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說服

◎議婚◎

不斷的吸氣吐氣, 信國公勸告自己,莫要跟這些蠢貨計較。

當務之急還是要讓湯顯保持穩定的心態和朱至繼續接觸。

湯昱臉色其實同樣不太好, 畢竟自己現在究竟什麼樣子, 他還是算有數的,妒忌會讓人變得無比醜陋的道理,他清楚無比。

“祖父!”湯顯眼看僵持不下, 趕緊出面喚一聲信國公, 並不希望信國公當著外人的面斥責於自家的兄弟,不過是徒讓人看了笑話罷了。

“你怕是以為安和郡主是個脾氣好的吧?改天我帶你進宮問問宮裡的幾個王爺們, 讓他們告訴你,安和郡主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就你, 你只看到娶安和郡主的好處,想過安和郡主的脾氣是你能受得了的?”不是信國公看不起孫子,一個兩個什麼德性,他當祖父的人自然是有數的。

朱至同樣也不傻,她雖然必須要從湯家裡選一個, 肯定是選一個能包容她的人。

哼, 連自家的兄弟好都容不下的人, 這是什麼樣的人,誰會覺得這樣的人能夠包容人。

信國公真就想問問兒子們到底是怎麼教人的, 教出這樣一個鼠目寸光, 輸不起的人。

信國公吹鬍子瞪眼睛,巴不得把兒子們拉過來打上一頓。

湯昱被信國公斥得面紅耳赤, 自覺無顏見人。

信國公一聽就更高興了,且問:“郡主是個有心人吧?”

朱至對此眯起眼睛瞅了朱元璋問:“爺爺,您可想好了。大好的局勢,不順勢為之,多可惜。”

就說朱至的那張臉,誰能不見色起義,又有誰能想著這一張臉,還有那麼多年對他的好,無動於衷,不會把這個人放進心裡,由著她生根發芽,最後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湯顯一滯,有些事雖然早就心裡有數,不過還是免不得難過。

湯昱是不服的,想要反駁,信國公已然先一步提醒道:“莫要逼我動手。”

“真喜歡上郡主了?”反倒是信國公立刻從孫子的反應中得到了結論,他的傻孫子怕是真喜歡上朱至了,因此在意朱至是不是把他放在心上。

“北元派來使臣,明著說是來應天與大明商量休戰,自此再開互市,實則是打聽虛實。這就意味著我們之間必有一場大戰。”朱至將話說到這個份上,該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如朱允炆和朱允熥,左瞄瞄這個,右看看那個,不太明白為什麼氣氛那麼凝重。

果然,湯顯點了點頭,臉都紅了,就連那耳根也泛著紅暈,看得信國公不禁笑了。

怎麼說信國公還是家裡說話算數的那個,他要說打誰,罰誰,誰也休想說半句不字。

真要放任湯家敗了,他又怎麼會向朱元璋求取朱至。

比起湯顯在那兒被信國公所忽悠,宮裡頭朱至反而催促著朱元璋麻利的讓人選下黃道吉日,讓她和湯顯成親。

所謂的順勢為之,不就是兵權?

“要想跟宮裡拼稀罕物,咱們家可沒有這個本事。因此,送給郡主的禮物只要是你的心意儘可。看看郡主,她也沒送你什麼稀罕的東西,不過是所到之處的一些土特產。但也讓你長見識對吧,從前你想過自己能碰上這樣一個總把你掛在心上的人?”

湯顯眨了眨眼睛,對呢,他們會是夫妻,將來的日子長著,不急於一時對不對。

“你會是郡主的未來夫婿,要是你這樣都不能讓郡主喜歡上你,那你得想,是什麼人才能得到郡主的喜歡。”信國公挺會忽悠人的,以為湯顯佔盡了天時地利,這樣都不能讓朱至喜歡上他,嗯,應該也沒有人能讓朱至喜歡是吧。

湯顯不在信國公的跟前長大,縱然信國公有心護著,怎麼護?

