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爭取保障,是必須保障!”

朱由校言語犀利,神色嚴肅說:“開荒,屯田,浪費人力物力,關乎百姓飯碗,要麼不做,要麼做到最好。屯田時,各種水利措施必須跟上,以防遭遇旱情白白浪費民力,所有努力竹籃打水一場空。”

單單天津衛荒田,全部開墾屯田,管理經營妥善,將保障朝廷每年多收數十乃至百萬石糧食。

河北,北直隸荒田數量不少。

殲滅察哈爾部,大寧都司內亦獲得不少良田。

開荒。

屯田。

乃朝廷重中之重。

王象晉伴隨朱由校遊歷北直隸,自認比較清楚皇帝秉性,要麼不做便不做,要麼做爭取做到最好。

何況,去年秋日起,皇帝開始籌備開荒屯田,欲提高糧食產量,故而,眼裡不容出差錯。

“臣遵命,絕不辜負陛下所託。”

朱由校微微呼口氣,繼續說:“開荒屯田之外,愛卿派精幹的農人,在南北直隸,乃至廣東成規模種植土豆,紅薯,南瓜,玉米。另外,頒佈項懸賞令,收穫季,哪家產量高,賞賜哪家,鼓勵百姓經營農田。”

民以食為天,收成好壞關乎百姓生計,直接號召百姓種植高產作物,特別是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的年代,效果會微乎其微。

為穩妥起見,他計劃朝廷牽頭種植,成功後逐步推廣。

同時,花費三五年時間,爭取以最樸素的方法,甄選優良的種子,百姓陸續種植時,保障糧食產量。

今年起,陝西災情開始逐漸嚴重,起義愈演愈烈,他暫時穩住陝西,然而,夏秋兩季收成因災情銳減,又會給起義埋下禍端。

時不我待,在皇莊內大範圍推廣種植高產作物,亦是朝廷重中之重。

王象晉不知皇帝為何對推廣玉米,紅薯,土地,南瓜如此上心,但皇帝勸課農桑總歸是好事。

恭敬領命後,迅速退回朝列。

朱由校揉了揉鬢角,冷厲視線迅速轉向工部尚書王徵詢問:“王卿,今年起,各地興修水利,修橋鋪路,工部有何具體安排?”

王徵執笏出列,站在皇極殿中央,鄭重的彙報說:“稟陛下,微臣和工部同僚商議,今年重點是疏通南北運河,保障江南貨物運送京城。另外,在沿海合適區域修建碼頭,施行海運並行,加強南北溝通,促進南北商業發展。

同時,重點修繕十九處陳舊水利設施,包括運河,黃河,江淮和沿堤壩。”

疏通運河,修建碼頭,修繕陳舊水利,王徵的出發點沒錯,甚至疏通運河,修建碼頭,實施海運並行與他的計劃不謀而合。

不過,王徵的計劃格局還是有點小。

朱由校首先認同王徵的安排,補充說:“運河,黃河,江淮,河堤要修,更該規劃各省之間道路,要想富先修路,修建連通各省的官道,即便於運兵,亦便於經商,朕燒製出水泥,便於修橋鋪路,加固城防,工部趁機迅速推廣。”

王徵微微蹙眉,沒料到皇帝這般雄心壯志,恭敬提醒說:“陛下,朝廷突然大興土木,必然加重百姓負擔,臣擔心引起動盪。”

聞言,李國普出言說:“陛下,朝廷大興土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然而,朝廷吏治尚未徹底整頓完畢,各地大興土木,必然存在各種贓汙納垢,朝廷為百姓發放工錢,未必能如數落到百姓手裡。”

張夢鯨亦善意提醒說:“陛下,前車之鑑,歷歷在目,勿忘前朝治理黃河引起的災難。”

朱由校接受王徵,李國普,張夢鯨的提醒,興修水利,修橋鋪路,但凡花錢必然存在藏汙納垢,不影響百姓還好,影響到百姓的確是大問題。

不管為抗旱救災,還是為通商貿易,這些事朝廷必須做,決不能因噎廢食。

思量片刻,朱由校言語溫和的說:“疏通運河,修建碼頭,興修水利,修橋鋪路,修建貫通各省的官道統統都要做,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至於擔心藏汙納垢,在施工現場設銅匭,鼓勵百姓舉報,以防小鬼作亂。”

“這兩年,恐怕要多辛苦王愛卿,希望愛卿多擔待擔待。”

王徵恭敬說:“謝陛下體諒,食君之祿分君之憂,臣定監管妥當。”

以前朝廷混亂,百官想做事兒,卻是黨爭四起,互相扯皮,今政治清明,朝廷設有目標,百官有奮鬥方向,他願兢兢業業完成目標。

王徵退回朝列,皇極殿出現片刻的安靜,見狀,徐光啟快步執笏出列,來到大殿中央恭敬說:“稟陛下,春節時,臣親自訓斥松江府欠稅士紳,松江府士紳答應補齊天啟元年以來拖欠的稅收,目前,全在運來京城的路上。”

年前為勸說松江府士紳,他馬不停蹄返回松江府,怒斥士紳,又馬不停蹄趕回京城。

此舉必然惹得皇帝不快,興許還會讓皇帝以為他是松江府士紳背後的靠山,但是,他必須規勸松江府士紳。

士紳遠離朝堂,不清楚皇帝的性子,他常年在朝廷為官,還是內閣重臣,最清楚皇帝性子。

既然提到戶邑制度,必是君無戲言。

今年朝廷吏治重點恰好是江南各省,公然和皇帝抗衡,戶邑制度是小,各家人頭落地事大。

至於江南其他地區欠稅,他實在鞭長莫及,縱使有心通知時間上亦來不及。何況,劉一燝出身江西,亦是江南在朝廷的大佬,縱然春節沒有回鄉,想來必然想方設法通知。

果然,劉一燝執笏出列道:“稟陛下,江西各地亦答應償還天啟元年以來拖欠的稅,錢糧都在運送京城的路上。”

言罷,徐光啟,劉一燝互相對視,緊張兮兮望向朱由校,神色謹小慎微,生怕皇帝不會輕易揭過去。

哼。

朱由校金剛怒目,語聲冷厲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士紳說拖欠便拖欠,說上繳便上繳,至大明律於何地。

今日,士紳將朕的話當做耳旁風,對兩位唯命是聽,朕在江南士紳眼裡是兩位的提線傀儡嗎?”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博人與光的雙向奔赴

臭屁好聞

深處計劃

緣戀

穿越後我成了家門不幸

莫渠

不當人!惡魔哥布林!

夢月照空

幽影終章

豌豆故事集

青春之戀:不過年少輕狂

就起這個筆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