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時間之後,承載著韓陽腦組織的艦隊降臨到了這個恆星系邊緣。

韓陽並未進入到這個星系之中,也沒有這個必要。

因為在他的控制之下,用於展開河系際遠航的艦隊已經提前來到了恆星系邊緣。

韓陽在這裡準備了10艘大型空天母艦,以及配套的各種物資、裝置、專用飛船等數萬艘。

此刻,這兩支艦隊終於匯合。

韓陽的腦組織在重重保護之下,也被轉移到了這支艦隊之中最為核心的一艘飛船之上。

這是一艘綜合性的飛船,自身既具備一些戰鬥力和不錯的防禦力,還具備一些工程能力,自身體積也足夠大,內部足夠裝下眾多的工業器械。

這些工業器械的數量和種類,甚至多到和齊全到可以完整的搭建一套工業體系。

雖然不是那麼完善,缺少一些高精尖的專用裝置,僅有一些普適性的、最為重要最為基礎的裝置,規模也不夠大,但在韓陽看來已經足夠。

並且,這僅僅是這一艘飛船之中所裝載的裝置。

在其餘的運輸船上、空天母艦上等,還有更多的工業機械存在。

確保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所有的飛船和物資全都轉移到空天母艦上之後,這一支艦隊如期出發。

總計十艘大型空天母艦同時進入到了超光速航行狀態,以足足80倍光速的速度,向著浩瀚星空開始前進,並持續、不間斷的航行了30年時間。

2400光年的遙遠距離被韓陽跨越。

原來的那個恆星系就已經處於銀河系邊緣。

那裡恆星極為稀疏。

此刻再度遠離2400光年之後,外部更是看不到恆星的影子了。

從距離銀河系的絕對距離來看,在此刻這個位置,在銀河系的其餘方向也是存在一些恆星的。

那些恆星或者是超高速恆星,也即在內部的引力交戰之中被甩了出來,具備了每秒鐘近千公里的高速,足以掙脫銀河系的引力,從此便一頭向著遠離銀河系的方向前進,帶著自己周邊的行星一路狂奔,再也不會回到銀河系之中。

又或者是一些速度較低,但在漫長的引力變化之中,逐漸轉移到了銀河系邊緣的位置,並獲得了穩定的運轉軌道,如同銀河系的“衛星”一般,開始環繞銀河系運轉。

更甚至還有一些恆星,正在以極高的速度靠近銀河系。

韓陽有理由認為,那些恆星其實並不是銀河系的原生恆星。

它們有可能是誕生自其餘的河系,經由類似的內部引力交戰最終被甩了出來,又或者乾脆被銀河系的引力影響,直接從其餘河系之中被“掠奪”了過來,便形成了此刻這種奇特的軌道。