“祖父一向有眼光。”湯顯奉承著信國公,信國公樂呵呵的笑了,指著眼前的幾大箱東西問:“裡頭都是什麼?”

信國公氣喘吁吁,都是被湯昱給氣的。

“你, 去祖宗牌位前給我好好的跪著, 反省反省你到底做錯了什麼。什麼時候想明白了, 什麼時候你再給我起來。”信國公知道,兒孫們不教是不行的了,再放任他們沒規矩下去,早晚有一天湯家得毀在他們手裡。

“會有這樣的一天嗎?”湯顯不太確定,他這個樣子怎麼也不像是能討朱至喜歡的人。

可是, 信國公並沒有打算就這樣放過他。

信國公看著湯顯平靜的面容,自知湯顯沉得住氣,也不至於為了這點事和湯昱計較。

“你啊你,有什麼不好意思的?這人剛見面,相互不瞭解,能看那個人什麼,不就是那張臉?好看才能讓人看呆了,看傻了。”信國公理直氣壯的承認自己的見色起意,雖然這個意是為孫子們起的,那也完全不需要否認。

信國公雖不是偏心的祖父,架不住兒子兒媳們偏心啊,一個兩個的眼睛長在頭頂上,對於平庸的孩子自然看不起。

“不知道呢,郡主沒說。只說是些玩的東西,讓我拿回來。”湯顯也沒來得及看看,這不是剛回家嗎?

“皇上也不知道怎麼修來的福分,能得了一個這麼精緻好看的孫女。你看看這宮裡的皇子皇孫不少,但若說長得最好看的非安和郡主莫屬,誰也比不上。”信國公對此表示羨慕的,末了跟湯顯嘀咕道:“可你看皇上皇后,太子和太子妃,也就一般而已。這安和郡主看起來就是老朱家的人,但卻長得很是好看。我當年第一眼瞧見她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給你們搶回來當媳婦。你啊,運氣是真好。”

這一點湯顯同意,“是。只是孫兒什麼都沒有,想回饋郡主一番都拿不出手。”

朱元璋輕咳一聲,接過話道:“本來啊,你們回來了,這門婚事確實也得議起來,準備一下婚期,不過也不用那麼急。就算北元真的進犯,也不至於讓你去。咱們大明不缺將軍。”

湯顯臉就更紅了,喜歡,當然是喜歡。

“滾!”可他那麼一瞪,不是更讓信國公不滿嗎?

長得好看的人本來就是得天獨厚,信國公相信,他看臉,湯顯也一定看臉。

湯昱再不情不願,除了瞪上湯顯一眼,啥也做不了。

朱元璋、馬皇后、太子、太子妃常氏、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一家子團聚吃飯,不料剛起筷子朱至就催著要成婚,一個個都傻了眼?朱至是那恨嫁的人嗎?絕對不是的啊!

從本質來說朱至絕對不是那樣的人,這著急成婚是怎麼回事?

不想信國公理所當然的道:“這樣不好嗎?人最難得的就是能夠牢牢記住自己的責任。記住了,就不會犯錯。你覺得郡主和你相處也沒有多久,你也不是那風.流倜儻的人,郡主跟你就見了幾回的面,能是喜歡上你?”

“這不是挺好的?你喜歡郡主,將來你們成了親,你也加把勁,讓郡主喜歡上你不就好?”少男少女的心思,要說怎麼處理,信國公是過來人,也不喜歡整那虛的,立刻與湯顯出主意。

湯家,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樣子,好不容易才起來,他怎麼能讓兒孫們給敗了?

“今天進宮怎麼樣?安和郡主是不是比三年前更好看了?”不怪信國公有此一問,想當年他不就是見著剛出生的朱至,覺得朱至長得好看,這才想讓朱至當他孫媳婦的?

