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越聽越急,越聽越心痛。

萬曆駕崩,給內帑留下上千萬銀子。

每年內帑還收入六百萬紋銀。

結果內帑空的餓死老鼠,戶部窮的叮噹響,東拼西湊不夠發軍餉。

遼東,簡直是個無底洞。

難怪原兵部侍郎王在晉提出山海關戰略,與孫承宗的關寧防線戰略相爭。

關寧防線戰略太費錢了。

他有點理解崇禎為省錢,為何裁撤西北的驛站。

抄家所得八百多萬兩紋銀,頂多抹平目前的財政缺口。

賑災怎麼辦?

來年怎麼辦?

收不上稅,軍隊欠餉,肯定讓陝西起義擴大化。

以後陝西旱情越發嚴重,起義者越來越多,賑災連平叛,朝廷財政雪上加霜,很容易造成財政崩潰。

一個字,全是窮字鬧的。

搞錢。

必須不擇手段搞錢。

不論是砸鍋賣鐵,還是抄家發配,必須搞到大錢。

然而,偌大的帝國為何造成財政困頓的局面呢,單單是遼東戰事嗎?

思考中,朱由校漸漸有了眉目。

萬曆朝以來,大明官場形成今日貢稅所入,視國初不加多也的風氣。

即總稅額不能超過洪武時代。

這種氣氛中,不光張居正改革受到掣肘,還鎖死朝廷徵稅額度。

誰敢統計新增人口,田畝,馬上被扣下增科擾害的罪名。

這種罪名被政治對手抓到,黨爭趁機推波助瀾,不光讓人身敗名裂,搞不好還要送命。

黃冊統計的人口越來越少,洪武時賬面記錄六千萬人,經過兩百年休養生息,賬面反而剩餘五千萬人。

馬德。

這群士紳大夫得寸進尺,和朝廷玩政治正確,道德綁架。

百官藏汙納垢,與鄉紳士族沆瀣,隱匿人口或許超過在冊人口。

欲改變財政收入,遲早揭開這塊遮羞布。

朱由校思考片刻,掃了眼百官質問:“誰來來告訴朕,朝廷徵收稅賦為何如此之艱難?”

沉默。

死寂般沉默。

所有官吏都把朱由校的詢問視作耳旁風。

徵稅。

便宜朝廷,得罪鄉紳士族,站在同僚對立面。

糊弄陛下麼。

開玩笑,以前能糊弄陛下。

今日誰敢糊弄陛下,君不見,崔呈秀,閻鳴泰的下場。

死寂中,魏忠賢嗖的仰起頭,皇爺語氣不善,卻是難得博取皇爺信任的機會,他破罐子破摔,執笏出列彙報:“皇爺,戶部,內帑空虛,歸根結底為五點。”

“說。”

朱由校翹起眼皮瞥了眼魏忠賢。

今日,百官明哲保身,打破他的尷尬處境的朱童蒙,魏忠賢,竟然皆非來自朝堂。

可惡。

可惡。

此時,百官瞧見魏忠賢執笏出列,內心咯噔狂跳。

這閹狗,要壞事兒。

早前明哲保身的官吏,有人慾出列阻擋。

觀之,朱由校喝道:“退下,讓魏忠賢說。”

魏忠賢內心狂喜,滔滔不絕說:“皇爺,老奴不才,斗膽歸類。”

“其一,大明建國,太祖制定輕賦稅,農稅低,商稅更低。然而,洪武朝起,朝廷始終未能全部徵收稅,每年基本徵收八成,後開歷任皇爺莫不如此。”

“其二,天啟初年,葉向高廢除礦稅,地方商賈故意抗稅,使得賦稅收入銳減。”

“其三,朝廷規定稅賦與徭役均由百姓獨擔,士紳不交稅,不當差、不納糧。故而,海量百姓把田地掛在鄉紳名下避稅。”

“其四,百官貪汙嚴重,各地官吏層層貪汙,剋扣。以同鄉京官印結,形成日益牢固的利益同盟,導致收稅查貪推進艱難。”

“其五,海量土地集中在皇室,勳貴,官吏,鄉紳手裡,百姓窮苦,徵收不出多少錢。”

“以上種種,導致可徵收的賦稅越來越少,戶部被欠稅越來越嚴重,國庫越來越空虛。”

混蛋。

魏忠賢要幹什麼?

你說欠稅就好好說欠稅。

為何提出同鄉京官印結同鄉舉薦連保?

為何提官吏,舉人,士紳不繳稅,不當差、不納糧?

陛下早上誅殺三百多貪汙宦官,再讓陛下追查朝堂百官貪汙嗎?

你難道要魚死網破嗎?

帶著大家一起死嗎?

朱由校不喜歡魏忠賢,然而,他還是說到幾處核心,商稅低,官紳不納稅,土地集中於皇族。

然而,不等朱由校捋清楚,名叫宋師襄的御史執笏出列,出身東林的他義正言辭駁斥:“陛下,魏公公胡編亂造,葉相公廢除礦稅是因派去的宦官中飽私囊,引起各地百姓不滿。”

“士紳不納稅,是洪武陛下制定的策略,兩百年來持續推行,始終相安無事,與戶部欠稅不相干。”

“至於百官貪汙,臣不太清楚,縱然有貪汙,縱然有同鄉勢力,與魏公公執掌的東廠相比,依然是小巫見大巫。”

“海量土地集中於陛下,勳貴,官吏,鄉紳手中,此乃鐵打的事實,卻為歷代陛下賞賜或家族經營所得。”

“陛下,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魏閹誣陷,您不能聽一家之言。”

此爭辯之言,說到百官心坎。

官紳不納稅,是宦官逼迫礦工起義。

勳貴,官吏所得土地,的確有部分為歷任陛下賞賜。

有官吏計劃跟進彈劾魏忠賢,朱由校出言阻止,言語爭論,朝堂恐上演黨爭。

朱由校瞪了眼宋師襄,我和你無冤無仇,為何把我智商按在地上瘋狂摩擦,反而記住魏忠賢的話,下令道:“田爾耕,派遣錦衣衛前去各地催賬,拒不上交者,後果自負。”

鄉紳。

商賈。

官吏。

皇族。

一個個趴在百姓身上的吸血蟲,他遲早設法統統收拾。

拿了我的給我送回來,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

擲地有聲道:“李閣老,說說賑災策略。”

宋師襄欲爭辯,李國普抱拳輕咳,打斷對方思路,執笏出列道:“陛下,陝西起義由災情引起,當務之急趁著災情可控,積極向陝西調糧,多設賑濟點救濟百姓,安撫人心。”

這時,英國公張維賢提醒:“李首輔,戶部缺錢,哪來糧食賑災?沒有糧食,災民越來越多,起義隊伍越來越大。”

宋師襄惱火的補充:“從江南運糧,路途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再者糧食運到陝地,糧價居高不下,李首輔以為百姓能買得起糧食嗎?”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君之刃

仲夏第七聲蟬鳴

農家穿越小警官

沙木小小

一名警察和女孩們的情感之路

無慾無求的生活

於他懷中熱吻

鹿杳杳

千淵主宰

淚啟

官場宰相起於州部

夢遊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