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共識

◎達成◎

朱雄英的反應朱至看在眼裡。明白朱雄英怕是陷入了迷茫。

“哥哥有什麼話只管說, 別悶在心裡。”朱至目不轉睛的盯著朱雄英,等著朱雄英開口。

“我只是不明白, 我們勤奮讀書, 習武,不就是希望可以強大到將來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嗎?為什麼我們好像強大了,因為肩上擔負的責任, 卻還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我們一番辛苦到底為了什麼?”朱雄英跟朱至之間沒什麼話不能說, 他這一刻的迷茫又是因朱至而起。

畢竟從前就是朱至告訴他只有足夠強大,才有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現在朱至卻為了顧全大局, 而選擇和湯家結親。

朱至難道不覺得婚姻大事也能由自己做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很重要嗎?

“那哥哥可以換一個想法, 那就是當我們足夠強大了,至少可以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朱至開解朱雄英,朱雄英!!

“如果我們兄妹不是足夠強大,爺爺要定下這門親事會需要詢問我的意見嗎?這難道不是我們的成功?”朱至從來不覺得努力會白費,更不認為朱元璋會是那種時時刻刻顧忌兒女是不是幸福的皇帝。

看看他們家連姻的人有多少?

幾乎所有朱至的叔叔們都配了功臣之後, 就連朱至的姑姑們也幾乎全部都許配給功臣之家。

說句不中聽的話。朱元璋在定下那些親事的時候, 可從來沒有詢問朱至叔叔姑姑們的意見, 他們願不願意。

朱元璋拍板定下的事,他們都只有聽話照做的份兒, 誰要是敢反抗那就別怪朱元璋不認他們這些兒女。

原本還有些傷心的朱雄英, 忽然覺得好像也是那麼一個道理。

北平原本作為朱棣的封地,朱棣在其中也是有所經營的,否則也不會有人打著朱棣的旗號謀反。

不行,他必須要更長進一些,至少以後在朱至不願意做某些事的時候,他得成為朱至的後盾。朱雄英心中暗下決定。

太子將信揣在懷裡,用最快的速度來到朱元璋的面前。

“強大了未必能事事盡如心意,但至少在大部分我們不願意做的事情裡, 我們可以拒絕。”朱至一直奮鬥的目標就是這個。更希望朱雄英能夠放下心中的那點芥蒂, 也能以此為目標。否則將來的朱雄英一定會很累。

當哥的實在是不希望朱至委屈了自己,所以才會一勸再勸,就希望朱至想清楚了。

當初的朱元璋為什麼會選擇給兒子們封王封地,就是希望兒子們能夠從功臣們的手中奪回軍權。

“怎麼不說話?”朱元璋跟太子說的興奮,結果回頭卻發現太子低著頭一言不發,這是怎麼了?

“兒臣以前總覺得至兒關於無法無天,畢竟連弟弟們她都敢上手,實在是膽大包天。兒臣總擔心將來她的本事學好了,脾氣怕是更要見長,到時候誰還能管得了她?可在這一件事上,父皇原本都擔心她未必肯答應這門親事,但現在她卻答應了。”說到這裡太子後面的話無需說,朱元璋也都明白了。

再沒有讓信國公前往接手北平,以後再讓朱至順理成章從信國公手裡接回北平更妥當的辦法。

“雖說讓我們至兒只能從湯家的這些孫子輩裡選人,但他們家的孫子們也不是沒個好的。你要是實在不放心,就讓你伯伯把人帶進宮,讓你先過過目,再送到至兒的跟前,讓至兒選。”朱元璋之前不確定朱至會不會同意,因此拿不定主意。

“至兒是個好孩子。”朱元璋對朱至予以肯定。

每每朱雄英想到這裡,心裡其實也難受。當哥的護不成妹妹也就算了,竟然一直讓自家妹妹操心他的事。

“哥哥放心,我早就已經想清楚了,絕不會後悔。從小到大你看我做過後悔的事嗎?你就放寬心了吧,我一定會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朱至鄭重向朱雄英承諾,不管發生任何事都絕對不會委屈自己。

乾咳一聲,朱雄英重重點頭道:“我其實沒有那麼不要臉。”

他總覺得自己是哥哥,應該要給朱至做表率,事實上,都是朱至在教他怎麼做事。

在他還糾結著自己婚事,不願意過早的定下婚事的時候,朱至卻早就已經做好了用自己的婚事交易的準備。

不同的兩封信,一份送往朱元璋手裡,一份送到太子的手中。

“我馬上回信,連同咱們手裡這些信八百里加急送回應天。”朱至甩甩手中另外的信,塞到朱雄英的手裡。

朱雄英都已經勸到這個份上,朱至依然不改初衷,他又還能怎麼辦呢?