信國公是覺得,朱至事情做得實在漂亮,時常給湯顯送東西,表明了對湯顯的態度,雖然,好像,這應該是他們男方表現才對,但信國公沒那麼多講究。

“郡主只是記得和我訂了親。”聽信國公那麼一說,不知道的怕是以為朱至心裡有他了呢,湯顯得糾正。

他怎麼養出這樣一個孫子,長腦子的嗎?

湯昱眼看信國公已經揚起柺杖,下一刻就要朝他打來,豈敢再怠慢,趕緊跑。

湯顯上前順過信國公的背道:“祖父,您消消氣。”

“不用,你有什麼就給郡主送什麼,用不著管那拿不拿得出手。咱們這位安和郡主是個能幹的人,生財有道,又在宮中得寵,自小到大,但凡好的東西,沒有不到她手裡的。

朱至和朱雄英轉一圈,威望自是不用說了,積累到一定的高度,若不趁勢再多做點,豈不是白瞎了朱元璋一番良苦用心?

馬皇后幾乎沒有猶豫的盯著朱元璋,朱元璋眼神有些飄,不敢和馬皇后對視。

“此事先放一放。”太子終是明瞭朱元璋的困局,趕緊出言阻止朱至在這個時候繼續要一句準話。

“也行。”朱至還能不知道她的婚事定下是為了顧全大局,要說現在定下婚期,決定什麼時候成婚,不得問問馬皇后和常氏?就常氏的反應誰都明白,常氏就朱至一個女兒,剩下的都是兒子,她能不想好好的辦朱至的婚事?

太子不僅是為朱元璋考慮,何嘗不是為自己考慮。

為此,太子適時的打斷朱至的話。私底下他們再商量商量是吧。又不是非得今天決定不可。

朱元璋輕咳一聲道:“說得對,食不言,寢不語。先吃飯。”

吃唄,朱至本來就只是將這個話題丟出去而已,至於接下來長輩們怎麼商量,似乎不怎麼歸她考慮的呢。

朱至吃的高興,其餘人的臉色就不太好了。

一頓飯吃完,各回各家。朱元璋原本還想讓朱至和朱雄英留下說說話,結果馬皇后一記眼刀子甩過去,朱元璋乖乖的收回手,“回吧,回吧,你們也累了,回去早些休息。”

朱至當然沒有意見,餘光掃過馬皇后的臉色,估計朱元璋得要好好的應付應付自家的媳婦兒了。

“至兒才剛回來。”

朱至縱然有心,也沒辦法看到馬皇后和朱元璋怎麼達成共識。

倒是太子和常氏,朱允炆和朱允熥才回到東宮,當即就被打發了回房。

朱雄英和朱至也被趕出了院子,只不過這兩位站在院子裡,看著屋裡燈火之下的父母,聽著常氏焦急的聲音。

“夫人莫急,莫急。”太子趕緊安撫常氏,並不希望常氏為了朱至的事焦急太過。

“我怎麼不急?好好的一個姑娘家,非讓你們當成了男孩來養。”常氏想到朱至剛回來,這就要準備嫁出去,越想心裡越是委屈,抽泣地坐下控訴道:“咱們就這麼一個女兒,難道就不能想想辦法讓她晚一點出嫁?她才十三歲。”

常氏顯然並不同意讓朱至太早出嫁。

“她還什麼都不會,也不知道嫁的人有多辛苦,我還想讓她多快活幾年。”常氏一片慈母之心,只想讓朱至未出嫁前,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過幾年好日子。

“將來她也一定會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太子覺得,朱至催促成婚,不過是想把一個女子必經的路走完,以後的路要怎麼走全由她說了算。

定親,成親。相夫教子就別指望了,成了親之後,誰也不會再指著朱至回來成親是吧。

太子想到這一層,沒能忍住的嘆了一口氣。

“話是這麼說。她哪裡知道嫁了人根本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見的全部都是陌生的人,還得要跟這些人相處融洽,一旦做錯了事還會被人笑話。”說到這裡,常氏實在沒能忍住的撲到太子的懷裡哭了,“我捨不得。我捨不得。早知道生個女兒還得嫁出去,我還不如全生了兒子呢。”