但這些處於銀河系邊緣,或者說外部的恆星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數量極為希少。

平均兩顆這樣的恆星之間的距離甚至能高達一千光年以上。

對比起當初太陽,周邊僅僅十光年距離之內,便存在足足15顆恆星的密度,此刻這種恆星密度稀疏到就像是沒有恆星一樣。

銀河系的恆星分佈,也如同當初地球的大氣層一樣,與外界並不存在明顯的分界線,而是逐漸稀疏下去。

此刻恆星密度降低到這種程度,不管從哪方面來看,都可以被認為是已經是離開了銀河系。

在這個距離上,韓陽的艦隊脫離了超光速航行狀態。

2400光年的超光速遠航,是韓陽此刻的極限。

接下來的航程,不能再使用超光速航行了。

因為出發之時,韓陽所攜帶的高達幾十億噸的物資和燃料,已經消耗了絕大部分。

而這裡恆星密度實在太低,太遠,韓陽也無法再獲取到補給。

不過此刻還有一個好訊息。

這個好訊息是,在距離此刻位置約500光年之外,與韓陽航行軌道距離不遠的地方,恰好存在一顆正在以每秒鐘約1200公里狂奔遠離銀河系的孤獨恆星。

據觀測,那個恆星系之中存在三顆大質量行星,具備充足的物質。

如果能到那裡去的話,韓陽將可以獲取到足夠的補給,再度透過超光速航行來跨越2400光年以上的距離,如此,便可以為總航程節約2000年以上的時間。

但同時還有一個壞訊息。

這個壞訊息便是,韓陽無法到那個恆星系去獲取補給。

原因同樣是因為那個恆星系的位置太合適了,合適到就像是專門為大犬座矮星系遠航所打造的前沿補給基地一樣。

這麼合適的恆星系,用屁股想都能知道一定有締造者文明的監視力量存在。

敢去那個恆星系就是找死。

如此,韓陽便不得不放棄獲取一些補給的打算,老老實實的按照原來計劃,在這個距離節點放棄超光速航行,改用常規航行。

於是,常規加速階段開始。

沉睡已久的無工質常規推進器開始噴射出明亮的光芒,推動著沉重的空天母艦開始緩慢加速。

這加速足足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整支艦隊的速度終於被提升到了光速的99%。

韓陽不打算繼續提升速度了。

再提升的話,所消耗資源與最終收穫將不成正比,失去經濟性。

而如此漫長的航行,經濟性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指標。

韓陽必須在時間和資源這兩者之間做出最嚴格的平衡,才有可能最終完成此次航行。

否則,就算韓陽此次航行只帶了一顆腦子,相比起正常智慧生命所需要的消耗的物資少了許多倍,都不會有希望將其完成。

此刻,在如此接近光速的速度之下,時間正在以一個極為奇妙的速度流逝著。

韓陽察覺到,外界每過去一年時間,也即自己航行出大約一光年的距離,自己所察覺到的時間卻才僅僅過去約51天而已。

這看似會造成這樣一種後果:自己感覺到時間明明才過去51天,卻航行出了一光年的距離,看似在常規航行之中,自己便已經超過了光速。

但實際情況很顯然不是這樣。

速度越接近光速,時間流逝便越緩慢,同時,兩地之間的距離也會縮短。

所以,自己其實並未航行出一光年距離,只是航行出了約51光天的距離而已。

之所以自己察覺到的距離和外界距離不同,是因為自身速度的變化導致了距離的變化。

又或者可以這樣說:處於99%光速狀態下的自己的51光天,就大約等於處於靜止狀態下的自己的一光年。

空間與時間的變化就是如此奇妙。

在進入常規航行階段之後,韓陽也順帶著驗證了一下五級文明暗力理論之中的一個推測。

暗力理論顯示,超距通訊的基本原理,基於暗物質與顯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者說,基於空間和物質的相互作用力。

只有顯物質沒有暗物質,超距通訊不可用。

而只有暗物質,沒有顯物質,超距通訊同樣不可用。

此刻,在這距離銀河系數千光年之外的地方,顯物質已經稀薄到了一定程度。

便連星際塵埃都沒有多少。

空間之中僅有一些星際高能輻射——這其中的絕大部分來自於銀河系內部,以及微波背景輻射之類的粒子而已。

相比起來,反倒是暗物質的數量極其之多。

在銀河系周邊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暗物質暈,其最遠處甚至於延伸到了十萬光年之外,比銀河系自身的體積還要巨大。

此刻很顯然便處在這個暗物質暈之中,所以暗物質是不缺的。

在之前那個星系之中,韓陽特意留下了一些超距通訊的接收端。

此刻,韓陽便與它展開了通訊。

在韓陽的操縱之下,一些探測器開始將探測到的景象回傳了過來。

超距通訊仍舊可用。

但韓陽明顯察覺到,此刻超距通訊的質量和速度,相比起處於銀河系之內時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降低。