如果藩王成為了威脅,那麼朱元璋就會選擇用別的辦法,保證整個天下的安寧。

“至兒答應這門親事了。”朱元璋一看到太子立刻高興地和太子分享,“雖說我們都知道咱們至兒是深明大義,通情達理的人,可婚姻大事,她未必沒有尋常女兒家,定要尋個如意郎君的想法。”

“我哥肯定不是這麼不要臉的人,我還是瞭解的。你就是一時沒想開,或者說你是替我難過,所以才會想岔了。”朱至當然不會覺得朱雄英是個不要臉的人,但她也希望將來朱雄英不會變成不要臉的人。

原本朱元璋以為,就算兒子們會危及江山安定,在他手底下也斷不可能。北平的事,卻狠狠的在朱元璋的臉上抽了幾記耳光,讓朱元璋的臉疼的厲害。

“寫吧。”朱雄英最終只能由著朱至。

顯然在朱至的婚事上,朱元璋心裡也是一直七上八下的,生怕朱至一時想岔了,這門親事想成都成不了。

太子終是抬頭和朱元璋請道:“若非只有這麼一個法子,能不能請父皇讓至兒將來可以自主婚事?”

再一次受教的朱雄英同朱至輕聲道:“是我一時想岔了。”

朱元璋知道,太子面對懂事的朱至一時心軟了,並不希望朱至再拿自己的婚事交易。

真正拿到朱至的回信,看到朱至答應這門親事。朱元璋心中的大石才終於放下。

太子其實不希望朱至過於聽話,也不希望朱至事事以江山為重,為此委屈了自己。

“咱們生來享受了榮華富貴,就揹負了一定的責任,要是隻想要富貴,卻不想擔責任。是不是有點不要臉?”朱至挑挑眉衝自家哥哥又補了一句。

現在朱至都已經同意了,朱元璋也並不想再用別的法子冒險。

朱雄英心中稍安, 說的沒錯, 朱元璋在朱至的婚事上第一時間是要詢問朱至的意見, 只有朱至點頭答應了這門親事,朱元璋才敢同意。這就是朱至多年努力才能換來的成果。

朱雄英深深的凝望著朱至,忽然覺得自己和朱至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你既然想清楚了,那就快些給爺爺回信。北平得儘早讓信國公過來接手,咱們才好繼續下一站。”朱雄英既然明瞭朱至的心意,知了朱至不願更改決定,那就速戰速決,儘早安排妥當。

“我打的主意都寫上去了,哥哥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補充的。”說好的朱至寫清楚主意,朱雄英再補充補充,朱至已經寫清楚了,剩下的就交給朱雄英吧。

朱至並不遲疑,趕緊回去坐下,迅速利落的給朱元璋回信。

朱雄英手裡捏著信,還是再一次詢問朱至道:“至兒,信沒有送回去一切還能回頭,一旦送到爺爺手裡,事情也就定下了,到時候你也就沒有了反悔的機會。”

太子說不出心中是何滋味,既希望朱至答應這門親事,又覺得朱至不應該答應。

北平的事朱元璋,也得考慮要給兒子們一個教訓,好讓他們知道,就算他已經給他們封王封地,一旦他們成為大明江山的威脅,那麼朱元璋也絕不可能對他們手下留情。

然而朱至以天下江山為重,何嘗不是大明的幸事,畢竟能有這樣一個女兒,為了天下大義而捨棄自己,何其難得。

太子沒來得及拆他兒女送來的信。朱元璋已經讓他過去一趟。

很明顯讓信國公接受北平就是一個例子。也是敲在一眾藩王心上的警鐘。

“父皇既然要對湯家唯以重任,又怎麼能如此折辱於湯家,縱然是女兒家也沒有這樣讓人挑三揀四的,更何況大好的男兒。”太子對朱元璋的提議那是半點都不能接受的,自家老父親怕是早就忘記了分寸。