太子被蹭得衣服上全是淚珠,卻也不敢避開,只好抱著常氏安慰道:“咱們至兒跟別人不一樣,父皇說了,給她賜下府邸。只要他們倆成了親,立刻可以搬出去,什麼婆媳什麼妯娌,都不必考慮。”

此時的太子十分慶幸他們早有準備。

雖然這一切都是為了朱至沒有後顧之憂而準備的,但如今拿來勸說常氏也是十分有效。

常氏哭得眼睛都紅了,聽著太子和朱元璋竟然早有準備,沒能忍住的問:“你們莫不是就等著至兒回應天成親?”

太子差點把舌頭給咬了,好在穩住了,連忙將事情推到朱至頭上道:“都是因為至兒,回來之前她就提了。”

“那也不能由著她胡鬧。她一個半大的孩子哪裡懂得成親是怎麼回事?”常氏想到這裡就更心疼了,認準了朱至不懂事,他們當父母的不能由著她亂來。

“我們這不是也沒有定下,就是生怕她不懂事。”太子趕緊順著常氏的話題,但凡只要事情扣不到他頭上,怎麼都行。

常氏立刻拉住太子道:“那太子跟我一道勸勸她。”

夾心餅太子!!!

他能勸得了朱至?再說了,這件事還有朱元璋在上頭。

“娘,您就別費這個心了,好些事您又不是不懂,就別為難我爹了。嫁人,早晚是要嫁的。我也不像您操心的那樣什麼都不懂,只圖一時痛快。”朱至聽到這裡明白了,她爹搞不定她娘。

常氏一般不對什麼事發表意見,畢竟要是國家大事,她是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要說幾個孩子裡,唯一常氏有正大光明的理由管的人,就一個朱至。

偏偏朱至雖為女兒身,卻不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女兒,甚至她壓根沒把自己當成女兒身,反而立志要做男人們的事。男人們做得到的她要做,男人們做不到的她也要做。

為了這事,常氏頭痛不矣,偏又沒辦法讓朱至改變。甚至更是看著朱至在成為朱元璋、太子、朱雄英左膀右臂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心裡急得不行,卻也無力阻止。

“不管,總之你的婚事不急。”常氏一看朱至出面,心裡就更委屈了,什麼女兒啊,懂不懂她這個當孃的心?

太子衝朱至使眼色,朱至的婚事肯定得常氏點頭才能操辦。對,為了大局著想,常氏的確該點頭讓朱至和湯顯早日成婚。可身為一個母親,要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嫁女兒,難道朱至就半點都不在意。

朱至要是想盡快成親,就得想方設法說服常氏。太子已經盡力了,還是讓朱至自己來吧。

來就來!

朱至收到太子的意思,走了過去蹲在常氏的面前,抱住常氏的腰撒嬌喚道:“娘。”

常氏是不想多看朱至一眼的,這麼讓她傷心的女兒不要也罷。

“娘!”朱至才不管,繼續撒嬌的喚著。小臉更是往常氏的面前湊,讓常氏可以看清楚她。

常氏實在被朱至磨得沒有脾氣了,雙手捧住朱至的臉道:“你要是喜歡湯家的老三喜歡到恨不得立刻嫁給他,這門親事我就同意了。”

不料朱至聽的搖搖頭,“娘是不是說反了,應該反過來才是?”

???常氏一時沒反應過來朱至的意思。

朱至已經繼續道:“喜歡一個人喜歡到恨不得立刻嫁給他,這得是什麼程度了?這麼嫁進去很容易吃虧,畢竟為了喜歡的人,掏心掏肺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就算受了委屈吃了虧,那肯定也不會跟家裡人說。”

說到這裡,朱至捉住常氏的雙手一本正經的問:“娘確定要養一個這麼傻的女兒?”

