用方法予以傳授,四個娃娃這才登程上路,此時那藏獒犬已然康復,活蹦亂跳的在前引路,小河馬和神鹿隨在四人身後,葛仙翁送出十里,眾人才依依不捨的分別,葛仙翁迴轉草廬不提,四個娃娃出了葛仙鎮,又登傳經之程。這才是:

跋山涉水遊四方,斬妖除魔正氣揚。

四童傳經頌良善,待得佛光普萬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絕配,我最愛的眸色

勿柑

月光下的沼澤地

菜瓜c

清蝶

陳思卿

落晴鳶

醉落拓

鬥羅之虛無稱王

漢堡莫有肉

離大譜!重生八零我成了前夫後媽

隅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