別朱至都已經答應這門親事,反而朱元璋卻輕視於湯家,恐怕結親不成反結仇。

“啊。也對。”朱元璋還是聽得進勸的,兒子說的在理,他得乖乖的改主意。

“既然至兒都已經答應這門親事了,還是從速定下。就請父皇召信國公進宮。”朱元璋不肯鬆口改主意,而朱至也答應下了,太子清楚他再怎麼攔著也是攔不了的。

如此,那就不攔了,迅速解決北平的問題,大家也能安心。

“我這就讓鼎臣立刻進宮。”朱元璋也迫不及待要將此事拍定。

太子一聽準備告退,可是朱元璋卻同他招手道:“你是當父親的人,你的態度同樣重要。”

換句話來說,太子得陪著朱元璋一起見信國公,好讓信國公相信,他們家真心實意要結這門親事。

太子想到袖裡揣著朱至和朱雄英送來的信,對這門親事,朱至未必跟朱元璋說實話,但肯定會跟他說,太子這時候挺想看看信中內容的。

不過太子瞄了朱元璋一眼,還是決定再等等。

朱元璋有請,已然從鳳陽歸於應天多時的信國公很快便麻利的進宮。

一眼看到太子立在一側,而且在看到他的一刻朝他作揖,信國公縱然是長輩,可是這君臣之別,可是遠在長幼之上。

“不敢不敢,太子切莫多禮,老臣不敢受之。”信國公趕緊還禮,而且連忙請太子莫要客氣。

朱元璋在一旁發話道:“沒什麼不敢受的。他是小輩,你一個當伯父的人,給你磕頭請安都不為過。”

“皇上切莫折煞了老臣。儲君既是儲君,自然也是老臣的君。哪有君向臣行禮的道理。”信伯公才不管朱元璋怎麼說,這個禮他是絕對不敢受下的。

朱元璋雖然說著客氣的話,卻也高興信國公時時刻刻記著自己的身份,從未有逾越之舉。

“行了行了,這一些客氣話就用不著說了。來,坐下。我們說說話。”朱元璋招呼信國公到一旁坐下,兩人好好的聊聊天。

信國公當然不會推辭。畢竟旁邊都擺了三張椅子了,等著朱元璋和太子入座後,信國公才坐下。

“你這一回兩回的,想讓我把至兒許配給你們家。果真是真心的?”朱元璋也不繞彎子,開門見山的問起信國公。

“這是自然。不瞞皇上,老臣也算是見過世面了,可還從未見過像郡主這樣長得既好看又有本事的姑娘。”信國公對朱至那是讚不絕口,早年剛見了初生的朱至,信國公就已經動了心思,為自家的孫兒求娶這一位郡主。

可惜朱元璋死活不肯鬆口,不管信國公這些年來怎麼求怎麼磨,朱元璋愣是不答應。

信國公其實也在想,是不是他該換個法子?比如從朱至下手?

可是朱至太忙了,忙得信國公沒來得及說動孫兒們混到她身邊,人已經跑到另一個地方去了。

偏偏朱至回回將事情辦的妥妥當當。每回信國公聽說了朱至做的事後都感慨萬千,越發堅定,一定要想方設法為自家的孫兒求娶這麼一位能幹的郡主。

信國公如今的權勢地位,在大明朝也是數一數二了。他是不曾希望湯家在他手裡更上一層樓,但也盼這份榮華富貴能夠保持住。

不娶個聰明人回家鎮住,怕是湯家的權勢都熬不過兩朝。

反正信國公看著家裡的人,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怎麼看怎麼覺得,要是他眼睛一閉,一個兩個肯定要鬧出大事來。

“只要皇上能答應將郡主許配給我們家,我的那些孫子們任由郡主挑選。”信國公沒想到求了多年沒成的事,朱元璋竟然鬆口了。信國公當然不能錯過大好的機會,趕緊向朱元璋表態,他說的話都作數,他家的那些孫兒們,都由朱至挑。

“你也知道這件事得至兒點頭,所以這挑人的事兒,至兒來。不管是誰,只要至兒中意了,這門親事也就定了。”朱元璋也不繞彎子,乾脆利落的定了信國公的心。

“皇上莫不是在說笑?”信國公被突如其來的喜訊砸的人都懵了。不可置信的站起來,目不轉睛的盯著朱元璋。

“君無戲言。這門親事我同意了,北平的事兒你得幫著我。”朱元璋立刻接話,信國公壓根沒聽到他後面那句話,只知道君無戲言,親事朱元璋同意了。

“謝皇上,謝皇上。”求了多年沒成的事,沒想到突然就成了。信國公自然喜上眉梢。

回頭一看,太子嘴角並無多少笑意,信國公一個激靈問:“皇上定下這門親事,皇后娘娘同意了嗎?太子和太子妃可有意見?”