常氏肯定不樂意呀,養這麼傻的女兒,那不得操一輩子的心。

“喜歡不喜歡的都不是事兒。重要的是兩個人有沒有一起過好日子的準備。既要包容對方的缺點,也得接受對方的壞脾氣。當然啦,我這以後不著家他也得接受。”朱至覺得後面才是重點。可是常氏聽得瞪圓了眼睛。

“娘莫不是覺得,我成了親就能跟別的姑娘一樣,在家好好的相夫教子?那我這麼多年豈不是白折騰了?娘如果真想讓我高興,就讓我按我的心思,做我想做的事。”朱至抱住常氏的胳膊,“我知道娘都是怕我受委屈,可是您的女兒真不是那種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主兒。娘盼著我能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過一輩子,我怎麼能辜負孃的期盼?”

一番話說得常氏都不好意思反駁了。

“其實都是我的不是。是我不樂意像尋常的女兒家一樣陪伴在父母身邊,是我羨慕外面的天地寬廣,想多去看看走走。所以我想著,成了親就算是把女子這一生該過的日子過完了。我就可以放手去做我樂意的事兒。娘。”朱至坦然的向常氏承認自己的心思。

她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為了讓自己高興,可以不惜一切的人。

常氏要是擔心朱至受委屈,其實大可不必。

“嫁了人,你就沒有反悔的餘地了。”常氏看著朱至認真而執著的面容,還是希望能給朱至一個餘地。

“不用。我不用。”朱至搖搖頭,肯定的告訴常氏,“爹和娘能夠讓我選擇我自己走什麼樣的路,不管將來會走成什麼樣子,我都會高高興興。”

朱至覺得,在這個時代的她,能夠肆意的做她想做的事,是她莫大的榮幸。

“非得這麼急嗎?”事到如今,常氏還是不放棄。

“我們不急,有的是人急。娘就聽我的吧。”朱至意有所指,常氏便明白了,這一樁事,就算她再不同意,只要朱至願意,朱元璋那裡也一定會盡快安排。

“既然你願意,那就按你說的。”常氏不捨得撫過朱至的臉,不知不覺間朱至已經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縱然這些年以來,常氏覺得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讓朱至過回普通女子的生活,可如今,當真再也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娘放心,我一定會過得好的。”當母親的最大的心願莫過於兒女可以平平安安,高高興興,朱至鄭重的承諾,也是為寬常氏的心。

常氏終究是不忍,“有你哥哥也有你弟弟,你想做的那些事,他們都可以幫你做到的。”

朱至知道常氏的意思,卻搖搖頭拒絕道:“哥哥和弟弟也有他們想做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若是想做成,更應該自己去做。指望別人等於把希望全部都交付在別人身上,連自己都不願意去做的事,又怎麼要求別人幫我做?”

早就想明白的朱至,絕不會把希望寄託在任何人身上,包括她的父兄。

無論朱至自己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做成什麼事,朱至都願意憑自己的雙手和腦子一步一步推動完成。

常氏無話可說。視線落在太子和朱雄英的身上,朱雄英這時候也適時開口道:“娘,至兒樂意做的事,由著她吧。”

“你就沒有想過將來她做的事多了,成為眾矢之的,你們能不能護得住她?”不是常氏小心眼,也不是常氏不願意讓朱至放手去做她想做的事,只是從現在朱至做的事情可以看出,她要做的絕不是單單只是上陣殺敵的小事。

虧得朱至不知道,在常氏看來上陣殺敵都成小事了,否則真得問問常氏,在她心裡什麼才是大事。

“若是連自己的女兒都護不住,這個太子不當也罷。你也如此,如今你妹妹為了我們家衝在最前面,將來要是是天下的臣子群起而攻之,要對付你妹妹,你得護住她。

“起外人來,你妹妹一心為你,也一心為朱家,為大明的江山,這份恩情你絕不能忘了。”