且,再航行數年之後,質量和速率的降低更為明顯。

距此,韓陽預估,在距離銀河系邊緣約5000光年之後,恐怕超距通訊就不可用了。

至少以五級文明的科技程度不再可用。

至於六級文明層次,或許還有什麼其餘的技術令超距通訊可用,那就不是自己所能知道的了。

時間慢慢的流逝著,轉眼間便是悠悠千載過去。

當然,這是外部的時間。

對於韓陽來說,他所感知到的時間才僅僅只有140年左右而已。

他感知到的航行距離也僅有140光年左右,但他也知道,對於外部來說,自己已經航行出了1000光年。

在這漫長的航程之中,韓陽真切察覺到了以往自己根本不以為意的星際高能輻射對於艦隊的影響。

這一次航行,韓陽所攜帶的較為重要的一項物資,便是一種特製的防輻射膜。

這種防輻射膜會鋪設在每一艘飛船的前方,覆蓋任何一處裸露在外的艦體。

通常來說,星際真空之中又不會有物質與其反應,不管存在多久,它都應該完好如新才對。

但真實情況卻是,千年航行之後,這種防輻射膜的性質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它們不再堅韌,而是變得像是舊衣服那樣,輕輕一扯就會被撕壞。

它們也不再光滑透明,而是漸漸失去了平整,表面也開始充滿了類似於氣泡的東西。

原本不含絲毫金屬元素的它們,內部甚至也能探測到痕量的金屬,也能探測到略微的輻射性了。

星際高能輻射粒子在長時間的與構成它們的粒子的碰撞之中,從微觀到宏觀的改變了它們的性質。

甚至於,一些粒子還因為外來粒子的撞擊,原子核之中多了一些質子或者中子,便從一種元素變成了另外的元素。

韓陽知道,如果自己的飛船沒有覆蓋這種防輻射膜的話,那麼,發生這種性狀變化的,就不再是這些保護膜,而是自己飛船的裝甲了。

韓陽將這些已經損壞的保護膜拆了下來,扔到燃料室準備燒掉,原來儲備的保護膜則取了出來,再次貼到了飛船外殼之上。

時至今日,韓陽的艦隊總質量已經降低了許多。

甚至於,原本的儲備能源已經被全部燒掉,此刻所燃燒的,是構成飛船的那些零部件。

在能源充足的時候,韓陽所攜帶的眾多飛船便是載具。

在能源不足的時候,那些飛船便是旅程之中的乾糧。

就像古老的地球時代,某些草原遊牧民族在出徵之時,會攜帶著大量的牛羊一樣。

通常來說,此刻處於慣性航行狀態的韓陽並不會消耗多少能源。

但事實卻是,因為星際塵埃和星際輻射的不間斷撞擊,艦隊的航行方向會不斷髮生微小的偏移,並持續累積。

每當偏移累積到一定階段,韓陽就必須啟動一次推進器,將這種偏移修正。

否則,艦隊就無法始終瞄準大犬座矮星系的方向,必將會與它擦肩而過,甚至離題萬里。

這種修正從絕對意義上來說並不多。

但拉長到如此漫長,甚至於數萬光年的漫長航程之中,就決不能忽視了。

而這,也是河系際常規航行之中最為主要的消耗。

時間仍舊在慢慢流逝著,轉眼間又是一個千年過去,再然後,又是一個千年過去。

此刻,艦隊周邊的物質密度相比起之前再度稀薄了許多。

這導致超距通訊的效率再度極大降低。

與之前那個恆星系之間的通訊效率更是低到了一個小時才能傳遞1kb資訊的地步。

韓陽知道,此刻距離超距通訊徹底不可用的時候已經不再遙遠了。

屆時,就算自己艦隊內部的超距通訊也將不可用。

到時候自己就只能使用常規電磁波通訊了。

因為自己艦隊的整體質量太低,不足以支撐起超距通訊所需要的相互作用力的強度。

此刻,韓陽距離自己所定義的銀河系邊緣,約有5300光年。

距離格林諾卡文明所探明的,由締造者文明塑造,橫亙在銀河系與大犬座矮星系之間的空間振盪監測網路,還有約4700光年距離。

在這個距離上,韓陽與格林諾卡艦隊進行了最後一次通訊。

“我的朋友,接下來的事情就靠你們了.”

兩個小時之後,韓陽才接到完整的回信。

“你只管大膽向前,勇敢向前即可。

其餘一切,有我們在.”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之宿主居然真是大佬

將行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