對呀。朱至的婚事哪裡是朱元璋點頭同意就真能定下的。信國公很是擔心朱家內部意見沒有達成一致。誰要是不同意,這門親事可就成不了了。

“這是什麼話?我同意了,這門親事當然就定下了。”朱元璋哪能丟了自己的面子,馬上安撫信國公,這門親事他自己拍了板,肯定就定下了。

“太子?”不是信國公信不過朱元璋,誰讓旁邊的太子面上沒有喜色。

信國公本著小心無大錯的原則,當著朱元璋的面,也顧不上的問上太子一句,“皇后娘娘和太子妃都同意。”

“伯父放心,她們都同意。”太子一眼掃過朱元璋,肯定的回答信國公。但面上的憂愁依然不散,“伯父也是知道的,我這個女兒從小被我們寵壞了,實在不是什麼好性子。將來成了婚也是不肯安居內宅的,此事,伯父可有心理準備?”

“這是自然。像郡主這樣好本事的人,就應該征戰於沙場為國效力,困於內宅之內,方寸之間,那不是白瞎了郡主一身本事。”信國公想都不想接話,他沒有要把朱至困在內宅的打算。

“皇上和太子都可以放心。老臣那些孫兒們誰要是連這一點覺悟都沒有,他也配不上郡主。”信國公沒有打算要把兒孫們養傻,雖然教了他們韜光養晦,莫要處處強出頭,也並不代表連點胸襟氣度都沒養到。

“此事須得他們願意,若是他們無此心,也請伯父莫要強求。”太子可不希望自家女兒將來嫁了一個怨恨她的丈夫。

縱然不是兩情相悅,太子也希望朱至和夫婿能夠相敬如賓。至少這樣一來,不會有人在朱至的背後捅刀子。

信國公立刻點頭答應道:“太子放心,我雖為孫兒求娶郡主,也斷然沒有讓郡主到我們家受苦的意思。從小到大郡主都沒受過委屈,到了我們家也斷然沒有被人欺負了的道理。”

換句話來說信國公是覺得孫兒們如果沒有那一點覺悟,還是別耽誤了朱至的好。

朱元璋十分滿意信國公的態度,至少信國公沒有強制非讓朱至嫁給一個看不上她的人。

“那就這麼說定了,你回家跟孩子們說好了,誰要是有心當我們至兒的夫婿。那就讓他們爭一爭,後面的事,你是當長輩的人,你決定就好。”朱元璋也沒有讓信國公必須按照他的意思行事的打算,接下來信國公會怎麼做,信國公自己考慮。

“你就趕緊收拾收拾往北平去。”朱元璋還得把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告訴信國公。

這回信國公不能再當做聽不見了。

可是信國公瞅了朱元璋一眼,朱元璋也回瞪了他一眼。都是老朋友了,相互的意思,一個眼神大家都懂了。

“皇上放心。”信國公立刻躬身朝朱元璋作揖,讓朱元璋放心。

“我們家孩子什麼性子,咱們可是早就說好的,將來不管發生什麼事,你們家的人別想欺負我們家的孩子。當然我們家孩子欺負了你們家孩子,你們家的孩子也得受著。”末了朱元璋還是得補上這一句,也是本著醜話說在前頭,莫要到時候指責他們家騙人。

信國公本來都打算退下去了,結果聽到朱元璋的話又回過頭。

“皇上大可放心,您這些日子讓皇后太子沒少在我們家人的面前說起,郡主的脾氣大,我們家都有心理準備了。既然老臣一再向陛下求娶郡主,也就早就做好了準備。將來也不會拿郡主的脾氣說三道四。”信國公沒辦法,趕緊回頭補上一句,請朱元璋放寬了心。

“咱們兄弟多年,也是不希望因為小輩們的婚事最後生分了。我養出來的孫女我最是清楚,連我她都敢動手。”朱元璋必須得讓信國公知道,朱至在他們家是怎麼樣的一個存在。

什麼都不用說,就朱元璋把朱至敢打他的事亮出來,誰聽了不得對朱至豎起大拇指。

“啊,老臣還以為不過是些流言蜚語,竟然是真的。”信國公驚訝地張大了嘴巴,有些事他也是有所耳聞的,可卻又覺得這不過是些風言風語罷了。怎麼能聽著當回事呢?