沒等朱雄英接話,太子已經先一步表明了態度,絕不會允許任何人用任何理由傷害朱至。

同時太子也得叮囑朱雄英,將來莫要聽了旁人幾句閒言碎語,只盯著朱至的錯處,忘記了朱至才是跟他真正站在一處的人。

朱雄英重重的點頭,“爹放心,我一定會記住。”

常氏最擔心的事已經被夫婿和兒子解決了,常氏又哪裡還能再攔著朱至,不讓她按自己的心意活下去。

與常氏並不關心國家大事,著重只關注朱至將來的日子要怎麼過。馬皇后和朱元璋在一塊,卻不得不論這國家大事。

“果真想好了,要讓至兒前往北平?”馬皇后問得直接,只要朱元璋一句準話。

朱元璋躲閃的不敢和馬皇后對視,接過話,“那得看北元那邊是什麼情況?”

馬皇后上前一把拉住朱元璋,逼得朱元璋和她對視,“你倒是跟我耍起官腔來了。”

這話說的朱元璋很是冤枉,“要是北元的人不急,咱們當然也不用急著讓至兒去北平是吧?這怎麼能叫耍官腔呢?再說了,這件事三年前就已經定好了。”

對於朱至的安排,應該說早在很多年以前朱元璋就已經打定了主意,如今不過一一實施。

“之前至兒一直都是跟雄英在一起,無論做什麼事都能打上雄英的旗號。這回你要是把她放出去,讓她接管北平或者和北元作戰,那就沒有回頭的餘地了。”馬皇后語重心長地提醒朱元璋,別最後把朱至給坑了。

“你看至兒像是要回頭的意思嗎?”不是朱元璋想不想回頭,而是朱至要不要回頭。

馬皇后聞言長長一嘆,又怎麼會不知道朱至自小打定主意要衛國戍邊,上陣殺敵。為了完成這個願望,從小她吃了多少苦,馬皇后豈不知?

“我也是女子。我更能理解至兒的心思。可是,這條路太難了,但凡將來你們這些男人有所質疑,她將會死無葬身之地。”馬皇后也不算是不相信丈夫和兒子,她只是看得更清楚這世間男兒的劣性。

“什麼難不難的,只要我們至兒的軍功是實打實的,誰又敢抹去她的功勞。”朱元璋握住馬皇后的手,輕聲安撫道:“你得相信至兒。要是真把人困在這內院之中,不讓她上陣殺敵,那不比殺了她更讓她難受?”

說到這裡,朱元璋挑動眉頭道:“你是還沒有看出來嗎?咱們這個孫女是寧可死在戰場上,也不願在這內院之中安穩老死。”

馬皇后忍俊不禁,卻又在任一瞬間皺起的眉頭,“至兒如此,我竟不知該喜或是該憂。”

餘光掃過朱元璋,自然不會錯過朱元璋臉上那頗感得意的神色,“皇上是高興的吧,高興有這樣一個一心為國,驍勇善戰的後起之秀。”

朱元璋並不掩飾自己的歡喜,拉過馬皇后認真的道:“我高興,你也高興,這是一樁喜事。至於你擔心的事,大可不必。你怕是覺得咱們這孫女還得要我們庇護著吧?她要是有那麼蠢,枉費在我們身邊由我們教養的這些年。”

這話馬皇后並沒有接過,朱至的確是不蠢,可是如果要對付她的人不是外頭的人,而是家裡的人,甚至是朱元璋或者是太子,乃至朱雄英,朱至難道會跟他們抗爭到底,鬥個你死我活?

“孩子是你教出來的,你也該給她些保命的東西。”思慮再三後,馬皇后終究和朱元璋提出了要求。

朱元璋笑了,笑的什麼,朱元璋和馬皇后各自心知。

“要是這樣能讓你寬心,就按你說的。”朱元璋明擺著願意配合馬皇后,馬皇后怎麼說他就怎麼安排。

“這件事還是得跟標兒商量一下。”馬皇后提了一句醒。

朱元璋回道:“那是我兒子,我還得跟他商量啊。”

馬皇后瞪了他一眼,“你的兒子,你怎麼就不能跟他商量了?”