結果親耳聽到朱元璋承認,信國公瞠目結舌。

“當然是真的。”朱元璋重重的點頭,此時哪裡還有當初知道自己被朱至打昏的不滿。

“你如今反悔還來得及。”朱元璋好言相勸,也是給信國公反悔的機會。

信國公果斷搖頭,“不反悔,不反悔,只要皇上別反悔就行。”

比起朱元璋擔心信國公反悔,信國公老老實實的承認,他更擔心朱元璋反悔。

“你一出這個門,我立刻將詔書下達。昭告天下。”朱元璋讓信國公只管放心,這件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信國公要是還不放心,他可以立刻將詔書下達。

“要是皇上不嫌麻煩,不如讓人這就起詔,順便讓老臣帶回家去。”信國公試探的和朱元璋商量,希望朱元璋能夠成全。

朱元璋回頭瞪了信國公一眼,信國公討好的衝朱元璋笑著,絲毫不打算放棄。

“來人。起詔。”朱元璋最終還是拿信國公沒有辦法,吩咐下去,讓人準備詔書。

“謝皇上。”信國公喜上眉梢的感謝朱元璋的成全。

太子看著朱元璋和信國公你來我往,兩人親切的如同親兄弟一般。太子好些日子沒看到朱元璋這般放鬆了。也怪不得朱元璋在沒有得到朱至的同意之前,絕口不提讓信國公前往北平。

對朱元璋來說,信國公和魏國公一樣,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如果不是非要算計他們不可,朱元璋更希望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純粹一些。

信國公是個聰明人,自打天下安定之後,信國公在應天的日子越來越少,大部分都安居於鳳陽。

朱元璋很清楚的知道,信國公那是不想再捲入朝堂紛爭之中,也不想成為朱元璋的眼中釘,肉中刺。

因此,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朱元璋也不願意再把信國公扯進來。

可這北平的事,思來想去,朱元璋愣是沒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北平的重點更是後續,畢竟北平的安定只是暫時的,以後的事情更得謀劃。

但凡不希望北平出任何亂子,就得保證接手北平的人聰明,後續還能夠順理成章的落到他們朱家手裡。因此朱元璋才會動了和湯家結親的心思。

當然不可否認把朱至許配給信國公家,也是為了給信國公一顆定心丸,讓信國公可以安安心心的辦事,不用擔心會被秋後算賬。

如今信國公,既然想拿著旨意回家跟自家人得瑟,朱元璋沒有不配合的道理。

信國公得了詔書之後,立刻樂呵呵的拿著詔書往家走。

“北元太尉還在北平。”等信國公一走,太子提醒朱元璋,莫要忘了另外一個人,一個被朱至俘虜的人。這樣一個人到底是要繼續關在北平,還是把人弄回應天,也該想想了。

“按你這麼說,那老二家的是不是也要處理處理?”朱元璋高興於解決了朱至的終身大事,也把北平的問題搞定。提起乃兒不花,朱元璋就更想起了秦王妃。

要說北平能被朱至和朱雄英一鼓作氣,解決了這群心懷叵測的人,還真是多虧了秦王妃。

“老二沒有寫信回來?”朱元璋問出心中疑惑後,更得問問自家的傻兒子,有沒有對這件事提出意見。

跟他,秦王是不敢說實話的,但跟太子那可就沒有諸多顧忌,一向有一說一。

“還沒有。”太子搖搖頭,要說他也奇怪著,秦王怎麼會沒有給他寫信討論秦王妃的事呢?

秦王自打娶了秦王妃以來,一向不喜秦王妃。也是因為秦王妃的性子和目標都和秦王差之甚遠。

秦王只想靠著富兄安安分分的過日子,可秦王妃卻無時無刻不想著借秦王的東風,好一鼓作氣覆滅大明,叫大元再奪江山。

在秦王妃看來,大明的江山並未穩固,只要她想辦法,一定可以配合北元奪取大明的江山。

“這就奇怪了,他不是一直想著和離嗎?這麼好的機會,他竟然錯過了。”朱元璋很是納了悶,不清楚二兒子這是怎麼回事,突然就不著急和離了。

秦王不是不著急,而是朱至和朱雄英都勸著他不可著急。

“你們兩個小東西一直不讓我給你們爹去信,讓他在你們爺爺面前幫我美言幾句,好讓我可以成功和離。你們是不是見不得我好啊?知道我能逍遙自在的過日子,你們就不樂意了。”秦王早在入北平之後,拿住了秦王妃和北元東風報信的書信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想跟秦王妃一刀兩斷。

結果朱至和朱雄英勸著他不可輕舉妄動,也千萬不要著急。

秦王那是一等再等,這都等了快小半個月了。

著急等待的秦王以為絕對不能再等下去了,立刻衝到朱至和朱雄英的面前,讓他們兩個不許再攔著他。

八百里加急送來的信,朱至和朱雄英從信中內容得知,朱元璋和信國公達成了共識,朱至和湯家的婚事已經定下,具體是什麼人,等著信國公到北平就會知道。

朱雄英一直希望朱至能夠改主意,可真正看著朱元璋送來的信,確定婚事已經定下,朱雄英的心依然沒能平靜。

“二叔彆著急,先看看。”朱雄英心情不太好,面對秦王來勢洶洶的樣子,立刻將朱元璋的信交到秦王的手中。

秦王正著急要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呢,結果看到朱雄英和朱至的臉色都不太好,雖然有些奇怪,但還是聽話的接過朱雄英遞過來的信。

結果開啟一看信上的內容,震驚無比的問:“不是,怎麼突然就定下婚事了?”

一臉震驚的秦王,看看朱雄英,又看了看朱至,朱至的臉色相對正常,很是平靜,倒是朱雄英有些不太樂意。

“因為需要。”朱至沒有一丁點不滿的回答秦王的問題。秦王一腦門的問號。

“北平需要人鎮守,而一干武將之中合適的人選沒有幾個。還得考慮後續的問題。信國公明顯在爺爺心裡是不二的人選。當然,前提是我得答應和湯家的婚事。”朱至繼續給秦王解釋,秦王馬上接話道:“那讓你直接鎮守北平不就好了?”

“爺爺並不希望我把所有的心力只放在北平上。”這不僅是朱元璋的想法,何嘗不是朱至的想法。區區一個北平困不住朱至,朱元璋是希望朱至在軍中立威,所謂在軍中立威也就是,不管是哪一支軍隊,朱至將來都可以調遣。

由朱至接手軍中大事,能夠保證太子和朱雄英的地位無人能夠撼動。

如果沒有朱至,朱元璋或許會另想別的辦法,可既然朱至有心上戰場,甚至所有教導過朱至的人都稱讚過,朱至將來一定會成為數一數二的將帥之才。沒有道理,朱元璋放著這麼好的人不用。

“所以這門親事不能反悔?”秦王只想要一個答案。

“絕對不能反悔。”朱至肯定的告訴秦王,同時也衝秦王道:“同樣的道理,您和二嬸之間的婚事不能輕易作廢。北元對我們大明虎視眈眈,想讓二嬸安分也不是什麼難事。畢竟和她有所往來的人,隨著他們一個個死去,後面的人還會有誰當她是一回事?再說了,讓北元的人見識了我們兄妹的厲害,以後面對二嬸送回去的訊息,他們一定會斟酌再斟酌,不敢輕易相信。”

秦王瞬間蔫了。

說來說去這門親事就是不可能作廢,他就是想跟秦王妃和離,顯然朱元璋沒有這個意思,朱雄英和朱至也不打算幫他。

想到當年在娶秦王妃的時候,秦王就已經知道自己是一顆棋子,如今本以為可以很快的結束這門親事,沒想到因為需要,縱然秦王妃犯下大錯,他還是不能和秦王妃和離。

“二叔這些年日子過得不是挺逍遙自在的嗎?別管二嬸做什麼,都和您沒有關係。您只管過好自己的日子,莫要讓二嬸影響了您不是?”朱至還能寬慰秦王,也是不希望秦王為了這點事不高興,畢竟秦王也不是隻有秦王妃一個女人。

“你就是這麼想開的,所以才答應和湯家的婚事?”秦王再怎麼心不甘情不願,可是一對比朱至,又覺得好像他也不應該不高興是不是?