好吧,朱元璋沒敢再吱聲,不就是商量商量怎麼給朱至準備多些防身的東西嗎?商量。商量。

“行行行,商量,我們商量。”朱元璋如是接話,甚至更是重提舊事道:“你看,雄英和至兒回來了,大明江山也都相對穩固了,之前我們決定的事,我打算明天昭告天下,選一個黃道吉日讓咱們標兒繼位。我趁早丟下一大攤子的事,我們回鳳陽去。”

馬皇后一頓,終是勸道:“三年了,你不必非如此不可。”

朱元璋卻堅定的道:“當如此。我雖不想承認,卻不得不承認,我其實沒有那麼厲害,大明的天下在我的治理之下,哪怕我一心殺貪官,為百姓,卻有好些事由不得我。我的方式,未必適合大明。”

雖然朱元璋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錯,更不願意接受自己未必能把大明江山治理好,可是,大明江山很好嗎?

朱雄英和朱至每到一處,面臨的種種問題,朱元璋料到過嗎?如果不是朱雄英和朱至走這一趟,或許這一輩子朱元璋都意識不到。

承認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的不足,朱元璋用了很長的時間。

正是因為從前的他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也不肯接受別人對他的批評,所以朱元璋才會努力的想要控制住一切,把天下人,甚至是所有的官員都牢牢的掌控在手裡。

似乎只有這樣,他才覺得安全,才會覺得沒有人能威脅他的地位,損害他的江山。

可事實上不管他再怎麼想要控制官員,終究沒有辦法對他們瞭如指掌,畢竟如果有的人足夠聰明,那是可以騙過全天下的人,也包括朱元璋派去的錦衣衛。

意識到這一點後,朱元璋也開始反思自己這些年的一言一行。最終不得不承認,他的確開創了大明江山,卻未必能夠讓大明江山再現漢唐盛世。相比之下,倒不如讓太子一試。

朱元璋對太子的滿意,天下皆知。

好些朱元璋之前做不好的事,交到太子的手裡,讓太子獨斷朝綱,未必不會再讓大明更上一層樓。

“其實我原本是想,咱們標兒也算長大了,處理朝事也是井井有條。我坐在這個位置上可以給他兜兜底,真要是標兒出了什麼差錯,有我在,誰也動不了他。可是我就忘了,我既然還是皇帝,坐在這個位置上,所有人都得顧及我的存在,凡事就得以我的喜好為準。”

朱元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原本他覺得朝臣們如此態度,證明他們心中是有他這個皇帝的,但何嘗不是在處處約束著太子。

不能否認朱元璋和太子的治國方式其實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朱元璋企圖掌控天下,而太子卻要以仁治,只要把握大方向,便不會管朝臣們用什麼樣的辦法助之治理好天下。

朱元璋並不相信朝堂上的這些官員,更是認為這些當官的心眼太多。所以朱元璋才會想要牢牢的把控朝堂上的這些官員,以達到讓他們老實本分,不可能危害百姓的地步。

但是,朱元璋卻不得不承認,就算他拼了命的想要控制天下,控制大明的所有官員,本意是為了讓他們能夠當好官,也能讓百姓過好日子,結果卻事與願違。

“如果你想好了,那就按你想的去做。”馬皇后並不再過多評價朱元璋的作為。

無論事實的結果如何,不能否認的一點是,朱元璋的初衷都是想要大明好,想要大明的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想好了,早在多年前我就想好了。讓雄英和至兒出去,算是讓我看清了自己治下的種種問題,顯然我這個皇帝當的其實並不算太合格。”朱元璋願意承認自己的問題,接受了自己並不能夠如自己所願的將大明天下治理得更好,也不能讓天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不過,他做不到的事,他希望透過太子和朱雄英能夠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大明的天下一定要繁榮昌盛,一定要再現盛世。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萬族崛起的世界成為女帝

躺路上的瀝青

香奩琳琅

尤四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