和他比起來,將來朱至嫁入了湯家,縱然不管那個人是什麼樣子,朱至更不可能跟他和離,也不可能像秦王一樣三妻四妾,左擁右抱。

“二叔就不用操心我了,我是不會委屈自己的人,您看好了就是。”朱至壓根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人惋惜的。

成親這件事對她來說只不過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至於選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只要不是太差都行。反正朱至又不需要靠男人為自己爭取誥命或者地位。就憑這一點,朱至就能把日子過得輕輕鬆鬆。

秦王的確覺得朱至這樣有本事的人,不應該像他一樣還得作為棋子聯姻。

“我是不太明白你們到底打了什麼主意,鎮守北平的事兒至兒又不是做不好,實在不行再挑另外一個人過來不就好了。幹嘛非要讓我們至兒許配給湯家?”很顯然秦王是想不通,其實也是不太樂意朱至為了大明還得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

像朱至和朱雄英這麼能幹的人啊,看看他們多厲害,北平的牛鬼蛇神全讓他們揪出來了。陳年留在北平的那些北元探子也都被揪得一個不剩。就這樣怎麼還能讓他們聯姻呢?

“二叔想不明白便莫要想了。等爺爺忙過這一陣,關於二審的處置就能下來了,您莫著急。”比起秦王妃的事,北平的事,還有朱至的婚事,都更加重要。朱元璋自然騰不出手來管。

“算了算了,連你的婚姻大事都沒辦法由你做主,我就不想那其他的事兒了。”秦王揮揮手也是不得不認命,誰讓連朱至這樣一個膽大包天,素來都喜歡我行我素的人,都得聽從朱元璋的安排嫁入湯家。

相比之下,他這樣一個沒用的王爺,哪怕作為兒子也沒能幫上朱元璋什麼忙,不就是娶一個北元的郡主而已嗎?休不了就休不了了。這麼多年他都能過得不錯,將來肯定只會越來越好。

朱雄英不知該贊秦王覺悟好,還是應該說秦王至少沒蠢到底。

“不過,乃兒不花怎麼處置?”秦王決定不再揪著婚姻大事不放,問起國家大事。

當然秦王看著朱至的眼神更是透著敬佩,沒想到啊,沒想到朱至和朱雄英走一趟邊境,既然還能抓住這一位北元太尉。

雖然這一位北元太尉落到他們手裡的時候,一個字都不說。有這麼一個人在手裡,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

“送回應天讓爺爺處置就是,我們不操這個心。”人已經抓著了,北元在北平的探子也被朱至和朱雄英一網打盡,他們就是有心要救乃兒不花也救不了。

“誰送?”秦王第一時間問起這事,朱至馬上反問:“二叔想送他們回去?”

“對呀對呀,就算我不能和你們二嬸和離,至少得把她帶回去,讓她安安分分的待在應天。”秦王是巴不得趕緊把人送回應天去,省得人在朱至和朱雄英面前,一天天不知會不會又想出什麼陰招對付他們倆。

“我倒是覺得二叔應該帶二嬸一塊陪我們走走,看看天下的風景,好讓她知道天下太平是天下人所求。她總想挑起戰事有違民意,註定是不可能成的。”朱至好言相勸,至於秦王是不是聽進去了就不管了。

“這樣跟二叔說吧,別人都能送北元太尉和二嬸回去,您是絕對不可能回去的。”朱雄英在一旁補上一句,好讓秦王死了那份回應天的心。

秦王抓了抓頭,他那點小心思瞞不過朱雄英,那他還能有什麼辦法?

“北平的烈士陵園什麼時候能建好?咱們什麼時候啟程離開北平?”秦王趕緊轉移話題,不想再讓侄子侄女看破他的心思。

朱雄英和朱至也無心再揪著這個話題不放,朱雄英回答道:“殺了一批貪官,補了一批人幫忙幹活,差不多再過半個月,北平的烈士陵園就能建成。算算時間,信國公也差不多那個時候到,只要烈士陵園建成,我們在將北平的事務移交信國公,就能啟程了。”

秦王的眼神有些飄,朱雄英看在眼裡,直接道:“二叔有什麼話不妨直說,我們之間不需要繞彎子。”

“信國公要是來了,你們出面招待就好,我先走一步,在下一站等著你們。”秦王明顯不太樂意跟信國公打交道,這倒是讓朱至和朱雄英十分好奇,難不成秦王和信國公之間有什麼事兒?

兩人瞪大了眼睛,好奇的盯著秦王,盼著秦王好好的解釋解釋這裡頭的事兒。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覺醒曆元年

抱緊胡桃大腿

天降橫財十個億

憤怒的豌豆

重生蜜愛:嬌妻哪裡跑

東方狗蛋

相府嫡女很猛:皇叔別逃了

陌一橙

古人教你混職場

不平凡的人生